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质量员装饰方向基础知识.docx
《2021年度质量员装饰方向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度质量员装饰方向基础知识.docx(9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章建筑力学第一节平面力系Z6. 1. 1基本性质、基本概念(P132133)。判断题1 .(易)是物体之间互相机械作用,这种作用效果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而无法变 化其形态。【答案】错误【解析】是物体之间互相作用,其成果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使物体发生变形。 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32。2 .(易)两个物体之间作用和反作用,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始终线,并同步 作用在任意种物体上。【答案】错误【解析】两个物体之间作用和反作用,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始终线,并分别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32。3 .(中)若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
2、体处在平衡。【答案】对的【解析】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个使物体平衡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且作用在同始终线上。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32。单选题1 .(中)图示为轴杆,其中最大拉为()。A. 12kN二 17M 8MB. 20kN:1/ C. 8kND. 13kN【答案】B【解析】作用在刚体上可沿其作用线移动到刚体内任意一点,而不变化原对刚体作用效 应。沿轴线向右拉力为8kN+12kN=20kN,沿轴线向左拉为7kN,则最大拉为20kN。见教 材第六章第一节P132。2 .(易)刚体受三力作用而处在平衡状态,则此三力作用线()。A,必汇交于一点【答案】AB.必互相平行C.必皆
3、为零D.必位于同一平面内【解析】刚体受共面不平行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作用线必汇交于一点,即满足 三平衡汇交定理。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33。3 .(难)只合用于刚体静力学公理有()。A.作用与反作用力公理B.平衡公理C.加减平衡系公理D.可传递性原理【答案】C【解析】静力学公理:作用与反作用力公理:平衡公理;加减平衡系公理。加减平 衡系公理和可传递性原理都只合用于刚体。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32o4 .(易)加减平衡系公理合用于()。A.变形体B.刚体C.任意物体D.由刚体和变形体构成系统【答案】B【解析】加减平衡系公理和可传递性原理都只合用于刚体。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32。多选题1
4、 .(中)两物体间作用和反作用总是()。A.大小相等B,方向相反C.沿同始终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D,作用在同一物体上E.方向一致【答案】ABC【解析】两个物体之间作用和反作用,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条直线,并分 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32。2 .(中)对基本概念表述对的是()A.总是成对浮现,分为作用力和反作用8 .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c.依照可传性原理,大小、方向不变,作用点发生变化,对刚体作用效应不变D.力三要素中,任一要素发生变化时,都会对物体产生不同效果E.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为牛顿(N)或千牛顿(kN)【答案】ABDE【解析】总是成对浮现,分为作用
5、力和反作用。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三要 素中,任一要素发生变化时,都会对物体产生不同效果。依照可传性原理,对刚体作 用效应与力作用点在作用线位置无关。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为牛顿(N)或千牛顿(kN)。 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32-133.Z6. 1. 2约束类型,约束反方向拟定,并纯熟绘制受图(P133)。判断题1 .(易)物体受到力普通可以分为两类:荷载和约束。【答案】对的【解析】物体受到力普通可以分为两类:类是使物体运动或使物体有运动趋势,成为积极 力,如重力、水压力等,积极力在工程上称为荷载;另类是对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起限 制作用,称为被动,被动称为约束。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3
