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电网输变电工程可研编制及评审技术原则(2022年版).docx
《河南电网输变电工程可研编制及评审技术原则(2022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电网输变电工程可研编制及评审技术原则(2022年版).docx(8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南电网输变电工程可研编制及评审技术原则(2022年版)二O二二年三月一、电力系统一次1二、系统及电气二次1三、电气一次15四、变电土建22五、输电线路28六、工程造价40七、经济性与财务合规性45八、重点核查内容45九、主要技术规定62附件一河南电网基建工程可研造价控制措施(2022年版)附件二河南电网输变电工程可研标准参考价(2022年版)一电力系统一次(一)电力系统概况1 .电网概况重点审查工程所在地区电网网架、周边相关输配电网的网架、 负荷、存在问题等,主要对工程所在电网主网架、输配电网结构、 电网负荷电量、装机规模、电源结构及电网存在问题进行核实, 对主要在建的输变电工程规模、建设进
2、度、电网220千伏和110 千伏容载比、供电半径等情况进行核实。从整体上把握相关输变 电工程所在电网相关情况。2 .电力需求预测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历史用电情况和负荷增长点等,提 出工程所在供电区及所在县(市)的负荷电量水平。重点核实电 力需求预测是否符合该地区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和负荷电量增长趋 势。以年度省公司下发的电力需求预测水平推荐方案为基础,结 合最新情况进行校核,若与实际出现偏差,应进行合理调整并详 细说明原因。应根据负荷预测水平及工程周边区域负荷空间情况,判断工 程合理建设规模,并以此核实报告提出的工程本期建设规模及合 理建设时机。3 .电源建设安排及电力平衡参照已评审的电网规划及
3、电网主管部门提供的相关电网规划 资料,核实本输变电工程设计水平年内和远期规划期内的装机安 排,核实规划期内电源结构、装机规模、装机进度和机组退役情 况。核实全网逐年电力平衡,并根据实际输变电工程设计需要, 核实工程所在分区的电力平衡计算情况,核实该区域合理电力需 求空间,为确定输变电工程建设规模,审核其建设必要性提供支 撑。大负荷后投运的工程按当年冬季投运的容量参与平衡。电力 平衡中容载比按河南电网发展技术及装备原则和配电网规 划设计技术导则中规定的下限考虑。出现午/晚高峰大负荷的地 区,按电力需求较大时段安排输变电工程建设规模。对于满足某 区域供电需求的变电或线路工程,电力平衡考虑夏季大负荷
4、时刻, XX县电力平衡和XX变供电区域电力平衡,结合当地负荷特性, 必要时还应考虑冬季大负荷时刻。对于满足某区域盈余电力(尤 其是新能源)外送需求的变电或线路工程,电力平衡除考虑相应 区域年大负荷时刻外,还应考虑相应区域或电压等级电网供电年 小负荷时刻以及新能源大出力时刻,说明该时刻的相关主变“上翻” 需求或断面加强需求。对于规划有新能源建设的地区,应根据国家已批复的核准计 划、省内开工计划安排及已取得备案、接入系统已评审项目,考 虑本输变电工程设计水平年内和远期规划期内的新能源装机安 排。新能源出力系数应根据电力平衡对应时段的近几年新能源实 际出力的平均值计算,需要注意采用实际并网机组容量计
5、算出力 系数。新能源出力系数取值应在报告中做简要说明。对规划有储能电站的区域,应敏感考虑其分布及规模对电力 平衡结果的影响。考虑省内淘汰落后煤电机组的政策对平衡结果的影响。4 .电网发展规划核实与本输变电工程相关的电网规划,重点核实工程所在区 域的电网规划情况。(二)工程建设必要性针对每个输变电工程不同的特点,从满足负荷增长需求、加 强网架、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提高电网输电能力、满足电源送 出或者用户接入需求等方面核实工程建设必要性,核实输变电工 程是否已列入当地电网规划。对于110-35千伏输变电、主变扩 建和增容改造工程,应详细论述主变本期配出10千伏线路的负荷 以及联络和转供负荷情况,结
6、合网格化规划说明中远期10千伏出 线负荷去向和规划利用情况。对于应对突发增长负荷需求的输变电工程项目,应根据实际 情况,核实突发负荷情况,保证工程建设确有必要性。(三)接入系统方案研究1 .站址选择与建设时间加强变电站规划选址(定区域)论证及审核,从本站与现有 及规划站供电范围的划分、变电站在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与供 电负荷的距离以及对下级电网目标网架构建的影响等方面详细论 述。规划选址分析中不得出现“政府指定”的表述。依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坚强局部电网规划建设实施方 案的通知(国能发电力(2020) 40号),国家电网有限公 司差异化规划设计导则(Q/GDWn7212017),国网河 南省电
