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docx(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第一节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及其分界线。识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 识读“北方地区”图;理解北方地区的主要山地、高原、平原及其分布特点;了 解黑土地和黄土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介绍家乡的活动,掌握四大地理单元的差异;通过“图片+说明”、 利用图片分别介绍黑土地和黄土地的位置和主要特征,再通过相关活动让学生概 括出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土地、热爱国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渗透情感态度与 价值的情感教育。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教学
2、难点:综合、概括、归纳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经过一个长长的暑假,新的学期又开始了,不知道同学们在这个暑 假到过哪些地方呢?又见到过什么有趣的事情?能跟大家起分享吗?学生七嘴八舌:略讲授新课:请同学们翻开书本首页,这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景观图。请结合图片进行 讨论,你在当中看到了什么?又联想到哪些方面呢?假设你是来自上述的四个区 域的人,你会么介绍“自己”所在的家乡情况呢?我们请四个小组的代表来模拟 下。学生活动:组: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耕作易于机械化操作,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二组:南方地区主要土地是红土地,丘陵较多,平原少,所以人们耕种主要 在些低缓的丘陵和
3、小平原进行,一般是精耕细作的。三组:西北地区有辽阔的草原,马牛羊特别多,所以我猜农业是以畜牧业为 主。四组:我看到青藏地区高山冰雪覆盖,雪山连绵,反映青藏地区地势高,气 候寒冷,是世界屋脊。教师总结:正是由于区域间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所以将我 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活动:完成书本P.3活动过渡:首先我们学习了解的是北方地区。引导学生找出我国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地形区。师生互动:1、让学生找出北方地区所管辖的省级行政区,并分别说出它们的简称和行 政中心。2、在图5.2中,找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小兴安岭、长
4、白 山、秦岭、太行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渤海、黄海、淮河、黑龙江、松花江。3、让学生自读书本P.45内容,整体感知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提问:根据所了解到的知识,请归纳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出示表格: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经济特点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农业业秦岭淮河以北东北三省两河、两山陕甘宁(苏、皖、内蒙 古)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黄土咼原(2个丘 陵)平原广,耕地以 是旱地为主,机 械化水平高,是 我国重要粮食 产区煤、铁、石油等 资源丰富,业 发达、工业城市 密集,资源消耗 量:大重要农业区:二 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 嫩平原)、华北 平原重要工业区:京 津唐工业
5、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 地过渡:同学们,土地是人垮生存发展的基地,人类对土地有着天然的感情,请问,课本中的两幅图各反映的是哪种土地?主要分布地区在哪里?学生回答:黑土地、黄土地;东北平原、黄土高原。教师:对了,两种土地都有各自的特点,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它对农业生 产和人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影响呢?结合手上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结合我国 干湿区和温度带的分布分析)总结归纳:略提问:谁能概括出壮观雄伟的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 点呢?学生回答: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因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结构疏松,容 易受到流水的侵蚀。提问: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如何有效治理黄土高
6、 原?师生互动:起阅读书本P.6活动2的案例。学生回答:建设淤堤坝,拦蓄泥沙;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等。活动:完成书本P.6活动。小结:同学们,学习完北方地区,我们得到了什么收获?(总结由学生说, 教师作最后的总结)总结:北方地区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使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具有 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我们要记住: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要 合理。板书设计:1、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2、地区差异黑土地东北平原:山区寒冷针叶林地广、机械化耕作;一年一熟黄土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缺水,水土配合不佳:两年三熟3、黄土高原特点;结构疏松,易水土流失一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治理措施;建设淤堤坝,拦蓄
7、泥沙;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等4、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反思:第二节南方地区湿热的红土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北方地区的特点的比较,引导学生探讨南方地区的特 点,并更好地掌握南北方地区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进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重点、难点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及经济发展教学过程:、复习二、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人们的生 产和生活。在此基础上,让我们起来学习了解南方地区。1、提问:我们居住在南方地区,在你的影响中,南方地区是怎样呢?有什
