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年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年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docx(1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 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 运动,这场运动被称为( )A.进步主义运动B.教育心理学化运动C.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D.学科结构运动2 .最早提出“curriculum(课程)一词,并将其界定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的教育家是 A.洛克B.斯宾塞C.杜威D.克伯屈3 .在泰勒看来,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A.确定教育目标B.选择教育经验C.组织教育经验D.评价教育计划4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体现的是()A. “经验论”思想B.
2、“兴趣论”思想C. “文化论”思想D. “泛智论”思想5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是完全相同的,“工作分析”就是“活动分析”,“活动分析” 就是“工作分析”B. “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活动分析”所指的领域要 来得空泛C. “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工作分析”所指的领域要 来得空泛D. “活动分析”和“工作分析”完全不同6 .布拉梅尔德在“未来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这种课程理念被 称为()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广域课程D.轮形课程7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
3、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8 .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A.哲学取向B.心理学取向C.相互适应取向D.背离取向9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A.量的研究B.质的研究C课堂研究D.实验研究10 . “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是追求()A.活动兴趣B.技术兴趣C.解放兴趣D.实践兴趣11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A.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B.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C.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D.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12 .柏拉图把
4、“有德性的生活”视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 福”,昆体良认为“受过教育的人”的理想是“大演说家”。这种目标定位方式反映的是课 程与教学目标的()A.普遍性目标取向B.生成性目标取向C.行为目标取向D.表现性目标取向13 .帕克赫斯特提出道尔顿计划主要包括三种措施,分别是作业安排、实验室和( )A.及时反馈B.个别指导C.成绩记录D.合作学习14 .在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需要或准备状态的评价是()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发展性评价15 .“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在有意识的教育安排下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可称为()A.课程变革B.课程采用C.课程
5、计划D.课程实施16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素有情境、协作、会话和()A.主体B.资源C.脚手架D.意义建构17 .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问题存在的三种典型观点是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和()A.独立论 B.统一论C.平行论 D.超越论18 .“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A.老师,再见!B.爱的教育C.班级生活D.隐性课程论19 .“只谈论某一知识领域的结论,而不是集中于知识的探究本身”,这是布鲁纳所说的( )A.学习准备B.学科结构C.中间语言D.发现学习20 .理论化、系统化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A.普通教育学的
6、出版B.实验教学论的出版C.大教学论的出版D.爱弥儿的出版21 .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课程思想的教育家是()A.皮特斯B.麦克尼尔C.斯腾豪斯D.斯皮伯格22 .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三个,其中之一是()A.随机性B.活动性C.连续性D.积极性23 .通过语言而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被称为()A.示范B.呈示C.展示D. 口述24 .代表了评价发展方向的评价模式是()A.目标达成模式B.过程模式C.差别模式D.回应模式25 . 1893年,以埃利奥特为首的美国“中等学校研究十人委员会”基于充分的调查研究,正式倡导在中学开设()A.学科课程B.STS课程C.经验课程D.选修课程26 .认为
7、“好的教学应当先于发展、引导发展”的教育家是()A.布里格斯B.麦克尼尔C.维果茨基D.裴斯泰洛齐27 .帕克赫斯特为道尔顿计划确立了两条基本原则,这两条原则分别是“自由原则”和 ( )A.个性原则B.合作原则C.自然原则D.兴趣原则28 .“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认为“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A.自我完善B.兴趣发展C.德性养成D.持续生长29 .“课程是一个情境化的社会过程”;“课程是一系列事件”;“课程是学生有机会学习的东 西”;“课程是由师生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不断生成的建构”。以上观点强调课程是一种 ( )A.制度课程B.体验课程C.理想课程D.正式课程30 .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
8、的旷世教育名著是A.爱弥儿B.爱的教育C.教育漫话D.理想国1-5CACDD 6-10CBDDA 11-15BCDCA 16-20ACBCA 21-25CDACA 26-30AADBA二、筒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 .简述“课程审议”的基本内涵。P1832 .简述科学、艺术、道德整合的基本内涵。P18233 .列出三种典型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模式及其代表人物。P325-32934 .简述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征。P21835 .简述奥苏伯尔关于教学设计的两大原则的基本内涵。P105-106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6 .班级授课组织有什么样的优势和