7、力公司关于印发河南电网基建工程可研防洪涝重点措施的 通知(豫电发展C2021) 507号),确定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 的地位和作用。核实本期工程(也可为其中部分工程)是否属于 重要变电站或重要输电线路工程。备注:重要变电站,一般含电力系统枢纽变电站,带有重要负荷对供 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变电站,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和可靠性起关键作用 的变电站。重要输电线路,一般含担任电网黑启动任务的电源送出中至少1 回线路,电铁牵引站接入系统其中1回线路,带有重要负荷的线路,重要 输电通道或断面中的1-2回线路。根据负荷增长及电力平衡结果,按容载比选择范围要求的下 限提出工程建设时间。2 .主变压器选择结合分层分
8、区电力平衡结果及该区域负荷发展情况,核实本 工程变压器单组容量、本期建设及终期建设的台数是否合理。对 超规模建设及主变压器设置35千伏电压等级需进行专篇论述。3 .导线截面选择核实线路型式、导线截面及线路架设方式是否合理,是否满 足正常和事故运行方式下的最大输送容量需要,是否满足该区域 近远期负荷发展需要。必要时对不同导线型式及截面、网损等进 行技术经济比较。4 .接入系统方案的提出与推荐依据电网发展规划及变电站系统定位,结合报告提出多个接 入系统方案的潮流、短路电流计算等电气计算及经济性比较,核 实推荐的近远期接入系统方案是否合理。核实推荐方案中变电站 近远期规模是否合理,包括:主变本期及最
9、终规模、各电压等级 本期及最终出线规模、出线方向和间隔排序。对新建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规模包含新建变电站) 应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入方案;对扩建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 工程,提出一至两个接入方案,如仅提出一个方案必须进行适应 性论证;对500千伏变电站和220千伏变电站的送出工程、网架 完善工程,需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论证。对推荐接入系统方案与电网规划不一致的工程,技术上,设 计单位必须经两个以上方案的详细论证比选,其中应含原规划方 案或对不采用原方案进行详细说明。管理上,设计单位汇报地市 公司发展部,会同评审单位征求省公司发展部规划处意见,列入 规划库调整计划后再行评审。为了避免重
10、大安全隐患,对于220千伏及以上末端变电站本 期2回出线的工程,一般避免同塔架设。如因通道紧张等原因需 同塔架设,设计单位应充分论证远期网架,并征求省(市)公司 调度部门、生产运维部门意见。结合其他相关专业,对于重要变电站和重要输电线路核实是 否避开易受洪涝灾害影响地区,对无法避开确需在易受洪涝灾害 影响地区建设的项目,应加强系统方案安全性研究,优化出线规 划和接入系统方案。对施工中涉及到停电的工程,需配合停电方案进行相关潮流、 短路等电气校核计算;核实停电过程中是否需要临时过渡方案, 并进行相关电气校核计算。(四)电气计算1 .潮流计算核实工程不同接入系统方案下的正常及故障运行方式下的潮 流
11、计算结果及分析,判断推荐方案潮流和网络结构的合理性,并 根据近期、远期潮流计算情况,结合近远期电网规划,为选择线 路导体截面和变电设备参数提供依据。对于新能源建设比较集中的地区,应考虑本输变电工程所在 地区小负荷、新能源大出力方式下,推荐方案送出线路导体截面 和主变容量是否满足新能源送出或上翻需要。2 .稳定计算核实推荐接入系统方案下的稳定水平计算结果(220千伏及 以上工程必须)。必要时,如重要枢纽变电站或重要线路,应进 行严重故障方式下的稳定校核。分析和核实设计方案的稳定水平, 如稳定水平较低或有问题时,应从网架结构、工程建设方案上提 出提高电网稳定水平或应对稳定问题的措施。对涉及已有电源
12、接 入点变更、电网开环、区域供电发生重大转变等相关情况的工程 应补充稳定计算。3 .短路电流计算核实报告提出的投产年输变电工程本身及相关站点的短路电 流水平和远期短路电流水平,对短路电流越限问题,应结合相关 电网规划进行专题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应分析工程方案的 合理性,重点从网架结构、工程接入方案优化上解决短路问题。电网的短路电流水平原则上宜限制在合理的水平,若系统短 路电流水平过大而引起大面积的断路器设备更换或选择断路器困 难时,应专题研究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短路电流计算中负荷模型考虑30%马达负荷。对220千伏及 以上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设计单位应向调度部门收资并进行比对, 若仍存在差异
