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二).docx(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杠杆知识与能力1.知道什么是杠杆。2.知道杠 杆的三点、两、两臂。3.理解力臂概念并能正确画出动 臂和阻臂。理解杠杆平衡条件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 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 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步 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 决办法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并能运用解决简单问题能力解 决办法: 通过探索性实验总结出来教学难点、解决办法 能够正确画出动臂和阻臂的示意图,且能正确找出各种 器具的支点。解决办法: 实验、再结合图形得到。教具: 抽水机模型、瓶起子、镜子、扳手、羊角锤、天平等,细线 探
2、究性实验:杠杆平衡、杠杆和支架、钩码若干课型:探 究型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 图教学环节1、请根据生活经历,考虑解决此活动的主 要目的位同学上来帮忙打开瓶盖。问题的方法及需要提供是 活跃课堂气氛,先让学生直接用手开,产生的工具。引 入课题。困难后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解决途径,再提供起子。指出起子是种简单机械,是杠杆的种。2、出示一些日常生活用的明白这些能给我们提供工具,请同学说出这些工具方便的工具都称为机械.再现生活情 K12学习教育景,拉 的名称和用途?离,激发学习的兴课 这些物体 也是机械,不过比较复杂,称为复杂机械.3、创设问题情 景:请用不同的方法把木板中的钉子拔出来?要求现场演
3、示1探究杠杆1、 认识杠杆 通过比较它们使用过程通过观察事物和图多媒体演示 的相同点,概括出杠杆的片, 丰富学生的感撬石头的撬棒.特点,此总结出杠杠杆性认 识。小时侯玩的跷跷板的定义 活塞式抽水机的手柄 滑动的船浆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杠杆有什么共同点?且总结 出杠杆的特点2、杠杆的七要素结合实物要能准确找出理论联系实际,体三点:支点、动力作 用点、杠杆的七要素现从物理走向生活阻力作用点的理 念。:动;阻 二臂:动臂;阻臂 3、 课 件展示几种杠杆的实物图,画出杠杆的示意图 4、 示 范画杠杆的臂 要求学生举出生活中的杠杆1、创设问 题情景观察演示小实验,并思考通过这过渡小实演示: 用直尺、双面刀片
4、、杠杆平衡有什么特点?验,既可以激 趣,橡皮擦、硬币组装一个杠讨论:使杠杆平衡的方又可 以降低后面设杆,将直尺调整到平衡状法计实验的难度。 态。改变硬币的个数及位猜想:杠杆平衡的条件 置,再 次调节平衡,此引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猜想培养学生整理数 探究杠出课堂讨论各自的实验结据、分析问题、归杆平衡a 什么是杠杆的平衡状态?果,找出杠杆的平衡条纳结论的 能力和交条件b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件。流合作意 识。2、引导学生按课本提示独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探究立 完成探究过程。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找出杠杆 平衡条件,且找出不平衡的原因。课件展示设计表格及结 论 课件展示本次课主要内容 说说本节课你学
5、到了什 拓 展:么? 1、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用学生讨论分析古代 中国让学生进步体会杠杆可以搬运巨大的石人和埃及人 是如何利用到物理是有用的。小结、延料?杠杆搬运巨大 的石料修伸2、尽可能多的搜集生活中筑长城和金字塔 的?并不同类型的剪刀,利用所学说出从中体会到什么? 知识分析它们在应用时有何不同?23、分析指甲剪是否是杠杆?2.杠杆的平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 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臂、动、动臂;知道杠杆 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二、方法与过程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
6、学生的观察、创造想象; 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根据自己制定的分类原则 给杠杆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 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了解杠杆在我国古 代的应用。【教学难点】1 .设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2.臂的确定.【教学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引导创新。【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我是阿基米德,已经两千多岁。在两千多年前, 我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两千多年来, 我没有将地球撬动,这是事实,这并不是我的错,因为我没 有找到个合适的支点。可是,许多爱嚼舌头的人硬说我是
