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九曲亭记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docx
《武昌九曲亭记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昌九曲亭记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武昌九曲亭记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武昌九曲亭记教案一、总说本文兼具汪洋之势、淡泊之情与秀杰之气,融景致美、情趣美与理趣美味一体,堪称美文。此外,行文的流畅,语言的生动,骈句与散句自然错落,使本文具有一定得艺术魅力。在教学中要引领学生体会到这些特点。教学目标二、知识目标1、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能够准确流畅的翻译课文。2、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了解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的积极意义。三、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2、培养对精品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深入鉴赏能力。四、德育目标培养
2、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五、重点、难点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了解作者在赏景得乐之后暗含的有磊落胸怀和洒脱风度。旷达乐观情怀是理解鉴赏上的难点。解决办法:1.力求知人论世,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与意境之美。六、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设计:1.第一课时,先诵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而后重点探究一段,体会景、事、情交融的艺术境界。2.第二课时,重点诵读第二、三段,深思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哲理。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如是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3、、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王安石在游褒禅山之后有如此感悟。那么,苏轼、苏辙两兄弟在建亭赏景之中又有什么所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辙为我们创设的九曲胜境,赏景,探情,寻理。二、作者及题解:1、由学生介绍所了解的苏轼兄弟以及和本文相关的只是信息。2、教师补充相关资料信息。苏辙(1039一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是苏洵之子,苏轼之弟。十九岁与苏轼同登进士第。仁宗时,为商州军事推官,徙大名。神宗时,为王安石属官,因反对新法,调任他职。后因苏轼诗罪株连,谪迁筠州监盐酒税。哲宗至徽宗时,仕途几经起落,最后以太中大夫退职,住在许(今河南许昌),自号颍滨遗老。死后追赠端明殿学士,
4、谥号“文定”。他是著名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篇作于元丰五年(1082)。当时作者贬谪筠州,苏轼贬谪黄州,政治遭遇不得志,但他们都并不消沉。苏轼贬居黄州的第三个年头,在三国东吴遗迹的废九曲亭旧址上,重建此亭,落成之后,请苏辙写亭记。此文即为苏辙为纪念其兄重建武昌九曲亭而作。三、整体初读(一)结合注释解说文题。(二)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句读。2、教师范读课文。3、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概括出各段大意。全文共三段第一段:写苏轼有武昌诸山之景与赏景之乐。第二段:叙述重建九曲亭的经过。第三段:追忆少时作者随苏轼游山玩水的情景,表明自尊自信自适的高风亮节。(三)教
5、师提问,学生讨论: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用文中的话回答。明确:无愧于中,无责于外。四、疏通并理解课文第一段。(一)学生对照注释,试翻译。(二)师生共同疏通,落实文句翻译。1、主要词句迁:调任官职,这里为左迁。庐:居住。陂陀:倾斜不平的样子。乱流:横渡江水。穷:寻求到尽头。幅巾:裹着幅巾。适:顺应。以此:因此。(三)探究第一段文意1、第一段描绘了一种什么样的景象?明确:作者描绘了一幅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的山行图。作者以简略的笔墨表现了西山的独特风光:山峰连绵起伏、峻峭幽深;松枥满山遍野、遮天蔽日;佛寺宝刹至清至静、远隔尘世;二三子“幅巾应笑,相携徜徉”既是赏景又是风景。自然因人而增胜,
6、人因自然而怡情。2、作者描绘这种景观的用意何在?明确:通过写西山之景和游西山之趣。营造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寄寓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为下文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作铺垫。五、小结1、文言词语2、赏析景物武昌九曲亭记原文和译文子瞻迁于齐安2,庐于江上3。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4,陂陁蔓延5,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6,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7,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8,乘渔舟,乱流而南9。山中有二三子10,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11,相携徜徉而上12。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13。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
7、齐安三年14,不知其久也。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15。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16,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17,皆效于左右18。有废亭焉19,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20,不可加以斤斧21。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22。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23,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24。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25。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26,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
8、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27。方其得意28,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29,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30,要之一饱31,而同委于臭腐32。夫孰知得失之所在33?惟其无愧于中34,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35。译文: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房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同“栎”)树丛中,寂漠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
9、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然而将往西山去时,就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平坦的地方,游览者一定会在此休息。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躲在茂密林荫下小憩,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边可扫视小溪幽谷,风云变化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武昌 九曲亭记人教版高三 下册 语文教案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