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件】普通生态学.docx
《【大学课件】普通生态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课件】普通生态学.docx(1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绪论1.1生态学(Ecology)定义 研究生物(organism)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徳,博物学家,E. Haeckel,1866普通 生物形态学提出)令 Ecology源希腊词“Oikos”和“logos”,前者表示住所和栖息地,后者表示学科,原意是 研究生物栖息环境的科学。自然经济学(美,REFScklefs,1976-2001) 环象学(李顺 卿,1935)令 日本东京大学三好学(1895)译生态学,由武大张挺传入我国。令 研究科学的自然历史(英,C.日ton,1927动物生态学)令 研究生物形态、生理和行为上的适应(前苏联,K a 1U k a p B (克什卡洛夫),19
2、54)令 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澳大利亚,Andrewartha 1954动物的多度与分 布;CKrebs,1972修正一研究决定有机体的分布与多度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种群令1909,丹麦,EWarming植物生态学;1932,法,Braun-Blaquet植物社会学群落令 EP. Odum,1958,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美国生态学之父生态学基础); 综合研究有机体、物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科学(EP. Odum,1997 )令 马世骏,1980,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0 三类:研究自然历史;研究动物的种群生态和植物的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3、3.1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及分支学科Q 分子(molecular)令个体(individual)令 种群(population)令群落(commu川ty) 生态系统(ecosystem)令景观(landscape) 生物圈(biosphere)令分子水平一分子生态学(Molecular Ecology)令 Molecular Ecology分子生态学杂志(1992),是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和种群生物学的 交叉,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自然种群或人工种群与其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转基 因生物所带来的生态学问题。令王小明? ?,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方法研究生物对其所处环境的适应以及产生这 种适应反应的分
4、子机制。经典的生态学 个体生态学(Individual Ecology.Atuecology):个体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适应 (daptation) +生理生态学Q 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fcology):多度(abundance)和种群动态(population dynamics) +空间格局。令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生态过程(ecological processes)。Q 生态系统生态学(氏osystem &ology):能流(energy flow)、食物网(foodweb)和 营养循环(nutrient cycling) 令景
5、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郭建国(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命科学系教授):景观异质性或缀块性的空间单元。1986, R .T.T. F orman,景观生态学探讨生态系统如林地、草地、灌丛、走廊和村庄一异质性组合的结构、功能和变化.”(1995,法国“国际景观生态学大会”)令生物圈全球生态学(Global ecology)令全球生态学:研究生命系统和行星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按生物类群划分;按交叉学科划分; 动物生态学 数学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 地理生态学 微生物生态学 生理生态学 人类生态学 行为生态学 昆虫生态学 进化生态学 鱼类生态学Q按应用领域划分; 鸟类生态学 农业生
6、态学令按生物栖息环境划分:城市生态学 水生生态学 资源生态学 淡水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 河口生态学 保护生态学 海洋生态学 恢复生态学 陆地生态学 旅游生态学 湿地生态学 污染生态学3. 4生态学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令包罗万象呼?3. 5生态学的发展史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令以古代思想家、农学家对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朴素的整体观为特点。 公元前1200年,尔雅,草、木两章前100年,24节气+禽经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令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些生态学的理论开始形成。生态学达到呼即出的境地。令1670,化学家R.Boyle,低气压对动物伤害动物生理生态学;Q 173
7、5,法,Raumur,积温与昆虫:1855AI.de Candolle弓I入令1792,C.L.Willdenow,气候、水分、山谷与植物分布;学生 AHumboldt提出植物群落、 等温线。令 1798,T.Malthus,人口论令1859,达尔文物种起源促进了生物与环境关系研究。令1866年Heackel提出Ecology词,并首次明确生态学的定义。令1895, 1909.丹麦,EWarming以植物生态地理为基础的植物分布学一英文出版植 物生态学Q 1898,波恩大学,AF.W.Schimper以生理为基础的植物地理学诞生标志生态学的巩同时期(2 0世纪初至2 0世纪50年代) 辉煌时期