7、 在吹大话,在说谎。我这个两千多岁的人实在受不了这样的 委屈。今天,我请大家帮我伸冤,你们愿意吗? 大家有 信心吗?要想帮我伸冤,实际很容易,只需弄清杠杆的平衡条件 即可。 二、新授杠杆是种古老而简单的机械,许许多多机械的应用改 变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从生活中的杠杆说起, 了解机械与人的关系。1.认识杠杆让学生展示自带的杠杆并说出其应用及特征。讨论、归纳各种杠杆的共同特征: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 叫杠杆。出示图片:猿人移动石块3置疑:古猿要把大石块移动,用木棍捅石块捅不动,谁 能想法帮帮它?置疑:古猿用的木棍是杠杆吗?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镒子等是不
8、是杠杆? 置疑:为什么人们利用杠杆橇石块时总是把支点放在离石块 很近的地方?而不放到离石块远些的地方?2 .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介绍支点、动、动臂、阻、阻臂。强调臂的画法:找支点;画出动和阻的作用线;过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的长度即是臂。 概括为: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用橡皮、笔、书、直尺设计个杠杆探究支点在不同位置时动的大小情况。 结论:动臂越长、阻臂越短,越省力;动臂越短、阻 臂越长,越费。所以人们为了用较小的撬大石块时,就要把支点放到 离石块较近的地方,增大动臂、减小动。提出问题大家能否猜想一下动、动臂、阻、阻 臂之间的关系呢?3.杠杆的平衡条件4猜想与假设让学生充分猜想,同时用橡
9、皮、小刀、直尺、 硬币等物示意给学生看,什么叫杠杆的平衡。 学生可能 给许多种猜想如: F1+L1=F2+L2 F1/L1=F2/L2 F1-L1=F2-L2F1XL1=F2XL2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以上猜想,甄别那是 明显错误的猜想,如F1+L1=F2+L2 F1-L1;F2-L2,力 和力臂单位不一样是不能加减的。将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探究F1/L1=F2/L2 F1 X L1;F2XL2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 实 验目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器材:杠杆、铁架台、钩码实验步骤:如图,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 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
10、在水平位置呢?调节杠杆平衡的方法:左沉右旋 右沉左旋在杠杆两边挂适当钩码,并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在 水平位置再次平衡,计算两的大小,并读出两臂的值, 将和力臂的数值填入表中;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次数Fl/N Ll/cm F2/N L2/cm 1 2 3 分析判断:在分析判断过程中有可能出现 F1+L1=F2+L2的结论,要求学生认真分析数据,找到出错 的原因,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讨论、交流、合作你的实验结论与你的假设一致吗?你的结论是什么? 得出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X动臂=阻X阻臂4.杠杆的分类告诉学生分类首先要制定分类原则,然后按原则分类。 无论学生怎样分类,只要符合
11、分类原则,都应充分肯定。 5.作业设计: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5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边下倾,这时可以将 杠杆右端的螺母向边旋一些,使杠杆水平平衡。实验时只有8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的点是等间距的, 当在A点挂4个钩码时,则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水平平衡?请设计岀两种方案。;。3.滑轮滑轮是个周边有槽,能够绕轴转动的小轮。可绕中心 轴转动有沟槽的圆盘和跨过圆盘的柔索所组成的可以绕着 中心轴转动的简单机械叫做滑轮。材质木滑轮、钢滑轮和工程塑料滑轮;使用方法定滑轮、动滑轮以及动、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数目单滑轮、双滑轮、三滑轮、四滑轮以至多轮等多种;作 用导向滑轮、平衡滑轮;连接方式吊钩式、
