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城市化》PPT课件.ppt
《《中国的城市化》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的城市化》PPT课件.ppt(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中国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史晋川教授史晋川教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基本特征及现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基本特征及现状状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沿革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沿革中国的城市经济问题中国的城市经济问题 v中国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城市化的比较中国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城市化的比较 v建国后,我国选择了重工业超前发展的工业化道建国后,我国选择了重工业超前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在当时我国仍以传统农业为主的背景下,国路。在当时我国仍以传统农业为主的背景下,国家通过实行低工资、农工产品剪刀差、物资统一家通过实行低工资、农工产品剪刀差、物资统一分配、严格限制生活性消费等计划经济的
2、调控方分配、严格限制生活性消费等计划经济的调控方式,从农业中提取了大量的资金积累用于重工业式,从农业中提取了大量的资金积累用于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并为此建立起了粮食统购统销、人的优先发展。并为此建立起了粮食统购统销、人民公社、户籍制度等一整套城乡分隔的体制。这民公社、户籍制度等一整套城乡分隔的体制。这种重工业超前发展的战略一方面在短时间内在中种重工业超前发展的战略一方面在短时间内在中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提高了我国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提高了我国的国力水平;但另一方面却造成了农村剩余劳动的国力水平;但另一方面却造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有效转移,农业生产率低下,导致了城乡力无法
3、有效转移,农业生产率低下,导致了城乡二元化的加剧,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严重分离。二元化的加剧,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严重分离。1.1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特征 v改革开放后,农村改革突破了人民公社制度,突改革开放后,农村改革突破了人民公社制度,突破了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模式,解放和发展了农破了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模式,解放和发展了农村和农业的生产力。并且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引村和农业的生产力。并且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引入,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工农产品价入,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工农产品价格关系得到逐步调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格关系得到逐步调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业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大量转移
4、以及小城镇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大量转移以及小城镇的大量涌现和迅速崛起,极大地改善了计划经济时期城涌现和迅速崛起,极大地改善了计划经济时期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的迅速发展,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v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和渐近性,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和渐近性,使得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呈现出许多与国外发使得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呈现出许多与国外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不同的特征和问题。从总体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不同的特征和问题。从总体上说,了解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是理解中国工业上
5、说,了解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是理解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独特性的关键。化和城市化独特性的关键。v具体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具体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城乡分离的制度性障碍逐步减少,但依然城乡分离的制度性障碍逐步减少,但依然存在。存在。(2)城乡差异仍然显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差异仍然显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差异没有缩小,反而有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差异没有缩小,反而有继续扩大的趋势。继续扩大的趋势。(3)就业结构转换滞后于产值结构的转换就业结构转换滞后于产值结构的转换。(4)城市化率滞后于工业化率城市化率滞后于工业化率。在传统体制下,实行的是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在传统体制