8、:生态学理论形成、生物种群和群落由定性向定量描述、生态学实验方法发展。 形成四大学派。令1913,美VEShelford温带美州的动物群落;1929,实验室及野外生态学。1925,英AJLotka,提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令1927,英C.日ton,动物生态学令1931,美RN.Chapman ,动物生态学令1937,中国费鸿年动物生态学纲要令1945,前苏联,动物生态学基础令1949, W.GAIIee,.动物生态学原理动物生态学成熟期Q 1908, 1945,前苏联,植物群落学;生物地理群落学与植物群落学令1916I美PECIements,植物的演替;1929与JEWeaver合著植物生态学
9、令1921,瑞典Du Rietz近代植物社会学方法论基础令1923,英A.G.Tansley,实用植物生态学令1928,法,Braun-Blaquet植物社会学四大学派 北欧学派:由瑞典乌普萨拉(Uppsala)大学的R. Sernauder创建。以注重群落分析为 特点。令 法瑞学派:苏黎世一蒙伯利埃学派。代表人为J. Braun-Blanquet,把植物群落生态学称 为“植物社会学”,用特征种和区别种划分群落类型,建立严密的植被等级分类系统。常 被称为植被区系学派。1953年后,与北欧学派合流,被称为西欧学派或大陆学派。令 英美学派:代表人为美F.ECements和英A.GTansley,以
10、研究植物群落演替和创建顶极 群落著名。令 前苏联学派:注重建群种和优势种,重视植被生态、植被地理植被制图工作。“地植 物学”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令 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已囊括了分子、基因、个体直到整个生物圈。令研究手段的更新:自计电子仪、同位素示踪、稳定性同位素、“3s(全球定位系统(GPS)、 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生态建模,系统论引入生态学。研究范围拓展:结合人类活动对生态过程影响,从纯自然现象研究扩展到自然经济一社会 复合系统的研究.3. 6现代生态学发展主要趋势令生态系统研究成为主流,系统生态学的发展丰富了生态学方法论。 群落生态学快速发展,
11、群落结构、数量生态学(群落排序和数量分类)、探讨群落结构 形成的机理。令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以宏观为主流。令 应用生态学迅速发展,涉及领域极广,尤以与环境问题研究相结合密切。令景观和全球生态学发展为近20年的新方向。4. 1生态学研究的方法论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令 野外研究:优点:直接观察,获得自然状态下的资料;缺点:不易重复。令 实验研究:优点:条件控制严格,对结果的分析比较可靠,重复性强,是分析因果关系 的种有用的补充手段:缺点:实验条件往往与野外自然状态下的条件有区别。令 数学模型研究:优点:高度抽象,可研究真实情况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缺点:与客观实 际距离甚远,若应用不当,易产生错误。
12、4.2我们能做什么?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令理论联系实际令勤于思考和刻苦钻研广泛阅读文献和参考书主要参考书令孙儒泳等.基础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令 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令 Robert ERicklef, The &ology of Nature,孙儒泳,尚玉昌,李庆芬等译.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令 郑师章等著,普通生态学,1993,复旦大学出版社令 尚玉昌,蔡晓明著,普通生态学(上下),1992,北京大学出版社令蔡晓明编著.生态系统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0.令尚玉昌,蔡晓明编.普通生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令 Mack
13、enzie, A., A.S, Ball, S.R. Virde著,孙儒泳,李庆芬,牛翠娟,娄安如译.生态学. 科学出版社 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2000. 金岚主编.环境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Chapman, J. L., M. J. Reiss,生态学:原理与应用Ecolog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清华大学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令 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王仰麟.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02. 张金屯,李素清.应用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
14、03.生态学期刊令生态学报中国生态学会,1982Q 生态杂志中国生态学会,1982AMBIO一人类环境杂志瑞典皇家科学院,1972令应用生态学报中国生态学会,1990令生物多样性中国科学院濒危物种委员会,1993令植物生态学报中国植物学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55令 Ecologythe Bi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 1920Journal of Ecology1913令Ecology Monogr即hs1931令 Journal of Animal Bxilogy1932令成绩评定:0 平时成绩(出勤、提问、作业)占20%;令实验占20%;令期末(闭卷
15、)成绩占60%思考题 名词解释:1.生物圈(Biosphere) 2.生态学(Oology) 简述生态学的几种主要定义,并以此说明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生态学家吗?歹出5位并概括其主要贡献和研究方向。本章遗留及新发现问题第二章个体生态学1 .生物种、环境与生态因子1.1 生物种概念 1753,瑞典植物学家CLinna植物种志:形态相似个体集合,自由交配繁殖后代。 1963,美现代生物学家EMayr:能实际的或潜在的彼此杂交的种群的集合构成一个种。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种内存在变异。1. 2环境概念 环境(environment):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
