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法学综合大纲科目法理学部分.docx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法学综合大纲科目法理学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法学综合大纲科目法理学部分.docx(20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法学综合大纲科目法理学导论根据历年的考题分析及结合本学科的性质,法理学导论部分在法学综合里面,以名词解释和论述题的形式出现,各一道题。答题并不要求完全与课本内容相同,只要大要点理解即可!答题中,需要注意发散性思维!对于简答类的知识点,并不严格要求掌握!总之,该学科更注重的是一种理念,而非具体全面的知识掌握!本考点预测大纲内的一切可能考点,并结合专业课考题考点。可放心参考!建议在考前一个月,浏览熟记要点即可!另外,该部分存在考超纲题的可能第二章:法律作用和法律价值一、整体知识框架法律作用规范作用正确认识法律的作用法律作用的双重性积极作用指引作用预测作用消极作用评价作用法
2、律作用的限度只调整行为保护作用只调整某些行为强制作用固有的不周延性教育作用利益选择不平衡社会作用阶级统治作用追求形式合理性运行非单一 哲学含义:1.自由的含义(法律及哲学含义)社会管理作用法律价值法律价值的释义1 .人与外界的关系2 .评价标准目的价值评价价值自身价值法律价值的种类自由2 .自由与的关系(权利、国家权力)3 .自由与法律的关系正义1.正义的内容实质2 .正义的基本内容3 .正义的分类4 .法律与正义的基本关系秩序法律与秩序的基本关系二、分章节课程经典笔记第一节:法律作用的分类一、 法律作用的分类:1、法的作用的概念2,法的作用范围法律规范作用法律社会作用二、 法律的规范作用:规
3、范作用的概念:法律作为调整人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1、指引作用(个别指引:针对性、灵活性;规范指引:客观性、经济性、稳定性)2、预测作用;对自己行为,对他人行为,法律后果3、评价作用:行为可否为4、保护作用;5、强制作用:6、教育作用。三、法律的社会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整器”,对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1、阶级统治作用(1)法律通过对政治关系的调整,维护统治阶级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2)法律通过对经济关系的调整,维护统治阶级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3)法律通过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调整,维护统治阶级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2、社会管理作用(1)维护人类社
4、会基本生存条件;(2)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秩序;(3)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4)提供一般的社会保障。第二节:正确认识法律作用一、法律作用的两重性1、积极作用(正面作用);2,消极作用(负面作用)。二、法律作用的限度1、法律只能调整人的外部行为,而不应涉及人的思想:2、法律只能调整人的某些行为,而非全部行为;3、法律有其固有的不周延性;4,法律不可能平等地保护每一种利益;5、法律追求形式合理性,可能牺牲实质合理性:6、法律的运行需要辅助条件。第三节:法律价值一、法律价值的释义法律价值,亦称法的价值,通常是指法律(作为客体)能够满足人类、社会、国家(作为主体)的需要,这种主客体的需要与满足关系就是
5、法律价值。1,法律目的价值:2、法律评价价值;3、法律本身价值。二、法律价值的种类()自由1、法律应该体现自由;2、通过法律实现自由:3、法律限制自由:(1)法律禁止自我伤害的自由;(2)法律禁止伤害他人和社会的自由。(二)正义1、正义的分类(1)分配正义和纠正正义;(2)制度正义、形式正义、程序正义2,法律与正义(三)秩序三、考点预测提示及考点要点1、法律的作用?(掌握重点)答案:A、法的调整对象及法的调整对象分类B、法的规范作用:规范作用定义;六大具体作用及各作用具体含义C、法的社会作用:社会作用定义:两大具体社会作用及其定义;社会管理作用加强的具体体现。第14页倒数第11至倒数第8行、第
6、15页第7行至第8行、第9行至11行、第22行至24行、第16页第16行至18行、第17页第8行至第10行、第22至24行、第17页最后一段至第18页第2行、第18页第3、4自然段,第18页第5自然段、第6自然段第2行至第5行,第8自然段、第9自然段前5行、第19页第二段。2、法律消极作用产生的根源?(考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只需要概括掌握)答案:A、法律作用的双重性的现象B、法律消极作用体现的三大方面第19页倒数第2段前两行,第20页第2自然段3点要点,对于那3点的解释,只要记个大概就可以了。3、法的作用的限度(可结合法律的消极作用的产生根源,理解法为何不是万能的及其现在立法完善的原因)答案:A
7、、法律作用的双重性B、法律作用的限度的具体体现第19页倒数第2段前两行;第21页至第22页六点。把六点后面一段的第一句话答上。4、法的价值。(释义考的可能性不大,但要注意的是法律与各大价值之间的关系,这是考试的重点)答案:A、法的价值的基本定义.(三大角度注意跟各具体价值的联系掌握)B、法与自由:自由的法律含义;自由与权力的关系:自由与法律的关系C、法律与正义:正义的概念和基本内容;法律与正义的关系D、法律与秩序:法律与秩序的关系第23页倒数第3段1.2行;第25页倒数第三段最后句话、倒数第二段的两个方面;第26页第二段第一句话;第26至28页三大要点及其后面的第一句话,另注意法律限制自由的两
8、种情形;第28页倒数第二段(1)(2)(3);第30页倒数第2段第一句话,倒数第一段,第29页第一句话;第32页第二段。第四章:法系的一般理论一、整体知识框架法系与法律文明文明与法律文明法系与法律文化法律文化的概念法律文化的概念及特征和要素组成法律文明的类型与法系的划分东方法律文明与西方法律文明法律文化的分两类与法系法律文化的分类(4类)及其分类的原因法系的概念及其概念含义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分析传统法律文化包括的积极因素及不足之处如何创造新的法律文化西方两大法系民法法系民法法系的概念及其特征两大法系的比较区别1、法律渊源2、法律分类3、法典化4、法律概念与术语5、适用法律技术6、法律发展方式7、