6、下,实行的是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在城镇通过在城镇通过“统配统配”制实行制实行“劳者有其岗劳者有其岗”;而;而乡村劳动力不属于统配范围,无机会进入城镇就乡村劳动力不属于统配范围,无机会进入城镇就业,则通过人民公社制度,对农村劳动力实行属业,则通过人民公社制度,对农村劳动力实行属地管理,实行地管理,实行“自然就业自然就业”政策,不断增加的农政策,不断增加的农村劳动力只能依附于有限的土地上。同时为进一村劳动力只能依附于有限的土地上。同时为进一步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步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1955年起实行了年起实行了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将农民挡在了城市之外。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将农民挡在了城
7、市之外。在城市里,居民享受将从出生、教育、住房、医在城市里,居民享受将从出生、教育、住房、医疗,到就业、养老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保障;而农疗,到就业、养老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保障;而农民只有依靠土地为其提供基本的生存保障。改革民只有依靠土地为其提供基本的生存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就业、户籍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开放以来,国家在就业、户籍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城乡分隔的状况逐步好转,但目前大量的改革,城乡分隔的状况逐步好转,但目前在劳动力市场、土地制度、社会保障等方面依然在劳动力市场、土地制度、社会保障等方面依然存在着大量的障碍。存在着大量的障碍。(1)城乡分离的制度性障碍逐步减少,但依然存在城乡分
8、离的制度性障碍逐步减少,但依然存在 具具体表体表现现在:在:一一是是,城城乡乡居居民民收收入入差差距距重重新新扩扩大大。2002年年,中中国国城城镇镇居居民民人人均均可可支支配配收收入入为为7703元元,农农民民人人均均纯纯收收入入仅仅为为2475.6元元,城城乡乡收收入入差差距距进进一一步步扩扩大大为为3.11:1。城城市市居居民民的的人人均均可可支支配配收收入入与与农农村村居居民民的的人人均均纯纯收收入入的的比比率率,不不能能真真实实地地反反映映城城乡乡之之间间的的实实际际收收入入或或者者实实际际福福利利水水平平上上的的差差别别。据据粗粗略略测测算算,若若只只考考虑虑货货币币收收入入,20
9、02年年城城乡乡居居民民收收入入差差距距为为4:1。若若考考虑虑城城市市居居民民的的各各种种福福利利性性补补贴贴,城城乡乡居居民民实实际际收收入入差差距距将将进进一一步步拉拉大大到到56:1。(2)(2)城乡差异仍然显著城乡差异仍然显著 具体表具体表现现在:在:二是二是,农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也呈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也呈扩扩大大趋势趋势。1978年城市和年城市和农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分村居民基尼系数分别为别为0.22和和0.17,2002年年这这一数据分一数据分别扩别扩大大为为0.36和和0.32,城,城乡乡内内部收入差距呈部收入差距呈扩扩大大趋势趋势,且收入增速随收入水平呈,且收入增速随收入水平呈
10、阶阶梯式增梯式增长长,呈,呈现现典型的典型的“富者愈富,富者愈富,穷穷者愈者愈穷穷”特特征。如征。如2000年,城年,城镇镇居民收入高低倍数(居民收入高低倍数(10或或20最高收入最高收入户户与与10或或20最低收入最低收入户户的平均收入的平均收入之比)之比)为为5.02倍,而倍,而1988年只有年只有3.09倍;倍;农农村居民村居民收入同期高低倍数分收入同期高低倍数分别别是是6.5倍和倍和4.8倍,倍,农农村居民村居民之之间间的收入差距比城的收入差距比城镇还镇还要大。要大。具体表具体表现现在:在:三是三是,城城乡乡社会社会发发展差距展差距悬悬殊。在教育方面,据第殊。在教育方面,据第五次全国人
11、口普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查统计,农农村人口中初中及以上文村人口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化程度的占39.1,远远低于城市人口占低于城市人口占65.4的水的水平。在医平。在医疗疗方面,目前广大方面,目前广大农农民缺乏基本医民缺乏基本医疗疗保障,保障,基本上基本上处处于自于自费费医医疗疗的状的状态态;2000年城市个人支付年城市个人支付的医的医疗费疗费用占用占总总医医疗费疗费用的用的60,而,而农农民个人支付民个人支付的医的医疗费疗费用用则则达到达到90;19902000年,占中国年,占中国总总人口人口6070的的农农村人口,只消耗了村人口,只消耗了3233的的卫卫生生总费总费用;用;2000年,年
12、,农农民人均民人均卫卫生生总费总费用用为为188.6元,城市居民人均元,城市居民人均卫卫生生总费总费用用为为710.2元,前元,前者者仅为仅为后者的后者的14。在社会保障方面,按享受社会。在社会保障方面,按享受社会保障的从保障的从业业人人员计员计算,算,农农村的社会保障覆盖率只有村的社会保障覆盖率只有3,城,城乡乡社会保障覆盖率的比例社会保障覆盖率的比例为为22:1,城,城乡乡人人均社会保障均社会保障费费的比例的比例为为24:1;在养老保障方面,;在养老保障方面,虽虽然已有近然已有近6000万万农农民投保,但效果很差。民投保,但效果很差。我国三大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我国三大产业的产值
