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咬文嚼字》教学设计.docx
《2022《咬文嚼字》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咬文嚼字》教学设计.docx(7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咬文嚼字教学设计咬文嚼字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咬文嚼字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咬文嚼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分析评价课文观点从课文内容、写法上上获得一些启示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投影材料你是没有骨气的人你这没有骨气的人辨析比较句子的含义: 不同句式 感情不同投影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问题:这样改好不好?辨析明确: 不好 “这”字带有贬义)投影材料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
2、复入石矣。史记李广射虎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辨析明确: 文字一增一减 意味不同视之,石也。 发现错误,惊讶终不能复入石矣 失望 放弃)关于“推敲”的故事提问:“推”一定比“敲”好吗?(联想意境)辨析明确: 字眼不同 意境不同)投影材料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独携小团月 来试惠山泉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辨析明确: 联想,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释“圆”联想意义:易误用而生流弊 “套板效应”三、联系实际 谈谈自己的感受四、上面的分析是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中表达的观点,我们已经和朱先生达
3、成共识。材料:汉语大词典形容过分推敲字句。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朱光潜先生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义。读课文,找一找朱先生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明确:不能懒 刻苦自厉 推陈出新求思想感情的精练与吻合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找一些用字精当的例子,体会妙处。思考练习二第二课时讨论课 比较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读本)一、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练习二)二、课堂交流,(开放式)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三咬文嚼字教学设计2教学重点学习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掌握评价鉴赏的要领。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古今名人学士阅读和写作时往往字字推敲,反复研究。唐朝诗人卢延
4、让有诗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作诗炼句之苦由此可见一斑;苦吟诗人贾岛也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句子,极言炼句时间之久,吟成后之欢悦;诗圣杜甫也留下了“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名句,以表明他执着地追求这种语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其实,语言文字,不只是单纯语言的问题,“正是语言使人成为人,人是在语言中生成的。决不能把语言仅仅看成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工具,它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语言的历史也就是人的生命、生存、生活的历史。”“语言与人(人类)的生命、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是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整体。学习语言,同样也就是对沉淀于语言中的人的生命、人的意志的体验,对表现于语言中的
5、人的生存、人的生活的认同,也就是作为人类心声的具体的个别的心灵的同化。”这说明语言文字与人的生命体验、生活体验、认识境界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先生从阅读和写作的角度提出了与之相似的观点,板书: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汉语大词典:形容过分推敲字句。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是一个贬义词。朱先生却独发新见,反其义而用之,提倡“咬文嚼(jio,上下牙磨碎食物;)字”。今天我们主要从评价鉴赏的角度来学习这篇文章,掌握评价鉴赏的要领,学习朱光潜先生的鉴赏方法。下面打开课本。二、课文研习(22分钟)1、研读文章的12段。问:作者举了什么例子,作
6、了怎样的分析。明确:郭沫若改的二句台词。作者的议论,一个改得好,一个改得不好。问:在说明修改效果时,作者还联想了哪些作品?明确:改得好,他引用水浒传杨雄醉骂潘巧云一段来印证,说明“你这”句式的意思和用法。改得不好,他引用红楼梦中茗烟骂金荣一句,来说明“你是”的特定意味。类比说理,令人信服,他的知识的确让人佩服。问:郭沫若改得不好,又给我们什么启示?明确:读书、作文,有时连一个字眼都不能轻易放过;就连郭沫若那样的文学家,在用词上也会有小毛病,这说明,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得下苦功夫、细功夫。既然是“咬文嚼字”,那我们也不妨对他这两段进行一番咬文嚼字,看看他的文章是否有失误?文章第二段开头:“这是炼
7、字的好例。”“这”字指代不明。因为第一段实际上说了郭沫若炼字的二例:“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第二段中先说:“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而接下来分析红楼梦中的话却说:“也带你不是一点讽刺的意味。”这“讽刺”怎能没有情感色彩呢?而这一点郭沫若实已注意到:“有时或许竟会落个不是。”朱先生是语言大家,也“智者千虑”,会有“一失”,说明用好语言的确很困难,那么评价鉴赏又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呢?评价和鉴赏是一种较高级的阅读能力,根据上面我们的做法,不妨来总结一下:独立思考。正如我们自己所做的那样,不能盲从,既不迷信传统,也不迷信权威。实事求是。先哲
