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上岗证重点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评上岗证重点讲解.docx(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1.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环境影响的类别: 按影响的来源: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按影响效果: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按影响性质:可恢复影响(如油轮泄油事件)、不可恢复影响(如风景区改变为工业区) 按时间:短期影响、长期影响 按空间:区域、国家、全球2.环境影响评价(EIA):指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到目前为止,我国只作前两项评价。(1)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别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质量预测评价 环境影响预
2、测与评价 环境影响后评估(2)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作出识别和评估 对各种替代方案、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 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 进行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 及时为决策提供有效信息(3)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四大功能 判断功能:已有客体的价值判断 预测功能:将形成客体的价值判断 选择功能: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导向功能(4)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指导环境保护设计,强化环境管理 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3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96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了环评制度 瑞典(19
3、70年)、新西兰(1973年)、加拿大(1973年)、澳大利亚(1974年)、马来西亚(1974年)、德国(1976年)、菲律宾(1979年)、印度(1978年)、泰国(1979年)、中国(1979第(10位) 至今,已在100多个国家建立了环评制度4 .环境影响评价证书 甲级证书 乙级证书环评人员持证上岗: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培训证书二、环境影响评价目的、原则及程序1 .评价目的: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2 .评价原则:针对性、政策性、科学性、公正性3 .工作程序: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环评等级、编制评价大纲 正式工作阶段:工程分析、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报告书编制阶段4
4、 .管理程序(1)环境影响分类筛选 重大影响:敏感的、不可逆的、综合的、以往尚未有过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有限影响:环境影响报告表 极小影响:环境影响登记表(2)评价大纲的审查(3)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管理(4)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审批5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总则:项目由来、编制依据、环保目标、评价标准、评价等级 建设项目概况 拟建项目地区环境简况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环境现状调查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评价工作成果清单,拟提出的结论和建议的内容 评价工作的组织、计划安排 经费概算6 .环境影响报告表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工程内容及规模、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社会环境
5、简况 环境质量状况:主要环境问题、主要环保目标 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总量控制标准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主要污染工序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水、土、气、生物 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营运期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结论与建议7 .环境影响报告书 总则:编制目的、依据、采用标准、环保目标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项目性质、规模,职工人数,主要原料,物料平衡,污染物种类和数量,工艺流程,交通运输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经济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环保措施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
6、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1 .国外环评发展历程 1969年,美国率先建立环评制度 1970年,世界银行设立环境与健康事务办公室 197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加拿大联合召开了第一次环境影响评价会议 1992年,里约环发大会一一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 1994年,在加拿大魁北克市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环境影响评价部长级会议 自然环评社会环评;污染环评一生态环评;累积环评一影响后评估;工程项目环评一区域开发环评一战略环评2 .中国环评发展历程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1973年,“北京西郊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协作组成立一一开始环评研究 1977年,中科院召开“区域
