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粒》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米粒》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米粒》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米粒教案小米粒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喇叭通电后的振动现象。2、尝试操作的方法,提高仔细观察、探索发现的能力。3、能够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4、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活动准备:1、每桌一筐低音喇叭、一筐1号电池、一碗小米。2、ppt、播放器。活动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探索通电后喇叭的振动现象,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在操作过程中,能够通过小米在喇叭的跳动感知喇叭的振动现象。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1、引导幼儿观察电池、喇叭。2、提醒幼儿正确取放喇叭,不要碰喇叭中间很软的地方,要拿喇叭的两边,摆放的时候喇叭口要朝上。二、探索
2、如何使喇叭发出声音。1、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喇叭发出声音呢?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3、请1-2名幼儿演示操作过程。4、教师小结:当喇叭上的两根线分别连接电池的正极、负极上时,电路通了,喇叭就会发出声音了。三、感知喇叭通电时小米在喇叭上跳动的现象。1、请幼儿给喇叭接上电池,观察喇叭是否发出声音呢?用手摸一摸喇叭口,说一说有什么感觉呢?(喇叭口在轻轻振动)2、把小米放在通电后的喇叭上会怎么样呢?3、幼儿操作并观察小米的跳动现象,启发幼儿用比较确切的语言表达小米“跳舞”的样子。4、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5、小米为什么会跳舞呢?6、教师小结:喇叭通电后引起的振动使
3、小米跳起“舞”来。四、探索接上不同数量的电池,小米在喇叭上的跳动的幅度有什么变化呢?1、接上不同数量的电池,在喇叭上的小米会有什么变化呢?2、幼儿操作,启发幼儿相互合作,并仔细观察接上不同数量的电池,小米跳动的不同情况。3、刚才你们是怎么玩的?你们发现了什么?4、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小米的活动图,帮助幼儿梳理知识。5、教师小结:电池接的越多,喇叭振动的越厉害,小米就跳的越高。五、游戏:快乐的小米。教师做喇叭,小朋友做小米。老师说出电池的数量,“小米根据电池的数量来跳舞。比如老师报“1节电池”。“小米”跳的低、老师报“3节电池”“小米跳的高”。反思:以上活动过程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充满“动感”的
4、画面。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觉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兴趣。所以本节活动孩子们都是在不停的操作,振动是物体运动的一种方式,也是幼儿可以理解的一种物理现象。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以触觉为手段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振动,其感受相对比较微弱。在“会跳的小米”中,将喇叭较为细微的振动借助小米的跳动使其更为明显,更易为幼儿所觉察。这一做法在材料的选择及活动的构思上无疑是别具匠心的。在这一活动中老师摒弃了“传授灌输”的教学方式,为孩子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的极具操作性的活动,使孩子
5、沉浸在欢乐的带有游戏性质的自主活动中,使其思维和感官处在兴奋与敏感的状态,最终使孩子的情感表现、感知效果都达到了比较理想的境地。在现场,孩子们活动的热情使旁观者深受感染。小米粒教案2活动目标:1 .感知音的强弱变化,并创编米粒在鼓上的跳舞动作,体验参与游戏的快乐。2 .通过游戏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词,学习有节奏地米粒跳舞。3 .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4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小鼓米粒图谱记录纸(画成鼓面的形状)大大的鼓面活动过程:一、节奏练习。1 .老师出示小鼓:“小鼓唱歌时声音是怎么样的?”2 .节奏游戏练习:师交代鼓和小朋友玩歌唱接
