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语文语文试卷(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下语文语文试卷(9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初二下语文语文试初二下语文语文试卷卷-第 2 页2014-20152014-2015 学年八年级学年八年级(下下)第二次阶段考试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语文说明:1全卷共 6 页,满分为 120 分。考试用时为 120 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 2B 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 10 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
2、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 120 分。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上交,试卷自己保存。一、基础(一、基础(2424 分)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 分)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2 分),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1 分)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出大漠千里冰封,乌云笼罩的景象,奠定下文情感基调的句子是,。(2 分),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1 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4 分)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3、。(4 分)这位客人不无n()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 jin m()。陈是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 shn q ln rn()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然而,在 zhn m kuku()之下决不能就此作罢,遭人哂笑。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在这些有口皆碑的铁的事实面前,犯罪嫌疑人沮丧地低下了头。B.在任何事情面前,都不能甘于人后,要一马当先。C.辩论会上,他能抓住要点,随机应变,击败对手。-第 3 页D.在这次科学盛会上,科学家都滔滔不绝、油嘴滑舌地表明自己的见解。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
4、是()(3 分)A、他这个人太果断,什么事都不愿听取群众的意见。(应把“果断”改为“武断”)B、和他十年前离乡时一样,依然是孑然一身,两手空空。(“和”、“他”换位)C、我们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下大决心”与“花大力气”位置对调)D、中学生写作文,要留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去掉“切忌”或去掉“不要”)5.仿照划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 分)未经历风雨交加的夜晚,那会体会到风和日丽的可爱!未经历艰难困苦的阻挡,哪会体会到功成名就的喜悦!,!二二、阅读阅读(4646 分)分)阅读下
5、面文段,完成第 6-8 题(一(一)(1010 分)分)醉翁亭记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
6、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 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2)野芳发而幽香()(3)杂然而前陈者()-第 4 页7把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7、(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写山间朝暮和四时景物不同的变化,说明各种景象都各有乐趣,表达的是山水之乐。B.第段写宴饮之乐,目的在于表现滁地的富足,表明酒宴之丰盛豪华。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立意,为写景抒情定下基调。“乐”是表象,“醉”是实质。D.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山水的情状,意在表明作者因仕途失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人生态度。(二(二)(9 9 分)分)太宗纳谏太宗纳谏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
