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20页).doc





《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2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20页).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页高考古诗词鉴赏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专题训练(含答案含答案)-第-2-页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题。州宅堂前荷花州宅堂前荷花范成大范成大注注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注注范成大范成大(11261193),今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
2、,今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所作。(1)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请试作分析。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请试作分析。答:答:(2)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两联作简要分析。答:答:答案:答案:(1)颔联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荷花晨昏各异的神态与风韵。颔联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荷花晨昏各异的神态与风韵。“有意十分有意十分开晓露开晓露”准确写出清晨荷花带着晶莹的露珠尽情绽放的风姿;准确写出清晨荷花带着晶莹的露珠尽情绽放的风姿;“无情一饷敛斜阳
3、无情一饷敛斜阳”生动再现生动再现荷花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冷艳庄重的情态。荷花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冷艳庄重的情态。(2)相同点相同点:都抒发了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都抒发了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并且借花喻人并且借花喻人,表达出坚守理想和情操表达出坚守理想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不同点:本诗尾联,诗人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到自己家乡石湖的荷花以及往来穿梭的不同点:本诗尾联,诗人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到自己家乡石湖的荷花以及往来穿梭的游船画舫,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心。游船画舫,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心。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4、完成(1)(2)题。题。眉眉 峰峰 碧碧无名氏无名氏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薄暮投村驿。风雨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注注镇日:整天,从早到晚。镇日:整天,从早到晚。只:孤独的。只:孤独的。(1)“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一句既形象,又充满情感。请结合词句作简要一句既形象,又充满情感。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分析。答:答:(2)请简要分析柳永的雨霖铃与这首词的异曲同工之处。请简要分析柳永的雨霖铃与这首词的异曲
5、同工之处。答:答:-第-3-页答案:答案:(1)“窗外芭蕉窗外芭蕉”和和“窗里人窗里人”本无联系,但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窗里人通过联本无联系,但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窗里人通过联想把芭蕉和自己联系在一起想把芭蕉和自己联系在一起,与后句的雨水与后句的雨水“心头心头”“”“滴滴”组合在一起组合在一起。“分明叶上心头滴分明叶上心头滴”一句,在丰富形象的基础上,表达出了非常强烈的感情。具体说就是:雨水滴在叶上,也滴一句,在丰富形象的基础上,表达出了非常强烈的感情。具体说就是:雨水滴在叶上,也滴在心头。可更进一步理解为,愁绪像雨水滴在叶上一样不住地涌上心头。作者用具体可感的在心头。可更进一步理解为,愁绪像
6、雨水滴在叶上一样不住地涌上心头。作者用具体可感的雨水,将心中不断涌起的愁绪十分生动、形象、强烈地表现了出来。雨水,将心中不断涌起的愁绪十分生动、形象、强烈地表现了出来。(2)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执手执手”相同,以分手前的动作表现情感。借哀景写哀情相同。使用虚实结相同,以分手前的动作表现情感。借哀景写哀情相同。使用虚实结合手法相同合手法相同:本词上片虚写回忆本词上片虚写回忆,下片抒写现实感受下片抒写现实感受;雨霖铃雨霖铃相反相反,上片写眼前分离之景上片写眼前分离之景,下片写对未来的想象。下片写对未来的想象。3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浣浣溪溪沙沙苏轼苏轼其其二二旋抹红
