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让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1、投影出示第4题:2、问:你能说一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学生口算3、比一比,谁算得快?(小黑板出示第八题)学生比一比谁算的快并说一说口算的过程(二)综合练习1、要求学生完成第5题。你说出口算的过程吗?学生表述口算的过程(多名学生说一说)。2、观察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特点?学生先填空后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小
2、结: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三)提高练习1、要求学生完成第6、7题。(学生在书中完成第6、7题,说一说解题的思路。)第6题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做7题时先让生读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思维进行创新164=4(元),理由:买3送1相当于买4少收16元,则平均每棵少收4元。2、小结。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1。经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认识量角器。2。会使用量角器正确测量角的度数。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量角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教学难点:1。灵活使用量角器。2。能根据测量的情况,区分内、外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教学准
3、备:多媒体课件,三张练习纸,两种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量角工具),量角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两个角,角一和角二)课前纪翔和李毅画了两个角,让我帮忙比较大小,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帮他俩比较一下,哪一个角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角的度量(此处更改为直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目的是更贴近生活,引出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讲授新课1、测量工具的选择看到这四个字,你有什么问题?(用什么量?怎么量?)咱们一个个的来解决,先看第一个问题“用什么量?”谁来猜猜看?(尺子)这都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谁说的对呢?咱们一起想一下以前学过的有关测量的知识,能不能有所启发。(课件)线段
4、的测量和面积的测量。大家想想看,用什么来测量角的大小呢?(用小线段的长度测量大线段的长度,用小正方形的面积来测量大图形的面积,应该用小角来测量大角。)2、两种量角工具的选择(1)用单个小角量角用单个小角量一量练习纸一上的角一是几个小角?(先自己量,然后生演示操作,是两个小角。)那么角二是几个小角呢?试着量一量。(学生演示)这次需要四个小角,有没有比较简便快捷的方法,一下就能量出来呢?(此处,更改为量取四个小角的角,比较麻烦,从而引出半圆量角工具。四个小角的目的让学生知道每个小角的顶点都聚在一个点上,就是半圆量角工具的中心,为后续角的度量打下基础。)(2)连在一起的角我们可以将这些小角连在一起,
5、组成这样一个量角工具(出示半圆)。我们再用这第二种工具来量一量角2是多少个角?(4个小角)用第二种工具来量角3是多少个角?(3个半小角)3、改进量角工具(1)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改动一下手中的量角工具,是我们的测量结果精确的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呢?(课件)将每一小角再分成两个小角,数出一共有七个小角。(2)给量角工具标上数字如果每次都是一个一个的数,有什么感受?能不能想个办法,不用一个一个的数,一眼就能看出这是12呢?开始的这条边上应该表上数字几?想想我们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时,都是从刻度几开始的?(3)再测量一个角,但是还是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怎么办呢?(课件)把每个小角平均分成十分,可以得到多少个
6、更小的角?4、简化量角工具看看现在的量角工具有什么感受?简化量角工具,得到的工具和量角器几乎是一样的。5、量角器上读角(1)认识一度角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一度角。记作“1”。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那两个一度角是几度角?三个一度角是几度角?(2)认识几度角认识5度,145度角。反方向读角,怎么能看出是50度的角?(3)能不能想办法不用计算不用数,一眼就能看出是50度的角?6、认识量角器各部分名称量角器外圈数字叫外刻度,量角器内圈数字叫内刻度。量角器有两个0刻度线,分别对应着内外刻度。所有小角顶点聚集在一起的这个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同学们看我手中的大量器,和老
7、师一起说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7、(1)读出下列各角的度数开口向右70度角和开口向左60度角,开口向右用到量角器的内刻度,开口向左用到量角器的外刻度。(2)在2号练习纸上画出下列各角(注意强调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刻度线)90,180,120,60(强调内外刻度两种表示)(此处增加开口向右70度角和开口向左60度角,以及在纸上画角,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外角,也为量角做好了准备。)(3)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试着量一量3号练习纸上角一的大小。(学生操作演示)强调注意中心点对齐,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看是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并读出度数。(4)量一量3号练习纸上其余各角的度数。三、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
8、么?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3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教学过程: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课件出示P30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你们仔细观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 合你的购物经验,你能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吗?一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口答。二、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课件出示:小军说:“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绝大部分学生会进行分步列式,也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的情况。此时先让分
9、步列式的同学汇报,教师相应板书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53=15(元)再算一共多少钱?1520=35(元)3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先要算出什么?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给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的时间和空间,允许讨论和交流,然后板书:53204(教师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在这个综合算式里,53的积表示什么?20又表示什么?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这一步可以这样写:在第二行先写上等号(为便于第二
10、行的算式与第一行的算式对齐,第二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的得数,还没计算的一步要照抄下来。板书如下(边板书,边说明书写位置)5320=15+20提问:接下来算什么?得数是多少?该怎么写?指出:第二步要再写等号,等号与上面的等号对齐,然后在等号后面写出得数。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5320= 15+20=35(元)5提问:如果我们把综合算式列成这样:2053,可以吗?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53?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
11、捕捉错误资源。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2053=1520=35(元)2053=253=75(元)2053=15=35(元)2053=2015=35(元)6出示学生作业,并逐一讲评。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道综合算式的计算,你认为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7比较5320和2053=1520 =2015=35(元) =35(元)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进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三、探讨合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谈话:同学们真爱动
