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文言文训练讲课(09高考古文训练)ppt课件.ppt
《2010高考文言文训练讲课(09高考古文训练)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高考文言文训练讲课(09高考古文训练)ppt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2010风侨高考文言文训练风侨高考文言文训练.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 文言文训练3.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濮。迪深厚有器局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奇之,之,曰:曰:“公辅才也。公辅才也。”举进士
2、第一,擢知制诰。真宗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幸毫,为留守判官,遂毫,为留守判官,遂知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兵捕之之,久不得。迪至,久不得。迪至,悉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李李迪深厚有器量才识,迪深厚有器量才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很见柳开,柳开很赏识赏识他他组织约束(部署)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示众组织约束(部署)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示众.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
3、的问题也很明确尝归沐,忽传诏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以佐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迪曰:“天子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以示恩德,何必曰借。示恩德,何必曰借。”帝帝悦。悦。曾经回家沐浴,忽然传诏曾经回家沐浴,忽然传诏到东门向皇上陈述对策,到东门向皇上陈述对策,(
4、皇上)拿出三司使马元方去年进出的皇上)拿出三司使马元方去年进出的财物数目财物数目来给李来给李迪看。当时正值连年蝗灾旱灾,问李迪迪看。当时正值连年蝗灾旱灾,问李迪用什么办法用什么办法度过度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帮助来帮助国家,那么赋敛宽国家,那么赋敛宽裕,老百姓就不会过于劳苦了。皇帝说:裕,老百姓就不会过于劳苦了。皇帝说:“朕想让李士朕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应当拿出数百万金帛借给三司。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应当拿出数百万金帛借给三司。”李迪说:李迪说:“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赐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赐给三司,给三司,来来表示陛下的
5、恩德,何必说借。表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说借。”皇帝很高兴。皇帝很高兴。.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 初,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以章献章献起起于寒于寒微,不可微,不可母母天下,章献深天下,章献深衔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寤,由是独诛怀政。起初,皇起初,皇上将立章献上将立章献
6、为皇后,李迪屡次上疏皇后,李迪屡次上疏劝谏,因因为章献章献出身出身寒微,不可寒微,不可母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天下,章献深深地怀恨恨他。天禧年他。天禧年间,李迪李迪任任给事中。周事中。周怀政被政被诛(这件事),皇帝非常生气,想件事),皇帝非常生气,想责怪到太子,群臣没有怪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人敢说话。李迪从容上奏。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竟然要出这个策略。个策略。”皇上恍然大寤,因此只皇上恍然大寤,因此只诛杀了周了周怀政。政。.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
7、寇准雷州,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乃至于此。至于此。”太后亦喜。太后亦喜。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因为李因为李迪朋党傅会,贬到衡
8、州迪朋党傅会,贬到衡州。丁谓派人胁迫他,没有成功,李丁谓派人胁迫他,没有成功,李迪知河南府。来京师朝见,当时太后垂帘迪知河南府。来京师朝见,当时太后垂帘,(章献太后),(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错了!(从现在看)大概错了!现在我保养天子到现在,你现在我保养天子到现在,你认为怎么样?认为怎么样?”李迪回答说: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盛德,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盛德,竟然竟然到这种地步。到这种地步。”太后也高兴。太后也高兴。3分示例:分示例:对李迪说:
9、对李迪说:“你向来不想我干预国家大事,你向来不想我干预国家大事,大概是错的。大概是错的。”(章献)对李迪说:(章献)对李迪说:“你一向不想让我你一向不想让我干预国家大事,大概做错了吧。干预国家大事,大概做错了吧。”.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译对译对“向向”给给1分,分,“向向”应译为应译为“从前、过去从前、过去”,译为译为“以前、之前、曾经、当初、向来、一向、从来、一直、以前、之前、曾经、当初、向来、一向、从来、一直、一直以来一直以来”等也算对。等也算对。“预预”“参与、管理、干预、干参与、管理、干预、干涉涉”
10、等的意思,等的意思,译错了或不译,扣译错了或不译,扣1分分。“殆过殆过”是是大概错了大概错了的意思。的意思。“殆殆”是是“大概、恐怕、大概、恐怕、也许、可能、或许也许、可能、或许”等意思,译成等意思,译成“害怕、怠慢、实在、害怕、怠慢、实在、最终、已经、没有、应该最终、已经、没有、应该”或不译,算错。或不译,算错。“过过”是错了的意思,也译为是错了的意思,也译为“做错了、有过错、是错做错了、有过错、是错误、过失误、过失”等,理解为名词、动词都可以。等,理解为名词、动词都可以。译为译为“过分、过去、成了过去、过去的事过分、过去、成了过去、过去的事”算错。译错算错。译错了了“殆殆”或者译错了或者译
11、错了“过过”或者两个字都译错了或者不译,或者两个字都译错了或者不译,扣扣1分。错一点扣分。错一点扣1分,错二点到三点扣分,错二点到三点扣2分。分。2、译对大意,给、译对大意,给2分。此句是太后对李迪讲话的口吻,如果翻译分。此句是太后对李迪讲话的口吻,如果翻译为为“李迪说李迪说”,算错。如果译为:太后对李迪说:,算错。如果译为:太后对李迪说:“你过去不想干你过去不想干预国家政事预国家政事”,缺了,缺了“我我”,“预预”变成了李迪的行为而非太后的变成了李迪的行为而非太后的行为,算错。译错了扣行为,算错。译错了扣1分。分。.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
12、,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考生主要问题:考生主要问题:1.1.字字词翻翻译不准确不准确把把“殆殆”翻译成翻译成“害怕、怠慢、实在、最终、已经、没害怕、怠慢、实在、最终、已经、没有、应该有、应该”,都是错的;把,都是错的;把“过过”翻译成翻译成“过去、过分、过去、过分、成了过去、过去的事成了过去、过去的事”也是错的。也是错的。2.直接引用,不翻译直接引用,不翻译不会翻译,直接把原文引用下来不作翻译,如不会翻译,直接把原文引用下来不作翻译,如“语迪曰语迪曰”直接就翻译成直接就翻译成“语迪说语迪说”。3.弄错对象弄错对象这句话是太后对李迪说话,却翻译成这句话是太后对李迪说话,却翻译成“李迪说李
13、迪说”,变成,变成了李迪在说话。把说话的内容翻译成:了李迪在说话。把说话的内容翻译成:“你过去不想干预你过去不想干预国家政事国家政事”,在,在“干预干预”前缺了前缺了“我我”字,这样,字,这样,“预预”变成了李迪的行为而非太后的行为变成了李迪的行为而非太后的行为.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知徐州,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仁宗语辅臣曰:曰:“祈祷非迪所宜,祈祷非迪所宜,其其毋令往。毋令往。”元昊攻延州,元昊攻延州,武事久武事久弛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守将或为他名
14、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诏不许,然甚壮其意。许,然甚壮其意。李迪任徐州知州,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行县因祠岳为皇上祈想行县因祠岳为皇上祈年,年,仁宗对辅臣说:仁宗对辅臣说:“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做的,做的,还是还是不要让他去。不要让他去。”元昊攻打延州,元昊攻打延州,军事长久军事长久松弛松弛,守将有的因为守将有的因为其他名义其他名义来躲来躲避战争,李迪愿意戍守边疆避战争,李迪愿意戍守边疆,(仁宗皇帝),(仁宗皇帝)下下诏不批准,但是不批准,但是认为他的胸襟很豪他的胸襟很豪迈。诏诏意思是意思是“皇帝下令皇帝下令”,译为,译为“下诏、下诏令、下诏书、诏令、诏书、宣诏、诏下诏、下诏令、下诏
15、书、诏令、诏书、宣诏、诏示示”“壮壮”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因此译为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因此译为“认为认为/以为以为豪迈、豪迈、“认为认为/以为以为雄壮雄壮”、“认为认为/以为以为勇敢勇敢”、“以以为豪迈为豪迈”、“觉得觉得豪迈豪迈”都算对。都算对。“意意”译为译为“志向、意向、意愿、意念、意图、意志、用意、想法、意欲、主意志向、意向、意愿、意念、意图、意志、用意、想法、意欲、主意”算对,译为算对,译为“胸襟、胸怀胸襟、胸怀”等也算对。等也算对。.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译对:译对“诏诏”给给1分。应译为分。应
16、译为“皇帝下令皇帝下令”、“下令下令”。译为译为“下诏、下诏令、下诏书、诏令、诏书、宣诏、诏示下诏、下诏令、下诏书、诏令、诏书、宣诏、诏示”也算对,不算译错。译为也算对,不算译错。译为“皇上不允许、仁宗不答应皇上不允许、仁宗不答应”等,扣等,扣1分,因为没有把分,因为没有把“诏诏”翻译出来。译对大意给翻译出来。译对大意给2分。分。“壮壮”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因此译为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因此译为“认为认为/以为以为豪迈、豪迈、“认为认为/以为以为雄壮雄壮”、“认为认为/以为以为勇敢勇敢”“认为认为/以为以为壮壮X/X壮壮”(“壮壮X/X壮壮”不应该是生造不应该是生造的词)、的词)、“以以为豪迈为
17、豪迈”、“觉得觉得豪迈豪迈”、“认同认同豪迈豪迈”都算对。都算对。译为译为“令令雄壮雄壮”、“使使坚定坚定”、“使使壮大壮大”、加强等算错,译错了或不译扣加强等算错,译错了或不译扣1分。分。“意意”译为译为“志向、意向、意愿、意念、意图、意志、用志向、意向、意愿、意念、意图、意志、用意、想法、意欲、主意意、想法、意欲、主意”算对,译为算对,译为“胸襟、胸怀胸襟、胸怀”等也等也算对。算对。译错了或不译扣译错了或不译扣1分。分。.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考生主要问题:考生主要问题:1.没有翻译出没有翻译出“诏诏”字