8、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选自贞观政要)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A.使公以马杀人/父利其然也,不使学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陛下尝读书见此事C.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太宗意乃解/醉翁之意不在酒10用五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3 分)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11结合选文分析皇后是如何劝谏,最终让太宗纳谏的。(3
9、 分)(三(三)(1010 分)分)敬畏自然节选敬畏自然节选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之处就在于他会思维、能够理解、有自我意识。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A)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借我的嘴来-第 5 页表达她自己,说出她亿万年来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我的智慧却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所以,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
10、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因此,人对自然的种种误解,也许是自然对她自己的误解吧。这样看来,我就只是宇宙机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吧。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B)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11、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那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12下列各项对选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A.“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是因为人类能思维,能理解,有自我意识。B.选段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首先指出宇宙是有生命的,接着再指出宇宙的一切物质都是有生命的,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12、在宇宙中处处是人类的弟兄。C.(A)划线句运用拟人和排比。把大自然人格化,更明确了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只相当于身体上的一个器官而已,突出地表达了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不可分割的关系。D.(B)划线句用反问,强调宇宙处处存在生命。13下列不能恰当地理解为是“敬畏自然”的表现或观点的是()(3 分)A.“敬畏自然”从字面上看,是既敬重又畏惧。B.“敬畏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C.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生成都太神奇了,要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创造是无法同大自然相比的。D.人类应该是自然
13、的主宰,主张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第 6 页14分析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4 分)(1)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2)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四)(四)(1717 分)分)篱笆,篱笆篱笆,篱笆从前的江南多篱笆。普通人家的小院周边或自家的地里,常种上木槿、小竹、冬青或月月红之类,再立上小木桩用竹条夹一下,篱笆就建成了。当然,还有用茅草、杉枝、松枝等围起来的篱笆,但我最喜欢前面的活篱笆。岁月四季,也是篱笆的四季,活篱笆年年演绎着春发夏盛秋茂冬落叶的景致。有篱笆的岁月,是一段难忘的日子。从前,我家的小院前有一块自留地,自留地周边种有树,有香樟
14、、香柳后来周边种上了竹子,杂竹丛生。我记得父亲极爱修篱笆,自留地里的篱笆能修则修,一则防牛羊偷吃作物,二则对作物有挡风保暖之功能,三则是心理因素,仿佛做了篱笆,里面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心里踏实。我揣摩父亲的心态,篱笆就是他心里的“长城”。我印象最深的篱笆是住在我家南边的阿金姑婆家的。因为阿金姑婆家的篱笆跟吃的有关,所以至今难忘。阿金姑婆丈夫去世早,从我记事起就寡居,人长得胖胖黑黑的,脸上凹凹一片,是麻子,眼睛也大,平时少笑且言语不多,常戴着副老花眼镜,在自家的木窗下纳鞋底、缝补衣服,所以看人“下掏眼”,眼睛一瞪是很吓人的。不过,最吸引我的却是她家的活篱笆,因为篱笆上种着矮李 1。每年初夏时节,结