8、 么特征?2、读图5.8,找出长江三角洲、四川盆地、东南丘陵、云贵高原、洞庭湖、 鄱阳湖、江汉平原、东海、珠江3、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4、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红土地5、完成课本P7、活动26、对比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土壤,红土地的形成?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形 成的7、 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属于什么气候类型?气温在0C以上,降水在 800毫米以上,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8、对农作物的影响:耕地类型一以水田为主作物熟制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茶叶、甘蔗、淡水鱼等主要产区9、南方经济、人口、面积 课本P9图5.1410、找出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和5个经济特区的名称及所在省份 课本P9
9、,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11、水陆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最广泛12、泛珠三角区域合作(9+2)、阅读“知识之窗”,完成P10活动3.13、“鱼米之乡”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14、“天府之国”指的是四川盆地15、小结三、课堂练习;1、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作物一般可以()A、一年两熟到三熟B、一年三熟 c、一年一熟 D、两年三熟2、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我国以()为主的工业基地。3、能否旧式民居的屋顶坡度较大,这样建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A、便于接受更多的阳光B、便于空气流通C、便于更快散热D、便于排泄雨水4、我国有()个经济特区。四、作业。练习册2、 3、5、6、7、板书设计:1、位置、范围2、
10、 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红土地3、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4、对农作物的影响:耕地类型一以水田为主作物熟制年两熟到三熟水稻、茶叶、甘蔗、淡水鱼等主要产区5、水陆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最广泛教学反思:第三节: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秦岭淮河” 线的位置及其地理特征;了解“秦岭淮河” 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习惯的差异。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法、讨论法,掌握“秦岭淮河” 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 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秦岭到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居民生活习
11、惯的差异。教学过程:、复习二、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出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1、 从图5.20、5.21中或利用已学的知识找出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 南北地理分界线的依据(1) 在地图中找出0C等温线与“秦岭一淮河”线的关系,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气温差异(2) 找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秦岭淮河”线的关系,理解秦岭、 淮河南北两侧的降水差异(3) 通过南北气候、降水,说说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2、 完成P11活动1依据:(秦岭淮河以北月平均气温小于0C,秦岭淮河以南一月平 均气温大于0C)依据二:(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 于800毫米)依据三
12、:(秦岭淮河以北是暖温带和中温带,秦岭淮河以南是热带和亚 热带)3、 完成P12活动2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温度带干湿区水资源丰歉程度河流是否结冰耕地类型耕作制度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经济作物主食主要水果民居特点注重4、学生学习活动3 分两组讨论“以到底南方好还是北方好”为题三、小结四、课堂练习1、某山脉以北以旱地为主、以南以水田为主。这山脉是()A、昆仑山B、秦岭淮河 C、大兴安岭 D、天山2、“秦岭淮河”线大致是()A、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B、一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D、内流河与外流河的分界线3、归纳五线合一是()的分界线。是()的分界线。是()
13、的分界线。是()的分界线。)的分界线。五、作业练习册 2、 3、 6、 7、 8、板书设计:-秦岭与淮河的位置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三、五线合一教学反思:第四节西北地区一广袤的土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 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 生产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用图、画图的能力概括出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一干旱,并分析以干 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本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域辽阔、草场众多,看到本区农牧业发展前 景很好,从而对学生进行爱边疆的
14、教育,激发学生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决心和 信心。重点: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难点:如何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我们学习了四大区域中的南方和北方,今天我们学习西北地区二、新课教学1、 从纬度位置看,西部地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部的边缘,属内陆地区, 越往西距海越远,这对本区的降水有何影响?读地图册降水量的发布:在内蒙古东部为400毫米,往西逐渐减少到200 毫米至50毫米以下。所以,干旱成为本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2、在图5.22中找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喝尔盆地、天山、吐 鲁番盆地、及塔克拉玛干沙漠。说明本区主要以什么地形为主?(以高原、山地为主)我国
