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考研笔记.docx
《病理生理学考研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考研笔记.docx(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任务: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研究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与机制: 探讨疾病的木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重点:机制(mechanism)二研究对象;病人(patient)患病机体(机能、代谢改变)疾病模型(animal model)三地位:!医学基础课2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四内容:1病理生理学总论(疾病概论):2基本病理过程(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机能、 代谢和结构变化。3病理生理学各论(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综合征(syndrome) 第二节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动物实验
2、(animol experiment)优点:主动:注意:1动物实验结果不能机械地、不经分析的完全用于临床:动2选择与人类疾病有共性的动物做实验;3注意动物质量。二临床观察(clinical observation)三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査第三节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19世纪 法国生理学家Claude Bernard首先采用动物复制疾病模型,实验病理学。1879年作为独立学科出现在俄国;我国从50年代起本章目的要求:掌握病理过程的概念;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内容、研究方法、学科性质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第二章 疾病概论(Introduction to Disease)第一节健康与疾病_ 健康(health
3、)的概念健康不仅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身心健康”“相对” 二.疾病(Disease)的概念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 活动过程。“病因”“自稳调节紊乱”“症状、体征”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social medical model)与病理过程的区别:1 个疾病可包含几个病理过程,故病理过程是疾病的组成成分;2 个病理过程可以由不同原因引起,而疾病由特定原因引起。 第二节病因学(Etiology)1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1 (病因,致病因素)(一)概念能引起
4、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性的因素。(二)种类1、生物性致病因素(Biological factor)1种类:1各种致病性微生物和寄生虫。!致病的特点:1(1) 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1(2)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引起疾病1(3)两者都可发生改变1 (4)条件对其致病有很大影响2 .物理性因素(Physical Factor)1 种类:!机械力、温度、辐射、气压改变等。1致病特点:1(1)大都无明显的器官选择性1(2)一般只起始动作用。1(3)潜伏期一般较短或无。3.化学性因素(Chemical Factor)种类:1药物、强酸强碱、毒物1致病特点:1(1)有一定的组织器官选择性毒性作用1(2)整个中
5、毒过程中都起一定作用1(3)其致病性受条件因素影响1(4)潜伏期一般较短(慢性中毒除外)4 .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营养性因素 Nutritional Factor)5 .遗传性因素(Genetic Factor)1遗传物质改变。1作用方式:1 I直接致病作用2遗传易感性(Genetic Prediposition)6.先天性因素(Congenital Factor)1特指能损害胎儿的因素。7.免疫性因素(Immune Factor)1(1)变态反应1A变态反应性疾病:1B自身免疫性疾病:1(2)免疫缺陷病8.精神、心理、社会因素(Ment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
6、al Factors)二.疾病发生的条件(条件)()概念能影响疾病发生的因素。(二)种类1.外界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12.机体内部因素!免疫防御机能状态,1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机能状态!年龄、性别、1遗传易感性等。(三)条件作用方式11抑制疾病发生发展12促进疾病发生(诱因)小结11.原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上的作用不同12.原因和条件的区分是相对的,是以具体的疾病和病例为讨论前提第三节 发病学(Pathogenesis)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损伤与抗损伤1 .两者同时存在,两者的力量对比,影响疾病的发展方向2 .两者之间无严格的界限3 .机体的抗损伤能力包括防御机能、应激