8、云:“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不迷信盲从,就要求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作品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敢于怀疑,更要实事求是。掌握方法。咬文嚼字。充足储备。“腹有诗书气自华”,朱先生能够对问题有真知灼见,与他深厚的储备有关。这就要求平时注意资料的积累整理。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朱先生的“咬文嚼字”之法,学一种呢还是多种。2、如果第12段是从“句式上的选用”方面来评价鉴赏的,那么课文第34段呢?问:作者举出什么样的例子,从哪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王若虚改“李广射虎”一段简笔与繁笔作者的议论,失去了原文的味道。问:给我们怎样的启发?文字是好是坏,关键要看它的表达效果,而不是繁简;看似平淡无奇的语句,也
9、会含有丰富的意思。2、读文第56段。问:举了什么例子?作了怎样的评价?推敲的故事练字。小团月诗字的联想意义。问:这些分析对我们有何启发?阅读时要敢于大胆发挥想像和联想,准确把握作品的内蕴。完成板书:咬文嚼字1、独立思考2、实事求是3、掌握方法:句式选用,文字详略,字词推敲,联想想像4、充足储备三、课堂训练(18分钟)1、“推敲”这个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朱先生对此也提出了自己新的看法。下面,结合题李凝幽居全诗的意境,大家来评一评。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在学生充分讨论发言后,教师可以提示:实事求是,联想想像,还
10、是“敲”字好,它绾合“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按理晚上看不到宿在池边树上的鸟,万籁俱寂中,老僧(或许正是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作者抓住这一转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以闹衬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又不露痕迹地切中了题目的“幽居”二字。“敲”字正见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而“推”的“自掩自推”的“冷寂”,不仅让“鸟宿池边树”显得无理,意蕴也浅得多。2、请分析王安石改为“纷纷”二字好在哪里?晴景(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在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提示:实事求是,联想想像,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令
11、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3、请分析菊花台歌词,看黑体字的句子好在哪里?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雨轻轻弹,朱红色的窗,我一生在纸上被风吹乱,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随风飘散你的模样。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在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提示:实事求是,推敲句式,比拟借代;联想形象,以物喻人。四、课后作业继续进行“咬文嚼字”的课外活动,自找美妙的生命体验。设计自评:这堂课将传统的“教课文”,改为“用课文教”,体现了“课文是一个例子”的思想。课文学习的过
12、程中读、研、总、习、拓,层次清晰。教学中突出了能力培养,即从课文中得方法,在运用中懂方法,悟方法。这堂课的教学与前一堂课的语基训练(字形、字义、词语)和作文素材(作者简介、材料开发)结合起来,可以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个参考的思路。咬文嚼字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2.明确字词意义有词典义和联想义的区别。能力目标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2.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结构,确定中心论点,评价作者的观点。教学难点学习揣摩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克服写作中习惯性流弊。教学方法1.指导
13、学习,讨论归纳,共同评析;2.制作卡片,整理文章内容,进行专题讨论;3.练习巩固,提高写作。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或多媒体设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结合练习题进行评价。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一篇谈文章的文章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是个成语,它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是什么意思?明确:指过分地斟酌字词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地抠住字眼不放,不领会文章精神,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好!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正确,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词典中是如何解释的。投影或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形容过分推敲字
14、句。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同学们,这三个义项,可以这么说,没有一个褒扬的。那么,这个成语出自何处呢?元代无名氏写的剧本杀狗劝夫的第四折,有这样一句台词:“哎,使不得你咬文嚼字。”这便是它的出处。无论是出处,还是词典的解释,这个词都没有褒扬的意思,而朱光潜先生却把它作为文章的标题,大书特书。他是如何解释这个词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细研课本,看一看“咬文嚼字”的新意义。二、解题投影或多媒体显示作者情况: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清代,桐城派出了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家,称为“桐城派”,其文章特点在于简洁,朱光潜早年曾在桐
