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二.doc
《云南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二.doc(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云南省云南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二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二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某教材设置了“民俗风情”专题,下列作品中适合被选人的是()A.背影B.孽海花C.雨巷D.秦腔【答案】D2、某教师在教学孙权劝学时,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下列对该做法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B.浪费学生的上课时问,由教师范读课文的效果更好C.学生把握朗读腔调、语气,更易理解文中人物形象D.使课文内容形象化,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答案】B3、阅读牧鹅散记教学实录
2、(节选),回答问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要求B.借多媒体显示强调.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清晰印象.并适时检验自己的思路及其表达.以便接下来自觉自为地有所矫正C.紧扣学习的重点、难点:品味科学小品准确生动的语言。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D.适度地引导学生联系个人的生活体验阅读文本、习得知识、积累语言、获得独自的见解,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答案】C4、学习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A.借助诵读、比较阅读的方法,学习同类主题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
3、能力B.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并使用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C.教学目标全面、具体、适宜,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认识规律,难易适度D.教学目标的设置以教师为主体,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答案】D5、学习诗歌短歌行,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全诗表达的感情,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对这一活动分析正确的是()。A.掌握用典写作手法,提高赏析能力B.通过关键句引导学生领悟与阐释文本意蕴C.引导学生掌握赏析词句的方法D.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深入理解作者情感【答案】D6、阅读某教师的写作教学案例,按要求答题。A.制作 PPT 能更好地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应
4、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软件运用的能力B.梳理并按照故事脉络讲解电影,有助于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C.该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电影的审美鉴赏能力D.教师限定一组电影让学生投票,没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答案】B7、以下教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总目标认识错误的一项是()。A.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教师不能人为地进行割裂B.语文教学应注意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C.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
5、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D.初中语文阶段的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具有高超的日常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运用口头语言高效、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答案】D8、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写作”教学提出具体教学建议,教师学习这一教学建议并采取以下教学行为,其中教学行为最恰当的一项是()。A.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文章按要求加工并整理成册,运用 PPT 进行展示B.教师要求学生在一节课上完成 800 字的作文,课外练笔至少 1 万字C.教师灵活组织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交活动D.教师要求学生模仿文言文进行写作,掌握文言文的写作特点【答案】A9、李清照醉花阴中有词云:“莫道不
6、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下列对“人比黄花瘦”的妙处解说得较为恰当的是()。A.“西风”起时的黄花本已很瘦,而此时人比黄花还瘦,以花衬人,更为生动传神地表达出“销魂”之深B.黄花娇小瘦弱。人比黄花瘦是说人比黄花更好看C.“人比黄花瘦”中将花与人相比,突显出人更加瘦弱D.花人相映,互为衬托;以人比花,更为形象【答案】A10、阅读完高中选修课文桥边的老人后,有学生反映对海明威的小说很感兴趣,请教师推荐几部海明威的其他作品。下列作品中,不适合推荐的是()。A.永别了,武器B.老人与海C.百年孤独D.太阳照样升起【答案】C11、教学祥林嫂时,课堂上出现了一段小插曲:A.课堂上我们阅读的是规范的文本
7、,使用的也应该是规范的语言B.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挂了”这一幽默的语言来调动课堂气氛,值得夸奖C.对这位学生的积极发言应予以肯定,但对其缺点也不必避讳D.一句“老公就挂了”将整篇文章的悲剧气氛扫得一干二净,这是值得深思的【答案】C12、阅读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A.引导学生分析关键字词,把握诗歌内容的深层含义B.引导学生分析景物描写,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C.引导学生概括词作内容,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D.引导学生建立合作意识,激发学生思考与探究精神【答案】B13、在“文言七十二变”的活动中,教师建议学生整理教材中包含“之”的语句,并解释它在句中的词性和意义。下列对“之”的词
8、性和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代词,这B.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助词,的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动词,到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助词,的【答案】D14、在学习陈情表时,学生发现课文下面有很多对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解释,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系统()A.范文系统B.知识系统C.助读系统D.作业系统【答案】C15、学习完雨巷一诗,教师布置了两项作业:“归纳鉴赏本诗的收获,并写成(雨巷)鉴赏小记;以邂逅雨巷为题,把这首诗改写成 300 字左右的散文或记叙文。任选其中一题认真完成。”对该教学环节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诗能养人。该作业
9、就是让学生汲取诗歌营养的过程B.这两项作业是在初读感知、细品赏读的基础上把知识内化的过程C.充分考虑了学情.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规律D.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答案】B16、学习完中国石拱桥后,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的认识中国建筑,又适时补充了一些文章,以下选项中不能作为教师补充的文章的是()。A.吴冠中桥之美B.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C.黄传惕故宫博物院D.叶圣陶苏州园林【答案】B17、阅读学写行楷字教学实录(节选),接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多媒体展示王羲之作品,能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之美B.呈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学生了解学习目标C