7、反应和代偿反应(形态、机能、代谢代偿)。(二)因果交替1 .什麽是因果交替致病的原因(病因学原因,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后引起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又作为新的 原因(发病学原因)引起另些新的变化。2.因果交替的发展方向(1)恶性循环(Vicious Cycle)(2)良性循环(Benign Cycle)(三)局部与整体!任何疾病基本上都是整体疾病。2在病程中,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可发生因果转化。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神经机制病因通过直接损害神经系统,或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组织器官功能改变而致病,称为神 经机制。(二)体液机制!概念:病因引起体液质和量的变化、体液调节障碍,最后造成内环境紊乱而致病,称为
8、体液机制。2体液性因子的种类 全身性体液性因子 局部性体液性因子细胞因子3体液性因子的作用方式(1)内分泌(endocrine)(2)旁分泌(paracrine)(3)自分泌(autocrine)(三)细胞机制病因作用于机体后,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组织细胞,造成某些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引起 细胞自稳调节紊乱,称之细胞机制。细胞受损方式:1细胞完整性被破坏2细胞膜功能障碍3细胞器功能障碍(四)分子机制!广义的分子病理学:研究所有疾病的分子机制。2狭义的分子病理学: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别是核酸、蛋白质和酶受损所致的疾病。3分子病:由DNA的遗传性变异所引起的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分子病的分类(1)酶缺
9、陷所致的疾病(2)血浆蛋白和细胞蛋白缺陷所致的疾病(3)受体病(4)膜转运障碍所致的疾病第四节疾病的经过与转归-疾病的经过(-)潜伏期:病因入侵到该病症状出现的一段时间。(-)前驱期:潜伏期后到出现典型症状前的一段时间。(三)症状明显期出现该病特征性表现。(四)转归期疾病的转归(prognosis):即疾病的结束。二疾病的转归的形式(一)康复(rehabilitation )1完全康复痊愈2不完全康复(二)死亡(Death)对死亡认识的进展旧的死亡概念:“过程(process)M分为三期:!濒死期;2临床死亡期;3生物学死亡期(一)死亡的现代概念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个整体的功能的永久停止。即脑死亡
10、。脑死亡的判断标准:!不可逆的昏迷和大脑无反应2呼吸停止,进行15分钟人工呼吸仍无自主呼吸3颅神经反射消失4瞳孔散大5脑电波消失6脑循环完全停止(二)采用脑死亡概念的意义1 .有助于判定死亡时间和确定终止抢救的界线:“事件(event)”2 .为器官移植提供良好的供者和合法的根据 本章目的要求:1 .掌握健康、疾病、原因、条件、死亡等概念及相应的英语词汇2 .了解病因的种类及其致病特点,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机制,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障碍(Disturbance of water and electrolyte metabolism)第一节水、钠代谢障碍水的生理功用(1 )
11、促进物质代谢 (2)调节体温 (3)润滑作用 (4 )是组织器官的成分 水的来源和排出钠的生理功能1 .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2 .参与神经、肌肉、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形成3 .参与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钠出入机体的途径摄入:小肠排出:肾“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2)汗液一.水、钠正常代谢的调节1 .渴中枢作用:引起渴感,促进饮水。刺激因素: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t2 .抗利尿激素(ADH)作用: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車吸收水。促释放因素:(1)血浆渗透压t(2)有效循环血量!(3)应激3 .醛固酮作用: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a+,排H+K+促释放因素:(1)有效循环血量I(2)
12、血Na+降低(3)血K+增高4 .心钠素(ANF)作用:(1)减少肾素分泌;(2)拮抗血管紧张素缩血管作用(3)抑制醛固酮的分泌(4)拮抗醛固酮的保钠作用。促释放因素:血容量增加二.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 (一)低钠血症1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2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水中毒)3等容量性低钠血症(二)咼钠血症1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2高容量性高钠血症3等容量性高钠血症(三)正常血钠性水过多水肿三低钠血症(hyponatremia)血钠浓度小于130mmol/L,称为低钠血症。(一)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
13、ydration)特征:失钠大于失水,血钠小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小于280 mmol/L。原因和机制:体液丢失,只补水而未及时补钠!经肾丢失(1)药物的影响(2)疾病的影响2肾外丢失(1)消化液大量丢失2)体腔大量液体潴留(3)皮肤丢失液体对机体的影响:1 .体液的变化细胞外液明显减少,细胞内液有所上升,易发生休克2 .明显的失水体征(脱水征):3 .对尿的影响:(1)尿量变化:早期尿量正常,重症病人尿量减少(2)尿钠含量变化:肾脏失钠引起者表现为尿钠含量增多;肾外原因引起者表现为尿钠含量减少。4 .一般无口渴感防治原则:1 .防治原发病2 .补等渗盐3 .防治休克(二)高容量性低