12、脑筋,帮助小军解决了问题,小军谢谢你们。(同时课件出示:小晴说:我也想请你们帮忙,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呢?)谁先说说准备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2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再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同桌交流。全班交流:你们是怎样列出综合算式的?为什么么?谈话:这道题含有哪些运算?与前面的综合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计算?现在你能用脱式进行计算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捕捉错误资源。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50182= 5036=14(元)50182=322=64(元)50182=36=14(元)50182=3650=14元)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相应进行讨论评价。3
13、提问性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4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新授1、教学例5(1)投影出示例5图,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确此题并不用求出准确数,只要估算就行了。教师板书:49104(2)学生讨论估算方法(3)汇报:生:4950 10410050100=5000,应该准备5000元。生:4950 10411050110=5500,应该准备5500元。(4)比较师: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生:第二种估算方法好一些。要求带多少钱,在估算时要把近似数
14、取大些,才不会造成钱不够的现象,所以这道题用第二种估算好一些。2、P60的做一做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方法。二、巩固练习1、P61、1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不一样,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肯定,不作统一要求。2、P61、2-4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估算方法。3、P62、5先在小组内交流估计方法,后在全班交流4、P62、7,P63、9、10独立完成,集体订正。5、P63、12答案:20316,20326,20336,20346三、布置作业P62、6,P63、8、11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5教学目标:1、复习两位数乘除法。2、在具体的情景中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3、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教
15、学重点: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教学难点: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两步(或三步)的应用题。教学用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水对我们人类来说非常重要,世界的个别地区已经开始缺水,我们为了节约水源,大家应该从小行动起来,养成人人节约用水的习惯,你看小胖家行动的如何?二、新课探究(一)探究一小胖的想法和我们是一样的,他决定从身边的小事的做起,节约用水。出示:小胖家如果每天节约水30千克。你能根据这个条件提出一些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反馈:一周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一个月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按30天计算)一年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按365天计算)你们能帮他算一算吗?学生练
16、习、汇报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算式?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出示:当因数末尾有零的时候,可以先把零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得到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二)探究二实际上节约水资源也可以节约水费的开支,关于水费的问题小兔帮小胖算了这样一笔帐出示:小胖家去年共缴了1224元的水费,它想请大家帮它算算小胖家平均每个月缴多少元的水费?学生练习、汇报,由学生自己讲解(问: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算式?)一年的水费12个月=平均每月要缴的元数122412=102(元)问: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时候,你又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呢?出示:从高位除起,除
17、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哪一位上不够除就用“0”来占位。(三)探究三出示:小胖家今年准备平均每个月比去年节省4元水费,照这样计算,今年预计一共要缴多少元水费?问:这里哪些词的意思不理解,你可以提出来?“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呢?是照“怎样”的计算呢?请大家自己试着做一做,有困难可以先和小朋友商量一下。学生尝试、汇报交流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1024)12122441210212412=9812=122448=122448=1176(元)=1176(元)=1176(元)师: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这三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这样的两、三步计算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三、课内练习1。练习一:计
18、算下列各题4512= 45102= 4501200= 50414= 428414= 3264032=师: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2。练习二:括号中应填几?()32=256 1430()=13 ()109=109 128+()=2987括号里的数该如何求?3。练习三:实际运用小胖和小巧在游泳馆练习游泳。(从泳道的一端游到另一端算一次)小巧在泳道中泳一次要37秒。她用同样的速度游了13次,需要多少秒?小胖在泳道中用了7分12秒游了12次,每次需要多少秒?他们俩谁游得快呢?如果他们同时出发,都游了14次。相差多少秒呢?四、课堂小结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2、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
19、的时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圆括号的要先算圆括号里的。板书复习两位数乘、除122412=102(千克)答:略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1024)12122441210212412=9812=122448=122448=1176(元)=1176(元)=1176(元)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圆括号的要先算圆括号里的。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61、通过操作学具模拟烙饼过程,让学生感悟统筹思想,初步了解统筹的含义,掌握烙饼问题的统筹方法,并能实际应用。2、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交流争辩等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规律探寻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独立思
20、考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3、 通过交流争辩活动,使学生体会交流争辩这一学习方法的价值。大圆(锅子)一个,小圆(烙饼)9个,多媒体课件一套每两位学生一份学具,包括一个大圆与九个小圆,实验记录单四份一,开门见山1,直接出示(锅和饼):这是什么 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能做些什么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烙饼问题 (板书:烙饼问题)二,探究新知1,出示问题,理解题意火车站附近的烙饼店来了五位顾客,每人想买一个饼,急着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需要3分钟,店里唯一的烙饼锅一次只能放两个饼。同学们,你们说,这三个顾客能吃上烙饼吗(1)生:猜想(2)师:到底能不能呢 首先我们要理解题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苏教版 数学四 年级 上册 教案 苏教版 四年级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