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一物理说课稿(高中物理优秀说课稿).docx
《2023年高一物理说课稿(高中物理优秀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一物理说课稿(高中物理优秀说课稿).docx(7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高一物理说课稿(高中物理优秀说课稿)高一物理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是在学生已掌握了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牛顿运动定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一节课。是人教版02年审查通过的高中物理必修本第一册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中的第七节。是牛顿运动定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超重与失重又是生活中学生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因此,本节课不论从“学以致用”上还是从纠正生活中错误观念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教学大刚中指出,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广泛应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对探索自然现象具有普遍意义。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与基
2、础知识联系密切的实际知识,要引导学生弄清实际问题中的物理原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再结合学校提出的“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依据教学目的和原则,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我制定了本节课将要完成的教育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超重与失重;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研究超重与失重的实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重难点的确定及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使我体会到: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简单应用普遍感到不难,但对一些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刻,容易从物理名词的表面结合语文分析字词的方法错误理解。为此
3、,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理解超重与失重的实质以及如何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研究超重与失重的实质作为本节重点。二.教材处理:1.学生现状及对策:高一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自主意识增强的阶段,所以,在教学中注重从实况录象入手,抓新奇促兴趣;而且,虽然学生已学习了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及牛顿运动定律的简单应用。但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习惯思维、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让学生对超重与失重的初步印象就是超过重力、失去重力。所以仔细讲解超重,让学生自己归纳类比失重。达到纠正错误、指导学法、主动参与的效果。(探究此过程正是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过程。)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尽快
4、掌握知识,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电教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能直观感觉知识,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正确性,进而过渡到对超重与失重实质的认识。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的采用:教无定法,教必有法,贵在得法。现代教学观明确指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校反复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再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以及学生认知规律,我采用启发、引导、探索、类比、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探索、类比、总结,实现“两种方式”的根本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体现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2.教学手段的采用:根据本节内
5、容的特点,为了更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尽快掌握本节的教学任务,除采用常规的教学手段,特采用电教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记忆,节省教学时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教学程序:1.激趣引入:(5分钟)上课前,利用片头中的名人名言激励自信、自强、勇于探索(体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上课后,通过神六升空图片引出课题(板书课题)。让学生讲解对超重、失重的感性认识,提出本节教学目标。接下来通过“赵老师测体重”的实况录象从身边事入手,引导学生对比指针变化(提出问题),制造一种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物理情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研究探索热情后
6、引入新课。2.突破重难点:(15分钟)从高教版王淑贤著的力学第四章第五节对重量、重力概念入手,首先破除学生心中重量就是重力的错误认识,进而分析超重失重的由来及其与语文字词分析的关系,让教学内容明朗化。(重量、重力的区分可以使本节教学内容变的轻松易懂,但同时应告诉学生重量是一个已经遗弃的名词。)结合教材中人在升降机中的情况,分析人对升降机上秤的压力,帮助学生理解超重现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研究超重状态下重力不变,压力变大,得到超重概念.然后让学生练习课后习题3中的第4问,抽一学生演板(老师巡视,检查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应用的掌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之后,结合人在升降机中与此题引导学生给