13、,应校核电网参数。(五)无功补偿平衡及调相调压计算根据分层分区无功平衡原则,对新建220千伏、110千伏输 变电工程,核实工程投产年和远景年推荐接入系统方案大、小运 行方式及故障方式下无功平衡计算,确定本期和远期合理的无功 补偿设备的型式、分组数量、分组容量、安装地点及变压器的调 压方式。(六)变电站母线通流容量选择核实投产年及远景年正常运行方式和故障运行方式下的变电 站母线最大通流容量,确定合理的变电站母线型号。(七)线路型式及导体截面选择核实正常运行方式和故障运行方式下的线路最大输送容量, 并结合远期电网规划及工程功能定位,确定合理的架设方式、架 空导线截面或电缆线路需满足的通流容量,新建
14、架空导线最高允 许温度按80摄氏度设计。核实推荐方案接入系统线路全长、不同导线截面构成及相应长度。(八)主变压器选择根据电网发展规划和最新负荷预测结果,并结合潮流计算、 短路电流计算等结果,核实主变压器本期建设规模、远期建设规 模、变压器容量、变压器阻抗等参数;根据附近区域各电压等级 负荷分布情况,确定合理的变压器变比及容量比;确定主变中性 点接地方式。对于短路电流问题突出的地区,需重点核实该地区短路水平 情况,对采用高阻抗变压器和普通阻抗变压器加装限流电抗器进 行比较分析。对于(县)城区、工业园区等负荷发展迅速区域,确需在现 行技术装备原则基础上,提高单台变压器容量或本期变压器建设 规模的工
15、程项目,应结合负荷预测、电力平衡、经济比较进行详 细分析论证。对于主变压器设置35千伏电压等级需专篇进行必要性论证。(九)电气主接线根据变电站功能定位、出线回路数、站内主设备情况、负荷 性质及重要程度,并结合电网规划、变电站远期规模及分期建设 情况,确定变电站远期电气主接线和本期电气主接线。在满足供 电安全可靠、方便运维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接线。(十)安全校核分析从系统安全稳定方面分析校核各种安全风险点,提出合理的 风险预控建议。二系统及电气二次(一)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1 .线路保护(1)根据审定的一次系统及继电保护现状,结合周边已评审 的电源和用户项目接入需求,明确变电站线路保护的配置
16、及通道 的组织方案。(2 ) 220千伏线路:通信通道条件允许时,应优先选用光纤 分相电流差动保护。同杆并架双回线路应采用分相电流差动保护; 新配置或改造更新的220千伏线路保护应具备双通道接入能力。 220千伏双通道保护所对应的四条通信通道应至少配置两条独立 的通信路由,通道条件具备时,宜配置三条独立的通信路由,对 于末端站点,若随同一条线路架设2条光缆的可视为两条独立的 通信路由。(3)110千伏线路:长度不大于 5千米的超短线路和电厂并 网线路应装设光纤电流差动保护。(4 )电气化铁路牵引站供电线路应采用适合电铁负荷特性的 保护装置。2 . 500千伏和涉及系统稳定的220千伏新建、扩建
17、或改造的智 能变电站采用常规互感器时,应通过二次电缆直接接入保护装置。3 .明确新建变电站线路断路器保护、失灵保护及远方跳闸保护 配置方案。确定扩建变电站原有线路、断路器保护是否继续使用。4 .核实母线保护、母联/分段、断路器保护、短引线保护配置 是否满足二次系统通用设计要求。明确新建变电站母线保护、线 路故障录波器配置方案。核实扩建变电站母线保护、线路故障录 波器容量是否满足本期工程的需要。5 .故障录波系统:对于110千伏及以上新建变电站原则上配 置故障录波系统。明确故障录波系统的配置原则,核实故障录波 系统配置方案。故障录波系统一般按电压等级(按小室)配置, 主变压器各侧录波信息应统一记
18、录在1套故障录波装置内。6 .网络报文记录分析仪:对于110千伏及以上新建变电站原 则上配置网络报文记录分析仪。网络报文记录分析仪不应与故障 录波系统进行整合。7 .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管理子站:22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不配 置独立的继电保护故障管理信息管理子站,其功能由变电站监控 系统实现。8 .安全稳定措施专项系统二次专业根据系统一次安全稳定专 题的研究结果配置相关的稳控装置,评审各站安全稳定控制系统 初步配置方案。9 .110千伏电网保护测控装置的选型及技术要求应满足智能 变电站110千伏保护测控集成装置技术规范(Q/GDW 1920-2013 )。(二)调度自动化1.远动装置:根据变电站在系
19、统中的位置,确定该站所属调 度关系。(1)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远动信息传输方式及通道组织应 采用调度数据网通信方式,落实改/扩建变电站是否满足调度数据 专网双平面要求。(2)对新建变电站远动系统可结合当地计算机监控系统配 置、结构统筹评审,核实通信网关机配置数量。(3 )对扩建工程,结合现有的远动系统或当地计算机监控系 统的现状对远动系统设计方案进行评审。2.电能量计量系统(1)根据各相关电网电能量计量(费)建设要求,提出本工 程计费、考核关口计量点设置原则,明确关口表和电能量采集终 端配置方案,提出电能量信息传送及通道配置要求。(2)智能变电站各电压等级电能表宜独立配置。3 . 110千伏