13、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的方向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三大产业的产值的方向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三大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在第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在第一产业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一产业中表现得最为突出。1999年我国第一年我国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 17.7%,而占而占社会总劳动力比重为社会总劳动力比重为50.1%,二者相差,二者相差-3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为49.3,劳动力的比重为劳动力的比重为23.0%,二者相差,二者相差 26.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个百分
14、点;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比重为 33.0%,劳动力的比重为,劳动力的比重为26.9%,二,二者相差者相差 6.1个百分点。显然这种差异,第一产个百分点。显然这种差异,第一产业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小业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小。(3)(3)就业结构转换滞后于产值结构的转换就业结构转换滞后于产值结构的转换 更为突出。从工农业产值构成看,到更为突出。从工农业产值构成看,到80年代年代末,我国的工业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末,我国的工业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3/4,已基本实现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已基本实现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然而从就业结构来分析,到然而从就业结构来分析
15、,到90 年代末期,年代末期,我国的第一产业仍占劳动力份额的我国的第一产业仍占劳动力份额的1/2,基,基本上还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社会。中本上还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社会。中国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严重偏离国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严重偏离。1949年的中国的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相差不多,年的中国的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相差不多,仅为仅为1.93个百分点,个百分点,1953年、年、1957年、年、1965年、年、1978年差距进一步拉升,分别为年差距进一步拉升,分别为6.49、10.01、13.82、26.38个百分点,个百分点,28年增加了大约年增加了大约25个个百分点,年均落后近百分点,年均落后近1
16、个百分点。个百分点。1999年我国年我国制造业比重为制造业比重为42.7%,不仅大大超过了处于工,不仅大大超过了处于工业化中期国家的水平,并超过了工业化后期国业化中期国家的水平,并超过了工业化后期国家的平均水平达家的平均水平达10 个百分点,而城市化指标仅个百分点,而城市化指标仅相当于工业化中期的水平,为相当于工业化中期的水平,为30.98%。(4 4)城市化率滞后于工业化率)城市化率滞后于工业化率 v目前,我国城镇体系总体呈现出几目前,我国城镇体系总体呈现出几下基本特点:下基本特点:(1)城镇分布密度呈东密西疏的基本形态。)城镇分布密度呈东密西疏的基本形态。(2)城镇体系分布受地理条件的影响
17、较为明显。)城镇体系分布受地理条件的影响较为明显。(3)城市等级规模结构从首位型向次位型转变。)城市等级规模结构从首位型向次位型转变。(4)我国的城市行政等级与规模呈现较高的相)我国的城市行政等级与规模呈现较高的相关性,即行政等级越高,城市规模就越大,城市关性,即行政等级越高,城市规模就越大,城市数量就越少。数量就越少。(5)多中心的城市密集区和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多中心的城市密集区和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正在形成。城市群正在形成。1.21.2中国城镇体系结构特征中国城镇体系结构特征 中国城市分布地域差异明显,东部沿海地区仅中国城市分布地域差异明显,东部沿海地区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18、14.2,却集中了全国,却集中了全国44.5的城市,其中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就占一半以的城市,其中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就占一半以上,城市密度达到每上,城市密度达到每10万平方公里万平方公里21.7个,城个,城市化水平达到市化水平达到38.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城镇分布也较集中,在占国土分点;中部地区城镇分布也较集中,在占国土面积面积29.2的中部地区集中了全国的中部地区集中了全国37的城市,的城市,其中其中50-100万城市占全国万城市占全国46.3,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数量也占全国的中小城市数量也占全国的1/3以上;而占全国面以上;而占全国面积一半以
19、上的西部,城市数量仅占积一半以上的西部,城市数量仅占18.4,而,而规模相对较小,城市密度每规模相对较小,城市密度每10万公里仅万公里仅2.2个,个,是我国城市分布比较稀疏的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比较稀疏的地区。(1 1)城镇分布密度呈东密西疏的基本形态)城镇分布密度呈东密西疏的基本形态 中国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一方面受各地区的社会、中国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一方面受各地区的社会、经济、人口和历史等人文因素综合影响,另一方面经济、人口和历史等人文因素综合影响,另一方面受地貌、气候、自然资源分布和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受地貌、气候、自然资源分布和交通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中国主要城市集中于海拔低于较大。中国主要城