7、出超重完整的概念,寻找超重的规律,理解超重的实质。(投影显示超重的概念、规律、实质,简单板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3.学法指导:(5分钟)为了使学生掌握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失重,就采用对比超重让学生自己总结失重的概念、规律、实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节省了教学时间。突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要求,体现自主、探究、互动的组织、引导和情景创设等特征(投影显示失重的概念、规律、实质,简单板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又通过阅读教材与思考课后“做一做”,抽生回答总结完全失重的概念、规律、实质。分析解决“做一做”中的现象,增强“学以致用”,以
8、及语言表达能力。(播放漏水的瓶子自由下落时的视频,请学生分析,下落过程中水为什么不漏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投影显示完全失重的概念、规律、实质,简单板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4.适当扩展,自由提问:(5分钟)完全失重的空间里还有许多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各国宇航局都力图率先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此,发达国家的宇航局也曾向世人征求可在飞船里进行实验的方案。北京市一名中学生曾设计出一个方案:即研究在完全失重的条件下,人的思维反应速度是不变、变快还是变慢。受到了发达国家宇航局的关注。如果在座的各位同学在这方面有什么奇思妙想,不妨寄与我国宇航部门,希望将来在我国飞船上进行的实验
9、里,有你们设计的方案。环绕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里用秤是称不出任何物体的重力的。说明宇宙飞船里的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飞船内的空间是一个什么样的空间?飞船内的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飞船内的空间是一完全失重的空间。(投影显示)生活中有没有超重、失重、完全失重?让学生举身边的事例(过山车、汽车变速上下坡、蹦极等),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紧密;让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惑。“学以致用”,增强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5.反馈练习,首尾呼应:(5分钟)回顾引入时赵老师在秤上起立时指针偏转(投影显示),让学生解释原因。突出本节所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强化巩固所学知识。此处有难度,可以先提示学生分析
10、起立过程的运动状态如何变化。(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6.归纳总结:(5分钟)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知识,突出超重与失重是两种现象,其研究都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目的是强化所学,加深理解,加强记忆与理解,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指导、帮助等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发展。突出科学探究和师生互动。(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7.布置作业:(5分钟)通过布置作业,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本节的内容。8.板书设计:高一物理说课稿2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 核心地位 基础性作用核心地位:牛顿第二定律具体的、定量的回答了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它是牛顿物理学的核心。基
11、础性作用:牛顿第二定律是学习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的基础。将深刻的影响着学生对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犹如高楼大厦之地基!2、新课程的特色:教材上:更突出科学探究的地位,更有利于教师灵活处理教材。理念上:更注重科学探究过程,更注重学生的个体体验。3、我的理解:经历“一个过程”: 经历一次相当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渗透“两种方法”: 控制变量法、图象法发展“三种能力”: 理解推理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能力。二、学生分析n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初步掌握物体的运动规律,初步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意识到运动和力存在着某种重要的关系疑问:力和运动到底有什么关系?加速度到底
12、和力、质量有什么关系?说明:学生的这个疑问是打破旧的知识体系的必然要求,同时是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的重要前提。2、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探究什么” (目的)“怎么探究”(过程)3、我的解决方案:遵循认知规律,尊重学生主体,重视过程评价。加强教师专业引领,加强学生同伴互助,加强师生对话和反思。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归纳总结牛顿第二定律。(2)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提高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分析能力。(3)通过实验探究能发展学生观察品质、提高质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历探究加速度、力、质量的关系的过程。(2)
13、学生感悟控制变量法,图象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欲望,并能体验到科学探究物理规律的乐趣。(2)学生通过学习过程中成功的积极情感的体验,感受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间的关系的过程并总结牛顿第二定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五、教学方法教法:实验探究式教学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总结交流分析论证创设情景学法:协作学习,分组探究。六、教学程序(一)、教学流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总结交流分析论证创设情景(二)、教学过程
14、: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问题:火箭发射时运动状态有没有变化?怎么变化?为什么这样变化?其依据是什么?问题:那么加速度到底和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先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2、猜想与假设3、设计和进行实验n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以下问题:n 怎么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实验方案可以怎么设计?实验的数据应该怎么处理?n 怎么研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实验方案可以怎么设计?实验的数据应该怎么处理?n 实验时需要测量什么物理量?怎样进行测量?需要那些实验器材?n 通过小组讨论,以及老师提供的系列实验器材,你们想到了哪些可操作性的实验方案?并把你的实验方案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教师:在讲台上放置