20、及以上变电站应按“双平面原则配置2套调数 据专网接入设备和相应的二次安全防护设备。4 .每个变电站部署1台网络安全监测装置。网络安全监测装 置应满足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的要求。5 .因变电站建设引起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电能量计费系统 扩容及修改应提供论证报告。(三)电气二次1 .确定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原则、监控范围及功能、系统结构、 设备配置等。监控系统应包含一键顺控功能模块,实现主要设备倒闸操作 的自动顺序控制级防误双校核功能,并配置独立的智能防误主机。2 .元件保护及自动装置的设备配置。3 .明确智能组件配置原则,过程层设备配置数量及网络结构应 符合通用设计。4 . 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
21、确定一体化电源系统配置方案,直 流系统采用辐射式供电,交流电源、UPS电源、通信直流变换电 源(DC/DC )、蓄电池容量、组数及高频开关电源的配置方案。5 . no千伏变电站二次负荷和通信负荷宜分组设置并联型直 流电源系统。二次用并联型直流电源系统宜按远景规模配置,通 信用并联型直流电源系统按远景规模实际负荷配置,并预留扩建 规划负荷的安装位置。每组并联型直流电源系统宜单套配置,重 要的110(66)kV变电站可双套配置;并联电源组件配套的阀控式 密封铅酸蓄电池,单个蓄电池端电压12V、容量不应大于200Aho6 .变电站辅助设备智能监控系统包含一次设备在线监测子系 统、火灾消防子系统、安全
22、防卫子系统、动环子系统、智能锁控 子系统、智能巡视子系统等,由综合应用服务器、智能巡视主机, 各子系统监测终端及传感器、通信设备等组成。实现一次设备在 线监测、火灾报警、安全警卫、动力环境监视及控制、智能锁控、 图像监视信息的分类存储、智能联动及综合展示等功能。7 .户外220千伏变电站取消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户外no 千伏变电站采用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时,应根据变电站建设规 模、总平面布置、配电装置型式等,按设备对象模块化设置,就 地布置于设备附近。8 .间隔层设备宜按间隔配置。对于户内变电站,间隔层、过程 层设备宜分散布置于就地预制式智能控制柜内。智能控制柜与一 次设备本体之间采用预制电
23、缆连接。(四)通信专业-I sJ/4IIA-L无工见(1)光缆建设应兼顾站点业务接入与网络发展需求,具备可 行性与较好的经济性。新建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至调度端应至 少具备两条独立路径光缆。(2 )复杂输变电线路工程可研阶段应提供至少2个系统通信 建设方案,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3 ) 110千伏及以上新建架空线路原则上应采用OPGW光 缆,电缆线路采用非金属阻燃管道光缆。光缆条数与纤芯配置原 则上应按照电力通信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最新修订版相关细 则规定,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方案。220千伏及以上新建架空线路应建设2根OPGW光缆,一般 情况下每根光缆芯数不少于72芯,220千伏及以上
24、电铁供电、用 户、电厂送出等线路单光缆芯数不宜超过48芯,具体以接入系统 审定方案为准。110千伏新建架空线路应至少建设1根OPGW光缆,一般情 况下每根光缆芯数不少于48芯,no千伏电铁供电、用户、电厂 送出等线路单光缆芯数不宜少于24芯,具体以接入系统审定方案 为准。35千伏架空线路应至少建设1根OPGW或ADSS光缆,每 根光缆芯数不少于24芯;10千伏线路如需建设光缆,芯数不宜 少于24芯。新(改、扩)建输电线路需要跨越铁路、高速公路、重要输 电通道时,双地线线路跨越段架设2根OPGW光缆,单地线线路 架设1根OPGW光缆,单根光缆不少于72芯,不应架设ADSS 光缆。(4)若线路条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 电网 变电 工程 编制 评审 技术 原则 2022 年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