6、力游戏的玩法。3 .师再次敲鼓:小鼓唱歌什么特别的地方?二、创编米粒在鼓上的跳舞动作。1 .出示米粒,猜测米粒在鼓上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进行验证。2 .启发幼儿创编米粒跳动的动作,教师进行记录。3 .出示图谱,听音乐和鼓声学学图上米粒跳舞的动作。4 .听音乐,让孩子做自己创编的动作。三、看图演唱歌曲。1 .让孩子说说图上的内容。你看懂了什么?2 .听老师点图演唱一遍。3 .幼儿看图学唱一遍。四、玩游戏鼓上的小米粒1 .交代游戏规则,重点强调音乐停地时候,谁站在鼓后面就由谁敲鼓。2 .听音乐玩游戏,听鼓点用有趣的动作表现出来。教学反思:在幼儿操作感受鼓点的震动方面没有顾及全体幼儿,只有部分幼儿上来
7、操作了,其他的幼儿都是旁观者,并没有亲身体验。纲要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本来,我也想多准备些鼓,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但我担心孩子们会乱,米粒撒在地上会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而取消了这个念头。现在想想,只为了让教学保持有序而扼杀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真是得不偿失。在最后的游戏环节,原本可以请幼儿三五成群结伴游戏,其中一幼儿当敲鼓人,其他幼儿当小米粒,然后互换角色,使幼儿充分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当时只考虑到教学的不要把时间拖得太长,而略了生生互动,这也是在以后的活动中应该引起重视的。小米粒教案3设计意图:
8、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想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通过游戏我是鼓,你是小米粒生生互动,这样能满足每个幼儿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进一步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也体验到了扮演小米粒的乐趣。活动目标:1、通过鼓上的小米粒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2、感知音乐中强弱、快慢的变化并用肢体表现。活动准备:小米粒、音乐磁带、小鼓。活动过程:一、跟着鼓唱歌。1、小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2、教师用鼓槌敲击小鼓。请幼儿跟着鼓槌唱歌。教师有节奏地敲鼓,幼儿用象声词
9、咚唱出鼓的节奏二、鼓的声音哪里来。1、鼓的声音是振动发出来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看到鼓在振动呢?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出示米粒,介绍鼓上的小米粒受到振动就会跳舞。3、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敲得重,米粒跳得高,敲得轻,米粒跳得低三、跳舞的小米粒。1、教师边唱歌曲边敲鼓。问:鼓上的小米粒是怎么跳舞的?小鼓敲得响,米粒怎样?小鼓敲得轻呢?2、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打节拍3、幼儿试着跟唱歌曲四、游戏:我是鼓,你是米粒。地板代表鼓,全体幼儿蹲在鼓上,个别幼儿扮演敲鼓的人,部分幼儿扮演米粒,边游戏边唱。敲鼓的人用脚跺地板,或快或慢,或重或轻,扮演米粒的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活动反思:反思:本次活动幼儿直观地感知振动与发
10、生的关系,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较高,他们在活动中游戏、表演、创编,展现出了自信心。这次活动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机会,小米粒在舞蹈时既有节奏,而且表演很丰富、很多样化,孩子们用自己的想法展现出不同的小米粒舞蹈情景。小米粒教案4【教学过程】一、魔力游戏观察生米粒1 .同学们,你在吃饭的时候,都见到过哪些主食?2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小礼物,它就与常吃的主食有关。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袋生米。)3 .对,今天的作文课,我们就来观察这小小的米粒。(板书课题)4 .平常,你或许没有留意过它们。今天,我就请大家仔细地观察这小米粒。我把它放在了小组长的书箱里,把它拿出来,前后四人一起来观察。5 .