10、.生动、形象地讲解了行楷字知识,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D.指导细致、周到,具有操作性,便于学生自主练习写字【答案】C18、阅读以下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A.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将小说主题交给学生,继而让学生在小说中找线索,过渡简明直接,应该提倡B.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将小说主题交给学生,学生缺乏自我构建主题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刻解读C.教师让学生根据“祥林嫂在春天里都发生了些什么事情”这条线索去读课文,减轻了学生自己构建主题的负担,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D.教师在将“找依据”的任务交给学生时,学生可以从信息检索中,体会到自我阅读、构建主题的趣味【答案】B19、某教材设置了“品味诗歌中的传统文
11、化”专题,教师在教学这一专题时提到,许多诗歌中都蕴含着有趣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此类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中的独特文化与丰富趣味,教师举出以下例子,其中不适合的是()。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D.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答案】C20、以下教师对 79 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B.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800 字C.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
12、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D.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答案】B21、以下有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规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能阅读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B.学会辩论,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C.学习鉴赏诗歌、散文、小说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D.养成阅读
13、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生活,能迅速、准确地捕捉基本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写评论性文章【答案】A2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中提出,要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教师依据这一建议采取了以下教学行为,其中符合这一建议要求的是()。A.教师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语文的规律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选修课C.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D.重视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答案】B23、在教授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鲁迅的杂文集作品,以下举例不恰当的是()。A.且介亭杂文B
14、.而已集C.坟D.彷徨【答案】D24、阅读以下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A.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将小说主题交给学生,继而让学生在小说中找线索,过渡简明直接,应该提倡B.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将小说主题交给学生,学生缺乏自我构建主题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刻解读C.教师让学生根据“祥林嫂在春天里都发生了些什么事情”这条线索去读课文,减轻了学生自己构建主题的负担,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D.教师在将“找依据”的任务交给学生时,学生可以从信息检索中,体会到自我阅读、构建主题的趣味【答案】B25、教学赤壁赋后,教师提出中国古代诗文有“穷而后工”的说法,并让学生自主讨论这种现象,从古代文学家及其作品中找出更多相
15、似的例子。下列对该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准确的一项是()。A.以学生讨论代替教师直接讲解,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B.出示与课文相关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创作”与“生活”的关系C.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展开自主讨论,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加写作素材D.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思考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答案】B26、阅读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设计不同类型的课堂提问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B.扩散式提问不拘泥于课文,由古人今,引发对社会现状的思考C.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解读儒家经典的现实意义D.打破了传统的接受型学习模式,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答案】
16、C27、某版高中语文教材装在套子里的人后有一道“研讨与练习”题,第一题是“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方面都有哪些套子 他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系统()A.知识系统B.练习系统C.助读系统D.范文系统【答案】B28、在学习高尔基的海燕时,教师对文中具体形象的象征意义作了具体阐述,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海燕”象征无畏无惧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B.“大海”象征扼杀革命的反动势力C.“太阳”象征光明,象征美好的生活D.“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动势力的革命风暴【答案】B29、在文学作品赏析课上,教师指出文学作品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面镜子,例如红楼梦就被称为“中
17、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下列作品中,同样有“百科全书”称号的是()。A.罗贯中三国演义B.巴尔扎克人间喜剧C.司汤达红与黑D.老舍茶馆【答案】B30、古代诗词复习课上,教师请学生举出一些与“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运用相同修辞手法的诗句。下列学生所举诗句不合适的是()。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B.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温庭筠南歌子词)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答案】C31、阅读山中访友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A.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通过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象美,进入作品描写