7、环境学”讨论会一一大中城市环评 1979年,在南京中国环境质量评价委员会学术会上提出了“环境质量评价参考提纲,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正式确立了环评制度3 .中国环评制度发展的三个阶段(1)规范建设阶段(19791989年):法律规范、部门行政规章,1986年国家环保局颁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2)强化和完善阶段(19901998年) 1989年12月26日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98年11月29日国务院发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6年,开始实施“一票否决”制 1992年,开始对环评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全国甲级证书单位264个,乙级证书单位
8、455个,评价人员11000人 1993年,国家环保局颁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3)提高阶段(1999至今) 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草稿)首次提出了战略环境评价四、中国环评制度的特点1 .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主2 .具有法律强制性3 .纳入基本建设程序4 .分类管理: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5 .实行评价资格审核认定制五、中国环评制度的法规体系1.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
9、废物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2 .行政法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3 .部门行政规章4 .地方法规第二章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一、污染源调查1 .调查内容(1)工业污染源调查内容 企业和项目概况 工艺调查 能源、水源、原辅材料情况 生产布局调查 管理调杳 污染物治理调查 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查 污染危害调查 发展规划调查(2)生活污染源调查内容生活污染源:指住宅、学校、医院、商业及其他公共设施主要污染物:污水、粪便、垃圾、污泥、废气等 城市居民人口调查 城市居民用水和排水调查 民用燃料调查 城市垃圾及处置方法调查(3)农业污染源调查 农药使用情况的调查 化肥使用情况的调查 农业废弃物
10、调查 农业机械使用情况调查2.调查程序与方法程序A.准备阶段 明确调查目的 制定调查计划 做好调查准备:组织准备、资料收集、分析准备、工具准备 搞好调查试点:普查试点、详查试点B.调查阶段 生产管理调查 污染物治理调查 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查:种类、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规律 污染物危害调查 生产发展调查C.总结阶段 数据处理 建立档案 评价 文字报告 污染源分布图方法点面结合详查:重点污染源调查普查:对区域内所有的污染源进行调查(3)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A.物料衡算法如果物料的流失量全部由烟囱排放或由排水排放,则污染物排放量(或称源强)就等于物料流失量。B.经验计算法根据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的排污系
11、数进行计算求得排污量。Q = KW式中,k单位产品经验排放系数(kg/t);W单位产品的单位时间产量(t/h)o注:对于拟建工程的污染源进行排放量预测时,若上述两种方法均无法进行时,可采用类比法进行预测。C.实测法(仅适用于已投产的污染源)Q=CL式中,c-实测的污染物算术平均浓度;L烟气或废水的流量。二、工程分析1 .概述工程分析指分析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因素,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工程全部组成、一般特征和污染特征的全面分析,从项目总体上纵观开发建设活动与环境全局的关系,同时从微观上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评价所需的基础数据。工程分析的作用: 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弥补“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建设项目产污环
12、节和源强估算的不足 为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 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建议指标和科学数据2 .工程分析应遵循的技术原则 体现政策性 具有针对性 应为各专题评价提供定量而准确的基础资料 应从环保角度为项目选址、工程设计提出优化建议3 .工程分析的方法(1)类比法指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常用方法。应充分注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如: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环境特征的相似性(2)物料衡算法基本原理-质量守恒定律:生产过程中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必须等于产出的产品量和物料流失量之和。ZG投入=ZG,。品+EG漆失或ZG柞(=EG投入ZG “
13、收一ZG处理ZG转化ZG产品(3)资料复用法指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4 .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1)工程概况 工程一般特征简介 物料与能源消耗定额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工艺路线与生产方法及产污环节用形象流程图的方法说明生产过程,同时在工艺流程图中表明污染物的产生位置和污染物的类型,必要时列出主要的化学反应式。(3)污染源源分析与核算 污染物分布及污染物源强核算 新建项目污染物源强 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污染物源 通过物料平衡计算污染源强 水平衡 无组织排放源的统计 风险排污的源强统计及分析(4)清洁生产水平分析重点比较建设项目与国内外同类型项目按