12、链环式、吊环式和吊链式。滑轮定滑轮定义6塑料滑轮轴承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 特点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改变作用方向.杠杆的动臂和阻臂分别是滑轮的半径,于半径相 等,所以动臂等于阻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通过定滑轮来拉物体并不省力。通过或不通过定滑轮, 弹簧测计的读数是样的。可见,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 改变的方向。在不少情况下,改变的方向会给工作带来方便。原理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臂为阻臂二倍的杠 杆。滑轮组定义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 变的方向.用途为了既节省又能改变动的方向,可以把定滑轮和动滑 轮组合成滑轮组。省力的大小使用滑轮
13、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 用的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特点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就是总 重的几分之.绳子的自端绕过动滑轮的算一段,而绕过定 滑轮的就不算了. 使用滑轮组虽然省了,但费了距离, 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重物移动的距离.费距离的多少主要看 定滑轮的饶绳子的段数.用滑轮组做实验,很容易看出,使用滑轮组虽然省了, 但是费了距离动移动的距离大于货物升高的距离。 关系几个关系:s=nh (2)F=G总/n 其中s:绳端移动的 距离h:物体上升的高度G总:物体和动滑轮的总重力F:绳端所施加的n:拉重物的绳子的段数F=l/n在进行连接滑轮组时,要一个动滑轮个定滑轮的连,
14、 否则将连接失败根据F=(l/n)G可知,不考虑摩擦及滑轮重,要使2400N的变为400N需六段绳子,再根据偶定 奇动原则,有偶数段绳子,故绳子开端应从定滑轮开始,因 为要六段绳子,所以需要三个并列的整体动滑轮,对应的, 也需要三个并列的定滑轮,从定滑轮组底部的勾勾处绕起, 顺次绕过第一个动滑轮,第一个定滑轮,第二个直到最后 一段绳子绕过第三个定滑轮,此时绳子方向即向下,且会使 拉为400N轮轴轮轴的定义轮和轴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机械,叫做轮轴。8轮轴的实质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支点就在轴线,轮轴在转动时轮 与轴有相同的转速。 轮轴的平衡条件如图所示,R为轮半径,r为轴半径,F1为作用在轮上
15、 的,F2为作用在轴上的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 F1R二F2r 外环叫轮,内环叫轴外环叫轮,内环叫轴。轮轴两个环是同心圆。上式可知:当动作用在轮上,则轮轴为省力杠杆;动 作用在轴上则轮轴为费杠杆。所以轮和轴的半径相差越大则越省力,但越费距离。像马车,门把手,方向盘和推车这样的轮轴是最简单的, 没有动传递,动车辆的轮轴就复杂得多。当然扳手也是.以汽车为例,动不是简单的传递轮轴,如果是那样, 汽车就不能拐弯,在汽车轴的中间,有一个“差速器”,在 通过两个半轴给左右车轮传动,这样在汽车拐弯时,两边车 轮行驶的距离才能不同。人力三轮车的后轴,为了拐弯,一 个后轮和轴是固定的传递动,另个后轮是可以和
16、轴转动 的,用以差速拐弯。在用轴带动轮时,如皮带轮的运动,不仅可以传递动, 还能改变转速。定义:轮和轴组成,能绕共同轴线轮与轴的简单机械叫 做轮轴.半径较大者是轮,半径较小的是轴. 轮轴的原理轮轴的实质是可以连续旋转杠杆.使用轮轴时,一般情 况下作用在轮上的力和轴上的力的作用线都与轮和轴相切, 因此,它们的臂就是对应的轮半径和轴半径.于轮半径总大于轴半径,因此当动作用于轮时,轮轴 为省力费距离杠杆,实际的例子:有自行车脚踏与轮盘是省 轮轴.当动作用于轴上时,轮轴为费省距离杠杆,实 际的例子有:自行车后轮与轮上的飞盘、吊扇的扇叶和轴都 是费轮轴的应用.FlR=F2r轮轴是种省力的简单机械。轮轴的
17、应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辘护、绞盘、石磨、汽车的驾驶盘、 手摇卷扬机、9自来水龙头的扭柄等都是轮轴类机械.齿轮4.斜面、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理解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 律,并知道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自行研究问题的能力,同 时,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训练。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 学重点1、使学生理解斜面的作用及省力规律。2、知道斜面 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研究问题的能力。四、教学 准备:教师:图片、实验报告单、螺丝钉、斧子、凿子、千斤 顶学生:测计、玻璃板、圆形重物、实验报告单、绳子、 高山模型五、教学过程