15、出红红的小果实,甜中带酸,酸中带甜,还有涩涩的味道,想起这些我的口中至今仍会生出酸味。阿金姑婆管“篱笆”是管得很紧的,白天做针线活,时不时用眼瞟一下;她耳朵又很灵光,一有响动,立马出门,知道我们这帮“馋鬼”会来偷吃。有一年,阿金婆家的矮李又红了,我们几个小伙伴商量着晚上去偷吃。半夜,我们三个小伙伴蹑手蹑脚地来到篱笆前,三个人同时下手,从树上抓来一把往嘴里塞。“哇”一声,有个小伙伴吃到了青的,忍不住吐了出来,响声惊动了阿金姑婆家的狗,狗狂吠着窜出来,我们只得撒腿就逃,我路熟,溜之大吉。有一个小伙伴,慌不择路,一头掉进土墩边的浅水潭,爬上水潭时,已变成了一个泥人。我们不甘心失败。没几日阿金姑婆去亲
16、戚家喝喜酒,那条狗也跟她去“开荤”。那天下午,我们三个小伙伴呼地窜到篱笆前,霎间,篱笆上的矮李不是进了我们的肚子,就是塞进口袋里。临走还回过头看,一树的红矮李只剩下青的了。我们不敢回家,在溪边三个人继续享受“胜利果实”,可惜袋里的那些矮李已“血肉模糊”了。由于一下子吃着太多,我们三人肠胃开始“抗议”,一会儿,都“哇哇”地吐出了青水-第 7 页小时候听伯父讲过一个跟篱笆有关的聪明少年的故事。带尖刺的枸桔密密麻麻地围住了一大户人家的桔园,连小动物也钻不进去,又有人日夜看守。可是,还是会有桔子丢失。守园人躲在暗处整整守了一周,才发现一个小男孩,并把他交给了主人。主人见少年身上不仅衣裤完好连脸上也没有
17、被枸桔划破刺伤,一再追问少年原因,并答应他说出怎么进的桔园,就可随便来吃园中的桔子。于是,少年演示了他用鱼筌 2 塞进刺篱笆,从鱼筌中钻进了桔园。主人看了称赞少年的聪明;又了解到原来少年因病重的母亲喊要桔子吃,少年才动了偷园中桔子的想法。主人感念少年的孝心,信守了让少年摘桔子给母亲吃的诺言。有篱笆的岁月,确是一段难忘的日子。那时,尽管有篱笆,家家户户的门上却很少上锁,要借用锄头什么的农具,主人不在,只要用后放回原处便可。桌上有凉开水,渴了,推门进去,喝一口。半道上要是碰到主人,说一声,主人会很开心,因为这是看得起人家。篱笆是一道朴素而没有隔阂的屏障,是乡村特有的景致和标志,是田园风光的重要元素
18、,更是诗人眼中美好家园的象征。从杜甫的“肯与邻舍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有“荒苔野蔓上篱笆,客至多疑不在家”出生江南的诗人艾青在献给乡村的诗中也说:“外面围着石砌的围墙或竹编的篱笆,墙上和篱笆上爬满了茑萝和纺车花”。我以为,他写的不仅是活篱笆,而且是篱笆的活。【注】1 矮李:野生小樱桃。筌:捕鱼用的竹器。15阅读-段,请依次概括出跟“篱笆”相关的事件(4 分)少年巧钻篱笆为母偷桔16联系上下文,品位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4 分)(1)阿金姑婆管“篱笆”是管得很紧的,白天做针线活,时不时用眼瞟一下;她耳朵又很灵光,一有响动,立马出门,知
19、道我们这帮“馋鬼”会来偷吃。(2)我们不敢回家,在溪边三个人继续享受“胜利果实”,可惜袋里的那些矮李已“血肉模糊”了。17文中插进“少年巧钻篱笆为母偷桔”的故事有何作用?(4 分)18.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5 分)三、作文(三、作文(5050 分)分)-第 8 页1919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行走的过程,行走不仅使双腿走路,也是一种人生姿态,一种精神历程。正处青春年少的我们,常常行走在自然风景内,行走在街头巷道中,行走在艺术长廊里,行走在茫茫书海中,行走在仁爱温馨里。我们或快乐,或激动,或徘徊。这些丰富多彩的行走历程,让我们顿悟,催我们奋进,促我们成长。请你以“行走在_”为题,写一
20、篇文章。写出自己的行走经历、独特体验和感悟。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3.字数不少于 700 字。附加题(附加题(1010 分)分)安妮回到德士堡,没有人注意她,更没有人关心她,她觉得自己沉没于永不见天日的黑暗牢笼中。折回德士堡的痛心遭遇引发了她的思考,她更加急切地希望离开德士堡,她立下志愿一定要离开此地。她没有隐藏自己的心愿。宿舍里的老太婆们讥笑她:“安妮,你知道自己是谁吗?你与我们又有什么不同?竟敢奢望离开。”一时间安妮成了这些女人们冷嘲热讽的对象。听了这些话,安妮十分愤怒:“我才不管你们怎么想怎么说,我一定要离开。”“乖宝贝,离开后,要做些什么?”“我
21、要上学。”这个回答令她们哄然大笑。出于好意,安妮的朋友们也希望她能忘掉这个荒唐的想法毫无意义的白日梦。在她们眼里,难成事实的幻梦更令人伤心,怨天尤人。就连她的好友玛淇。卡罗也忍不住委婉地劝告她:“安妮,你眼睛看不见,怎么在外面生活?德士堡就是你的家,这是天命!”“瞎子又怎样?我不要住在这里,我要到外面的世界去。我要去上学不管是什么学校。我才不管上帝怎样想,怎样安排。我永远不会接受。”“安妮,闭嘴!不可以胡说。”安妮出口亵渎上帝,令玛琪十分震惊和愤怒。安妮也生气地奔出室外,她不愿听玛琪唠叨叨的训诫。日又一日,年复一年1878、1879、1880 年,安妮还是在德士堡。她几乎全盲,但是幻梦依在只是更飘缈虚幻,难以把持,有时甚至她自己也怀疑梦想是否能成真?无论如何,她的意志和信念无比坚毅,她一定要离开德士堡。1、安妮想要离开德士堡的目的是什么?(2 分)2、从安妮与老太婆及其朋友的对话中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4 分)3、安妮跟海伦凯勒的儿时成长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4 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