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含答案7.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全国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含答案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全国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含答案7.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全国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7)班级: 姓名: 座号:评卷人 得分一、现代文阅读(共9题,共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 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 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 经“靡室靡家,脸犹之故。不遑启居,脸猊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 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兴”的作用,不但作
2、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 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 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 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 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 的感动。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 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 里所说的是璞玉
3、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 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 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一“读 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 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 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第三 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
4、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 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南唐中主的词“苗苗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 “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 路”(蝶恋花)写的是爱情相思,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 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摘编自叶嘉莹好诗共欣赏)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就作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既包括见物起兴又涵盖因事象而引起感动。B.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
5、诗歌作品产生感动。C.子贡从切磋琢磨的诗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D.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证明了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中间四段的段首句都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B.文章既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又以诗经及唐宋诗歌为例,论证方式灵活。C.文章论述“兴”的作用,主要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展开,并且重点论述后者。D.文章通过对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
6、命感悟能力。B.读明月即懂明月,读清风即懂清风,从表面理解作品,都是第一层次的读者。C.孔子的“诗,可以兴”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D.陆游的钗头凤和晏殊的蝶恋花,这都是能够使读者产生感动的好词。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美丽中国”,中国向国内外展示了助推生态文明 建设的决心和目标: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力争实现碳排放达 峰、2060年前努力实现碳中和;在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确立了到2035年碳排放达 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基本实现的目标。据统计,到2020年年底,“十三五”规
7、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9项约束性 指标将全面完成。此次,是中国第一次提出碳中和的中长期气候目标,以“脱碳”倒逼、引 领经济社会发展。将用不到10年的时间实现碳排放达峰,再用不到30年的时间实现碳中和, 这“两步走”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透露出“绿色低碳”将是“十四五”时期社会发展的 重要目标之一O碳排放达峰由“2030年左右”调整到“2030年前”,说明中国减排任务分解速度加快, 相关行业和地区需要在“十四五”期间努力达峰。中国2060年前若实现碳中和,将助推全 球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提前,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起到关键作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要深度脱钩,随之而来的将是中国