18、:图片导入,认识斜面:帀:请大家看几幅图片,这些图有什么相同之处吗?我们也可以叫它们是斜面。板书:课题斜面T:在我们校园里操场上有斜面吗?T:那么这些地方设计为斜面的形状有什么用途吗?探 究斜面的作用1、认识斜面省力T:真是这样吗? 口说无凭, 科学课最讲究实事求是,如何证明你们的猜想?你能根据前 面学习的杠杆、滑轮、轮轴等设计这个实验怎么做吗?S:T:实验要求:一每个人都要做,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 表格中,二先检查测计是否在零刻度线上,三在拉重物的 过程中去读数,尽量准确。学生活动:汇报实验结果:每组请2人说,老师记录实验数据。帀: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板书:省力2、探究斜面 更省力的
19、方法帀:请大家观察这些数据,你有什么疑问或者是发现 吗?生: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展示几个不同倾斜角度 的斜面。你们想不想试试其他组组装的斜面?帀:要求组装不同的斜面时要注意安全,不同的斜面可 以用图的方式表示出来,每个斜面可以两个人做就行了, 并把实验数据记录下来。10学生实验汇报交流:展示实验记录表小结:坡度越缓越省力。帀:还有不同的斜面吗?有没有比他们组的实验更省力 的?学生实验: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斜面和前面学习过的杠杆、滑轮、 轮轴等都是种简单机械。而且认识了它的作用。应用:帀: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是怎么运用它的呢?生:展示课件:帀:为什么说螺丝钉也是利用了斜面呢? 一起来做个 放
20、大的螺丝钉吧师生共同操作:总结: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吗?六、作业:请你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斜面这种机 械?能否利用斜面帮助家里或身边的人解决些实际问题。七、板书设计:斜面省力坡度越缓越省力5.研究自行车教学目标:1、能按照图纸说明、制作齿轮装置;能设计各种实验 方式发现齿轮传动的情况,并准确记录在记录表中;通过分 析记录表中的数据推测出齿轮传动的规律。从模型中指出机 器的“动、传动、工作、控制”等四部分;能独立分析出 自行车的某一部分哪些简单机械构成。2、能够比较默契地与其他同学完成研究齿轮传动原理 的研究;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对自行车各部分的分析。3、能描述齿轮传动的规律;能
21、举例说出传动的类型能 用自己的话说出机器的含义。 4、能描述几种机器工作时 各部分的工作情况和作用。教学重点难点:1、从模型中指出机器的“动、传动、工作、控制” 等四部分。2、分析出自行车的某一部分哪些简单机械构 成。材料准备:自行车辆。课时安排:本课用两课时。第一课时认识机器的组成部分即活动1 制定研究计划的内容,第二课时完成活动1自行车研究的交 流汇报内容及活动2,安排拓展活动。教学过程:、分析自行车的结构活动目标:111、活动中能从实物中分别找出自行车的“动、传动、工作、控制”等四部分。2、能独立分析出自行车的某 部分哪种简单机械构成。 3、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对 自行车各部分的分析。
22、 4.能对自行车的某一部分进行有 计划的研究。实施过程:1、导入,设计分析玩具机器的四个组成部分的教学。 教学中使用玩具机器的实物,让学生对照实物边观察边区分 各部分,使此活动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2、研究自行车时,引导各组学生分别研究自行车的不 同部分。分别研究后通过汇报交流,将各自的研究结果转化 全班同学的认识,使学生对自行车的认识有一个全面的了 解。 3、活动的另个教学重点在研究报告的书写上。课 上完成不了的部分就延续到课后完成。4.课上一定要做好安全提示的工作。研究过程中旋转 的车轮要让学生注意安全。二、找出拖拉机的主要组成部 分活动目标:1、能独立分析出拖拉机的某一部分使用了哪些简单机
23、 械。2、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拖拉机 的主要部分运用了哪些简单机械”问题的研究。实施过程:此活动是以拖拉机为例向学生示范研究宿命,教学中根 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研究材料,制作成课件,组织学 生仿照自行车的研究去分析。鼓励学生开展对不同机器组成 部分结构和功能的比较。拓展活动:活动目标:能分析出种生活中常见的复杂机器的某一部分是哪 些简单机械构成的。实施过程:1、拓展活动是此单元学习的结束活动,活动的重点是 分析常见机器中使用的简单机械及它们的作用。因此,活动 时要让学生对照实物来认识。2、此活动如果让课时间不够,就安排学生在课后独立 活动,但一定要强调安全问题6,珍贵的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二 粤教版 小学 六年级 科学 下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