14、单位产品或万元产值的排放水平,并论述其差距。(5)环保措施方案分析 分析建设项目可研阶段环保措施方案所选工艺设备的先进水平和可靠程度 分析处理工艺有关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 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6)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安全性 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工厂和车间布置的合理性 分析村镇居民拆迁的必要性(7)补充措施与建议 关于合理的产品结构与生产规模的建议 优化总图布置的建议 节约用地的建议 可燃气体平衡和回收利用措施建议 用水平衡和节水措施建议 废渣综合利用建议 污染物排放方式改进建议 环保设备选型和实用参数建议 其他建议(8)
15、工程分析小结 建设项目在拟选厂址的合理生产规模与产品结构 最佳总图布置方案 筛选确定的主要污染源与污染因子 主要污染因子的削减与治理措施 可能产生的事故特征与防范措施建议 必须确保的环保措施项目和投资 其他重要建议第三章清洁生产评价一、概述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工业建设项目应当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1 .清洁生产的基本概念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最初定义,1996年又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完善:清洁生产指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2 .国际清洁
16、生产的发展历史 清洁生产思想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废物最小化”:在可行的范围内减少最初产生的或随后经过处理、分类或处置的有害废物。 1989年美国环保局提出了“污染预防”的概念 1990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了“污染预防法”1991年美国环保局发布了“污染预防战略”,并采取了一系列行动:设立污染预防办公室;组建美国污染预防研究所;建立污染预防信息交换中心;开创33/50项目等。英国人称:清洁生产是自工业革命之后的又一次新的生产方式革命。波兰人称:这是一种时代思潮欧洲最初开展清洁生产工作的国家是瑞典(1987年),随后,荷兰、丹麦、奥地利等国也相继开展清洁生产工作。1994年联合国工业发
17、展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发起了“全球范围创建发展中国家国家清洁生产中心计划”。目前,已在8个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国家清洁生产中心:中国、巴西、捷克、印度、墨西哥、斯洛伐克、坦桑尼亚、津巴布韦。 1992年6月,世界环发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强调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1992年10月,联合国环境署举行了清洁生产部长级会议和高级研讨会一一巴黎清洁生产会议 1994年10月,召开了第三次清洁生产高级研讨会一一华沙清洁生产会议3.中国清洁生产的发展 1993年开始执行清洁生产审计:削减废水10%20%;削减污染物8%15%;审核重点污染物削减2040%。 1994年底成立国家清洁生产中心,
18、现全国已成立17家行业和地方的清洁生产中心。 全国已举办大小清洁生产培训和讲座约140个,受训人员近1万。 中国环境技术援助项目B-4子项目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开展的我国第一个清洁生产国际合作项目,为清洁生产概念的引入、企业试点、政策制定和全面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美清洁生产合作项目“在石化、电镀、医药三个行业推动清洁生产”;上海与英国海外开发署合作开展的上海环境支持项目等。二、环境影响评价与清洁生产的关系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小规模工业污染源的失控和末端控制的失控。环境影响评价和清洁生产的区别:环境影响评价关注的重点是污染产生以后对环境的影响,而不是预防污染的产生。2,清洁生
19、产概念引入环评中的好处 减轻建设项目的末端处理负担 提高建设项目的环境可靠性 提高建设项目的市场竞争力 降低建设项目的环境责任风险3.环评和清洁生产存在着很好的结合界面 均追求对环境污染的预防,最终目标一致 环评中的工程分析可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进行清洁生产分析 环评中对环保措施的分析可按清洁生产要求进一步延伸,实际上清洁生产措施也是一种环保措施。三、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1 .指标的选取原则 分析产品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评价是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如,棉制衬衫和化纤衬衫对环境的最大影响是熨烫过程中的能耗,因此使用化纤衬衫对环境影响较小。 体现污染预防思
20、想 容易量化 数据易得2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1)原材料指标 毒性 生态影响 可再生性 能源强度 可回收利用性(2)产品指标 销售 使用 寿命优化 报废(3)资源指标 单位产品新鲜水耗量 单位产品的能耗 单位产品的物耗(4)污染物产生指标 废水产生指标 废气产生指标 固体废物产生指标四、清洁生产评价方法1 .评价等级(1)定性评价等级高影响小0.71.0中影响中等0.3-0.7低影响大0.00.3(2)定量评价等级清洁国际先进水平0.81.0较清洁国内先进水平0.60.8一般国内平均水平0.40.6较差国内中下水平0.20.4很差国内较差水平0.00.2注:原材料指标和产品指标一一定性评价资源
21、指标和污染物产生指标-一定量评价定性和定量评价的等级分值范围均定为012 .评价方法采用百分制。各项指标的权重值采用专家调查打分法确定,专家范围包括:清洁生产方法学专家,清洁生产行业专家,环评专家,清洁生产和环评政府管理官员。总体评价分值:清洁生产80传统生产7080一般5570落后4055淘汰2.5xl092.5x109/,2.5x108P,2.5x108复杂地形一二=平原二二*复杂地形:丘陵、山区、沿海以及大、中城市的城区。*当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多于一种,则应按P,值中最大者计算。2.评价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其中规定了10类污染物:SO2, TSP (总悬浮颗粒物