9、不足? P25937 .结合实际论述随机访问教学的基本构成要素。P357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6分)38 .以下是一则“荷花淀”的教学设计:第一步,学生自读荷花淀全文,总体了解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第二步,学生读后思考:本文哪些方面可作为学习主题?本节课又可以哪一方面为学习主 题?自己定向后,交给小组讨论,最后全班讨论。教师不作任何指示和暗示,只作组织者 和倾听者。全班形成的共识是:本文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值得学习,其中形式更突出一些, 所以本节课以艺术特色为学习主题。艺术特色中,又以景物描写、语言描写为研读主题。 学生中个性化的研读主题则有细节描写、选材构思、全文风格等。第三步,引导。由于本
10、节课是学生进入高中后第一次学习小说,所以教师作些研读方法上 的引导:1.研读时要找一些典型的句段,深入地品味欣赏,不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2.欣 赏后要能表达出感受,不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且要能用散文化的情感性语言表达, 而不能用“这说明”之类的理性化语言抽象地分析。使得自己阅读本文是一种享受,人家 听了你的赏析也是一种享受,能激起听者阅读荷花淀的兴趣,也想一读为快。第四步,学生带着定向的主题和研读方法开始研读欣赏,以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进行探 索。课堂上给他们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品味欣赏。第五步,每位同学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研读感受,然后相互讨论补充。各组同时进行。第六步,
11、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每位代表发言结束后,班里任何一位同学都可自 由发言,或点评,或补充,或纠正。教师只作为认真的倾听者,对任何发言都表现出鼓励 和赞赏的神情,以让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在学生比较充分地对荷花淀一文的艺术特色研读讨论的基础上(有十之七八乃至十之 八九),教师作最后的引导。这引导不是下结论,更不是发布标准答案(文学欣赏没有标准 答案),而只是作为其中的一员,谈谈自己对荷花淀艺术特色的研读感受,让学生从中 受到一些启发。这则教学设计反映了什么教学思想?并结合材料分析这种教学思想的主要特征以及教师的 作用。(p205自主型教学方法,反映了人本主义教学思想
12、,,也可以说是非指导性教学,特征P142 教师是促进者)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课程与教学论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 .提出课程开发的“活动分析”方法的教育家是()A.查特斯 B.奥利沃 C.博比特 D.施瓦布2 .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A.技术兴趣B。实践兴趣 C.解放兴趣D.知识兴趣3 .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追求是()A.技术兴趣B.实践兴趣c.解放兴趣 D.知识兴趣4 .倡导教学是一项塑造儿童心灵的艺术。教师不是像卢梭所说的那样为自然之 助手,而是儿童观念的提供者、多方面兴趣的控制者。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 是教育家()A
13、.夸美纽斯B.洛克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5 .在西方英语世界中,最早提出“课程” 一词是在1859年发表的篇著名文章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其作者是著名教育家()A.卡斯威尔 B.坎贝尔 C.坦纳 D.斯宾塞6 . 20世纪末课程与教学的重新整合充分汲取了一个世纪以来人类认识发展和价 值探究的精华,它追求的是一种()A.科技理性B.实践理性 C.解放理性D.工具理性7 .“过程模式”是由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系统确立的,代表人物是()A.塔巴 B.斯藤豪斯C.皮斯特 D.坦纳8 .布鲁纳用“表征系统”的概念来表述儿童认知发展的特征。他认为儿童认知 发展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类表征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构
14、成的质的飞跃过程。它们 是行为表征、图象表征和()A.言语表征 B.形象表征C.实物表征 D.符号表征9 .为了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提高已有知识对接受新知识的有效影 响,奥苏贝尔提出了()A.比较组织者 B.陈述性组织者C.说明性组织者 D.先行组织者10 .范例教学的特殊之点在于“范例”,范例的基本特征要具备基础性、范例性 和()A.基本性 B.预备性 C.要素性 D.启发性11 .斯金纳根据操作条件反应的学习理论,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 辑的顺序,借助改进的教学机器,使学生能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教 学模式称为()A.机器教学B.程序教学C.强化教学D.编程教学12
15、 .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领域” 和()A.技能领域B.社会性领域C.情感领域 D.语言领域13 .当课程开发以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为基点,强调学科知识的优先性的时候, 这种课程即是()A.永恒主义课程B.知识论课程C.要素主义课程 D.学科中心课程14 .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所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 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是()A.提示型教学方法B.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C.自主型教学方法D.课堂讨论型教学方法15 .夸美纽斯创立的“泛智课程”学说的理论基础是()A.泛智论 B.经验论 C.文化论 D.兴
16、趣论16 .课程要素即课程的基本构成,大致包括以下儿个方面:概念、原理、技能、 价值观与()A.方法 B.过程 C.学生 D.教师17 .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找到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 然后将之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这种课程组织的标准称为()A.连续性 B.顺序性 C.整合性 D.螺旋性18 .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具有这种课程取向的课程类型称为()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经验课程D.学科课程19 .在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可称 为()A.直线式课程B.螺旋式课程C.显性课程D.隐
