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数学平行线教案6篇.docx
《2023年七年级数学平行线教案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七年级数学平行线教案6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七年级数学平行线教案6篇七年级数学平行线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2)过程与方法:在定理的学习中,锻炼观察能力,尝试与他人合作开展讨论、研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堂练习中,体验几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发现教学法、主体互动法。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 生活 动教 学 意 图复习提 问复习提问:判定两直线
2、平行的方法有哪些?怎样用符号语言表述?思考、回答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全体学生对前一节的内容进行回顾,并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进行新课进行新课请每位同学利用手中的条格纸,任意选取其中的两条线作l1、l2,再随意画一条直线l3与l1、l2相交,用量角器量得图中的八个角,并填表(见附录1)随后同桌同学交换,再次测量、填表。关注:对于没有带量角器的学生,鼓励他们在无需测量的情况下,找出图中各角的度量关系。画图、测量、填表思考、动手尝试,方法可能多种多样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获得较强的感性认识,便于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以及操作中的思考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给学生留有
3、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探索,这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能否将我们发现的结论给予较为准确的文字表述?总结、表述锻炼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言之: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定理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言之: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定理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言之: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讨论这些性质定理与前面所学的判定定理有什么不同?理解、记忆、思考、讨论、回答进行文字语言的规范。避免出现概念的混淆,渗透“
4、命题” 与“逆命题”的概念,突破本节课的难点避免出现概念的混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回忆平行线判定定理的符号语言的表述,参照附录1的图形,将上述性质定理怎样用符号语言表达出呢?符号语言:(不唯一)性质定理1。l1l21=5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定理1。l1l23=5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定理1。l1l23+6=180o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思考、一位同学板书。观察、理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推理打基础,并进行符号语言的规范。我们能否使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说出性质定理2、3成立的道理呢?鼓励学生使用符号语言表述推导过程。规范定理的推导过程。思考、尝试回答观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5、能力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逐步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并进一步巩固对定理的理解及语言的规范,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例题示范例: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o,B=115o,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思考、尝试运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要求学生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计算,只需算出所求的度数即可。初次计算格式不一定很完整。趣味练习(见附录2)思考、讨论、解释结论寓教于乐,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认识来源于实践”。巩固练习巩固练习(见附录3)积极思考、展开讨论、踊跃回答循序渐进提高难度、提高灵活运用定理的能力,感受解决有关平行问题的关键,突破难点,并进一步提高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的能力。
6、拓展思路探究题(见附录4)如果时间不允许的话,该题可作为课后作业,并给予简单的提示。猜测、讨论,寻找规律使重点中学学生的思路进一步得以拓宽,初次接触辅助线的添加,使学生能力得以提高。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定理?在表述这些定理时,应注意什么呢?回顾、归纳将本节课知识进行回顾。布置作业布置作业:教材P67的4、5;P68的6、7;P69的11、12课后完成课后能进一步巩固,鼓励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七年级数学平行线教案2教学目标:经历探索两直线平行条件的过程,理解两直线平行的条件.重点: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难点:理解“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装修工人正在向墙上钉木
7、条,如果木条b与墙壁边缘垂直,那么木条a与墙壁边缘所夹角为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与木条b平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弄清楚平行的判定。二、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前我们学过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如图(课本P13图5.2-5)在三角板移动的过程中,什么没有变?三角板经过点P的边与靠在直尺上的边所成的角没有变。简化图5.2-5,得图.图31与2是三角板经过点P的边与靠在直尺上的边所成的角移动前后的位置,显然1与2是同位角并且它们相等,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什么?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符号语言:1=2ABCD.如图(课本P145.2-7)
8、,你能说出木工用图中这种叫做角尺的工具画平行线的道理吗?用角尺画平行线,实际上是画出了两个直角,根据“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可知这样画出的就是平行线。如图,(1)如果2=3,能得出ab吗?(2)如果241800,能得出ab吗?你能用文字语言概括上面的结论吗?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符号语言:2=3ab.(2)4+2=180,4+1=180(已知)2=1(同角的补角相等)ab.(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你能用文字语言概括上面的结论吗?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旁内角互
9、补,两直线平行.符号语言:4+2=180ab.四、课堂练习1、课本P15练习1,补充(3)由A+ABC1800可以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依据是什么?2、课本P162题。五、课堂小结:怎样判断两条直线平行?六、布置作业:P16、1、2题;P174、5、6。平行线,三角板,同位角,数学,教学七年级数学平行线教案3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平行线的特征,能灵活地利用平行线的三个特征解决问题2继续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数学语言的训练,使学生能用数学语言叙述平行线的特征,并能用初步的数学语言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3使学生理解平移的思想,知道图形经过平移以后的位置,并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4通过利用“几何画板”所做的数学实
10、验的演示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即在图形的运动变化中抓住图形的本质特征,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通过课堂设疑,培养学生勇于发现、探索新知识的精神6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直观感知并操作确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使之爱学、会学、学会、会用二、教学重点平行线的三个特征三、教学难点灵活地利用平行线的三个特征解决问题四、教学过程老师:同学们,如图所示,是我们大连的马栏河,河上有两座桥:新华桥和光明桥河的两岸是两条平行的公路:黄河路与高尔基路,某测量员在A点测得如果你不通过测量,能否猜出的度数是多少?王亮:老师:他到底猜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
11、要先做一个实验,拿出尺子,画两条平行的直线a、b,第三条直线l和这两条直线相交,标出所得到的角,用量角器量出各个角的度数,观察当两直线平行时,各种角有什么关系学生动手按要求做实验老师:将你发现的规律与组内同学进行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与研究老师: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将你们得到的规律写到黑板上,并结合你画的图讲解你们组的结论第1组学生代表:如果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就相等。七年级数学平行线教案4一、教学目标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法2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3通过第二个判定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4使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实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七年 级数 平行线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