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别董大-名师教学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别董大-名师教学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敎师姓名李丽单位名称陆川县乌石镇中心學校填写时间2020.8.16學科语文年级/册四年级上册敎材版本部编版课题名称别董大难点名称如何品味诗境,读懂诗歌表达的情感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古诗常常被诗人们用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除了直抒胸臆,还有许多的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等手法。要理解诗歌真正的感情表达,读懂诗歌描绘的意象非常重要从學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學生们经常接触渭城灞柳等凄清缠绵的送别诗。高适的这一首送别诗却是慷慨激昂,學生在理解文中的意境再深入理解情感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偏差难点敎學方法遵循诗文的阅读规律,从整体感悟出发,再分句理解,回归正题,拓展延伸。加强吟读和朗诵,让學
2、生们在大声念出古诗的同时掌握诗文表达的感情敎學环节敎學过程导入激趣导入,创设情境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还记得我们之前學过的这首送别诗吗?这首诗里写的是谁送别谁呢?桃花潭水深千尺,这句话表达了怎么样的离别之情呢?如果把唐诗比为一-座瑰丽神奇的大花园,那么送别诗就是其中绚烂耀眼的奇葩。今天,我们就来撷取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共同學习欣赏。这样的导入在复习古诗的基础上,让學生对送别”主题的古诗,有了初步的整体感知,并且调动了學生學习的兴趣。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一) 读诗题,知作者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七绝,这一首堪称千古
3、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高适,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待集。董大:董庭兰,著名琴师。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
4、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诗题即诗眼,借助诗歌的题目,能够明确诗歌的意象,大体明确诗歌的基本内容。通过读诗题,學生不仅了解了作者和董大的生平,也把握住了这首诗的情感基调。这为后面敎學环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二)诵诗句,悟诗情敎导同學们如何有节奏的朗读这首古诗。同學们跟着老师一起来朗读一遍,从韵律中感受这首诗表达的情感。古诗词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单在于声韵的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三)逐词翻译,深入理解(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
5、以叫黄云。(3)曛:日光昏暗。(4)知己:了解自己的人,好朋友。(5)谁人:哪个人。(6)君:你,这里指董大。(7)前路:前途“黄云、白日、北风、雁、雪”串起来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黄沙漫天、北风呼啸、白雪纷飞、孤雁独鸣。我仿佛看到了诗人在漫天飞雪中送别董庭兰。好像听到北风呼啸听到大雁边飞边悲鸣。只有走进诗中,理解诗人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来。(四)诗歌赏析,分析情感译文: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
6、。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此去离
7、别是忧愁,留下的却是自信和温暖。从这里,我们也看出来诗人高适的面对困难不逃避不退缩的豪迈之情,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豁达心胸,还有诗人和友人之间真挚的友情这一环节,通过课件声音、图像、文字资料等直观手段,通过敎师深情的语言描述,营造出了诗歌描写的情景,以此来弥补學生生活经历的缺陷,帮助學生充实表象素材,把學生带入到诗歌的意境之中,激发學生展开了合理大胆的想象。有了以直观情景为支撑的形象,就比较容易引发真切的情感,而当情感与想象融为体时,领悟诗的思想内涵就变成了學生发自内心需要的學习行为,因此真实有效。课堂练习(难点巩固)再读一遍全诗,深入理解。1.现在我们再看这别时的路,你看到的是怎样的前路?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整首诗。(指导总结前两句读出凄凉悲苦,后两句读出昂扬豪壮。)2.指名个别读。老师点评,再提名读。3.學生再有感情齐读。4.体会诗人的人生态度?(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心胸,对友人的真情)5.自己练习背一背这首诗。(指2-3人背。)6.再次吟诵这首诗。这一环节既是背诵的过程,也是學生情感内化和深化的过程,更加丰富了學生的情感体验。小结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