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位滞后校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位滞后校正.ppt(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相位滞后校正装置一、相位滞后校正装置无源滞后校正装置:1-+-+当R1C1 R2C2超前校正网络当R1C11/(bT)后的最大幅值衰减为L=20lgb4三、基于频率响应法的滞后校正-图中,Gc为校正装置,G为对象。利用频率响应法设计滞后校正装置的步骤如下:利用频率响应法设计滞后校正装置的步骤如下:求出满足稳态性能指标的开环增益K 值;根据求出的K 值,画出校正前的Bode图,确定此时的幅值穿越频率wc1和相位裕量g1;6 选择一新的幅值穿越频率点wc2,使得在w=wc2处原系统的相位滞后量为:g0 为系统期望的相角裕量。此式实际就是由相角裕量定义式得到为使校正后系统的幅值穿越频率为wc2,
2、必须把原系统在wc2的幅值L(wc2)衰减到0dB,即当相位滞后校正网络起作用后应使得 求出校正网络中的 值后,7 选择校正网络零点 理论上讲,离开wc2越远,相位滞后网络的相位滞后特性对系统的影响越小,所以 选得越小越好。但因为当 离开wc2一定距离后,减小对wc2点的相位滞后量影响很小,又因为 小,则要求T大,给物理实现带来具体困难,所以一般选 在wc2的 倍频处即可。当 确定后,也可确定,于是8 画出校正后的Bode图,确定此时的幅值穿越频率wc2和相位裕量g2,校验系统的性能指标。一定要校验,不满足重做。求出网络参数。这步在实现中是必不可少的,但电路参数的选择有很多技巧,如不特别申明,
3、可省略不做。9例已知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设计一个相位滞后校正装置满足:相位裕量大于45;对单位速度函数输入,输出的稳态误差小于或等于0.01rad。解:对型系统ess=R/Kv,现R=1要求 ,即10wc147g1=28同上,也可用解析的办法求出 和 。1cw 画出Kg=1时未校正系统Bode图,确定此时的wc1和g。11 选择一新的幅值穿越频率点wc2,使得在w=wc2处原系统的相位滞后量为:在wc2=21,原系统在wc2的幅值L(wc2)12 选择校正网络零点 画出校正后的Bode图,确定此时的幅值穿越频率wc2和相位裕量g2,校验系统的性能指标。此时13wc147g1=2
4、8wc221g1=45.831415校正前闭环极点为 s1,2=12.548.4j,z=0.25校正后闭环极点为 s1,2=11.677322.6232j,s3=2.2214,z=2.1,z=0.45916校正前闭环极点为s1,2=-12.548.4j,z=0.25校正后闭环极点为s1,2=-32.481560.0354j,s3=-46.037,z=0.47617四、相位滞后校正对系统的影响和限制四、相位滞后校正对系统的影响和限制影响:从Bode图看系统的幅值穿越频率wc减小了,对应wb减小 幅频特性在wc附近的斜率减小了,即曲线平坦了;改善了系统的相位裕量g 和增益裕量Kg,提高了系统的相对
5、稳定性;减小了系统的最大超调量,但上升时间等增大;本身对系统的稳态误差没有影响,但由于对中高频段幅值的衰减,所以可以提高低频段的幅值,提高稳态性能。限制:当系统在低频段相频特性上找不到满足系统相位裕量点时,不能用相位滞后校正。18五、相位超前和相位滞后校正小结五、相位超前和相位滞后校正小结相位超前校正通过在幅值穿越频率点附近,提供一个相位超前量而使系统的相位裕量满足要求。相位滞后校正通过对中频及高频幅值衰减的特性,使幅值穿越频率向低频方向移动,同时使中频及高频的相位特性基本不变,从而使系统的相位裕量满足要求。相位超前校正由于幅频特性在中频及高频有所提升,使带宽总大于原系统。当带宽比较宽时就意味着调节时间的减少。而滞后校正的中频及高频衰减使带宽变窄。因而,在同一系统中,超前校正的带宽总大于滞后校正的带宽。因此,如希望一个宽的带宽及快的响应,就应采用超前校正。然而,宽的带宽同时意味着高频增益的增大,使噪声信号得以通过,在需要抑制干扰及噪声的情况下,应采用滞后校正。193.超前校正通常用来改善稳定裕量。而滞后校正用来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因为降低了高频增益,系统的总增益可以增大,因此低频增益可以增加,故改善了稳态精度(降低了稳态误差)。此外,系统中包含的任何高频噪音,都可以得到衰减。4.超前校正需要有一个附加的增益增量,以补偿超前网络本身的衰减。2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