17、性课程20 .把整个班级分成许多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自主性的共同学习,这种 学习形式称为()A.分组学习 B.个别学习C.同步学习D.交差学习21 .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诸实践的具体过程,称为()A.课程计划 B.课程变革 C.课程实施D.课程采用22 .真正的课程是老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 教育情境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变革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 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这是课程实施的()A.拒绝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C.忠实取向D.课程创生取向23 .以课程或教学计划的预定目标为依据而进行的评价,称为()A.目标本位评价B.目标游离评价 C.形成性评
18、价 D.总结性评价24 .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彰显 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这种评价称为()A.效果评价 B.内在评价 C.质的评价D.量的评价25O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数理统计的手段,从大量个别情境中归纳 出课程开发的规律与程序,这种课程研究的方法称为()A.量的研究方法B.质的研究方法 C.纵向研究方法 D.横向研究方法26 .建立在数理逻辑结构的基础上,由概念原理和规律规则所构成的世界, 称为()A.科学世界 B.儿童世界 C.生活世界D.成人世界27 .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称为()A.校本课程B.校本课程开发
19、 C.国家课程 D.国家课程开发28 .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这个区域被称为()A.实际发展区 B.潜在发展区C.过渡发展区 D.最近发展区29 .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而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 学模式,借助于该概念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建立建构意义。这种教学模式称为()A.情境教学B.支架式教学 C灌输教学D.随机访问教学30 .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经验课程论与以派纳、格鲁 梅特、格林、阿普尔等为代表的经验课程论,合起来统称为()A.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B.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C.批判经验课程论D.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二
20、、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 .简述泰勒原理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P8032 .简述表现性目标的涵义及价值取向。P167M6833 .简述教学对话的性质。P20334 .简述经验课程的基本特征。P22735 .简述随机访问教学的内涵与特征。P356357三、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6 .试分析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特征及对我国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答:基本特征P142共4点对我国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P143共3点37 .什么是自主性教学,试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自主性教学方法?运用 它有什么积极的作用? P205-207四、材料分析题(16分)38 .下面是杰斯帕问题解决系列教
21、学案例介绍:杰斯帕问题解决系列共包括12段以光盘为载体的杰斯帕历险经历(见下表)。这12段历险经历分属四个内容类别:复杂的旅行计划的制定、统计学与商业策 划、几何、代数,每个内容类别包括三段历险经历,每三个历险经历在难度上 从左到右递增。所有12段历险经历所涉及的问题都是开放性的,所以,每段经 历都能有若干解决方案。杰期帕问题解决系列类别12段历险经历复杂的旅行计划的制 定雪松河之旅玻恩牧场的营救 任务争取选票统计学与商业策划巨大轰动跨越断层个重要设想几何成功蓝图直角大圆圈比赛代数聪明地工作科米的赛车将军的失踪以下是12段杰斯帕历险经历中第 段“雪松河之旅”的简介。雪松河之旅学生们遇到杰斯帕时
22、,他正在看报,并从报上了解到有一艘旧船出售。他 决定去看一看船。于是,学生们跟着他来到雪松河码头。杰斯帕买下了这艘船, 但他发现船上的灯不亮,他试着驾驶这艘船,并看见船上有一个小小的、临时 性的煤油罐。故事结束时,学生面临的挑战是他们能否帮助杰斯帕在太阳落山 前驾驶这艘旧船回家。录相中包括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全部信息。为了 得到答案,学生必须利用他们有关速率、时间和距离的知识去计算船返航的速 度飞距离以及煤气消耗率等。该问题情境适用于五年级和五年级上的学生。 以上教学案例的设计采用的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哪种教学模式?结合材 料分析这种教学模式的特征。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
23、30分)1. C2. A 3. C 4. D 5. D 6. C7. B8. D 9. D 10. A 11. B12. C13.D 14. C 15. A 16. A17. C 18. B 19. C 20. A 21.C22. D 23. A 24. C 25. A 26. A 27. A 28. D 29. B 30. A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 . (1)为达到既定教育目标,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既能使学生有机会 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所隐含的内容。(2) 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3)学 习经验所期望
24、的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能 够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5)同样的学习经验通常产生几种结果。32 .涵义: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个学生个体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 中所产生的个性化创造性表现。是由美国课程论学者艾斯纳提出的。价值取向:表现性目标本质上是对“解放理性”的追求。它强调学生的个性发 展和创造性表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指导向于人的自由与解放。33 .教学对话是以教师指导为特征的。教学对话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对 话以学生的自由思考、自由表达为特征。34 . (1)以学习者当下的活生生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核心;(2)学习者是 能动的创造性的存在