22、),PMio (可吸入颗粒物),NOx,NO2, CO, O3, Pb, BaP (苯并a花),F-标准分三级,核心是对人的影响程度: 一级:不影响 二级:不伤害 三级:不中毒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三类: 一类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执行一级标准。 二类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执行二级标准。 三类为特定工业区,执行三级标准。3 .评价因子 P,较大的污染物评价区内严重的污染物。4 .评价范围决定于建设项目的级别。通常可将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源作为评价区的中心,以主导风向为主轴,按正方形或矩形划定评价区的范围。如无明显主导风向
23、,可取东西向或南北向为主轴。 一级:边长1620km 二级:边长10-14km 三级:边长46km平原取上限,复杂地形取下限,对于少数等标排放量较大的一、二级项目,可适当扩大评价范围。三、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1)收集地理地形图(2)自然环境调查重点调查当地的长期气候特点:气压、气温、降水、湿度、日照、蒸发量、风速、风向等。(3)社会环境调查城镇、村落分布,工业、农、牧、林业结构,风景区及名胜古迹分布,城市发展规划,环境规划等。2 .大气污染源调查(1)污染因子的筛选原则: P,较大的污染物 评价区内严重的污染物例如,火力发电厂:烟尘,SO2, NOx,CO, B
24、aP (苯并a花)(2)调查对象 拟建项目污染源(对改、扩建项目包括新、老污染源)评价区内工业及民用污染源(3)调查方法类比法 现场实测 物料衡算法 经验估计法(4)调查内容污染流程图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统计点源和面源分布情况:一般将源高30m、源强0.04t/h的污染源均列为面源 点源调查 面源调查3.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调查(1)现有例行监测资料分析(2)大气质量现状监测A.监测范围:评价范围B.监测项目:主要评价因子C.监测布点a.点数 一级,210个 二级,N6个 三级,13个b.布点原则 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反映大气污染水平和规律。 监测点周围开阔,没有局地污染源,离建筑物高度2.5倍距离。
25、c.布点方法 网格布点法 同心圆多方位布点法 扇形布点法 配对布点法 功能分区布点法 敏感点布点法D.监测时间和频率 一级:每年已两期(夏季、冬季),每期7天,每天次次(02,07,10,14,16,19) 二级:每年已一期不利气象季节,每期”天,每天为次(02,07,14,19) 三级:每年W一期,每期25天,每天为次(02,07,14,19)E.采样及分析方法:按照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1990年执行)F.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样本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GB488585) lh平均浓度 日均浓度 年日平均浓度数据表达:算术平均值95%置信区监测数据的有效性检验:剔除异
26、常值,未检出值按检出限的一半代之。监测数据的统计:计算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指标,包括浓度范围、日均浓度、一次及日均值的超标率、最大污染时日等。平均值:算术平均、几何平均监测数据的分析: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周期性变化;污染物浓度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G.大气质量现状的初步评价 单因素指数法:EG 综合指数法四、污染气象条件分析1 .污染气象要素指与大气污染或大气自然净化有关的那部分气象要素。大气是通过三种机制达到自然净化的,即平流输送、湍流扩散和清除机制。清除机制是指因沉积和转化等物理、化学等方面的作用对大气污染物的清除。2 .所需的污染气象资料风向,风速,风向和风速的垂直分布,风向和风速的脉
27、动,气流轨迹,气温,温度梯度,云,太阳照射,日照,降水,湿度,稳定性,湍流扩散参数。3 .地面气象资料的收集和观测(1)气象台站现有常规资料:一级,三年;二、三级,一年。(2)大气边界层平均场和大气湍流扩散资料(3)大气边界层平均场参数的观测:设置一个临时性的气象中心站和若干气象观测点,观测周期为一年。(4)湍流扩散试验平原地区的扩散参数已比较成熟,一般不需要再做扩散试验。因此,湍流扩散试验主要用于少数复杂地形条件下的一、二级评价项目。测量周期:一般只做一期,有效天数约20天。测量方法: 示踪剂法(如SF6) 平移球法(等容球和平衡球) 放烟照相法(平面或立体照相) 固定点测量法(脉动风速仪或
28、风温仪) 遥感方法(如激光测烟雷达) 室内模拟试验(环境风洞)(5)特殊气象场观测特殊气象场:指复杂地形条件下引起的局地环流和某些其他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场。如: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背风涡和下洗、熏烟、海岸线熏烟、海陆风环流等。五、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1)预测目的:为评价提供可靠和定量的基础数据 了解建设项目建成后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比较各种建设方案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给出各类或各个污染源对任一点污染物浓度的贡献(污染分担率) 优化城市或区域的污染源布局以及对其实行总量控制(2)预测程序 选择恰当的扩散模式 确定预测因子 确定预测范围 确定源参数和模式
29、参数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最大地面浓度及位置、地面轴线浓度、熏烟浓度、小风和静风浓度 模式验证 预测结果整理(3)预测方法 经验法数学法:统计理论,梯度理论,相似理论等。最常见的是正态模式(Gauss模式),即。=。0/小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评价指数/1.5 m/s(2)高架点源扩散模式假定:烟羽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遵循高斯分布。取烟囱脚为坐标原点,下风向为x轴,z轴垂直向上,并考虑地面全反射,在气象条件恒定(指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不随时间变化)时,则下风向任一点的污染物浓度C(x, y, z)由下式确定:C(x, y, z)=exp(-)-exp-(二号)+ exp-
