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笔记教育333-心理学.docx
《考研笔记教育333-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笔记教育333-心理学.docx(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概述第1节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1 .什么是心理学(掌握)答: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学科,心理学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就是要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心理现象的探索,直到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才脱离其哲学母体,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不看)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心理现象。人们通常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去研究心理现象,心理过程的研究就是探讨人的心理的共同性,个性心理的研究就是探讨人的心理差异性,心理现象就是心理过程与个性
2、心理的统一体。3心理过程(不看)答: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来说,它是指在客观事物作用下,在一段时间内大脑反应客观现实的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1)认知过程: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联系和关系的过桂。(2)情绪过程:是人对待他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包括情绪和情感(3)意志过程:指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个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目的的心理过程三者相互关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认识是情感和思想行动的基础。没有认识,人的情感就无从产生和发展。意志的整个
3、过程也都在认识的基础之上,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得以进行,情感是思想行动的动力,又是认识活动带有一定的情感成分。思想对认识和情感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4 .个性心理(不看)答:它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的子系统,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和自我(1)个性心理特征:它分能力、气质、和性格三部分(2)个性倾向性:它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3)自我:自我即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5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关系(不看)答:心理现象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一方面,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发展的,并在心理过程中体现出来,没有心理过程就不可能有个
4、性的心理另一方面,个性心理一旦形成,制约着心理过程,影响着心理活动的进程和特点,概括地说,既没有离开个性心理的心理过程,也没有脱离心理过程的个性心理(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不看)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伟大的学习理论家,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研究教学情境中师生的心理活动的一般机制和规律,二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如何遵循师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有效指导教与学,促进主体健康发展的特殊心理机制和规律,这两方面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研究领域和层面(1)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科学问
5、题,构建学科基础和学科基本理论构架(2)研究主体心理发展的一般机制和规律(3)研究在教与学,情境中如何促进主体的心理发展变化的有效的途径和策略(4)研究制约和影响主体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及主体发展的条件和因素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不看)(1)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探索任务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科学的分支,其理论任务在于揭示教学的基本心理规律,丰富和发展心理科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事实,从教育科学的角度看,教育心理学的任务还应该研如怎么样遵循与学的心理规律去为设计教育内容,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提高教育效能,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它作为应用理论学科的任务是探索教与学情境中,主体获得知识,发展技能,形
6、成健全人格的心理机制和规律,为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服务,推动教育科学的发展(2)教育心理学的实践指导任务学校教育一般由目标系统,内容系统,教与学的活动系统,教育成效的考核评价系统组成,这些系统的确立和应用既必须遵循主体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也需要教育心理学提供实践途径,策略和手段,万法等方面的具体指导。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趋势(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不看)1 .教育心理学的诞生的背景是什么答:I.社会背景(1)西方工业革命对教育的期待,教育心理学诞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工业化的加速要求社会建立公共教育机构承担培养知识型人才的责任。学校教育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2
7、)城市化进程与教育发展,19世纪中叶美国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住进了大城市,推动了基础公共教育事业的发展(3)移民带来的教育问题,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亟待通过教育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美国化”,然而系统的教育由于自身的缺血不能适应这一挑战,必须找到一种新的教育方法,这也是促进科学教育心理学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2 .哲学背景(1)教育心理学乃至整个心理学都是从哲学中独立而来的,它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离不开源远流长的哲学根基3心理科学背景(1)教育心理学化运动使广大教育工作者了解了教育科学和心理学的关系,促进了它们的结合(2)心理测量运动(3)儿童研究运动运用心理学方法研究儿童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为教育研
8、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4)冯特的科学心理学(5)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4.教育心理学诞生的科学背景进化论(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不看)答: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初创时期,20年代到50年代末为发展时期,60年代到70年代末的成熟时期,80年代后为深化拓展时期(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该书被誉为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一座里程碑(2)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汲取了儿童教育心理学和心理
9、测验领域的研究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也成为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到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的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也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此同时,杜威则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维果茨基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主张必须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科学来进行研究,反对把普通的心理学的观点移入到教育心理学,他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10、,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20世纪初,我国出版的另一本教育心理学若作是由方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3)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4)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有几个方面的研究为大多数研究者所公认,如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评估与测量,个体差异,课堂管理60年代,掀起了一股人本主义思潮,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使学习变得更方便的人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1)日趋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最著名的是赞科夫的“教学与
11、发展”的实验研究(2)发展了不同于西方的学习理论,如巴甫洛夫的联想反射原理(3)重视人际关系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4)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越来越重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育心理学得到了很大发展,强调整体实质上的一致,求同存异,淡化学派之争表现为(1)理论构建的综合化倾向(2)研究取向的整体化倾向(3)研究方法的本土化倾向2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特点(掌握)(1)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时代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2)教育心理学发展以教育发展要求为前提(3)教育心理学发展受教育科学思潮的直接影响(4)教育心理学发展受自身研究方法的制约3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研究趋势(不看
12、)答:在研究取向上,从行为范式,认知范式向情景范式转变 .在研究内容上,强调教与学并生,认知与非认知并举,传统领域与新传统领域互补 .在研究思路上,强调认知观与人本观的统一,分析观和整体现的结合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分析与综合,量性与质性,现代与生态,人文与科学的结合)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与机制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研究实际情况的影响,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育模式,研究信息技术的应用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心理发展及其教育1 .心理发展的内涵是什么?(掌握)答:心理发展是指个体由胚胎期经由出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
