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教案(共7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道士塔教案(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士塔教案(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道士塔教案教材分析 道士塔是余秋雨文化散文代表作文化苦旅的第一篇。作者描述了我国古代极其珍贵的敦煌文物被掠夺的经过,用自己深切的思考将我们带进了中国文化的深处,去反省酿成那场不堪回首的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文章突破一般史实平板式叙事的方式,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对王道士肆意破坏敦煌文物,出卖敦煌文物的经过进行了生动而具体的描述。敦煌文物的损坏流失,点点滴滴都是那样的撼动人心。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震撼了读者的心灵。学情分析 关于这课,学生的预习工作不会差,文章字面意思通俗易懂,全文没有生僻字词音。通过对全文的把握,学生能较好的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是需要老师逐步引导,让
2、同学用准确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近几年来,道士塔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是个突出难点,这要求老师在梳理文中的文化知识点时结合学生兴趣和理解能力讲清楚文化是什么,怎样理解文化的价值,并体悟作者对文化遭到劫掠的感情。 设计理念 结合课文内容,举一反三,开展一堂文本与现实相结合的研讨课. 本文共四部分,结构比较好 把握,所以首先把握整体,再进一步分析各部分的内容从而挖掘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方式或关键词句的理解,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学习,加深同学对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思想 一、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文化性和思想性余秋雨作为的这篇散文文化底蕴深厚,需要深度解析,同时在把握文化的同时了解其思想。二、以语言感悟和品味为
3、切入点,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 文章有多处句子的字词可以提出来,在把握全文结构和作者情感态度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余秋雨及其“学者散文”“文化散文”。了解敦煌学。 2“披文以入情”,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感情。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培养散文鉴赏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理解、思考、讨论、鉴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历史意识和爱国精神。教学重点:体会本文在记述中抒发浓烈情感。教学难点:本文中作者灵活新颖的笔法。教学媒体 多媒体 图片,文字资料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主要学习课文的一、二部分。第2课时,主要学习课文的三、四部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
4、入语: 今天的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一个很不轻松的话题,是关于发生在近代中国的一次文物浩劫的。按我的理解,近代中国遭受了两次文化遗产的大浩劫,一次是1860年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再一次是1905-1914年外国探险家们对敦煌莫高窟的多次劫掠。这两次浩劫对我国的古代文化遗产造成的损失几乎是灾难性的。当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被一车车一船船运进国外的博物馆的时候,哪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的心不在流血?第一次浩劫让我们记住了咸丰皇帝的腐朽,第二次浩劫让我们记住的却是一个小人物王道士的昏聩。今天学习的课题便与王道士有关。请大家打开课本第62页,道士塔。一作者介绍:【板书】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
5、当代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二释题:【板书】 (一) 王道士,甘肃敦煌莫高窟与我国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佛教石窟艺术宝库。而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但这并不矛盾,文章介绍了王道士的来历。王道士,即王圆箓,祖籍湖北麻城,出生在陕西。因为躲避战乱,王圆箓流落到甘肃酒泉,为了生计便出家当了道士。后来王道士四方云游,于1892年左右来到敦煌,在三危山下发现莫高窟。这时的他已年过四十。(二) 圆寂塔1.(请同学们看到彩页最后一幅图)通过看塔,对塔进行描述,了解塔的形制。2知识迁移“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即佛塔。3圆寂
6、的解释,佛教神职人员的去世用词,知识迁移,羽化,驾崩等。4道士塔(三) 莫高窟1 莫高窟介绍:我国最著名的佛教石窟,位于甘肃敦煌县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2 莫高窟与道士塔的关系,道士塔的位置与莫高窟的联系,又引出王道士。三整体把握(一) 结构梳理本文有四节,下面先给大家每个部分的小标题,同学们通过小标题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在稍后的朗读中自己思考,怎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每段内容。 每部分的小标题【板书】1罪人塔(1-6) 一个悲剧;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流血;2愚昧无知毁坏文物(7-11) 一片惨白;愚昧对文明的修葺;(二)分析理解课文(1)
7、整体感知 a.请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一、二部分。b.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 一个悲剧;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流血; # 一片惨白;愚昧对文明的修葺;c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对学生提出来的概括语言进行评价,给予意见。(过渡语言)通过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整体感知,我们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有了大致了解。作为一篇优秀的散文,道士塔还包含着深邃的思想和凝练的语言。接下来让我们细细品味。(2)探索品味第一节设问设问:1道士塔是怎样的?描叙塔群体现了什么气氛? 答案: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 体现了悲凉的气氛。 2王道士是何人?为什么说他是罪人?而要他担起文化重债是无聊? 答案:王道士是敦煌石窟的罪
8、人。他出卖了中国文物。因为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3文物被劫掠的情况? 答案:一箱箱,一车车的被国外冒险家运往国外。4在写事、写人中倾泻了什么感情? 答案:愤懑,痛心,气愤第二节设问设问:1当时欧美艺术家做什么,中国的文官做什么?敦煌文物被毁的根本原因是?答案:创作走下坡路,歆羡;享受生活,贪图安逸;中国社会的衰落。2愚昧的王道士犯了何罪?他的心理活动和罪行细节,写得真实吗? 答案:破坏壁画和雕塑。真实,出发点是由其身份和他当家莫高窟的现实出发的。3文中的四个“惨白”含义,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答案:一是写壁画的白,另外是写作者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王道士的痛恨和对壁画的惋惜。4该节有什么写作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士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