7、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村,道逢醉叟卧黄昏。其其三三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麨软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注注公元公元 1078 年年(北宋元丰元年北宋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严重春旱徐州发生严重春旱,作者作为徐州太守作者作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曾往石潭求雨雨,得雨后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沿途经过农村,
8、写了一组写了一组浣溪沙浣溪沙词记途中观感词记途中观感。茜罗裙茜罗裙:红色的罗裙。红色的罗裙。赛神:也叫迎神赛会,用仪仗、鼓乐、杂戏迎神出庙,周游街巷。赛神:也叫迎神赛会,用仪仗、鼓乐、杂戏迎神出庙,周游街巷。捣捣麨麨:炒干后捣成粉末。炒干后捣成粉末。软:本字为软:本字为“餪餪”,有,有“送食送食”之义。之义。(1)两首词的上阕同是写农村的女子,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两首词的上阕同是写农村的女子,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答:答:(2)有人说有人说“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简单细节,含蕴不尽,既写出了现实,又表达简单细
9、节,含蕴不尽,既写出了现实,又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了作者的情感。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答:答:答案:答案:(1)前一首主要是通过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写农村女子化妆后穿上红裙争着看前一首主要是通过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写农村女子化妆后穿上红裙争着看太守的热闹欢快情景,表现了农村女子的青春活泼。太守的热闹欢快情景,表现了农村女子的青春活泼。后一首主要是通过景物描写和侧面描后一首主要是通过景物描写和侧面描写来表现农村女子雨后煮茧络丝的紧张忙碌情景,表现了农村女子的勤劳淳朴。写来表现农村女子雨后煮茧络丝的紧张忙碌情景,表现了农村女子的勤劳淳朴。(2)现实:春旱曾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之重。现实
10、:春旱曾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之重。“捋青捣麨软饥肠捋青捣麨软饥肠”,运用细节描写一位老,运用细节描写一位老翁须发垂白,手扶藜杖,抬着那迷离朦胧的双眼,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希望能够捣翁须发垂白,手扶藜杖,抬着那迷离朦胧的双眼,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希望能够捣碎之后做成干粮充饥的情景,表现这一场过去了的春旱曾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之重。碎之后做成干粮充饥的情景,表现这一场过去了的春旱曾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之重。情感:情感:期盼丰收,对农民处境的关切和同情。期盼丰收,对农民处境的关切和同情。“问言豆叶几时黄问言豆叶几时黄”运用反问,表达词人期盼豆类成运用反问,表达词人期盼豆类成-第-4-页熟熟(豆类生长
11、期短豆类生长期短,能缓解农村饥荒能缓解农村饥荒),期盼甘霖之后的丰收的美好愿望期盼甘霖之后的丰收的美好愿望,关切农民之心关切农民之心、爱民爱民之意跃然纸上。之意跃然纸上。4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题稚川山水题稚川山水唐唐戴叔伦戴叔伦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行人无限秋风思注注,隔水青山似故乡。,隔水青山似故乡。新新凉凉宋宋徐玑徐玑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注注秋风思秋风思:晋人张翰被齐王同辟为大司马东曹掾晋人张翰被
12、齐王同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因秋风起因秋风起,思吴中家乡菰菜思吴中家乡菰菜、鲈鱼鲈鱼,遂命驾而归。遂命驾而归。(1)两首诗都描写诗人两首诗都描写诗人“凉凉”的心境,在运用手法上有什么异同点?的心境,在运用手法上有什么异同点?答:答:(2)两首诗的三、四句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三、四句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答:答:答案:答案:(1)共同点:共同点:“凉凉”是心理感受,两首诗都通过视觉形象,化无形为有形,构成诗是心理感受,两首诗都通过视觉形象,化无形为有形,构成诗中的中的“图画图画”,以渲染凉爽的气氛。,以渲染凉爽的气氛。不同点:不同点:戴诗写诗人五月暑天向晚憩息于戴诗