8、经济的结构 性变革。205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50%以上,产业调整、资产重估 必然是艰巨的挑战,同时也将诞生新的发展机会。中国率先发起经济领域深度低碳转型的行 动倡导,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商业模式等都将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摘编自鞠立新“脱碳”倒逼绿色转型,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11月24 日材料二:与欧美各国相比,我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需付出更多努力。从排放总量来看, 我国是目前全球碳排放第一大国,要实现碳中和,碳排放减量要远高于其他经济体。从发展 阶段来看,欧美主要国家已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而我国尚处于经济上升期、碳排放 达峰期,需兼顾能源低碳转型和经济转型,
9、统筹考虑约束碳排放和保持社会经济发展增速之 间的矛盾。从碳排放发展趋势来看,我国计划碳排放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不到30年,明显 短于欧美等国。碳中和目标要求中国在2035年后实现深度减排,需要提前做好低碳/脱碳新技术储备。 应启动制定碳中和目标下的科技创新和实施规划,加快成熟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加速推进新 型低碳技术的研发与示范,加强技术研发的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与各国低碳/脱碳技术的交 流。(摘编自黄晶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亟需强化科技支撑,可持续发展经济 导刊2020年第10期)材料三: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一个国际团队发现,中国两个区域的新造树林 吸收二氧化碳程度被低估了。这两个
10、地区是中国西南部的云南、贵州和广西以及中国东北部 (主要是黑龙江和吉林)。这些地方已经形成了大面积快速造林的格局,所带来的减碳能力 让专家们意想不到。过去几十年间,中国出台了国家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保护红线等一系列生 态恢复政策,取得了大面积绿化国土的卓越成就。有报道称,与20年前相比,世界越来越 绿了,而中国是促进这一改变的重要贡献者之一。(摘编自BBC:中国植树造林的作用“被低估了”,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2020年11月29日)4 .下列对中国碳中和目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碳中和目标计划分两步走,即先用不到10年的时间实现碳排放达峰,再用不到30 年的时间
11、实现碳中和。B.实现碳中和目标需兼顾能源低碳转型和经济转型,这对处于经济上升期的中国来说,是艰 巨的挑战也是发展的机会。C.尽管中国的新造树林有较强的减碳能力,但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目前仍居世界首位,碳 中和目标的实现任重道远。D.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意义重大,因为它必将使全 球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提前。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脱碳”倒逼绿色转型,中国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商业模式等将随着经济领域深度低 碳转型而发生巨大变化。B.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关系密切,中国做出的碳排放承诺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 会阻碍经济的长远发
12、展。C.无论是从经济发展阶段看,还是从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发展趋势看,中国要达到碳中和需 要比欧美等国付出更多努力。D.中国绿化面积增长有目共睹,为世界越来越绿做出贡献,这得益于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间出 台的一系列生态恢复政策。6 .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请结合材料提出合理化建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醋栗俄契诃夫“我们兄弟两人,”他开口说,“我叫伊凡伊凡内奇,他叫尼古拉伊凡内奇,比我小 两岁。尼古拉从十九岁起就进入省税务局工作,心里却老惦记着童年生活过的乡下。一年年 过去了,他的这种思念渐渐地成为一种明确的愿望、一种理想要在什么地方的河边或湖 畔买下一座小小的田庄。“我弟弟尼古拉
13、坐在他的办公室里,梦想着将来有一天能喝上自家的、香得满院子都闻 得见的菜汤,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吃饭,在阳光下睡觉,一连几个小时坐在大门外的长凳上望着 田野和树林。他喜欢看报,但只读其中的广告栏,如某地出售若干亩的耕地和草场,连同庄园、 果园、磨坊和若干活水池塘。于是他就在脑子里描画出果园里的小径、花丛、水果以及池塘 里的鲫鱼,你们知道,尽是这类玩意儿。当然,这些想象中的画面是各不相同的,要根据他所看 到的广告内容而定,可是不知为什么所有的画面上必定有醋栗。“乡间生活自有它的乐趣,他常常这样说,你可以坐在阳台上喝茶,水塘里有自家 的小鸭子在戏水,鸟语花香,而且而且醋栗成熟了。“他绘制了自己田庄的草
14、图,每一次图上都是同样的东西:一、主人的正房;二、仆人的 下房;三、菜园;四、醋栗。他省吃俭用,经常半饥半饱,不多饮茶水,天知道他穿的是什么破 烂儿,像叫花子,可是他不断攒钱,把钱存到银行里。他成了吝啬鬼!我看见他心里就难过,常 常给他点儿钱,过节前也给他寄点儿钱,可是他连这钱也存起来。“几年过去,他被调到另一个省工作,当时已年过四十,但还在读报上的广告,还在攒钱。 后来我听说他结婚了。为了买一座有醋栗的田庄,他娶了一个年老而难看的寡妇,他对她毫无 感情,只因为她手里有几个臭钱。他俩一起生活,他照样很吝啬,经常让她吃个半饱,把她的钱 存进银行却写在自己名下。她原先的丈夫是邮政分局局长,她过惯了
