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三历史的回声文本11-12念奴娇(17页).docx
《全国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三历史的回声文本11-12念奴娇(1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三历史的回声文本11-12念奴娇(17页).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全国全国 2018-版高版高中语文专题三历中语文专题三历史的回声文史的回声文本本11-12 念奴娇念奴娇-第 2 页文本文本 11111212念奴娇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永遇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学习目标1.学习词作的内容,把握词人的情感。2.学习对比、衬托、用典等修辞手法。3.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词。1.字音辨识(1)纶巾()(2)酹江月()(3)封狼居胥()(4)佛狸祠()答案(1)un(2)li(3)x(4)b2.通假举要(1)早生华发:_(2)一尊还酹江月:_答案(1)同“花”,花白(2)同“樽”,酒杯3.词语解释(1)酹江月:_(2)烽火扬州路:_(3)赢得仓皇
2、北顾:_(4)可堪回首:_答案(1)古人祭奠时把酒洒在地上祭神。文中指洒酒酬月,寄托词人的感情。(2)宋代行政区划名。(3)落得。(4)岂堪,哪能。4.古今异义(1)大江东去古义:_今义:江河。(2)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义:_今义:有才学而不拘礼法;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3)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古义:_今义:有才学而不拘礼法;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答案(1)长江。(2)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3)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第 3 页5.一词多义(1)故故垒西边:既克,公问其故:故木受绳则直:(2)道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会天大雨,道不通: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3)国故国神游: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去国怀乡,忧谗畏讥:(4)封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土地之大,封内千里:封来江渺渺,信去雨冥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乃遂收盛樊於期首,函封之:(5)望望中犹记:七月既望: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诸人持议,甚失孤望:答案(1)形容词,旧时的/名词,原因/连词,所以(2)动词,说/名词,道路/名词,风尚(3)名词,地方/名词,诸侯国/名词,国都(4)古代帝王筑坛祭天/国土,土地/书信/封赏/帝王把爵位及土地赐给臣子/封闭(5)回望/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盼望/希望6.词类活用名词的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尚能饭否:_(2)名词作状语大江东
4、去:_灰飞烟灭:_-第 4 页赢得仓皇北顾:_答案(1)吃饭(2)向东像灰一样,像烟一样向北7.翻译句子(1)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译文:_(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译文:_答案(1)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劲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2)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刘义隆(刘裕的儿子)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却落得向北回望,仓皇败还。8.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凭
5、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课外名句苏轼作品名句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苏轼临江仙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苏轼鹧鸪天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作者简介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
6、放一-第 5 页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 东坡易传 东坡乐府等传世。2.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他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
7、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名词作有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满江红家住江南 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二、背景展示1.1080 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1082 年,苏轼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赤鼻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仍未实现,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开禧元年(1205),这之前,辛弃疾在福建安抚使任上,因政