25、;(3)学习者是整体的存在;(4)重视学习者的个性差异。35 .内涵: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基于不同目的、着眼于 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多次加以呈现,以使学习者对同一内容或问题进行多方 面理解、获得多种意义的建构。特征:在不同情境、从不同角度建构知识的意义和理解,由此获得可广泛而灵 活迁移的、高级的、非结构性的知识。三、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6 .基本特征:(1)极大地依赖于个体成长、健康与适应的内驱力,坚决排除 各种有碍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障碍。(2)强调情感因素,强调教学情境的情感 方面而不是理智方面。(3)强调学生“此时此刻”的情形,而不关心他过去的 情感和经验。
26、(4)强调本身就能促进学生经验成长的人际接触和人际关系。对我国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1)他的教学理论-反传统教学的基本思路,把教学的目标看作是学生人格、 自我的健全发展。(2)把教学的重心由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上。(3) 把教学过程的本质规定为学生内在经验的形成及生长。(4)突出了学生在教学 过程中的主体地位。37 .定义:自主性教学方法是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所提出的课题, 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 的教学方法。如何运用:(1)确定适合于自主性学习的课题。(2)准备有助于自主性学习的 学习手段。(3)分配适合于自主性学习的课题。(4)
27、估计学生在自主性学习的 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5)正确评价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与结果。积极作用:(1)可以提高掌握知识技能的效果。(2)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 学习态度与习惯。(3)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有助于消除学生学 习成绩的两极分化。四、材料分析题(16分)38 .答案要点:哪一种教学模式:情境教学。(2分)特征:(1)学习者中心。(2分)结合材料展开酌情给2分(2)情境中心。(2分)结合材料展开酌情给3分(3)问题中心。(2分)结合材料展开酌情给3分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
28、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A.先知者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2 .“中间语言”概念的提出者是()A.加涅B.布鲁纳C.施瓦布D.奥苏伯尔3 .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教学原则是()A.艺术性与科学性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统一,集体与个别统一B.直观原则,兴趣原则,活动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可接受性原则C.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 展D.教学与训育统一,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统一,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统一,
29、主体 与客体统一,认知与情感统一4 .范例教学中“范例”的基本特征是()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学术性,科学性,范例性C.情境性,理解性,范例性D.创造性,主动性,范例性5 .”指向教育的总体方向,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这是指()A.课程与教学目标B.教育目标C.教育目的D.培养目标6 .教育目标具有层次结构;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陈述;教育目标超越了 学科内容。这三个典型特征是属于()A.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特征B.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的特征C.斯腾豪斯等人的生成性目标的特征D.传统的普遍性口标的特征7 .在第三次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科学与技
30、术的关系表现为()A.主导与依附的关系B.平等与共存的关系C.对等与融合的关系D.独立与对等的关系8 .“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持这种观点的是()A.被动适应论B.主动适应论C.滞后论D.超越论9 .“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创造的过程,指向于人的解放“,教学设计的这种特征反映的课程实 施取向是()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课程创牛.取向D.实践取向10 .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所采用的评价,是()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游离性评价11 .美国的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代,其中认为“评价在本 质上是描述教育结果与
31、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的是()A.第一代评价B.第二代评价C.第三代评价D.第四代评价12 .“以所有与方案有利害关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评价模式”,这种 评价模式是()A.差别模式B.目标达成模式C.外貌模式D.回应模式13 .当今时代,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非常重视“选修制”、“经验课程”、综合课程”,这种重 视实际上体现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即追求()A.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 B.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C.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内在统一 D.教师主体与学生主导的内在统一14 .按照斯皮罗等人的观点,随机访问教学作为一种教学途径,更适合于()A.初级学习B.中
32、级学习C.高级学习D.以上都适合15 .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许多教育热点问题,如“市:点中学”存废问题、择校问题、义务教 育阶段经费筹措问题等都反映了人们已开始自觉追求()A.教育质量B.教育地位C.教育公平D.受教育权16 .泰勒认为,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三个标准是()A.独立性、序列性和整合性B.连续性、层次性和整合性C.连续性、序列性和整合性D.连续性、序列性和复杂性17 .根据施瓦布等人的观点,学科结构指的是()A.学术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统一 B.学术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统一C.实质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统一 D.实质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统一18 .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第一次把教学