9、诉讼程序二、分章节课程经典笔记第一节:法系与法律文明一、文明与法律文明二、法律文明的类型与法系的划分(一)东方法律文明1、中华法系:2、印度法系;3、伊斯兰法系;(二)西方法律文明1,民法法系(大陆法系);2、普通法系(英美法系)。第二节:西方两大法系一、民法法系的形成过程二、普通法法系的形成过程三、两大法系基本特征比较1、法律渊源方面的差异;民法法系:制定法是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法律渊源;普通法法系:判例法和制定法。2、法律分类方面的差异;3、法典化方面的差异;4、法律概念、术语上的差异;5、适用法律技术方面的差异;6、法律发展形式上的差异;7、诉讼程序的差异(纠问制诉讼、对抗制诉讼);第三节
10、:法系与法律文化一、法律文化的概念法律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法的精神内核,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积淀下来的支配法律实践活动的群体性法律价值观以及这种价值观被社会化的过程和方式。特征:1、法律文化的核心是法律价值观以及这种价值观被社会化的过程和方法;2、法律文化产生并体现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实践活动中,反过来也支配着法的运行过程和法的变迁;3、法律文化具有群体性;4、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法律文化通常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积淀,具有相对稳定性。构成要素:1、法律价值观念,即“法统”;2、法律价值观念被社会化的过程或方式,即“法体”。二、法律文化的分类与法系1、以法律文化的权利观和义务观为标准:义务本位模式:权利本位
11、模式。2、以东西法律文化在法律价值观上的差别为依据:东方型法律文化;西方型法律文化。3、以法律规范的内容所依据的总体精神为依据:宗教主义型;伦理主义型:现实主义型三种法律文化。4、以产生、实现法律规范的基本程序和方式为标准:成文法型;判例法型;混合法型法律文化。三、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分析(-)积极因素1、重视道德教化在调节和控制人的行为方面的作用,但并不否定法律的强制作用:2、主张人的因素在法律的执行和适用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出“徒法不足以自行”;3、重视调解在解决一般纠纷中的作用:4,强调执法、司法官员应具有公正廉明、刚正不阿的品质。(二)消极因素1、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法律是“牧民”和
12、“驭民”的工具;2、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浸渍着家长制、等级制的观念,并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以家族或家族为本位的法律体系;3、传统的“泛刑罚主义”、“泛道德主义”对古代的规则体系和处罚的方式造成了很大影响。三、考点预测提示及考点要点1、法系的基本定义。(大致了解即可)答案:A、法系的概念.B、法系的概念含义。第56页倒数第2段首句,最后段第一第二第三2、民法法系和普通法系的异同?答案:A、民法法系与普通法系的概念B、两大法系的相同之处C、两大法系的特征比较区别(7)第57页倒数第2段首句及第60页第2段首句;第61页第3段;第61至64页7大区别比较,第61页第6、7自然段第1句;第62页第2自然段,第
13、3自然段第前3行、第5、6行;第62页第4自然段、第5自然段第3、4、5、6、7行;第63页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第1行、第3行后半段至第4行前半段;第63页第4自然段、第5自然段第1、2行,第5行中间一句、第8行至第9行;第63页6自然段、第7自然段前4行;第64页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第64页第4自然段前3行。3、法律文化(注意其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相联系,建议了解其概念及特征)答案:A、法律文化的概念B、法律文化的特征C、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第65页第2自然段;第65页第3自然段4个要点;第66页第2自然段4、法律文化的分类(考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关注该些概念即可)答案:义务本位和权力本位;
14、东方性法律文化与西方性法律文化;成文法性、判例法型与混合法型法律文化第67页至68页四大要点下的各名词概念第六章:依法治国理论一、整体知识框架法治的含义法治一词的源流依法治国的基石民主的含义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结合)理论内涵法治与民主的关系前提与基础意义体现和保障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依法治国的基本构造与要素良法之治合法性 体制保障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两者相统一法治的基本要素法律至上市民社会法律的独立发展多元民主政治有法可依平等性法治的基本原则民主性法治的生成与实现西方国家法治的生成条件市场经济自然法观念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统一性法治实现的驱动模式政府主导型社会演进性社会政府互动
15、型二、分章节课程经典笔记第一节:法治的含义一、“法治”一词的源流1、古代意义上的一种治国方略,主要把法看作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工具和手段,是与人治相对立的概念;2、在民主基础上形成的与专制相时立的一个立国、治国的根本性原则;二、法治与法制的区别P93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有法治则必定有法制。三、依法治国的理论内涵和意义()理论内涵依法治国就是要求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求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及全体公民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使人民的意志在行使过程和最终目的上都得以实现,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意义1、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16、;3、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久治安的重要保证。第二节:法治国家的基石一、民主的含义“人民的权利”/“人民的统治”1、古希腊城邦制度的直接民主制;2、议会民主制;3、资本主义国家的半直接民主制和社会主义国家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并存。二、法治与民主的关系(-)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1、民主是法治产生的前提;2、民主决定了法治的性质;3、民主是法治的力量源泉。(二)法治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1、法治是民主的确认形式;2,法治是民主的实现方式;3、法治是民主的可靠保障。(三)民主与法治相统一民主法治化与法治民主化相统一。第三节:法治国家的基本构造与要素一、法治的基本要素1、法律至上;2,良法至上