6、3。2 .(难)约束反力方向总是与约束方向相反。【答案】错误【解析】约束反力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限制运动方向相反。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33。3 .(易)画受图时,应当根据积极力作用方向来拟定约束反方向。【答案】对的【解析】画受图环节如下:一方面明确分析对象,画出分析对象分离简图;然后在分离体 上画出所有积极;最后在分离体上画出所有约束反,注意约束反力与约束应互相相应。 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33。单选题1 .(中)如图所示杆ABC,其对的受图为()。A.图AB.图BC.图CD,图D【答案】A【解析】在进行受理分析时,当约束被人为解除时,必要在接触点上用种相应约束反来 代替。在物体受分析中,普通
7、把被研究物体约束所有解除后单独画出,称为脱离体。把所 有积极和约束反用图示表达在分离体上,这样得到图形,成为受图。见教材第六章 第一节P133o2 .(易)约束对物体运动限制作用是通过约束对物体作用实现,普通将约束对物体作用 称为()A.约束 B.约束反 C.荷载 D.被动【答案】B【解析】约束对物体运动限制作用是通过约束对物体作用实现,普通将这种称为约束反 力,简称反,约束反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限制运动方向相反。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33o 多选题1 .(难)下列各为积极力是()A.重力 B.水压 C.摩擦 D.静电 E.挤压【答案】ABD【解析】物体受到力普通可以分为两类:类是使物体运动或使
8、物体有运动趋势,成为积极 力,如重力、水压力等,积极力在工程上称为荷载:另类是对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起限制 作用,称为被动。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33。2 .(中)下列约束反力特点对的是()A.约束反是已知B.约束反是未知c.约束反力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限制运动方向相反D.约束即为约束反E.约束反力作用点在物体与约束相接触那一点【答案】ABD【解析】约束对物体运动限制作用是通过约束对物体作用实现,普通将这种称为约束反 力,简称反,约束反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限制运动方向相反。普通积极是已知,约束 反力是未知。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33。Z6. 1. 3约束形式,简化力学模型(P134137)。判断题1
9、 .(中)墙对雨篷约束为固定较支座。【答案】错误【解析】雨篷、挑梁等构件一端嵌入墙里,此时墙约束既限制物体沿任何方向移动,同步又 限制物体转动,这种约束称为固定端支座。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37。2 .柔体约束约束反为压。【答案】错误【解析】由于柔体约束只能限制物体沿柔体约束中心线离开约束运动,因此柔体约束约束反 力必然沿柔体中心线而背离物体,即拉,通惯用件表达。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35。3 .(易)链杆可以受到拉压、弯曲、扭转。【答案】错误【解析】链杆是杆,只能受拉或受压。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36。4 .梁通过混凝土垫块支承在穂柱上,不计摩擦时可视为可动较支座。【答案】对的【解析】梁通过
10、混凝土垫块支承在前柱上,不计摩擦时可视为可动较支座。见教材第六章第 节 P136。单选题1 .(易)只限物体任何方向移动,不限制物体转动支座称()支座。A.固定较B.可动较 C.固定端D.光滑面【答案】A【解析】用光滑圆柱絞链将物体与支撑面或固定机架连接起来,称为固定絞支座。在固定絞 支座座体与支撑面之间加辑轴就成为可动较支座。雨篷、挑梁一端嵌入墙里,此时墙约束既 限制它沿任何方向移动,同步又限制它转动,这种约束称为固定端支座。见教材第六章第一 节 P136137。2 .(易)由绳索、链条、胶带等柔体构成约束称为()约束。A.光滑面约束B.柔体约束C.链杆约束D.固定端约束【答案】B【解析】由
11、绳索、链条、胶带等柔体构成约束称为柔体约束。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35。3 .(易)光滑面对物体约束反,作用在接触点处,其方向沿接触面公法线()。A,指向受物体,为压B,指向受物体,为拉c.背离受物体,为拉D,背离受物体,为压【答案】A【解析】光滑面对物体约束反定通过接触点,沿该点公法线方向指向被约束物体,即为 压或支持力,通惯用R表达。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35。4 .(易)固定端支座不但可以限制物体(),还能限制物体()A.运动;移动 B1移动:活动 C,转动;活动 D.移动:转动 E.活动:转动 【答案】D【解析】约束既限制物体沿任何方向移动,同步又限制物体转动。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3
