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各章节课时知识点考点提炼归纳总结.docx





《2022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各章节课时知识点考点提炼归纳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各章节课时知识点考点提炼归纳总结.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的运动12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和产生时差63地球公转、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和昼夜长短的变化114正午太阳髙度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18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251岩石圈物质循环252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303力作用与地表形态364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41第三章大气的运动461大气的水平运动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46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523气压带、风带与气候564天气系统62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70!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702洋流753海一气相互作用82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87!自然环境的整体性87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92第一章地球的运
2、动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地球自转1.概念: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在不停地旋转,这是地球的自转(如图1所示)。2,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2所示)。s图1侧视图3.周期旋转角度时间意义太阳日360 5924时分昼夜交替的周期恒星日36023时56分4 秒地球自转的 真正周期4.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零外,各地均为15 /时。(2)线速度:由于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线速度为1670 km/h二、导致昼夜交替现象太阳光 瓦1 .图中甲为夜半球,乙为昼半球,电为晨线。2 .形成原因: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地球不停地自
3、转。3 .周期:1个太阳日,24小时。4 .晨昏线(圈)(1)概念: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2)意义:纬线上昼弧与夜弧的分界线。5 .昼夜交替的意义: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又称“生 物钟”)。温馨提示若地球不自转,也不公转,有昼夜现象,但无昼夜交替现象;若地球只公转 不自转,既有昼夜现象,也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年。探究点(一)地球自转的特点1 .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总结X60N837m/h赤道1 670 km/h(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2)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海拔相同的情况下)。(3)60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4、4)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 15 /h,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的对应点的线速度。(5)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因素影响关系纬度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负相关海拔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正相关2 .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南北极来判断:从北极俯视地球为逆时针,从南极俯视地球为顺时 针。(如下图)(2)根据经纬度判断: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与自转方向致,而西经度增大的方向则与自转方向相反。(如下图)小数值大数值大数值小数值西经度东经度东经度 06西经度180东经度西经度图例 地球自转方向探究点(二)昼夜交替晨昏线的构成
5、、特点及判断方法1 .构成2 .特点(1)晨昏圈平分地球,其所在平面经过地心,因而是个大圆。(2)晨昏圈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3)晨昏圈永远平分赤道,但不一定平分其他纬线。(4)晨昏圈不断向西移动,西移的速度与地球的自转速度一致。(5)晨昏圈只有春、秋分日与某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纬线圈垂直。(6)晨昏圈上太阳高度为0 ,但地方时不一定相同。(7)晨昏圈上晨线、昏线各占一半,纬度最高点为其分界点。(8)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 0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 00,该交点分别是晨线、昏线的中点。3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晨线昏线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入昼的分界线顺地球自
6、转方向,由昼入夜的分界 线方位法夜半球东侧(昼半球的西侧)的昼夜半球西侧(昼半球的东侧)的昼夜分界线经过赤道上地方时6时的昼夜分界 时间法夜分界线经过赤道上地方时!8时的昼夜分界线图示线知识必背1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为逆时针旋转,在南 极上空俯视地球为顺时针旋转。2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个恒星日,时间为23时56分4秒。3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点外都相同,约为15 /时。线速度大体从赤 道向两极递减。同一纬度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线速度大。4 .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这样地球上就有了白昼和黑夜。由 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因此,各地温度发生昼
7、夜变化,生物 形成昼夜节律。2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和产生时差、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1 .原因:受地球自转的影响。2 .地转偏向: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北半球:向左侧偏转3 .偏转规律南半球:向左侧偏转 【赤道:不发生偏转二、产生时差1.地方时(1)地方时产生球西东转地自向自同一纬度, 东边的地 点比西边 的地点先 看到日出东边的 地点比 功西边的地点时 刻要早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2)规律f经度每隔15 ,地方时相差1小时付1 经度每隔。,地方时相差纟分钟 分布特征: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2 .时区与区时(1)时区划分西经度区I东经度区西r/il区