33、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的教育 家是()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赫尔巴特19 .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是()A.博比特B.查特斯C.哈里斯D.泰勒20 .”教之于学就如同卖之于买,这句话说明()A.教不同于学B.学不同于教C.教与学是相互独立的两项活动D.教与学是相互依赖、对立统一的21 .泰勒模式的深层价值取向是()A.技术兴趣B.实践兴趣C.解放兴趣D.实践理性22 .最早提出“curriculum”(课程)一词的教育家是()A.洛克B.康德C.斯宾塞D.杜威23 .杜威提出实现课程与教学统一的具体途径是()A.经验B.活动C.做中学D.主动作业24 .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
34、确立的标志是()A.拉特克称自己的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B.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C.卢梭出版爱弥儿D.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25 .认为“教学就是从外部对心灵进行塑造”的教育家是()A.卢梭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杜威26 .“将所选出的课程要素根据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身心发展阶段由浅至深、由简至繁地 组织起来”,这指的是课程组织的()A.连续性B.阶段性C.整合性D.顺序性27 .“美德即知识”命题的提出者是()A.柏拉图B.孔子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28 .以“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为理论基础的课程形态是()A. “因素课程”说B.“泛智课程”说C.赫尔巴特主义课程论D.功利
35、主义课程论29 .“谁的知识最有价值”的提出者是()A.斯宾塞B.吉鲁C.阿普尔D.威利斯30 .在“未来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础匕布拉梅尔德提出了()A.STS课程B.环境教育课程C.国际理解教育课程D.轮形课程1-5CBCAC 6-10ACDCA 11-15BDCCC 16-20CCDAD 21-25ACDDC 26-30DCBAD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 .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4个特征P97-10032 .什么是课程与教学目标? P145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P17733 .如何理解教学方法的本质? P194-19534 .支架式教学
36、的含义与基本特征是什么? P358-35935 .简述程序教学的含义与教学设计的原则。P135-136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6 .叙述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并分析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如何实施课程。P274-28437 .比较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三种基本取向,并谈谈对改进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有哪些启 示。P321-323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38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多次提到综合课程问题。如“改变课 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 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
37、构的均衡性、 综合性和选择性。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 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 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请结合实际分析在我国为什么要倡导综合课程?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应怎 样落实综合课程。P238-241答:为什么倡导综合课程: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而我国长期 以来具有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情况;学生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而我国的学 生往往与社会生活相脱节: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而我国的学生整合知识经验的能 力不够强。怎样落实综
38、合课程? p240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 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C.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D.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2.“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这四个基 本问题构成了()A.塔巴目标模式的基本内容B.惠勒目标模式的基本内容C.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D.坦纳目标模式的基本内容3 .奥苏伯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A
39、.包摄性较广的原则与包摄性较弱的原则B.说明性组织者原则与比较性组织者原则C.上位学习原则与下位学习原则D.逐渐分化原则与综合贯通原则4 .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A.情感领域B.思维领域C.意志领域D.思想领域5 .“生成性目标”取向本质上是()A.对“解放理性”的追求B.对“普遍主义”价值观的体现C.对“实践理性”的追求D.对“科技理性”的追求6 .选择社会生活经验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认识()A.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B.学校课程的价值问题C.社会生活的价值问题D.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各自的价值问题7 .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A.课外活动8 .