8、敌的弹劾而被罢官。他先居上饶,后徙铅山,先后被闲置达八年之久!直到嘉泰三年(1203)又被朝廷召入京师,并派他出任镇江知府,这首词便是在镇江任上所作。这时宰相韩侂胄想用北伐做幌子来笼络时人,以提高自己的威望,扩大自己的权势。辛弃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 65 岁的高龄来到镇江任职的。镇江是一个地势险要的军事重镇,他本以为到这里能有所作为,可以积极备战练兵,积蓄军事实力,准备北伐。但很快他便发觉韩侂胄是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则毫无北伐复国之意。于是他深感失望和气愤!他登上了北固亭,联想起历史上这里的人和事,再回忆自己的经历,并对照自己的现实处境,更加感到悲愤不平!于是便以怀古为名,借用历史
9、典故,把自己的一腔怒气和怨恨尽情地在这首词中发泄出来。三、文学常识豪放派是相对婉约派而言的。词原来是从民间小调发展来的,多以艳情为题材,语言清丽,音律严谨,表现婉转含蓄,就用“婉约”二字来形容它的风格。后来慢慢有了变化,到了苏轼的笔下,词的题材被大大拓宽了,所谓“以诗入词”,形式上也不再严格遵守腔调韵律,词境更壮阔了,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豪放派词人中,辛弃疾是集大成者。-第 6 页念奴娇赤壁怀古“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明月,放射出悲天悯人的光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一排短松,守候着生死离别的深情;“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杯浊酒,凝结着壮志难酬的感慨;“拣尽寒枝不肯
10、栖,寂寞沙洲冷”,一片沙洲,见证了孤苦无依的飘零;“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只小舟,带走了蝇营狗苟的烦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袭蓑衣,织就了风吹雨打后的宁静。这,就是苏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辛弃疾墓前的一副对联,上联谈辛弃疾的豪放词风,下联写辛弃疾的黍离之悲、爱国情怀和爱国抱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受他的豪放词风和爱国情怀。下面是本文内容结构思维导图,读后回答图后问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之景,雄伟壮阔,江山如画绘景:周郎儒雅,才华出
11、众,年轻有为怀古:人间如梦,早生华发,壮志难酬伤今(1)念奴娇赤壁怀古思路明晰,请根据图中提供的内容进行概括,并在图中处填上相应的三字词语。(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充分用典,并且典故的用意各不相同,请仿照孙权和刘裕典故的形式,在图中处填写相应的内容。答案绘奇景颂英雄发感慨评古论今壮志难酬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回答问题: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写景的千古名句,它好在哪里?答:_答案(1)用词很有表现力。“乱”写出了山石的高低错落,“惊”写出了巨浪的声势,“拍”写出了波涛的力量,“卷”写出了波涛的翻滚,“雪”写出了波涛的色彩。寥寥数语,绘形绘声绘色,蔚为壮观。(2)借景抒情。用眼前
12、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词人内心的波涛起伏。2.登临赤壁,词人为什么会想到周瑜?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答:_答案(1)原因:词人用周瑜来与自己作对比。周瑜年轻有为,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气概豪迈。词人联想到自己功业无成、早生华发、坎坷-第 7 页不遇,徒有报国之志,因此就发出了“多情应笑我”的感慨,语似轻淡,意却沉郁。(2)抒发了词人渴望报国却报国无门的惆怅,对自己年近半百却功业无成的感伤。3.本词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赏析。答:_答案上片:为了引出赤壁古战场,先从眼前的长江着眼,用长江作赤壁的陪衬。长江之水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也见证了英雄豪杰的辉煌业
13、绩。不仅用大江的磅礴气势来为心中的周郎赤壁壮威,还以千古的英雄豪杰作陪衬。一时多少豪杰,大都被无情的历史长河荡涤干净了,只有青春年少、英姿勃发、干练儒雅的周郎立于词人心中。下片:用美人衬托英雄,英姿勃发的风流俊才周郎刚刚迎娶了国色天香的美女小乔,更见出周郎的丰姿潇洒、年轻有为,令人羡慕。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的仪态装束衬托出周郎大战时成竹在胸、稳操胜券的形象。周郎在谈笑之间就让曹军灰飞烟灭,衬托了周郎用兵如神、战功卓著的形象。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回答问题:4.词人在词作的结尾写“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有什么用意?答:_答案(1)这是词人以廉颇自况,仍希望为国效力。(2)这一年词人
14、已经 65 岁了,然而韩侂胄不接受他的缓进建议,又有小人从中挑拨,这不能不使词人感到悲愤自己很可能会像当年的赵国名将廉颇一样,被当政者弃之不用。5.找出词中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答:_答案(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现了词人收复失地的决心。(2)“人道寄奴曾住”:怀念古人,表现了词人北伐的决心。(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4)“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今昔对照,不堪回首。(5)“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这些典故的使用使词情思隽永,含蓄深刻。6.“用事”指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于辛弃疾词中的“用事”,众人褒贬