13、写诗人五月暑天向晚憩息于“松下茅亭松下茅亭”,那江中汀洲,与云齐平的树,那江中汀洲,与云齐平的树木,色调苍苍,为后文思乡作铺垫;徐诗描写水满秧齐、水清叶绿,凉意自然而生。木,色调苍苍,为后文思乡作铺垫;徐诗描写水满秧齐、水清叶绿,凉意自然而生。戴诗戴诗用典,含蓄表达用典,含蓄表达“凉凉”的深层原因;徐诗运用比拟手法,写黄莺也喜欢早晨的清凉时光,在的深层原因;徐诗运用比拟手法,写黄莺也喜欢早晨的清凉时光,在青山的影子里欢快地啼鸣,突出清凉的怡人。青山的影子里欢快地啼鸣,突出清凉的怡人。(2)戴诗表达了诗人在宦游途中的思归乡情。羁旅途中的游子本就怀有无限乡思,突然发戴诗表达了诗人在宦游途中的思归乡
14、情。羁旅途中的游子本就怀有无限乡思,突然发现隔河相望的青山竟有些像故乡的青山,更牵起无限乡思之情。徐诗借黄莺来表达诗人对新现隔河相望的青山竟有些像故乡的青山,更牵起无限乡思之情。徐诗借黄莺来表达诗人对新凉到来的欣喜和惬意的心情。凉到来的欣喜和惬意的心情。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子子 夜夜 吴吴 歌歌李李白白秋秋歌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第-5-页冬冬歌歌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素
15、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1)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答:答:(2)两首诗写作角度明显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两首诗写作角度明显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答:答:答案答案:(1)两首诗都写到了女子对远方征夫的深情思念两首诗都写到了女子对远方征夫的深情思念。秋歌秋歌还表达了普通百姓对和平还表达了普通百姓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生活的向往(或或“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批判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批判”);冬歌则突出表达了女子担忧征夫受寒,渴冬歌则突出表达了女子担忧征夫受寒,渴望冬衣早日送达的急切心理。望冬衣早日送达的急切心理。(意思
16、对即可意思对即可)(2)秋歌着眼于大的场景,通过对长安城秋歌着眼于大的场景,通过对长安城“万户捣衣万户捣衣”的描写,塑造了思念丈夫的女的描写,塑造了思念丈夫的女子群像子群像;冬歌冬歌着眼于小的画面着眼于小的画面,通过女子通过女子“絮征袍絮征袍”的具体描写的具体描写,塑造了牵挂征夫的典型塑造了牵挂征夫的典型形象。形象。(意思对即可,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意思对即可,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6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捣捣 练练 子子 令令李李煜煜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
17、声和月到帘栊。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节选节选)张若虚张若虚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1)有人认为有人认为“深院静,小庭空深院静,小庭空”在语意上有重复之嫌,你的观点如何?请简要分析。在语意上有重复之嫌,你的观点如何?请简要分析。答:答:(2)张若虚诗张若虚诗“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与李煜词的末尾两句与李煜词的末尾两句“无奈夜长人不无奈夜长人不寐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数声和月到帘栊”都是借月表现了人物的情感都是借月表现了人物的情感,他们表现的方式有何不同?请
18、简要分析他们表现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答:答案:答案:(1)这两句并不重复,而是词人有意为之。这两句并不重复,而是词人有意为之。“深院静深院静”是写重重院落,寂静无声,是写重重院落,寂静无声,令人压抑、苦闷,侧重听觉感受;令人压抑、苦闷,侧重听觉感受;“小庭空小庭空”是写庭院小而空荡,了无生机让人百无聊赖,是写庭院小而空荡,了无生机让人百无聊赖,侧重视觉效果;此二句连用,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极写主人公的孤独与空虚。侧重视觉效果;此二句连用,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极写主人公的孤独与空虚。(意思对即意思对即可可)(2)李煜词采用视听结合、声色交融的方式,写出秋月的清光和断续的捣衣声共同
19、触动了李煜词采用视听结合、声色交融的方式,写出秋月的清光和断续的捣衣声共同触动了词人内心孤独的心弦,引发了他的万千思绪,被动地承受着愁情满怀之苦。张若虚诗运用了词人内心孤独的心弦,引发了他的万千思绪,被动地承受着愁情满怀之苦。张若虚诗运用了-第-6-页拟人的手法来写拟人的手法来写“月月”。闺中思妇睹月生愁,思念尤甚,但是多情的月光真诚地依恋着她,。闺中思妇睹月生愁,思念尤甚,但是多情的月光真诚地依恋着她,卷不走也拂不掉,生动地表现了思妇内心无法摆脱的愁苦和迷惘。卷不走也拂不掉,生动地表现了思妇内心无法摆脱的愁苦和迷惘。(意思对即可意思对即可)7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阅读下面两首宋诗