13、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心里发展反映的是个体心理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持续而稳定的系列变化过程,主要包括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两个方面。2 .认知发展(掌握)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其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言语等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的变化过程,表现为个体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对事物的认识以及面对问题情景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改变的历程。3 .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认知发展受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生理成熟和相互作用的结果。认知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认知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认知发展具有共同性和差异性认知发展具有互补性和相互关联协调发展认知发展具有不
14、平衡性和关键期4 .人格发展(掌握)人格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经成年到老年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人格特征或个性心理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过程。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生物学基础!遗传为人格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方向。5 .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人格的发展具有社会性人格即是稳定持久的特征,具有稳定性,但又是发展变化的,具有可变性人格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人格的发展既有独特性又有共同性人格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毕生过程6 .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了解)1)心理发展是有效教育的背景和前提虽然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其主导作用,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又制约着教育主导
15、作用的发挥,影响着教育的效率,教育必须以个体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为依据。2)有效的教育能促进个体身心发展教育一方面要依据个体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状况,另一方面,教育又能够极大地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并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其主导作用,第二节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全节都重要,都考过)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认知发展的实质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实质就是适应,即儿童的认知是在自己已有图式的基础匕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2、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认知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四个: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成熟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它是某些
16、行为模式出现的必要条件。练习和经验是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的作用,社会性经验是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主要涉及教育、学习和语言等方面,平衡过程调节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引起认知发展的一种新建构。3、认知发展的阶段1)感觉一运动阶段(02岁)儿童思维的萌芽期。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未获得动作经验。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时期是儿童表象思维阶段。这一阶段,儿童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凭借表象思维他们可以进行各种象征性的活动和游戏3)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这一阶段相当于
17、小学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发生了组合改善,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逆转,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等的守恒,能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其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支持。4)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岁)儿童的思维己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思维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4、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提供活动。为了增进儿童的活动经验,应该为他们提供大量、真实环境中发生的活动。2)创设最佳难度。根据皮IIE杰的观点,认知是通过不平衡来促进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认知不平衡,并提供有关的学习资料或活动材料,促使学生认知发展。3) 了解儿童如何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识到
18、儿童思考问题的方式与成人不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儿童的认知发展4)认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有限性教师要认识各年龄段儿童认知发展所达到的水平,这样在教学中会更加主动5)让儿童多参与社会活动。皮亚杰强调社会活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二、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1 .文化历史发展的理论答:维果茨基提出,人的高级心理是随意的心理过程,他不是先天就有的,而要受文化历史的制约。高级心理包括认知能力。1)两种工具的理论。维果茨基认为,人有两种工具,一种是物质工具,如原始人用的石刀,现代人所使用的机器:另一种是精神工具,主要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语言、符号等。由于动物没有且永远不会有这种精神工具,所以只有低
19、级水平的心理。人因使用这种工具而使心理发生质的变化,上升到高级阶段。精神工具与物质工具一样,受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影响是不断变化发展的。2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什么?答:1)、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F,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一语言、符号这一中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2)、两种心理机能。维果茨基认为,必须区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靠生物进化获得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是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即以精神工具为中介的高级心理机能。3、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1)活动和交往掌握精神生产的手段,它带有白发的性质:狭义的教学是指有目的有计划
20、进行的一种交际形式,它“创造”着儿童的心理发展。2)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即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与其他儿童合作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3)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首先,教学主导看成决定着儿童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其二,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儿童两种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4)教学存在着最佳期。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在学习任何内
21、容是都有一个最佳年龄。5)认知发展的内化学说内化是外部的实际动作向内部心智动作的转化,维果茨基提出,一切高级的心理机能最初都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之中,以外部动作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经过多次重复、多次变化,逐渐内化成内部的智力动作。第三节人格发展理论及教育(全节都重要)一、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心理社会发展的内涵埃里克森认为个体的人格发展是在社会背景下进行的,受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和制约。人格的发展是一个经历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一种特定的危机和特定的任务,即亟待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危机的解决标志着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转化。顺利度过危机有助于自我力量的增强和对环境的适应:不能顺利度过危
22、机则会削弱自我的力量,阻碍对环境的适应。2、心理社会发展的阶段埃里克森理出心理社会的发展主要精力八个阶段第一阶段,乳儿期(01岁)信任感对怀疑感。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如果得到满足就信任,否则就怀疑。第二阶段,婴儿期(03岁)自主性对害羞疑虑。这一时期,儿童渴望自主探索新事物,由于父母的养育态度和方式,容易使童陷入自己意愿和父母意愿相冲突的危机之中。如果危机解决,就会获得一种独立的自我意识,反之.第三阶段,学前期(06岁)主动自发对退缩愧疚。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追求处于自我利益和动机的活动。他们把自己扮演成成人的角色并因此而快乐,然而,由于儿童能力的局限,他
23、们处于自我动机的活动常常会被成年人禁止,从而降低从事活动的热情。第四阶段,学龄期(612岁)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这阶段的儿童大多在上小学,学习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儿童可以产生勤奋感,如果儿童不能发展这种勤奋感,他们将对自己能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缺乏信心,从而产生自卑感。第五阶段,青年期(1220岁)自我同一对角色混乱。这一阶段,个体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种新的自我同一感。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他们就获得了自我同一性,反之就会产生角色混乱或消极的同一性第六阶段,成年早期(2024岁)友爱亲密对孤僻疏离。此时的个体如果能在人际交往中建立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可形成一种亲密感,学会与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笔记 教育 333 心理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