15、不一。有人认为辛弃疾词中的“用事”太多,影响了语言的流畅;有人认为辛弃疾词中的“用事”用得很成功,能帮助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有人认为辛弃疾词中的“用事”是为了躲避当朝政治,能免遭迫害。对此,你有何看法?答:_答案(观点一)“用事”太多,影响了语言的流畅。据说岳飞的孙子岳珂这样评价辛弃疾的-第 8 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微觉用事多耳。”意思是批评这首词题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太多了。“用事”太多增加了阅读难度,影响了这首词的流畅度。(观点二)“用事”用得很成功,能帮助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来说,词的上片借历史人物来抒写自己的抱负,一个胸怀复国大计的爱国词人的形
16、象栩栩如生。这样写在艺术上是极为成功、无可指责的。词的最后用廉颇思赵一事表达词人的悲愤之情,成功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从艺术手法上来说,辛词的“用事”是非常成功的。综观这首词,“用事”虽多,然而抒情的脉络清晰,词中所涉及的那些历史故事全都图画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词人的思想感情也使人觉得触手可及。(观点三)在辛弃疾所生活的年代,权臣当道,“用事”不仅可以借助历史故事表达词人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巧妙地绕开当朝政治,以免因“直谏”而遭受迫害。7.词中运用了哪些对比?有何作用?答:_答案(1)英雄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的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的对比:
17、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这些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都是豪放风格的词作,试比较它们在豪放风格上的异同。答:_答案(1)相同点:景物方面。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中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所写景物都雄奇伟壮,场景都气势恢弘,意境都雄浑壮阔。人物方面。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他少
18、年得志,婚姻美满,儒雅潇洒;赤壁鏖战时,他指挥若定,以弱胜强,建立功业。这样的形象充分体现出豪放气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孙权继承父兄大业,年轻有为,英明果断,积极抗曹;刘裕虽出身卑微,却能励精图治,厉兵秣马,势如破竹,成就北伐大业;霍去病,北击匈奴,“封狼居胥”;廉颇老当益壮,穷且益坚,壮心不已,愿为国家效命。这些英雄豪杰均体现出豪放气势。事件方面。两首词中展现的都是重大历史事件,如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刘裕的北伐中原,西汉与匈奴之争,南宋与金之战等,都是历史的巨幅画卷,均能体现出豪放气势。-第 9 页情感方面。两首词都是词人面对祖国河山,缅怀古代英雄,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两首
19、词的结尾虽都有点儿感伤,但不同于婉约风格的伤感,而是苍凉、忧愤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壮心不已的豪迈之情。(2)不同点:形象上,所写之景及人有所不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主要写的是周瑜,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出现了孙权等六个历史人物。周瑜、孙权同是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苏轼与辛弃疾却根据自己的需要,分别作出了不同的选择。周瑜高雅洒脱,春风得意,二十四岁做中郎将,三十四岁做三军大都督,“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年纪轻轻就建功立业;而满腹锦绣的东坡居士却不但未被重用,而且被贬。苏轼写本词时已年近半百,功业无成,因而特别仰慕周瑜。孙权十九岁成为东吴的统治者,果敢坚毅;二十岁作为三军统帅,不畏强敌,
20、以少胜多。辛弃疾推崇他其实是批判软弱无能、妥协投降的南宋统治者。语言上,苏词开阔明朗,如:“穿”字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陡峭,具有立体感;“卷”字逼真地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辛词因用典多而显得含蓄深沉,如“赢得”二字就蕴含着浓烈的讽刺意味。手法上,苏词以描写为主,从写景中逐层托出人物;而辛词以叙事为主,人物蕴含在事件之中。另外,苏词运用了衬托手法,以“多少豪杰”及“小乔初嫁”衬周郎;而辛词用典颇多,典中套典,自然精当。抒情上,苏词紧扣个人际遇,在感伤自我的同时,豪中带旷,即借周瑜的英雄气度抒写自己的豪迈、旷达;而辛词紧扣政治现实,借咏史来谈自己的战略见解,更主要的是借颂扬孙权、刘裕等英雄的壮举来斥责
21、统治者的贪图享乐、苟且偷安,流露出浓烈的忧民忧国情怀,豪放之中更多悲壮之气。用用典典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使用典故,与南宋统治者形成类比及对比。如用三国时东吴孙权和南朝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的英雄壮举,对比南宋统治者懦弱妥协的无能政治行为;用宋文帝刘义隆的草率北伐,急于建功立业,反遭惨败,来类比宋宁宗、宰相韩侂胄对战争没有做到充足的准备工作,必将导致失败的结果;用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受奸臣所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2018 高中语文 专题 历史 回声 文本 11 12 念奴娇 1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