16、接、间接影响该生 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相对概念。 环境因子(environmental factors):环境由许多环境要素构成,这些环境要素称环境因 子。 条件(conditions)和资源(resources):环境因子中不可消耗的称条件,可被消耗的称资源。1.3生态因子及类型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 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因子则是指 生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生态环境:所有生态因子,具体地段上的称生境。分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两大类生物因子(biotic fa
17、ctors):有机体(同种和异种)非生物因子(abiotic factors):温度、光、湿度、pH、氧气等按性质分五类气候因子(climaticfactors)、土壤因子(edaphicfactors)、地形因子(topographic factors)、生物因子、人为因子(anthropogenicfactors)1.4生态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整个地球表面具有过渡状的分带性规律。 太阳辐射量差异:太阳辐射热量带水分差异植被分带土壤分带 自然地理带:赤道、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 植被地带性分布:垂直地带性:因太阳辐射和水热状况随着地形高度的不
18、同而不同,生物和气候自山麓至 山顶呈垂直地带分异的规律性变化(干燥空气,-100m;湿润空气,-0.6 /100m)o经度地带性:地球内在因素如大地构造形成地貌和海洋分异引起经度地带性分异。如北 美大陆和欧亚大陆。植被的空间格局(自M.C.Molles,Jr,1999)2.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2.1 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 综合性:如气候的作用 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光合作用 直接性和间接性:水分、地形 限定性(因子作用的阶段性):低温一春化、生长 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软体动物需水体内的钙和锢2.2 生物对非生物因子的耐受限度 Liebig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
19、nimum) 1840.德农业化学家Baron Justus Liebig,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 元素,这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称最小因子。例,N-150, P-250, K-350, 1983, Odum,两个补充条件:1)严格的稳定状态:2)因子补偿作用(factor compensation) ii-f 72.2生物对非生物因子的耐受限度限制因子定律(law of limiting factors) 1905,Blackman,在众多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 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限制因子. 耐受范围很窄、不稳定易成为种限定因子。 限
20、制因子有实用价值。有助于把握问题的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薄弱环节。“耐受性定律(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 1913,美国生态学家V.E. Shelford,任何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 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发展: 每一物种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不同,耐受性会因年龄、季节、栖息地有差 异,多种生态因子耐受范围都很宽的生物,分布区一般很广。 个体发育过程中耐受性不同。繁殖期、卵、胚胎期、幼体、种子萌发期较低。 不同物种对同一因子耐受性不同。 对某生态因子处于非最适状态时,对其他生态因子的耐受性也下降。生物种的耐受
21、性限度图解(仿Smith,1980)生态幅每种生物对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个生态学上的最低点和一个生态学 上的最高点,之间的范围就称为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或生态价(ecological valence)决定于种的遗传特性。 St eno-:窄 Stenothermal Eury-:广 Eurythermal生态幅决定于临界期的限制,生理最适点与生态最适点往往不致。2.3 生物对各生态因子耐受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各种生态因子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影响:如温湿的关系;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物种之间的竞争产生的生态位分离2.4 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
22、调整内稳态扩大生态幅 内稳态(homeostasis):生物系统通过内在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内稳态通过形态、行为和生理适应实现。如,沙漠蜥蜴,向日葵 非内稳态生物(non-homeostatic organisms)内稳态生物(homeostatic organisms) 驯化 生物在实验/自然条件下,诱发的生理补偿变化,前者需要较短的时间,后者需要较长 的时间。 实验驯化(acclimation):有机体对实验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的生理调节反应。是种生理上 而非遗传上的可逆反应。 应用:金鱼(20 -2.5 +34 ; 30 -9 +38 )、植物的引种栽培 气候驯化(accli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课件 大学 课件 普通 生态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