15、以下实验器材:小车、打点计时器、纸带、长木版、粗细线、小桶、砝码、钩码、刻度尺、天平、宽口文件夹、滑块等。学生:根据给定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并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完善。方案一:以小车、长木版、粗细线、砝码、钩码、刻度尺、天平、宽口文件夹为实验器材,研究小车的运动,利用两小车位移之比就是加速度之比研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方案二:小车、打点计时器、纸带、长木版、粗细线、小桶、砝码、钩码、刻度尺、天平为器材,研究小车运动。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m1,测出小桶的质量m2,把小桶和小桶中砝码的总重力g当作小车受到的拉力F,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测出s, 由s=at2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问题探究1
16、:上述两种方案都是可行的。但方案中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较大,实验误差较大,因此就得想办法消除摩擦力的影响,那么如何消除摩擦力呢?问题探究2:不论采用上述那种方案,我们把小桶与小桶中砝码的总重力mg当作小车(包括上面的钩码)或滑块(包括上面的钩码)受到的拉力,这是有条件的,这条件就是m高一物理说课稿3一、教材分析动能和动能定理主要学习一个物理概念:动能;一个物理规律:动能定理。从知识与技能上要掌握动能表达式及其相关决定因素,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和实际的应用。过程与方法上,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恒力功知识推导动能定理,理解“定理”的意义,并深化理解第五节探究性实验中形成的结论;通过例题1的分析,理解恒力作用
17、下利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优越于牛顿运动定律,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优化和整合上,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切实进行两种方法的相关计算,在例题1后,要补充合力功和曲线运动中变力功的相关计算;通过例题2的探究,理解正负功的物理意义,初步从能量守恒与转化的角度认识功。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上,在尝试解决程序性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物理学科既是基于实验探究的一门实验性学科,同时也是严密数学语言逻辑的学科,只有两种方法体系并重,才能有效地认识自然,揭示客观世界存在的物理规律。1.教学地位通过初中的学习,对功和动能概念已经有了相关的认识,通过第六节的实验探究,认识到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将本节课设计成一堂理论探究课有着积极的
18、意义。因为通过“动能定理”的学习,深化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并在解释功能关系上有着深远的意义。为此设计如下目标: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2.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3.深化性理解的物理含义,区别共点力作用与多方物理过程下的表述形式;(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恒力作用下动能定理的推导;2.体会变力作用下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状态的变化量量度复杂过程量”这一物理思想;感受数学语言对物理过程描述的简洁美;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难点:通过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19、,加深对功、能关系的认识。教学关键点:动能定理的推导二、教法、学法和教具的选择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于问题探究的过程性体验,为此,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程序化的问题,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为此,在教学设计中重点突出三个环节:“问题驱动下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与相关内容的把握”、“问题解决中对物理规律的深化理解”、“引申性提高中对物理现象的认识以及对物理场景的提炼与物理规律的深化性应用”。所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成为本节课重要的教学方式,同时采取有轨尝试和探究释疑教学法;学生的学法采取:任务驱动式和自主合作探究式
20、;选取多媒体演示动态物理过程、展示尝试练习题和“任务驱动问题”本节课为一课时。三、教学程序为此设计成9个教学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任务驱动,感知教材;反馈练习,有轨尝试;合作探究,指导监控;释疑解惑;典型引路;反馈练习,自我评价;内化反思,自我小节;教师总结,布置作业。基于旧知的复习,提出以下问题:通过橡皮筋对小车做功,探究“功与物体速度的变化关系”,得出了,但具体的数学表达式应当是什么?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探讨这一问题。板书1给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并带着这些问题在学习小组内进行合作性学习,进行兵教兵,实现基本问题学生自学掌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巡回指导个学习小组的讨论与合作性
21、学习,以学生的身份认真积极地参与讨论。教师要收集一些问题,为释疑解惑收集素材,进行有效地点拨服务。时间控制在10min内。为此设计了四个程序性问题,加强学生对教材的感知与理解。1.动能与什么有关?等质量的两物体以相同的速率相向而行,试比较两物体的动能?如果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曲线运动呢?已知,甲乙两物体运动状态是否相同?动能呢?车以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内的人以相对于车向车前进的方向走动,分别以车和地面为参照物,描述的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通过以上问题你得出什么结论?2.动能定理推导时,如果在实际水平面上运动,摩擦力为,如何推导?如果在实际水平面上先作用一段时间,发生的位移,尔后撤去
22、,再运动停下来,如何表述?3.试采用牛顿运动定律方法求解教材的例题1,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4.做正功与做负功表现的现象是什么?本质上是什么?表述你的看法。时间控制在8min内;有轨尝试教材:1.2.3;时间控制在4min内;时间控制在3min内;着眼于知识内容的挖掘与适当的拓展。时间控制在6min内。的理解:如果物体受到多个共点力作用,同时产生同时撤销,则:;像例题1所给出的物理场景下,运用动能定理求解合力功,通过受力分析图又可以进一步求解某一分力。同学们对教材68页“动能定理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的加速度和时间,因此用它处理问题常常比较方便”。如果发生在多方物理过程中,不同过程作用力个数不相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高 物理 说课稿 高中物理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