17、;3、体制保障(权力制衡、司法独立、司法审查);二、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1、有法可依实行法治的前提;2、有法必依实行法治的中心环节;3、执法必严4,违法必纠实行法治的体现和保障。三、法治的基本原则1,民主性原则2、合法性原则(依法办事原则)核心原则(1)权力(权利)主体进行法律行为时必须有合法的资格,各主体只能在自己权力(权利)范围内进行活动;(2)行为内容不能违背相关法律的规定;(3)主体行为必须接受程序法律的约束:(4)各种形式的自由裁量权应受到法律和理性的双甫约束。3、平等性原则(1)权利义务一致;(2)平等保护;(3)反对特权。4、统一性原则(法治统一原则)。第四节:法治的生成与
18、实现一、西方国家法治的生成条件(内生型模式)1、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2、“市民社会”的发育;3、多元、民主政体的存在;4、“自然法”观念的建立;5、法律的相对独立发展:二、法治实现的驱动模式(东方法治生成模式外生型模式)“国家悖论”1、“政府主导型”法治驱动模式;2、“社会演进型”法治驱动模式;3、“政府社会互动型”法治驱动模式。三、考点预测提示及考点要点1、法治的涵义(法制和法治的区别)(重点内容)答案:A、法制与法治的含义B、法制与法治的区别比较第108页本章小结第1自然段或者第94页第3、4自然段2、法治和民主的关系答案:A、法治的基本含义B、法治与民主的相辅相成的关系C、民主与法治
19、的关系第94页第4自然段;第99页第4、5自然段、第6自然段及后面3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第100页3自然段及后面3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第100页7、8自然段3、良法之治答案:A、良法之治为法治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自然法的主要思想B、良法之治的定义第101页最后一段。自己概括4、法治的生成条件答案:A、西方国家的法治基本上是自然演进的内生过程,法的生成问题实质上是指法治所要达到的基本标准B、在国家法治的生成过程中,有5大要素发挥了作用第105页第二段及下列的5大要素,对于5大要素请稍微做下解释即可5、法治实现的驱动模式(注意概括该些模式的优缺点)答案:A、政府主导型法治驱动模式B、社会演进型法治驱
20、动模式C、政府社会互动性法治驱动模式第107页第3自然段至108页。主要记住3种模式,并概括下优缺点四、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依法治国的相关内容补充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一)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市大转变(二)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实行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证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真正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过程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必将有力推动社会
21、主义民主的不断发展。2、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一)人民民主人民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广大人民充分享有民主权利,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主义的本来目的就是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创造前提条件。党的十七大把“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任务。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和政治前提。依法治国”的“法”应当界定为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而不是当权者的个人意志和工具,依法治国必须以人民民主作为基础和前提。法治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保证。只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行依法治国,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的主
22、人翁地位,保证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与自由。(二)法制完备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和前提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制完备首先是指形式意义上的完备,即法律制度的类别齐全、规范系统、内在统一。实质意义上的完备则指法律制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符合公平正义的价值要求。(三)树立宪法法律权威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是指宪法和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得到普遍的遵守和广泛的认同;宪法和法律在调控社会生活方面发挥基础和主导的作用,一切国家权力和其他社会规范只能在宪法和法律的支配卜发挥作用。(四淑力制约权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华东政法 大学研究生 入学考试 法学 综合 大纲 科目 法理学 部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