8、东一反东区 东四区 东三区东六万东山一区一产公儿H阑区80山西十二回西时区东时区原因:地方时的计时方法很不方便。时区:由图可知,全球共划为理个时区。中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向东西各跨7.5。;东西十二区以180。经线为中央经线。由中时区向东为东时区, 向西为西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为。(2)区时: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统时间,这叫 作区时,又称标准时。(3)区时的换算:位于同一时区的各地,采用相同的区时;位于不同时区的 各地,采用各自的区时;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在同一日期内,东早酉迟。温馨提示东十二区是从东经!72.5向东到180 ,跨7.5 ;而西十二区是从西经 1
9、72.5向西到180 ,跨7.5。东西十二区合为个时区,都以180经线上 的地方时为标准时间,时间相同,但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一天。3 .日期和国际日界线(1)国际日界线:一条大体沿180经线穿行的折线。(2)作用旨在消除因地球是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的不同结果。为了确保180经线上同一地区和岛屿的地方日期相同,故在有的地方改 用折线。温馨提示日期分界线除国际日界线外,还有自然日界线即零时时刻线(地方时为时 的经线)探究点(一)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探究感悟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原因受运动惯性的影响,物体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但由于受地球 的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导致它们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
10、向特 点地转偏向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速度; 纬度越高,地转偏向越大友现河岸不对称、大气中的气流运动方向改变、大洋中洋流运动方向改变(1)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的影响,北半球河流侵蚀右岸, 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宜选在左岸,后具体示意如下:原理 野应防洪堤坝港!?北半球河流、用 (2)炮弹的发射及物品的空投方位确定。(3)根据天气资料图,正确判断风向及其变化。(4)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方法技巧“左右手法”确定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方法:面向物体的运动方向,手心向上,南半球用左手,北半球用右手,四 指指向运动方
11、向,则拇指所指方向即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探究点(二)产生时差、地方时的计算1 .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2 .计算步骤:一定时,定向,三定差,四定值。太阳光(1)一定时:即确定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方时。光照图中,特殊经 线的地方时的确定,以上图为例: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时,如丽。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时),如丽。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就。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前。(2)二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
12、 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3)三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 在经线与而经度相差45 ,时间差为3小时。(4)四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点地方时为12:4504500+丁 =15: 00, F 点地方时为 24: 0077二=21: 二、时区的确定与区时的计算1 .时区确定若已知某地经度,确定该地所处的时区,方法是:(已知经度+ 7. 5 )/15 , 所得商即为时区数。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7. 5單7.5。E为中时 区;172.5 E-172. 5 W 为十二时区)。2 .求时区差若
13、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减;若两地分别属于东、西时区, 则时区数相加。3 .求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数X15 ,如西三区中央经线为3X15 = 45 Wo4 .区时计算(1)已知某地地方时,求该地区时:即求该地所在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可利用地方时计算公式求出。(2)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利用公式: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土两 地区时差。(注意“土”符合“东加西减”原则;两地区时差=两地时区差)三、日期分界线与日期的变更地球上日期变更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是自然变更的时经线。如下图所示:180向东)昨天- 今天 昨天(7月6日)(7月
14、7日)(7月6日)0时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自然界线)(人为界线)经线展开图,:履糸施谈自转方向可以判定中心点:/现怒勿 为北极点:过。A向东期自然加:天,则OA为地方时时经线 : 統施谈g声务而沆函麻魚 为北极点:过OB向东口期人为减: i天,则OB为国际期变更线 极地投影图1 .自然界线(不断变化):即时所在的经线,由于地球不停自转,地方时 为时的经线不停自东向西交替,其速度大约每小时西移15个经度。自西向东 过O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过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减一天(如 上图所示)。2 .人为界线(固定不变):即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0经线为国际日期 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自西向东
15、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 日期要加一天(如上图所示)。从下图中可直观地看出某时刻地球表面分属于不同日期所跨的经度范围。3 .自然界线与人为界线有可能重合,即当1800经线地方时为点时,此时, 全球处于同一天;当时经线在东经范围内,地球上新的一天少于一半;当 时经线在西经范围内,地球上新的一天多于一半。知识必背1 .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 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不偏转。2 .经度每隔15 ,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 ,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3 .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15个经度。各时区都以本