20、,回答后面的问题。秋秋夜夜朱淑真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江江 上上 秋秋 夜夜道道潜潜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注注翻叶动秋声。翻叶动秋声。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注注井梧:井边的梧桐。井梧:井边的梧桐。(1)这两首诗中诗人都深夜未眠,其原因各是什么?这两首诗中诗人都深夜未眠,其原因各是什么?答:答:(2)两诗的最后一句有相似之处,但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两诗的最后一句有相似之处,但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请作简
21、要分析。答:答:答案:答案:(1)朱淑真的诗中诗人因孤寂伤感而无眠;道潜的诗中诗人因夜雨风急而难眠。朱淑真的诗中诗人因孤寂伤感而无眠;道潜的诗中诗人因夜雨风急而难眠。(2)朱淑真的诗朱淑真的诗“月在梧桐缺处明月在梧桐缺处明”描绘了一幅梧桐萧萧描绘了一幅梧桐萧萧、秋月高悬秋月高悬、秋夜疏朗的月色图秋夜疏朗的月色图,衬托了诗人的孤寂落寞;道潜的诗衬托了诗人的孤寂落寞;道潜的诗“月在浮云浅处明月在浮云浅处明”描绘了一幅风停雨住、月出浮云的清描绘了一幅风停雨住、月出浮云的清新、宁静的秋夜月色图,表达了作者宁静、愉悦的心境。新、宁静的秋夜月色图,表达了作者宁静、愉悦的心境。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2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洗洗竹竹王贞白王贞白道院竹繁教略洗道院竹繁教略洗,鸣琴酌酒看扶疏。,鸣琴酌酒看扶疏。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馔称清虚。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馔称清虚。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玕玕节下书。节下书。竹竹罗罗隐隐篱外清阴接药阑篱外清阴接药阑,晓风交戛,晓风交戛碧琅碧琅玕玕。子猷子猷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注注王贞白王贞白(875958):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唐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
23、。唐乾宁二年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第-7-页贯休同倡和。贯休同倡和。略洗:稍加砍除丛竹的繁枝。略洗:稍加砍除丛竹的繁枝。琅琅玕玕:翠竹的美称。下文:翠竹的美称。下文“霜筠霜筠”义同。义同。药阑:即药栏,庭园中芍药花的围栏,亦泛指一般花栏。药阑:即药栏,庭园中芍药花的围栏,亦泛指一般花栏。交戛:交错缠结。交戛:交错缠结。子猷:王徽子猷:王徽之之(338386),字子猷字子猷,东晋名士东晋名士、书法家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书圣王羲之第五子。生性高傲生性高傲,放诞不羁放诞不羁,时常时常
24、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1)两诗中两诗中“竹竹”的意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的意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答:答:(2)同为咏竹诗,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同为咏竹诗,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答:答案:答案:(1)以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气氛。以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气氛。烘托诗人高雅的志气、节操。烘托诗人高雅的志气、节操。作为行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诗内容。文线索,贯穿全诗内容。(2)相同点:相同点:两诗都塑造了竹子的清俊形象,寄托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欣赏竹林风两诗都塑造了竹子的清俊形象,寄托诗人对竹子的
25、喜爱之情。欣赏竹林风光,终日相依。光,终日相依。两诗都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节情趣,寄托了淡泊处世的人生理想。诗人爱两诗都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节情趣,寄托了淡泊处世的人生理想。诗人爱竹成癖,以竹为友。竹成癖,以竹为友。不同点:王诗要用长竿不同点:王诗要用长竿“钓巨鱼钓巨鱼”,暗示他有高远的情怀,渴望有朝一日能报效朝廷,暗示他有高远的情怀,渴望有朝一日能报效朝廷,建功立业建功立业;而罗诗则运用典故而罗诗则运用典故,表示他更愿意过散淡悠闲的生活表示他更愿意过散淡悠闲的生活。(能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能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言之成理即可)古诗歌仿真押题练古诗歌仿真押题练(一一)1阅读下面的唐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古诗词 鉴赏 专题 训练 答案 2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