18、或者翻译不准确字或者翻译不准确“诏诏”翻译为翻译为“下令、下诏、下诏令、诏书、下令、下诏、下诏令、诏书、宣诏、诏示宣诏、诏示”都算对,但是翻译成都算对,但是翻译成“皇上不皇上不允许、不答应允许、不答应”算翻译不准确。算翻译不准确。2.把意动用法翻译成使动用法把意动用法翻译成使动用法“壮壮”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认为、以为以为豪迈豪迈”,“认为、以为认为、以为雄壮雄壮”,“认为、以为认为、以为勇敢勇敢”,“觉得,以觉得,以为,认同为,认同”等都是可以的等都是可以的.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
19、题也很明确3分示例:分示例:皇帝下令不允许,但十分佩服他的意向。皇帝下令不允许,但十分佩服他的意向。皇帝下诏,不答应,却认为他的意愿非常勇敢。皇帝下诏,不答应,却认为他的意愿非常勇敢。(仁宗)下诏说不允许,但是十分以李迪的意愿(仁宗)下诏说不允许,但是十分以李迪的意愿为壮烈。为壮烈。仁宗下诏说不允许,但是很仁宗下诏说不允许,但是很赞赏赞赏李迪的壮志。李迪的壮志。(皇帝)下诏不允许,然而认为他的意愿很壮大、(皇帝)下诏不允许,然而认为他的意愿很壮大、勇敢。勇敢。下诏不准许李迪独守疆边,但仍特别认为他的胆下诏不准许李迪独守疆边,但仍特别认为他的胆识非常勇敢,豪壮。识非常勇敢,豪壮。皇上下诏书说不答
20、应,但认为他的意愿十分壮烈。皇上下诏书说不答应,但认为他的意愿十分壮烈。皇帝下诏不允许,但是很嘉许他的意愿。皇帝下诏不允许,但是很嘉许他的意愿。.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李迪传,有删改)李迪是贤相。当仁宗初立,章献临朝称制,
21、很挟仗自己的才能,李迪是贤相。当仁宗初立,章献临朝称制,很挟仗自己的才能,将有专制的隐患,李迪义正词严,能使宦官近臣而不敢又非分之想,将有专制的隐患,李迪义正词严,能使宦官近臣而不敢又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树起,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等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树起,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社稷臣,在这里就看到了。的社稷臣,在这里就看到了。李迪李迪/贤相也贤相也/方仁宗初立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章献临朝/颇挟其才颇挟其才/将将有专制之患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
22、社稷臣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于斯见之。评分细则:评分细则:当断句而不断,算错;不当断而断,算错。错当断句而不断,算错;不当断而断,算错。错1-2处不扣分,错处不扣分,错3-5处扣处扣1分,错分,错6-8处扣处扣2分,错分,错9-11处处扣扣3分,错分,错12处扣处扣4分。分。断句题的主要错误:断句题的主要错误:1.不掌握专有名词不掌握专有名词“古人所谓社稷臣古人所谓社稷臣”,在,在“社稷社稷”后断句,变成后断句,变成“社稷社稷/臣臣”。2.不会利用专有名词和动词作判断不会利用专有名词和动词作判断“而仁宗君德日就而仁宗君德日就”,在,在“德日德日”后断句,变成后断句,变成“德日德日/就就”。
23、.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开开奇奇之,曰:之,曰:“公辅才也。公辅才也。”奇妙奇妙B.以章献以章献起起于寒微于寒微出身出身C.上大寤,由是独上大寤,由是独诛诛怀政怀政惩罚惩罚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弛延缓延缓【参考答案】【参考答案】BA.奇:意动用法,奇:意动用法,认为认为奇特,奇特,C.诛:诛杀,诛:诛杀,D.弛:松弛。弛:松弛。题中所选的几个实词,题中所选的几个实词,“起起”“弛弛”少见,已在普通少见,已在
24、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120个实词之外了,但考个实词之外了,但考生还是可以根据语境及平时的积累来正确解答。这也提醒生还是可以根据语境及平时的积累来正确解答。这也提醒我们,在以后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在以后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尽可能鼓励学生多积尽可能鼓励学生多积累多掌握文言实词,养成经常归纳经常温习的习惯,充分累多掌握文言实词,养成经常归纳经常温习的习惯,充分运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运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6.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是下
25、列各组,加点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是A李迪字复古,李迪字复古,其其先赵郡人。先赵郡人。祈祷非迪所宜,祈祷非迪所宜,其其毋令往毋令往B.发兵捕发兵捕之之,久不得,久不得周怀政周怀政之之诛,帝怒甚诛,帝怒甚C是频岁蝗旱,问何是频岁蝗旱,问何以以济济迪请发内藏库迪请发内藏库以以佐国用佐国用D陛下有几子,陛下有几子,乃乃欲为此计欲为此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乃至于此至于此【解析】【解析】A.A.代词,代李迪代词,代李迪/表祈使语气。表祈使语气。B.B.代词,代亡卒代词,代亡卒/主谓间取独,助词。主谓间取独,助词。C.“C.“以何以何”的倒装,介词,用的倒装,介词,用/表目的连词用来表目的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高考 文言文 训练 讲课 09 古文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