30、.2万。2crv2G2cr/z *yzz式中,u平均风速,a =%o (区/,P为风速高度指数,%为10m高度IyJ 、0 xIU的年均风速;He烟囱有效高度,”,和A/分别为烟囱的几何高度和抬升高度。简化常用公式:A.下风向地面处(z=0)浓度C(x, y,0)=exp(一一一-y)7v-u(yy(y.2(tv2a.B.下风向地面轴线浓度。H 2C(x,O,O)=-exp(一一、)巴巴2bC.最大地面浓度公式2Qe 兀 uH : P、式中,稀释系数卜风向距离:注:扩散参数可由下述回归式表示:= YiXa, cr. = y2xa2式中,回归系数外,右及回归指数必,a2的取值可查表。3.小风和静
31、风扩散模式小风:1.5m/sM10 0.5m/s静风:m1o2100kJ/s, AT35K,强热源Qh =Q.35PaQvAT/Ts式中,0烟气热状况及地表状况系数;烟气热释放率指数;%烟囱高度指数;Qh烟气热释放率,kJ/s;H烟囱几何高度,m,若240m,取H =240m;Pu大气压力;Q、实际排烟率,m3/s;T烟气出口温度与环境温度差,AT = TS-TaTs烟气出口温度,K;Tu环境大气温度,K;u烟囱出口处平均风速,m/soB. 17OOkJ/s0A21OOkJ/s,中等强度热源AH =+(A/2-A/7,)(0,-1700)/400NH、=2(1.5匕0+0.00)/“一0.04
32、8(。-1700)/式中,叭一烟囱出口处烟气排出速度,m/s;D烟囱出口直径,moC,。仁1700kJ/s,或 AT35K,弱热源H =2(1.5匕0+0.0。)/a(2)有风时,稳定条件= QdTa /z +0.0098)-,/3-1/3式中,dTJdz烟囱几何高度以上的大气温度梯度,K/m(3)静风和小风(W101.5m/s)=5.50Ql,4(dTa/dz +0.0098)-37812.大气边界层(或混合层)高度大气边界层:指对流层内贴近地面约11.5km厚的一层。混合层:中性和不稳定时,由于动力或热力湍流的作用,边界层内上下层之间产生强烈的动量或热量交换,就称为混合层。混合层顶上下两侧
33、的污染物浓度可相差510倍,混合层厚度越小,这一差值就越大。(1)不稳定或中性时h = a.Mo / f(2)稳定时h = bs(uw/f)inf =2OSi0式中,h大气边界层高度,m;M,(i1 Om iW)度处年均风速;as,bs边界层系数;f地转参数;Q地转角速度,Q=7.29xl0-5rad/s;(P地理纬度,dego七、大气稳定度分类及扩散参数1 .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帕斯奎尔(Pasquill)分类法:根据地面风速(对。)、日照量、云量将大气稳定度分为6类,即强不稳定A、不稳定B、弱不稳定C、中性D、较稳定E、稳定F。2 .扩散参数经验公式%=q = y2x -PG法,查表可得八、
34、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和总量控制1 .颗粒污染物防治措施 机械法除尘:重力除尘器、惯性除尘器、离心除尘器 湿法除尘:旋风水膜洗涤器、自激喷雾洗涤器、泡沫除尘器等 过滤法除尘:袋式除尘器、颗粒式除尘器等 静电法除尘:干式电除尘器、湿式电除尘器2 .气态污染物防治措施主要是物理化学方法: 吸收法:物理吸收、化学吸收(根据溶解度的不同) 吸附法:多孔性固体吸附剂,如活性炭、焦炭、沸石、硅胶、分子筛等 冷凝法:根据饱和蒸汽压的不同 催化转化法:催化氧化法、催化还原法 生物净化法:生物吸收法、生物过滤法 燃烧法:直接燃烧法、焚烧法、催化燃烧法 膜分离法3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改善能源结
35、构:以煤为主煤气、液化气、电、风能、太阳能等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实行集中供热 清洁生产 加强绿化 行政监督、依法监管4 .大气污染总量控制大气环境容量:对于一定地区,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大气污染物最大排放量。总量控制:控制和调整一个地区的大气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总量,使其不超过该地区的环境容量,这一约束该地区总排放量的办法,称之为总量控制法。技术工作流程:准备工作一模式校验和预测T初步削减一模式计算一削减T给出最佳方案一制定常规监控制度第五章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概论1 .地面水环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明确项目的工程概况和性质 划分评价等级
36、 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水文调查、水质调查、污染源调查、现状水质评价 建设项目工程污染分析:污染指标、污染量、生产工艺、确定污染负荷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选择预测模式、预测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提出控制方案和环保措施2 .地面水水质模型使用原则问题的合理概化选择适当的模型维数:零维、一维、二维、三维;稳态、非稳态确定模型的有效性合理的参数匹配模型的验证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评价等级划分为三级。1.划分依据(1)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分为五个档次20000m3/d10000-20000 m3/d5000-10000m3/d1000-5000 m3/d200-1000 m3/d
37、(2)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复杂:污染物类型数23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3)地面水域规模A.河流或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50m3/s,大河多年平均流量15150m3/s,中河多年平均流量15n?/s,小河B.湖泊和水库平均水深W10m时:大湖,50k m2;中湖,550 k m2;小湖,5 k m?平均水深10m时:大湖,25k m2;中湖,2.525 km?;小湖,25 k n?(4)地面水质要求:以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2.划分方法:列表法三、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99) 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农业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6)1 .水域功能分类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I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2 .评价指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