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的误区及其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学科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的误区及其对策.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理论文之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的误区及其对策 随着传媒技术的开展和教学设备的更新,现代教育手段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于教学过程。多媒体技术因其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交互性、有用性的独特优势,弥补了传统教育手段之缺乏,而且,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详细,直观地再现各种地理事象,既加强了学生的感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大了课堂容量,节约了教学时间。因而,在教学中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手段,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就此笔者谈谈本人的看法。误区之一:滥用多媒体,课堂成了“满堂看”听了许多多媒体教学课,觉察一些老师整节课没有一个字的“板书”,
2、甚至教室里连“黑板”都没有,整节课都在屏幕上切换,课堂成了“满堂看”。试想,假设这种教学方式能行得通,那么办学校还有什么意义呢?国家只要组织一批优秀老师,精心设计教案,制造精巧的教学课件,拿到公共媒体或教育专业媒体上一播放,不就省下大笔的教育根底设备的投资吗?显然,这是行不通的。由于教育对象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它不同于工厂消费零件,能够用统一的方式去制造。目前许多国家采纳“小班制”教学,正是基于教育对象的差异性,便于老师“面向全体学生”而采纳的新方式。或许,上述这种“满堂看”的教学方式更适用于“专题讲座”或复习课吧!误区之二:照搬课件,缺乏创新,随堂应变才能差一些老师,由于缺乏多媒体教学素材,
3、或缺乏多媒体课件的制造和改编技术,往往套用某些优质课课件。但是,每种课件都有它的针对性,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习惯所有的学生。不同的学校,生员的情况不同,掌握的知识层次也不同。我们倡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假设学生在课堂上对某些征询题感到不明白,提出质疑,“导师”就必须有较强的应变才能。那么,套用的课件还能习惯新的课堂情况吗?显然,课堂教学可能就要遭到课件的局限,原有的教学计划就会被打乱,课堂就会“瘫痪”,教学效果便无从谈起。因而,对现成的课件万不能信手拿来,而必须进展合理的取舍,才能有针对性。误区之三:学生思维需要过程,课堂容量过大课堂容量大,这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但是,课
4、堂容量应以多大为宜,这是值得讨论的。一些老师为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课堂上“展示”课件的速度过快,部分学生思维跟不上,甚至连必要的课堂笔记也无法进展,课后又无时机“回放”。因而,这种“过电影”式的教学方法,是否给学生留下“深化印象”,是否能使学生“结实掌握”所学知识也是值得商榷的。思维活动毕竟需要时间,经历也需要时间。因而课堂上必须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展吸收与消化,这是经历的规律之使然。误区之四:课件修饰过多,未能突出重点一些老师在制造课件时,为了追求“视觉”效果,进展了精心的渲染,课件显得十分的艳丽、花俏。比方,在课件里刻意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毫不相关的插图、动画,甚至让一些宠
5、物在字里行间四处乱窜,等等。乍看起来,“课件不错”,“特别有动感”。但是,一经实践便会觉察,过分的渲染造成了喧宾夺主,学生思维遭到干扰,甚至无意去完成课堂活动而分心去欣赏动画“效果”而从地理学科的专业角度看,除了景观图以外,其他图表应以简约为上,色彩也以浅淡为上。简约而至明了,浅淡而至大方。假设底图颜色太深或无关的图素过多,则主题不明晰、不突出。图表是数据的载体,只有突出数据才是目的。总之,课件的“美学”含量特别高,多借鉴、多实践才能得心应手。误区之五:多媒体教室成为暗室,教学效果欠佳如今,许多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还不够完善。为了让屏幕明晰,把所有的窗帘都拉上,学生整节课都在暗室里呆着。如此,教科
6、书上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开发,学生的课堂笔记也无法进展,而屏幕上的信息又一闪即逝,学生怎能结实掌握知识呢?事实上,教科书中的许多素材和案例是特别典型的,遣词造句也是通过反复揣摩的。因而,许多重要知识还得落实到教科书中,如此才便于学生课后的复习。因而,多媒体教室的灯光操纵必须精心设计,以利于老师随时调控。误区之六:滥用声效,造成心理紧张一些老师上多媒体课时,爱好用声效。喇叭声、机枪声、爆炸声、雷鸣声应有尽有。课堂十分“喧哗”。因而,适当地运用声效渲染场景,引起留意,这是无可非议的。征询题是,过多地运用声效未必能使学生感到“愉悦”,反而造成课堂气氛紧张,整节课神经绷得紧紧的。长此而往,自然有害
7、身心健康。误区之七:开发课件成了重点,教材研究无暇顾及多媒体课件的制造是一种专业性、技术性特别强的工作,牵涉到多学科多方位的知识。一些老师热衷于课件的开发,但限于课件制造条件和制造水平的限制,往往事倍功半,导致无暇顾及正常的教学研究。但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制造出来的一些课件片断,在互联网中却早已存在,只要稍经修正,便可“资源共享”。应该说,一个优秀的老师,必须具备特别强的综合素养,而且教学根本功也是多方面的。面对“知识爆炸”的时代,要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是需要大量时间的。如何合理地安排时间,分清主次缓急,这是需要认真考虑的。有些课件片断,完全能够“拿来借鉴创新”,事半而功倍,何乐而
8、不为呢?此外,按照现有的办学水平,许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还不能做到“多媒体”进“教室”。一个学校只有那么一、二间多媒体教室,不可能把所有的课都搬到多媒体教室里上。据理解,为了开一次“多媒体课”,完成学校交给的“课改任务”,有些老师往往要预备几周甚至几个月时间。因而,有人戏称这种“满堂看”的教学方式为“作秀”。因而,引进新的教学手段,努力进展课改,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假设真是为了“完成课改任务”而“作秀”却是不值得推崇的。我们倡导多媒体辅助教学,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的综合效果,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较的。但是,传统教学的一些优势却是多媒体所无法取代的,比方,传统教学灵敏性强,能即时处理课
9、堂上的一些突发征询题,能够临时改变课时计划,及时处理学生的疑难,等等。因而,我们倡导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意味着用多媒体取代传统教学。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精辟地说明了学校的教育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育人”。因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感情的投入占据着特别重要的份量。老师不但要用本人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而且每时每刻还必须用本人的学征询、才华去感染学生。学生正处于青青年时期,可塑性特别强,模拟性也特别强。比方,一个老师假设能有一手好书法,学生常常就能得到书法“美”的陶冶,就会效仿。久而久之,学生遭到潜移默化,就会养成认真写字、认真作业的习惯。说不定今后还能成为书法好手呢!再如,传统的板书,字简意赅,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加强了对知识的经历;板图板画凝炼逼真,寥寥数笔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因而,传统的“三板”(板书、板图、板画)在教学活动中的优势仍然不能低估。那么,如何把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媒体进展整合呢?这是需要认真探究的。一节课终究是用多媒体手段仍然用传统教学手段,这得看详细的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能够是一节课,更能够是一个片断。总之,能获得最正确教学效果,这才是我们的目的之所在,所谓“教无定法”,说确实实是这个道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