20、市集中于海拔低于500米的东部丘米的东部丘陵、平原地区,而高于陵、平原地区,而高于500米的中西部山区和高原地米的中西部山区和高原地区分布较少;同时,中国的城市受气候影响,主要区分布较少;同时,中国的城市受气候影响,主要集中在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地区,其中占全国集中在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地区,其中占全国面积面积26.1的亚热带地区几乎集中了中国近一半的的亚热带地区几乎集中了中国近一半的城市。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展开,城市。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展开,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因而在煤、铁、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因而在煤、铁、石油、有色金属、木材及水
21、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先后石油、有色金属、木材及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先后建立了许多资源型城市,并且原有的工矿城市也进建立了许多资源型城市,并且原有的工矿城市也进一步发展为大中城市。如山西省煤炭资源居全国之一步发展为大中城市。如山西省煤炭资源居全国之首,全省首,全省13个城市有个城市有9个以开采煤炭为支柱产业,占个以开采煤炭为支柱产业,占城市总数的城市总数的70。另外,随着历史文化资源和风景。另外,随着历史文化资源和风景旅游资源的开发,近年来也相继涌现了如黄山、井旅游资源的开发,近年来也相继涌现了如黄山、井冈山、张家界等一批旅游型城市。冈山、张家界等一批旅游型城市。(2 2)城镇体系分布受地理条件的影响
22、较为明显)城镇体系分布受地理条件的影响较为明显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由于受计划体制和财力的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由于受计划体制和财力的限制,城市建设性投资主要集中在原来基础较好限制,城市建设性投资主要集中在原来基础较好的城市上,使得原来规模较大的城市继续扩大,的城市上,使得原来规模较大的城市继续扩大,而小城镇的发展却较为滞后甚至还有所萎缩,从而小城镇的发展却较为滞后甚至还有所萎缩,从而使得人口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比重较高,城而使得人口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比重较高,城市等级规模结构呈现首位型的特征。改革开放以市等级规模结构呈现首位型的特征。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乡镇企业的兴起,推动了小城镇的迅速后,由
23、于乡镇企业的兴起,推动了小城镇的迅速发展,同时我国实施的发展,同时我国实施的“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政策的实施,的政策的实施,导致了我国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人口比重下降,导致了我国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人口比重下降,而中小城市的城市数量和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见而中小城市的城市数量和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见表),从而使得我国的城市等级规模结构从首位表),从而使得我国的城市等级规模结构从首位型向以中小城市为主的次位型转变。型向以中小城市为主的次位型转变。(3 3)城市等级规模结构从首位型向次位型转变)城市等级规模结构从首位型向次位型
24、转变 我国自封建社会以来,就形成了以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我国自封建社会以来,就形成了以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式的行政管理体系,而城市作为行政管理的中心所在地,式的行政管理体系,而城市作为行政管理的中心所在地,往往也是文化、宗教和商贸中心,这种经济和行政职能高往往也是文化、宗教和商贸中心,这种经济和行政职能高度统一的城市等级体系,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仍然相当明度统一的城市等级体系,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仍然相当明显。我国的城市体系可以分为显。我国的城市体系可以分为7个层次,即首都个层次,即首都直辖市直辖市副省级市副省级市省会省会地区中心或省辖市地区中心或省辖市县级市或县城县级市或县城建建制镇。顾朝林等(
25、制镇。顾朝林等(1999)以)以1994年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年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了我国城市等级层次与规模的关系,第一层次的首都北京了我国城市等级层次与规模的关系,第一层次的首都北京和第二层次的直辖市上海、天津,其人口规模将位居第一和第二层次的直辖市上海、天津,其人口规模将位居第一级,大于级,大于300万以上;第三层次中共有万以上;第三层次中共有16个副省级市,其中个副省级市,其中81.3的城市人口规模大于的城市人口规模大于100万,属特大城市之列;第四万,属特大城市之列;第四层次为省会城市,共有层次为省会城市,共有17个,其中个,其中52.9的城市位于特大的城市位于特大城市之列,城市之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的城市化 中国 城市化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