12、7。 多选题1.(易)下列约束类型对的有()。A.柔体约束B,圆柱较链约束C.可动较支座D,可动端支座E.固定较支座【答案】ABCE【解析】约束类型有:柔体约束:光滑接触面约束;圆柱絞链约束;链杆约束;固定絞支座; 可动较支座;固定端支座。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35137。Z6. 1. 4用解析法求解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问题(P137142)。判断题1 .(易)在平面系中,各力作用线都汇交于一点系,称为平面汇交系。【答案】对的【解析】在平面系中,各力作用线都汇交于一点系,称为平面汇交系。见教材第六章 第一节P137。2 .(中)分解即为投影。【答案】错误反映了分力指向。【解析】分解和力投影既
13、有主线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分力是矢量,而投影为代数量;分力 大小等于该在坐标轴上投影绝对值,投影正负号 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40。单选题1.(中)图示构造中BC和AC杆属于()A.压杆,拉杆B.压杆,压杆C.拉杆,拉杆D.拉杆,压杆【答案】D【解析】依照平面交汇系合成解析法。在CA方向和BC方向分别分解出对AC杆压,和 对BC杆拉。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40。2 .(中)F大小为80kN,其在x轴上分力大小为40kN,力F与x轴夹角应为()。A. 60 B. 30 C. 90D.无法拟定【答案】A【解析】依照在坐标轴上投影公式:Fx=Fcos a ,即40kN=80kNcos a ,则a =6
14、0。见教材 第六章第一节P139o3 .(中)两个大小为3N、4N力合成一种力时,此合力最大值为()A. 5NB. 7NC. 12ND. IN【答案】B【解析】当两在坐标轴上方向相反时,合力最小为1N:当两在坐标轴上方向相似时, 合力最大为7N。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38。多选题1.(难)下列关于平面汇交系说法对的是(A.各力作用线不汇交于一点系,称为平面普通力系B.在x轴上投影绝对值为Fx=Fcos aC.在y轴上投影绝对值为Fy=Fcos aD.合力在任意轴上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代数和E.分解即为投影【答案】BD【解析】各力作用线即不完全平行又不完全汇交系,称为平面普通力系。在x轴
15、上投影 绝对值为Fx=Fcos a。在y轴上投影绝对值为FkFsin a ,合力在任意轴上投影等于各分力 在同一轴上投影代数和。分解和力投影既有主线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分力是矢量,而投影 为代数量:分力大小等于该在坐标轴上投影绝对值,投影正负号反映了分力指向。见教材 第六章第一节P139。2.合力与分力之间关系,对的说法为().A,合力定比分力大B.两个分力夹角越小合力越大C,合力不定比分力大D.两个分力夹角(锐角范畴内)越大合力越小E.分力方向相似时合力最小【答案】BCD【解析】合力在任意轴上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代数和。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38。 Z6. 1. 5偶和力矩概念(P14
16、2144)。判断题1 .(易)偶在坐标轴上有投影。【答案】错误【解析】偶在任意轴上投影等于零。则偶在坐标轴上无投影。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43。2 .(易)偶不可以用种合力来平衡。【答案】对的【解析】偶无合力,不能与一种平衡和等效,偶只能用力偶来平衡。偶在任意轴上 投影等于零。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43。3 .(易)偶作用效果只能产生转动。【答案】对的【解析】偶对物体作用效应只有转动效应,而转动效应由偶大小和转向来度量。见教材 第六章第一节P143。单选题1 .(易)偶对物体作用效应,决定于()。A,偶矩大小B.偶转向c,偶作用平面D.偶矩大小,偶转向和力偶作用平面【答案】D【解析】偶对物体作
17、用效应只有转动效应,而转动效应由偶大小和转向来度量。见教材 第六章第一节P143。2 .(易)矩单位是()。A. kN mB. kN/mC. kND. N【答案】A【解析】矩单位:牛顿米(N-m)或者千牛米(kN0!)。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43。3 .(中)图示F=2kN对A点之矩为()kNm。T rf 厶1aF-I*A. 2B.4C. -2D. -4【答案】A【解析】将0点到F作用线垂直距离d称为力臂,将力F与。点到F作用线垂直距离d 乘积Fd并加上表达转动方向正负号称为F对0点力矩,用M0(F)表达,即M0(F)=Fd。0 点称为矩中心,简称矩心。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转动时,矩为正;反之,
18、为负。对A 点取矩,臂垂直距离d=lm,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即正,则F对A点之矩为2kNm。见 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43。4 .(中)使物体绕某点转动效果要用()来度量。A.矩B.力C.弯曲D.偶【答案】D【解析】偶对物体作用效应只有转动效应,而转动效应由偶大小和转向来度量。见教材 第六章第一节P143。5 .(中)保持偶矩大小、转向不变,偶在作用平面内任意转移,则刚体转动效应()A.变大 B.变小C,不变D.变化,但不能拟定变大还是变小【答案】C【解析】偶对物体作用效应只有转动效应,而转动效应由偶大小和转向来度量。见教材 第六章第一节P143。多选题1.(难)偶特性是()。A.两个大小相等B.