16、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统时间,这叫作区时,又称标准时。3地球公转、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公转1.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个焦点上。2,方向:自西向东,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3 .周期:1恒星年约为365日6时9分10秒,是地球公转真正周期4 .速度位置公转位置时间公转速度A点近日点丄月初最快B点远日点月初最慢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黄道面黄赤交角,目 前约是23.5,1黄赤交角(1)定义: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2)角度关系地轴总是与赤道面垂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约为66.5 ,与黄赤交 角二者互余。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极圈度数=90
17、 黄赤交角度 数。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D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分日(9月23日前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Z 0-Z-23.5S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2)周期: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温馨提示数字法记忆黄赤交角示意图的面和角“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5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 为66.5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三、昼夜长短的变化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示1 .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2 .昼弧、夜弧(1)形成:晨昏线将所经过的缆线分割而成。(2)特点:除赤道和春、秋分日外,各地昼
18、弧和夜弧不等长。(3)意义:表示昼夜长短。若昼弧比夜弧是,则白昼长,黑夜短;反之,则黑夜长,白昼短。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北半球 夏半年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 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图1中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 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 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纬度 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图3中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 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 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日图2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 地昼夜等长温馨提示(D昼夜现象、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的区分:昼夜现象与地球为不透明球体 有关,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产生昼夜长
19、短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 转。(2)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 移动,但其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与昼短夜长 亦是同样道理。(3)太阳直射的地区白昼不一定最长。探究点(一)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 .黄赤交角的特点黄赤交角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其含义如下:含义轴两面三角度轴地轴(自转轴,与赤道面垂直)黄道平面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赤道平面地球自转的平面,与地轴垂直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 5地轴与黄道平 面夹角与黄赤交角互余,为66. 5地轴与赤道平 面夹角90三个基本不变地轴指向地球在公转
20、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 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大小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目前保持23.5运动方向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2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期性往返运动,其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作一个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N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23.5023.5S9月23日前后3月21日前后 次年春分日和季节移动可用下图来表示:3月21日前后 、秋分日春分日 1兩22日前后冬至日3 .在公转轨道图上判断二分二至日的方法在高中阶段对公转轨道图进行了一定的简化,基本上左右两个被固定为夏至 日和冬至日这两天
21、;上下两个被固定为春分日和秋分日这两天。因此判断的时候 可根据此特点进行判读。第一步:先确定出地球公转方向,如图1。(可根据地球自转、南北极指向等 来确定地球公转方向)第二步:在图中过球心作地轴的垂线,即赤道,如图2。第三步:作条直线连接左右两个球心,如图3。第四步:如果直线指向北半球(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即图3中的A; 如果直线指向南半球(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即图3中的C。第五步:再根据二至日的位置和公转方向,确定D为春分日,B为秋分日。图1图2图34 .在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上判断二分日的方法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若由南半球进入北半球,此时为春分日:若由北半球 进入南半球,此
22、时为秋分日。春分日秋分日探究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1 .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要点应主要抓住 “两看”。(1)昼夜长短分布看“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 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 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图所示:此图表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纬线上先弧均大于 夜孤,故北半球各地均是外长夜短,而南半球则是昼短夜长;此图表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各地纬线上昼孤均大于: ,夜孤,故南半:球各地均是昼长夜短,而北半球则是昼短夜长(2)昼夜长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新教材 湘教版 高中地理 选择性 必修 各章 课时 知识点 考点 提炼 归纳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