15、吃馅儿饼、喝果子露的 生活,现在在第二个丈夫家里连黑面包皮也不多见。这种生活把她弄得憔悴不堪,三年不到她 就去世了。当然,我的弟弟从来没有想到过,她的死是由他的过错造成的。“妻子死后,我弟弟开始物色田庄。通过代售人,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得占地一百多亩的 田庄,有主人的正房,有仆人的下房,有花园,但没有果园,没有醋栗,没有活水池塘和小鸭子。 倒有一条河,但河水呈咖啡色,因为田庄一侧是砖瓦厂,另一侧是烧骨场。可是我的弟弟毫不 气馁,他立即订购了二十丛醋栗苗,动手栽下,过起地主的生活来了。“去年我去看望他。我是下午到达的,天气很热。迎面来了一条红褐色的狗,肥得像一头 猪。它想叫几声,可是又懒得张嘴。厨
16、房里走出来一个厨娘,光着脚,胖得也像一头猪。她告 诉我,老爷吃过饭正在休息。我走进屋里找弟弟,他坐在床上,膝头盖着被子。他苍老了,发胖 了,皮肉松弛。他的脸颊、鼻子和嘴唇都向前突出,看样子,他仿佛就要发出像猪那样的哼哼 声。“你在这儿过得怎么样?我问他。“他已经不是从前那个胆小怕事的可怜的小职员了,而是真正的地主老爷。他已经习惯 这里的生活,过得很有滋味。他吃得很多,在澡堂里洗澡,已经跟村社和两个工厂都打过官司, 遇到农民不叫他老爷时他就大为恼火。他给农民治病,不管什么病,一律用苏打和薨麻 油。尼古拉伊凡内奇当初在税务局里甚至害怕持有个人的见解,现在呢,说的都是至理名言, 而且用的是大臣的口气
17、: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对平民百姓来说还为时尚早。体罚一般 来说是有害的,但在某种场合又是有益的、不可替代的。我了解老百姓,善于对付他们,他说,老百姓也喜欢我。我只消动一动手指头, 他们就会替我办好我想要办的所有事情。“这一切,都是他面带精明的微笑说出来的。他不下二十遍反反复复地说我们这些贵 族我,作为一名贵族,显然已经不记得我们的祖父是个庄稼汉,父亲当过兵。我们 的姓本来有点古怪,现在依他看来却响亮、显贵,十分悦耳动听。“傍晚,我们喝茶的时候,厨娘端来满满一盘醋栗,放在桌子上。这不是买来的,而是自家 种的,自从栽下这种灌木以后,这还是头一回收摘果子。尼古拉伊凡内奇眉开眼笑,默默地、 泪汪汪地看
18、着醋栗,足有一分钟,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随后,他把一枚果子放进嘴里,得意地 瞧着我,那副神态就像一个小孩子终于得到了自己心爱的玩具。真好吃!他说。“他津津有味地吃着,不断地重复道:嘿,真好吃!你也尝一尝!“果子又硬又酸。”一八九八年(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尼古拉购买的田庄不尽如他的设想,但他“毫不气馁”,马上动手改变,“毫不气 馁” 一词表明哥哥被尼古拉执着于梦想的精神打动。8 .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故事情节,先后叙写了尼古拉梦想拥有自己的田庄、攒钱买田庄、 生活在田庄的故事,这样安排使小说情节完整,脉络清晰。C.小说和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样
19、,都是以身边人的视角讲述主人公的故事,这样既可增强小 说的真实感,又可推动情节发展,灵活地转换场景。D.小说中反复出现的“醋栗”象征着尼古拉一直渴求的田庄生活,而结尾说醋栗“又硬又 酸”则暗示尼古拉得到的并不是真正的幸福。8 .尼古拉在获得田庄前后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请分别加以概括。9 .契诃夫被列夫托尔斯泰誉为“一流的幽默作家”,这篇小说就有强烈的幽默讽刺风格, 请举例说明作品在手法运用上是如何体现这种风格的。评卷人 得分二、古诗文阅读(共6题,共2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文震孟,字文起,待诏徵明曾孙也。祖国子博士彭,父卫辉同知元发,并有名行。震孟弱 冠举于乡,十赴会试。至
20、天启二年,殿试第一,授修撰。时魏忠贤渐用事,数斥逐大臣。震孟愤, 上勤政讲学疏,言:“陛下当大破常格,鼓舞豪杰心。陛下昧爽临朝,寒暑靡辍,政非不勤。 然鸿胪引奏,跪拜起立,如傀儡登场己耳。祖宗之朝,君臣相对,如家人父子。咨访军国重事, 间阎隐微,情形毕照。奸诈无所藏,左右近习亦无缘蒙蔽。”疏入,忠贤屏不即奏。乘帝观剧, 摘疏中“傀儡登场”语,谓比帝于偶人,不杀无以示天下,帝颔之。一日,讲筵毕,忠贤传旨, 廷杖震孟八十,贬秩调外.韩爆力争言官抗疏不纳震孟亦不赴调时顾同寅坐以诗悼惜熊廷弼 为有司缉获波及震孟并斥为民。崇祯元年,以侍读召,后充日讲官。震孟在讲筵,最严正。时 大臣数逮系,震孟讲鲁论,反
21、覆规讽,帝即降旨出尚书乔允升、侍郎胡世赏于狱。帝尝足 加于膝,适讲五子之歌,至“为人上者,奈何不敬”,以目视帝足。帝即袖掩之,徐为引下。 故事,讲筵不列春秋,帝以有裨治乱,令择人进讲。震孟,春秋名家,为首辅温体仁所 忌,隐不举。次辅钱士升指及之,体仁佯惊日:“几失此人!”遂以其名上。及进讲,果称帝旨。 八年七月,入阁预政。两疏固辞,不许。阁臣被命,即投刺司礼大奄,震孟独否。掌司礼者曹化 淳,雅慕震孟,令人辗转道意,卒不往。震孟刚方贞介,有古大臣风,惜三月而斥,未竟其用。归 半岁,卒。(节选自明史文震孟传)10 .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韩嫌力争/言官抗疏/不纳/震孟亦不赴
22、调/时顾同寅坐/以诗悼惜熊廷弼/为有司缉获/波及 震孟/并斥为民B.韩嫌力争/言官抗疏/不纳/震孟亦不赴调/时顾同寅坐以诗悼惜熊廷弼/为有司缉获/波及 震孟/并斥为民C.韩嫌力争/言官抗疏/不纳震孟/亦不赴调/时顾同寅坐/以诗悼惜熊廷弼/为有司缉获/波及 震孟/并斥为民D.韩嫌力争/言官抗疏/不纳震孟/亦不赴调/时顾同寅坐以诗悼惜熊廷弼/为有司缉获/波及 震孟/并斥为民11 .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会试”,此处指明清科举时每三年一次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会试中选后参加“殿 试”,殿试第一的通称状元。B. “闾阎”,原本指里巷的门,后借指平民居住的地方,也借
23、指民间或平民百姓。文中“闾阎 隐微”指民间细微的隐情。C. “廷杖”,即在朝廷上行杖打人,是对朝中的官吏实行的一种惩罚。“廷杖震孟八十”,即 在朝堂打文震孟八十大板。D. “入阁”,此指入内阁做事任职。明初所设内阁,是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成为 明朝中央行政机构。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震孟疾恶如仇,敢于直言进谏。魏忠贤把持朝政,贬斥大臣,为非作歹,文震孟愤而上疏, 请求皇帝打破常规,鼓舞豪杰,了解民情,免受蒙蔽。B.文震孟讲学认真,规讽入情入理。他讲君臣之道,皇帝因此释放被拘大臣;讲五子之歌 时,皇帝坐姿不端,文震孟目视表明态度,让皇帝改正。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全国卷 高考 语文 模拟 试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