19、两个方向相反c.两个大小不等D.两个方向相似E.两个力作用线平行【答案】AB【解析】偶: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共线对平行力构成系称为 偶,记为(F,F)。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42。2.(难)关于偶性质论述不对的是()A.偶对任意点取矩都等于力偶矩,不因矩心变化而变化B.偶有合力,偶可以用种合力来平衡c.只要保持偶矩不变,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转,对刚体作用效果不变D.只要保持偶矩不变,可以同步变化偶中力大小与力偶臂长短E.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若干个偶构成一种偶系【答案】BCE【解析】偶无合力,不能与一种平衡和等效,偶只能用力偶来平衡。偶对其平面内 任意点之矩,恒等于其偶距,而与
20、距心位置无关。平面力偶合成: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若干 个偶构成一种偶系,若力偶系各偶均作用在同一平面内,则称为平面偶系。偶对 物体作用效应只有转动效应,而转动效应由偶大小和转向来度量。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 P143,第二节杆件内力Z6. 2. 1单跨静定梁形式和受力(P144145)。判断题1.(易)以轴线变形为重要特性变形形式称为弯曲变形或简称弯曲。【答案】错误【解析】以轴线变弯为重要特性变形形式称为弯曲变形或简称弯曲。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 P144,单选题1.(中)平行于横截面竖向外力称为(),此是梁横截面上切向分布内力合力。A.拉B.压 C.剪D,弯矩【答案】A【解析】轴:截面上切向分布内力合力
21、,使杆产生伸长变形为正。平行于横截面竖向外力 称为拉;平行于横截面竖向内力称为压。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45。多选题1.(难)反、内力与()关于。A.构造尺寸B.构件截面尺寸C,构造几何形状D.构件形状E.支座沉陷【答案】AC【解析】静定构造只在荷载作用下产生反力、内力;反、内力只与构造尺寸、几何形状 关于,而与构件截面尺寸、形状、材料无关,且支座沉陷、温度变化、制造误差等均不会产 生内力,只产生位移。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44。Z6. 2. 2依照平衡概念应用截面法,拟定任意横截面上内力分量(P145)。判断题1 .(易)平面平行力系力作用线都平行于X轴,该平行力系平衡条件为m。(F) =
22、0。【答案】错【解析】平面普通力系平衡条件:平面普通力系中各力在两个任选直角坐标轴上投影代数和 分别等于零,以及各对任意一点之矩代数和也等于零。即!; Fx = O;Fy = 0;2 mo (F) = 0 = 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140。单选题2 .(难)某简支梁AB受载荷如图所示,现分别用Ra,Rb表达支座A、B处约束反,则它们关系为().mA. RaRbI % I /i IC. RaRnD,无法比较【答案】c【解析】平面力偶系平衡条件为:平面力偶系中各个力偶代数和等于零。因而,为了平衡 矩M产生影响,支座A、B处会有一对偶。2 MA = RbL- M = o, MB = RAL-M = 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度 质量 装饰 方向 基础知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