14、钠血症(hypervolemic hyponatremia)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特点:血钠下降,血浆渗透压280mmol/L,血清Na+浓度V 130mmol / 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 增多,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原因:过多的低渗性体液在体内潴留。!水摄入过多:2水排出减少:对机体的影响:1 .体液的变化细胞内外液量均增加,血液稀释。2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3 .实验室检查血液稀释表现防治原则:1 .防治原发病2 .轻症患者,限制水分摄入;重症患者,给予脱水剂或强利尿剂四、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高渗性脱水(hyperto
15、nic dehydration)特点:失水大于失钠,血浆渗透压大于310 mmol/L,血钠高于150mmol/L的脱水。 原因:失水过多加上饮水不足。1 .水摄入减少2 .水丢失过多(1)肾外原因皮肤、呼吸道黏膜、消化道丢失(2)肾性原因:药物的影响疾病的影响対机体的影响:1 .体液的变化细胞内、外液都降低,细胞内液降低更为明显。轻度脱水征,脱水热。2 .较少发生休克3 .对脑的影响:脑细胞脱水,脑出血4 .尿量少,比重高5 .渴感明显防治原则1 .防治原发病2 .补水五水肿(edema)(-)概念I水肿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称为水肿。2 .积水液体在体腔内过多积聚。(二)
16、水肿的分类!按分布范围:局部水肿,全身水肿3 .按发病原因:心性水肿肾性水肿肝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内分泌性水肿特发性水肿4按皮肤有无凹陷分(1)隐性水肿:(recessive edema)游离液体增加不明显,尚无明显外观表现的水肿:(2)显性水肿:(frank edema, pitting edema)游离液体明显增加,出现明显外观表现的水肿(三)水肿的发病机制!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组织液生成回流) (1)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常见原因:静脉淤血、阻塞、受压迫:动脉充血 (2)血浆胶体渗透压!常见原因:血浆蛋白减少蛋白质合成障碍蛋白质丧失过多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3)微血管壁通透性t常见原因:
17、各种炎症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组织缺血、缺氧及再灌后其它(4)淋巴回流受阻常见原因:淋巴管被阻塞,摘除淋巴管2体内外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钠、水潴留)(1) GFR I原因:广泛的肾小球病变肾小球滤过面积明显!有效循环血量明显!肾血流量!(2)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t原因:心钠素分泌I肾小球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 FF) tFF=GFR/RBF (肾血浆流量)肾脏血液循环特点1肾小球两端均为动脉,肾小球流出的血液进步供应肾小管和集合管。2入球小动脉通过调节入球血量来调节肾单位的有效滤过压;出球小动脉通过改变血液流出 阻来调节有效滤过压;3肾小管和集合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浆胶
18、体渗透压高,利于钠水重吸收。(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t原因:醛固酮增多ADH增多水肿发生机制小结(四)水肿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水肿的特点(1)水肿液的性状漏出液(transudate)比重1.015;水肿液的相对密度低于1. 015;蛋白质的含量低于2. 5g%;细胞数少于500/100ml 渗出液(exudate)水肿液的相对密度高于1. 018;蛋白质含量可达3g% 5g%;可见多数的白细胞。(2)全身性水肿的分布特点水肿的分布特点心性水肿:首先出现于低垂部。肾性水肿:首先表现为眼睑或面部水肿;肝性水肿:腹水为主。影响水肿分布的因素重力效应组织结构特点局部血液动力学因素2水肿对机
19、体的影响有利作用:(1)稀释毒素(2)运送抗体不利影响:(1)细胞营养障碍(2)水肿对器官组织功能活动的影响第二节钾代谢障碍钾的生理作用1维持细胞静息电位2维持新陈代谢3调节细胞内液渗透压4调节酸碱平衡。体内钾的来源去路来源:食物去路:肾脏排泄(90%)“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一血钾平衡的调节1 .维持细胞内外液间钾分布(1)激素的作用:儿茶酚胺(a受体、b受体)胰岛素(2)酸碱平衡状态:酸中毒磴中毒(3)物质代谢状况:合成代谢增强分解代谢增强21肾脏排钾量的调节肾小球滤过近曲小管重吸收远曲小管分泌血K+浓度(2)远端流速(3)酸碱平衡状态酸中毒磴中毒二.低钾血症(hypokalem
20、ia)(一)概念:血清钾浓度低于3.5 mmol/L称为低钾血症。(二)原因和机制2 .摄入不足3 .钾分布异常(进入细胞内过多)(1)碱中毒;(2)药物作用(3)毒物中毒(4)低钾血症型周期性麻痹;4 .丢失过多(1)消化道失钾(2)皮肤失钾(3)肾失钾:远端肾单位排钾增多近端肾单位重吸收钾减少(三)对机体的影响:与膜电位异常相关的障碍(1)对神经肌肉的影响主要表现:肌无、肌麻痹机制:细胞外钾低,使K+内/K+外比值升高膜内外钾浓度差增大,钾外流增加,使静息电 位(Em)负值增加,Em-Et距离增加肌细胞兴奋性降低,处于超级化阻滞状态表现 为肌无、肌麻痹。(2)对心脏的影响主要表现:心肌兴奋
21、性增高、传导性下降、自律性增高、收缩性升高、心律失常机制:心肌动作电位各期的离子运动0期:钠快速内流1期:钾外流2期:钙内流,钾外流3期:钾外流4期:非自律细胞:“泵”转运离子自律细胞:钾外流和随时间而递增的钠内流决定心脏电生理特性的因素兴奋性:静息电位水平(钾)阈电位自律性:最大复极电位水平(钾)阈电位水平4期去极化速度(钠钾)传导性:。期去极化速度及幅度(钠)收缩性: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正常心律特点窦性心律有一定频率节律整齐有定兴奋传递的路径和速度机制:心肌兴奋性t血钾! 钾外流! f Em负值! , Em-Et距离减小f兴奋性t传导性一血钾(明显)I I 钾外流(明显)I I fEm-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理 生理学 考研 笔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