18、的意境B.培养了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好习惯,使之一步步深入课文,深刻体会作者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心情;也融会贯通了人文主义教育C.意在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充满深情的对话式描写的D.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同,所要表达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异,故这里的训练表达,学生的合作不如独自完成好【答案】D32、以下有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规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能阅读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B.学会辩论,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
19、求有个性和风度C.学习鉴赏诗歌、散文、小说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D.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生活,能迅速、准确地捕捉基本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写评论性文章【答案】A33、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A.因本段在语言与内容上均有相当难度,故教师设计了以上三个环节来帮助学生理解B.这一环节最大的问题在于频繁转换情境,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连续性、稳定性C.教师在创设一个情境、提出若干问题后,没必要一定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时间D.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环环相扣、思路清晰、充分利用了课堂教学时间【答案】C34、下
20、面是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有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的作业练习,阅读并回答问题。A.第一题意在让学生归纳矛盾冲突的发展脉络、了解林冲是怎样被“逼上梁山”的B.第二题意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进而理解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C.第三题意在引导学生了解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D.第四题意在扩展学生阅读量,让学生在课文阅读中丰富知识,增加积累【答案】D35、学习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后,教师向学生推荐其他表现“磨难促人成长”主题的文学作品。下列适合的是()。A.老舍骆驼祥子B.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C.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答案】C36、阅读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A.联
21、系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把握小说的细节描写B.分析关键词语,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C.教师步步设疑引导,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D.师生间的频繁问答,不利于教学的有效进行【答案】D37、名著导读课上教师为学生出示了以下作品。要求学生归纳其作品主题。A.学生甲:雷雨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 30 年间复杂的纠葛,写出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这个封建家庭的覆灭预示着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会走向灭亡B.学生乙:围城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惨痛事实C.学生丙:边城
22、精细入微地描绘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众生相,无情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社会的荒凉D.学生丁:家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答案】A38、阅读琵琶行的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朗读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重要教学方法B.朗读需要有层次,对内容的理解须由浅入深C.诗歌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品读D.课堂需要互动,而互动的方式就是提问【答案】D39、以下是某教师设计的包身工的三维教学目标:A.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目标是教学的重点,需要重点关注B.在以上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整个教学目标的出发点C
23、.以上三维目标的设计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D.三维目标之间是独立的,可以单独完成【答案】C40、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以儿童、少年的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主题进行探究活动,并列举了相关主题的作品供学生参考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的是()。A.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B.冰心小桔灯C.阿城溜索D.林海音窃读记【答案】C41、阅读爱莲说教学实录(片段),回答问题。A.语文教学要民主而有效,“民主”是将思考权和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有效”是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上均有收获B.大多数人都能够根据文本分析得出答案的时候,教师可以不用再带着学生去理解分析C.通过不同的角度概括莲
24、花的美德,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D.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答案】B42、阅读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A.这段教学实录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分析烛之武形象特点”这一教学目标B.在完成语意理解的基础上,从重读字词切入,再结合人物的生平分析人物形象的教学思路抓住了文本特点,深入浅出C.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这段教学设计教师通过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借助语言还原事物本象的能力D.教师采用一读、二读、三读的方式,层层推进,指导学
25、生慢慢地读出了人物复杂的心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是课堂的主体【答案】D43、阅读以下有关高中语文文学欣赏类课程的教学心得,按照要求答题。A.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学生阅读的促进者B.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C.课外的阅读欣赏课,应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D.阅读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阅读需求的多样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答案】C44、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导入时教师先以冯骥才高女人和他的矮丈夫发问:“在现实生活中这是很不协调的一对,但作者写得很美。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这对夫妻美在何处”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缺陷美”。然后拿出维纳斯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2023 教师资格 中学语文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精选 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