11、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发现。教师预设的问题有:这小小的米粒如同什么一般大小?每个小米粒上面都有一个缺口,那个缺口就像什么呢?你看看它们的身上是否有花纹?它是白颜色的,能不能说的具体一点?用手使劲地捏一捏,能改变它的形状吗?把鼻尖凑近它,闻见了什么气味?把它含在嘴里,什么味道?把鼻尖凑近它,闻见了什么气味?再把它含在嘴里,说说是什么味道的?(教师板书:大小、形状、颜色、软硬、气味、味道)6 .在观察中,有哪些好帮手帮助你获取发现呢?(板画:眼、鼻、口、手)7 .这些好帮手帮你获得了有关小米粒的哪些特点呢?8 .小声地把这些发现连贯地说一说,给你1分钟时间,自己练习。指名说。二、魔力游戏一一观察熟米饭
12、1 .研究完生米,你们再来看看这个小袋里装有什么?(熟米)每当在家的时候,你是否留意爸爸、妈妈是怎样把它们蒸熟的呢?2 .用你的好帮手再来细致地观察一下熟米,看看有什么发现?每组的小组长从书箱里拿出那袋熟米,把它倒在小盘子里。再来观察。3 .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选派一位代表,来谈谈你们小组的发现吧。再请组内和组外成员补充。教师预设的问题有:熟米胖了起来,你知道它为什么胖了起来吗?米上的缺口,已经看不清了。米身上的花纹还有吗?它的颜色也变了,如果说生米穿着一身乳白色的衣服,那熟米就穿着鼻尖凑近它,闻到了什么?熟米都粘在了一起,就像三、我的魔力习作1 .这节课上,同学们观察了生米和熟米之后,有了太
13、多太多的发现。想想你在这次探索与发现中又有了什么体会。2 .我开始在想:同学们用自己的小帮手去发现(板书:发现),又用自己的大脑这个大帮手去想象,在发现与思考中,产生了独特的感受(板书:感受)。现在就请大家用笔具体地叙述自己的发现(板书:具体),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板书:真实)。写发现时,可以参照大小、形状、颜色、软硬、气味,还有味道,也可以写其它方面的特点。回家后,把它与你的家人共同分享,好不好?板书:讲评课【教学过程】一、提出目标,明确任务1 .常言说得好,“刀不磨不快,不改不好”、“不厌百遍改”。因此,对于我们自己写好的_,一定要及时地修改。今天,我们就来评改昨天的习作。(板书:习作评
14、改)2 .请大家回想一下,这次习作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板书:具体地叙述发现,真实地表达感受。)二、自由朗读,体悟写法1 .拿出自己的习作,读一读,把写自己发现的句子找出来。2 .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教师预设的问题有:小作者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写生米特点的部分,小作者是围绕哪几个方面来写的?描写熟米的部分中,小作者又是围绕着哪几个方面来写的?3 .在你们完成习作时,我发现了有一位同学不是这样叙述的,我们来听一听。请穆为铮读一读叙述自己发现的部分。预设的问题的有:听出来了吗?他是怎么写的?你喜欢哪一种?4 .喜欢哪一种方法,就采用哪一种,这就叫不拘一格地叙述自己的发现。三、品读赏析,体验成功
15、1 .很多同学的作文纸上都有红红的波浪线,这是告诉你,你写的句子十分的精彩,愿意把你写的精彩句子和我们一起分享吗?2 .你们最喜欢谁写的句子?那好,我们请他们再读一读,说说它妙在何处?3 .我还搜集了几位小伙伴写的精彩的句子,想再听听吗?听完之后,还要请你来点评。(使用投影)四、边读边想,读中修改1 .我的.电脑里还有两位小伙伴的句子,写得怎么样呢?请你读一读。(使用投影)2 .你能再读读,帮助他们修改修改吗?五、修改习作,交流评议1 .你们可真是修改的高手,下面请你们这些修改的高手来修改一下自己的习作吧。看看习作中的发现是否写得具体,感受是否真实,句子是否通顺。2 .你在修改中,如果遇到了困
16、难,可以向你的同桌请教,如果你已经修改完了,把你修改后的习作读给你的同伴听,请你的同伴说说,习作妙在何处,还有哪些美中不足之处。3 .谁愿意读一读自己完美的习作?六、作业请将修改后的习作工工整整地抄写在习作本上。小米粒教案5活动目标:1 .感知物体振幅的大小与频率的关系。2 .尝试用强弱的变化来演唱并用肢体动作表现。活动准备:1.小鼓2.米粒3.图片一套活动过程:一、在实验中感知音的产生及振幅与频率的关系。(一)感知音的产生。1 .出示鼓。这是什么?它会唱歌吗?歌声会是怎么样的?仔细听一听。教师用鼓槌敲击小鼓,请幼儿说一说:“小鼓发出什么声音?”(咚咚咚)集体说一说:“咚咚咚,咚咚咚,小鼓在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米粒 米粒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