40、课堂C.游戏D.提问8 .提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是课程评价专家()A.斯克里文B.斯太克C.普罗沃斯D.莱斯9 .教材中介绍了四种典型的评价模式,其中“以所有与方案有利害关系或切身 利益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评价”是()A.差别模式B.回应模式C.外貌模式D.目标达成模式10.情境教学认为测验不应独立于问题解决的过程,而应采用与教学过程、与 教学情境融为一体的评估,称为()A.总结性评价B.目标游离评价C.场合驱动评价D.内在评价11.美国80年代以来倡导的“卓越教育”实质上体现了 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 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即()A.多元主义价值观B.教育民主化与教育公平的理念C
41、.精英主义教育理念D.主体教育观12.以下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是()A.实例式教学B.非指导性教学C.范例教学D.程序教学13.我国当下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体现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个共同 趋势,即追求()A.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B.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C.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内在统一D.教师主体与学生主导的内在统一14.进入20世纪70年代,课程研究内容的取向发生了重要转变,开始由研究 课程开发为主转向研究()A.如何设计课程B.如何实施课程C.如何理解课程D.如何评价课程15.美国课程论专家查特斯所提倡的课程开发方法被称为()A.活动分析B.工作分析C.目标分析D.过程分析16
42、.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里格斯和()A.斯金纳B.拉伊C.格拉泽D.加涅17.确立了 “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的著作是()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教育过程C.怎样编制课程D.课程编制18 .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理念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裴斯泰洛齐19 .施瓦布主张课程审议的主体应该是()A.课程专家B.教材专家C.由校长、社区代表、教师、学生、教材专家、课程专家、心理学家和社 会学家等组成的课程集体D.教师20 .以下不属于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课程专家是()A.派纳B.阿普尔C.韦克斯勒D.哈罗普21 .首次把课程开发视为一个专门
43、的学术研究领域,并进而开启了课程开发科 学化历程的是()A.博比特B.查特斯C.哈里斯D.泰勒22 .提出“课程教学”概念的教育家是()A.艾斯纳B.斯宾塞C.韦迪D.布劳迪23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把课程定义为“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 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种观点认为课程就是()A.学科B.目标C.计划D.经验24 .“学习层级理论”的提出者是()A.布鲁纳B.杜威C.加涅D.布拉梅尔德25 .“教师作为研究者”课程思想的首倡者是()A.威斯特迈B.斯腾豪斯C.奥利沃D.塞勒26.借助各种静态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标本、绘画而提示内容的教学方 法,被称为()
44、A.示范B.呈示C.展示D. 口述27 .以下涉及隐性课程问题的是()A.主学习B.副学习C.相关学习D.附带学习28 . 20世纪倡导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课程哲学是()A.要素主义B.永恒主义C.改造主义D.自然主义29 .美国60年代进行的“全美课程传播网络”所采用的课程实施模式是()A. SBCD模式B. RD&D模式C.兰德模式D.情境模式30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命题的提出者是()A.杜威B.斯宾塞C.施瓦布D.泰勒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 .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的含义是什么?具有哪些特征? P97-9832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有哪些方面的教育
45、价值? P19833 .课程创生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哪些特征? P30434 .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P54-5635 .学科本位综合课程有哪儿种形态,并简述之。P234-237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6 .课程与教学目标有哪些基本来源?在每一来源的确定过程中需要注意 什么? P170-17637 .论述学科课程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P219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6分)38 .古巴和林肯曾就评价的过程开出了这样一份程序单:第一步,在评价开始时,各有关方面订立协议,明确各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第二步,做好深入现场、获得信息的安排;第三步,确定优先协商的问题;第四步,协商;第五步,形成报告。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古巴和林肯的这份程序单反映了第儿代评价的基 本思想?并结合材料分析这一代评价的基本内涵和特点。P320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口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出版于191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