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李文华司法考试刑法最新专题因果关系.doc
《2023年李文华司法考试刑法最新专题因果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李文华司法考试刑法最新专题因果关系.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实行行为)与危害结果(构成要件意义上的实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一、认定因果关系的意义 1影响罪数认定。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存在因果关系,表白该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属于同一个案件,成立一罪;否则,该行为与危害结果也许属于两个案件。 2影响故意犯罪未完毕形态的鉴定。在故意犯罪中,假如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存在因果关系,则成立既遂。例如,甲骗乙钱财,乙识破但基于怜悯给甲5000元,甲成立诈骗罪未遂。由于甲取得财物和诈骗行为没有因果关系。 3影响过失犯罪是否成立的鉴定。在我国刑法中,所有过失行为要成立犯罪,必须导致特定实害结果,即规定过失行为与特定实害结果之间存
2、在因果关系。假如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过失行为就不能成立犯罪。 4影响结果加重犯的认定。基本犯罪行为与加重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才干认定结果加重犯。例如,甲只想伤害乙,致乙轻伤,又送乙去医院,途中第三人车祸致乙死亡。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因此甲只构成故意伤害罪,而非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二、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 司法考试坚持的学说:以条件说为基础的因果关系理论。 条件说公式:实行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着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条件关系时,前者就是后者的因素。 (一)条件因果关系说条件关系的限定(刑法上因果关系与生活中因果关系的区别)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现实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
3、,生活中因果关系是平常生活行为与现实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危害行为是指对法益产生危险或实害的行为。假如对法益不创设任何危险,则属于平常生活行为。注意:平常生活行为偶尔产生的危害结果,不属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这是很重要的考点。例1,甲劝说乙自驾车旅游,希望乙发生交通事故而死亡,后来乙果真死于交通事故。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不存在因果关系,甲对乙的死亡不负刑事责任。例2,乙很想让王某死亡,便劝其坐飞机,心想:假如飞机坠毁,王某必然死亡。王某便去坐飞机。飞机竟真的坠毁,王某死亡。乙的劝说行为属于平常生活行为,与王某的死亡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例3,丙通过铁路道口时,碰见正在值班的熟人项某,便与其聊天,导
4、致项某未及时放下栏杆,火车通过时将黄某轧死。丙的聊天行为不会给黄某的生命创设危险,与其死亡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例4,丈夫赌博后回家,妻子不开门,丈夫在门外站一夜被冻死。妻子的行为与丈夫的死亡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例5,甲为了逗乙,向湖中扔三百元,乙跳入湖中去捡,被湖水淹死。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的特殊情形 (1)假定的因果关系。甲行为导致结果发生,但即使没有甲行为,由于其他因素也会导致结果发生。甲行为与结果具有因果关系。例如,被害人的父亲张某在法警执行死刑之前,夺过法警的枪,将死刑犯击毙。张某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二重的因果关系。两个条件单独都
5、能导致结果发生,没故意思联络,各自同时发生作用,竞合在一起导致了结果发生。两个条件与结果都有因果关系。 经典案例:甲、乙二人没故意思联络,分别向丙的食物中投放了100%致死量的毒药,并且毒药同时起作用,导致丙死亡。 第一,本案中甲、乙二人的行为都是死亡结果发生的因素,二人都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但不成立共犯。 第二,假定本案中毒药并未同时起作用,而是其中一人投放毒药引起死亡,解决结论有所不同:假如查清由甲投放毒药引起死亡,那么甲的行为与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而乙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假如查不清是甲还是乙投放的毒药导致丙死亡,根据存疑时有助
6、于行为人的原则,甲、乙两人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都没有因果关系,只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3)重叠的因果关系。两个条件单独都不能导致结果发生,互相之间没故意思联络,结合在一起导致了结果的发生。两者对结果都有因果关系。 经典案例:甲、乙二人没故意思联络,分别向丙的食物中投放了50%致死量的毒药,导致丙死亡。对此,甲、乙两人的行为与死亡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分别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 (二)相称因果关系说例如,甲欲伤害乙,将乙打成重伤,又后悔,便送乙去医院,途中遭遇车祸,致乙死亡。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有无因果关系?假如有,甲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假如没有,甲仅构成故意伤害罪。这类案件的特点是因果发展
7、历程中出现介入因素。对此,根据条件公式会得出一概都有因果关系的结论,这显然是不妥当的。因此,理论上提出相称因果关系说,通过“介入因素三标准”来解决。存在介入因素时,判断先前行为与最终结果有无因果关系,判断标准是:先前行为介入因素结果(1)先前行为对结果发生所起的作用大小。作用大者,则先前行为与结果有因果关系;反之无。一般认为,重伤行为对死亡结果作用大,轻伤行为对死亡结果作用小。(2)介入因素异常性的大小。过于异常,先前行为与结果无因果关系;反之有。判断介入因素的异常性,重要是看在案件具体情景中,介入因素的出现的几率大小,假如出现几率很小,则属于很异常的事件。(3)介入因素自身对结果发生所起的作
8、用大小。作用大者,则表白先前行为与结果无因果关系;反之有。上述三点需综合判断,根据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得出最终结论。根据介入因素三标准,上例中,第一,重伤对死亡结果作用大,前后有因果关系;第二,车祸很异常,前后没有因果关系;第三,车祸对死亡作用大,前后没有因果关系。综合结论,甲的重伤行为与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1常见的介入因素(1)自然事件例如,甲欲杀害乙,将乙打成重伤,乙昏迷在海滩上,甲拜别。海潮来临,将乙吞没,乙死亡。第一,甲的重伤行为对死亡作用大,前后有因果关系;第二,海潮不异常,前后有因果关系;第三,海潮对死亡作用大,前后没有因果关系。综合结论,甲的前行为与乙的死亡有因果关系。(2)第三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文华 司法考试 刑法 最新 专题 因果关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