15、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3、 对照图5.22,在图5.24中新疆境内的主要山脉、说说新疆地形的显著 特征是什么?新疆的地形结构特征可概括为:(三山夹两盆)三山指: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两盆指:准喝尔盆地、塔里木盆地4、完成P14活动第二题5、在图5.22找出塔里木河。观察本区河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本区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其中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原因是:深 居内陆,降水少,蒸发量强烈。河流沿途多沙漠、戈壁,水分大量蒸发、渗漏, 因而水量越来越少,下游多消失在沙漠中或流入内流湖,不能流入海洋。6、因为本区气候干旱,水是多么稀少,所以水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来说,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16、,水源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7、那西部地区主要适宜发展什么农业呢?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还可适当发展一些农业8、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引黄河水、长江水,因而成为“塞 外江南”的是宁夏平原9、 介绍坎儿井原理(课本图5.30 5.31 )10、 完成P16活动1. 2题。11、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主要城市、交通发布图,请完成书本P17活动1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近几十年来,利用本区资源和特有的地理环境特 点,大力发展相关业,交通运输条件也等到了较大的改善。12、 西部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所以,在资源开发中必须要注意什么问题?(生态环境的保护)13、 了解历史古
17、城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并完成书本P17活动2板书:生态环境脆弱 教学反思:第五节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读图确定青藏地区的范围、位置特点,分析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 征,进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相关的思维能力;能根据自然特征,结合地图 说出该地区种植业、畜牧业、人口、交通等的分布特征;能说出该区丰富的自然 资源及简单分析原因;能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开发青藏、建设青藏、维护统一的原 因和重要性。2、过程与方法首先通过读图活动认识本区地势的主要特征,继而简介了地势高这主导因 素对气候、太阳辐射、地表形态、河流、植被及生产方式的影响,同是还以“图 片+说明”的方式联系介绍了上述各
18、方面的特色景观和开发建设情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投身西部建设的热情。教学重点分析青藏地区以“高”和“寒”为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由此形成的其他地理特 征。教学难点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出示教学目标(二)、复习导入新课1、根据什么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单元?2、北方地区被称为“”和“”。农作物熟制为一年 或。地形以 为主。3、南方地区主要指我国 以南,以东的区域,地形以为主,农作物熟制为 或4、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新疆的地形结构特征可以概括为一5、四大地理单元中,海拔最高的是 地区。(三)、自学指导:(小黑板出示)通过学生自由阅读课本第1821
19、页,回答问题;(师生共同完成任务)1、读图说说青藏地区的位置。2、完成P18活动第2题。3、青藏高原是我国面积,海拔 的大高原,有“”之称。4、青臧高原的“”和“”是主要的自然特征。5、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是,被称为 6、读图P18、5.34,世界最高的山峰是,最高的山脉是。7、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是8、世界最大的峡谷是9、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铁路是 铁路。10、被称为“日光城”的是。11、青藏地区常年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12、青藏地区包括 省、自治区、省的西部和的南部。13、青藏地区的地形是以、为主。14、完成P21活动第1、2题。四、课堂小结:(归纳本节主要内容)五、分层练习:(小黑板
20、)让学生通过训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六、作业:达标检测教学反思:第六章认识不同的区域第一节环境独特的地理区域东北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地图和资料的阅读与分析,让学生认识东北的位置、范围、地 形、气候环境等,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掌握东北冷湿气候 的原因、东北的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 .过程与方法。通过书本活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能力,不仅让学生学到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让学生逐 步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学习中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问题,资源枯竭产业转型问 题,环境污染经济发展等问题,渗透正确
21、的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 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他们将来会越来越多地 面临和解决这些严峻的现实问题,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探究,为承担历 史和社会的责任做好准备。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东北农业发展基本概况,东北地区丰富的矿 产及工业情况。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有关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提问宁舍顿饭,不舍“二人转”。同学们,知道哪里的“二人 转”最出名?学生东北。教师对了,近几年,因为赵本山的出名,小沈阳的火爆,几乎地 球人都知道了 “二人转”。今天让我们起走进东北,了解东北。讲授新课教师人人都说,去东北就一定要看“
22、二人转”。同学们,那你知 道东北在哪里呢?学生在我国的东北部。展示中国地图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指出“东北”的位置和大致范围。师生小结东北位于我国东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通常被人们称为“东北三省”。展示东北雪原、树挂、雾淞等景观图片让学生观看东北严冬的雪 景,感受东北寒冷的气候环境。教师从上面的图片,我们可以感受到,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 千里冰峰,万里雪飘。结合课本P.24案例,说说为什么东北气候寒冷?学生回答:略。教师对了,因为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最北部,纬度最高,所以气候 寒冷。气候寒冷,进步会导致东北形成怎样的地环境呢?请大家结 合课本P.25图文资料谈谈。学生略师生总结因为东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粤教版八 年级 地理 下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