15、城派古文学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本文共有八个自然段,请同学们根据文意划分一下层次。明确:八个自然段,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除了最后一段是总结性的话语外,主体内容是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第二部分,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四、研习课文1.概括观点,突破重点让学生自行概括,不同意见的同学推举代表写在准备好的胶片上用投影显示或直接写在黑板上。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第三段)“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第三段)“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16、”(第四段)“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最后一段)教师不必急于下结论,可组织学生讨论,达到最终的明确和统一。参考分析: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颇易引起争议,这是因为:一是本文结构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它不是从观点出发,进行演绎论证,而是从个别到一般,然后再到个别;即从实例到论点,然后再展开证明;这样它便不是开章明义,而是中间揭示主题,中心论点在第三段才出现。二是本文有的分论点,有的重要论据貌似分论点,像“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感情上推敲”这样的话,并且课后练习题第四题的设计(“从读过的诗文中再举一两个例子说明这个
17、论断”)也很能迷惑一些浅尝辄止的学生。三是学生的习惯思维,中心论点不是标题,或在开篇,就一定在最后。因此,很有必要进行这样的讨论,最好让全班同学都来参与评析。分析思路:第一、二两段从实例入手,引入论题第三、四、五段以静为例(史记李广射虎)与动态例(贾岛苦吟)初步论证中心论点第六、七段以正面例(东坡诗句等)与反面例(“套板反应”现象),说明咬文嚼字之难,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最后一段,水到渠成,加以总结。2.欣赏品味,延伸提高设计问题,组织讨论,引导学生进行重点品味。(1)文章前一部分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这三个例子的作用是否一样?明确:三个例子,三种类型,三层意思。例一说明不同
18、句式不同意味,由此引入论题。例二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从静态入手论证中心论点。例三从动态入手,说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非常精练、准确,既缺一不可,又不显丝毫累赘。(2)文章在第三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如何明确的?明确:文章三、四两段可以看成一个句群,共有7句话,第句承前文揭示中心论点,第句岔开,稍带一笔说到“咬文嚼字”的另一面,因非作者主攻方向,一句便打住,第句又承第句稍微展开,第句承句说明原因,第句进一步申说,第句和第句运用事例从反面证明。句句写来,严谨缜密,无懈可击,可见作为桐城派有深厚古文根底的朱先生文章的雅洁谨严。(3)我们提到第一个事例是引入文章论题,直至第三段才提出中心论点,
19、论题和论点有何区别?明确:论题只是要论述的问题,它多用短语和非判断句、非陈述句来表达,只是用来框定、指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必须用判断句或陈述句明确表达,论点围绕并点击论题。(4)投影或多媒体显示以下观点,让学生自由评述。“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参考提示:一般人不大重视语言修养,用一种粗枝大叶的态度对待语言文字,不注重对文字的推敲,甚至白字连篇,语病百出。读朱光潜的文章,会受到很大的触动,原来语言
20、文字是那么微妙的东西,用这个字,还是用那个字,一句话这样说,还是那样说,竟有那么大讲究。因此“一字不肯放松”,养成咬文嚼字、随处留心玩索的习惯,一个人的语言修养就有希望逐步提高。再者,就是平时很注意品味语言的人,读了朱光潜的文章,也会感到自己的功夫还很欠缺,从文章精辟的分析中可以领悟到怎么品味语言才算到家。因此,课文对于人们提高语言修养也具有很大的教益。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关系,语言是跟着思想感情走的,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因而,文字上作推敲,就是在思想感情上作“推敲”。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阅读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
21、达的思想感情;写作时,推敲文字,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感情,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这样才能恰切地使用语言文字。文学,也称语言艺术,语言是文学作品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媒介和手段,然而,文学研究、文学批判,往往对文学语言不够重视,朱先生在文章结尾的谆谆教诲,对于作家的修养和创作,对于整个文学事业,其指导意义都是很大的,遵循这个教导,一个作家可以取得更高的艺术成就,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以上内容并非标准答案,只是供教师参考,用于指导学生讨论、分析、评价。3.组织讨论练习题一、二两题。提示:本课的练习题设计很有匠心。第一题考查概括能力,有利于把握全文内容。第二题让学生对不同
22、观点进行比较辨析,利于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故选作课堂讨论练习,这样,既可对全文内容作一梳理,又可培养读书的正确态度和方法。练习题第一题的完成,要指导学生不要搞单纯的摘抄,要学会先“寻章摘句”,再组织整理,作出正面表述的方法。明确: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关系,不同说法有不同意味,斟酌文字,就是调整思想感情,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文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不同的字眼表现不同的意境,用什么字要看表现什么意境,推敲文字,实质就是推敲思想感情。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迷离不易捉摸,难于控制的。既可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咬文嚼字 2022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