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docx
《核舟记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舟记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核舟记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核舟记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按照事物各部分的空间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点,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说明的写作方法。2、理解课文的一些句子中数词直接修饰名词的词序特点,了解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明。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成就,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技艺。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句;2、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3、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教学难点: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方法1.读想法。2.发现法、探究法。3.品读法。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其中最令人喷喷称奇、叹为观止的有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尤其是微雕。一棵不起眼的树根经三拨两弄可以变成一只活灵活现、凌空欲飞的雄鹰,这是根雕;一块似可废弃的石头经三琢两磨也可忽然化为山水木石、鸟鱼虫草,或可成为万里长城的缩影,这是玉雕;不仅如此,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发雕;还有牙雕、竹雕等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明末浙江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
3、次辉煌的展示。核舟记通假字及一词多义通假字:诎右臂支船(诎“屈”,弯曲。)左手椅一衡木(衡“横”,横着)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拣”挑选)约八分有奇(有“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为字共三十有四(有“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虞山王毅叔远甫刻(通“父”,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于字之后)一词多义: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罕见、(手艺)奇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馀数。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有。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又”。为: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成。中轩敞者为舱是。可:高可二黍许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以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右端”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核舟记复习指南一、字句解释1.
4、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关键字:为:做,这里指雕刻。罔不:无不,都。因:根据,依据。势:这里指木头原来的样子。象:模拟。形:形状,指所雕刻东西的形状。各:各自。具:具有。情态:神情姿态。句译:(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宫殿房屋、器具、人物,直到飞禽走兽、树木山石,无不能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关键字:尝:曾经。贻:赠送。余:我。盖:连词。大苏:指苏轼。泛:泛舟,乘船在水上游览。云: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句译: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枚用果核(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
5、游览赤壁的故事(情景)。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关键字:奇:零头、余数。可:大约。黍:黄米。许:上下、光景。句译:这只船从头至尾长约八分有余,高大约有两粒黄米左右。4.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关键字:轩:高。敞:开敞。为:是。箬篷:箬竹叶做的船篷。覆:覆盖。之:代词,指船舱。句译:船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雕刻的)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在它上面。5.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关键字:启:打开,开启。观:看。雕栏:雕刻着花纹的栏杆。望:对着。(焉:于此。)句译:打开窗子来看,雕花的栏杆(在那里)左右相对。6.“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关键字:徐:缓缓地。兴: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核舟记鲁教版七 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