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柱纵筋最小配筋率建议.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异形柱纵筋最小配筋率建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异形柱纵筋最小配筋率建议.ppt(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异形柱纵筋最小配筋率建议异形柱纵筋最小配筋率建议 王依群、冉令譞、严孝钦 2010,9第二十一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会议论文 2010年 摘 要: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实施以来,异形柱肢端最小纵筋配筋率的强制性条文在非抗震和6度抗震设防区设计中颇受争议,影响到规程的执行。本文根据作者不久前提出的异形柱纵筋最小配筋率建议编制了计算机软件,对若干实际工程进行试设计,并与用CRSC软件按现行规程设计结果的用钢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建议的最小配筋率对受力较小的结构节省钢筋,另外建议的配筋方案还提高了T形柱的延性。1引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受压构件最小配
2、筋率的目的是抑制该构件的脆性破坏,避免混凝土被突然压溃,并使受压构件具有必要的刚度和抵抗荷载偶然偏心作用的能力。因而,规范9.5.1条对矩形截面柱规定了全部纵筋的最小配筋率(总配筋率)0.6%和截面一侧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单侧配筋率)0.2%。规范11.4.12条对抗震设计时构件截面总最小配筋率有所提高,虽对单侧最小配筋率没有提高,但很多情况下最小配筋是由单侧最小配筋率控制,尤其是柱截面两边长相距较大时。规范这两个条文均是强制性条文,可见问题的重要性。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2(以下简称“规程”)6.2.5条参照上述二条文对L、T、+字形截面柱制定了截面总配筋率,和相当于
3、上述单侧最小配筋率的截面肢端最小配筋率。因规程还有在截面肢端异形柱及两方向肢相交处放置直径宜相同的纵筋规定,由此造成截面最小配筋往往由肢端最小配筋率控制。规程出台后,很多设计人员反映最小配筋偏大,经研究,我们在今年发表的文章对此提出最小配筋率的建议。2 建议的异形柱纵筋最小配筋率2.1+字形截面柱因处于受弯肢中部且垂直于受弯肢的肢对受弯承载力影响较小,+字形截面可按面积bh(即一肢面积,如图1示)的0.2%作为肢端纵筋的最小面积。现行规程截面肢端最小配筋率是以全截面面积的0.2个百分数表示的,针对L、T、+字形截面柱的各自不同情况,建议如下。图1 字形柱截面 如图2示,当压力沿水平方向有偶然偏
4、心,图中水平向肢端的纵筋配筋率可按+字形截面柱的分析处理。2.2 T形截面柱图2 T形柱截面 2.2 T形截面柱(续)当沿y方向有偶然偏心时,图示上部混凝土面积明显小于下部面积,致使此情况下受压性能很差,反映在柱NM相关曲线(图4)上的大小偏压界限点偏低。要防止小偏压脆性破坏,须提高该界限点的轴压力值,这可通过增大截面该肢端的纵筋量解决。图4所示为两种配筋方式的T形柱截面(图3)的NM相关曲线展示了竖向肢上端纵筋面积的增加对大小偏压界限点提高的明显效果。为90度时提高近30%增强配筋的NM曲线几乎全部包住了普通配筋形式的NM曲线;增强配筋形式最大受弯承载力比普通配筋的大12%(界限破坏附近)。
5、弯矩作用方向角为90度时12d20的比10d22的受弯承载力要大些,但在轴压力接近零处后者的比前者的略大。图4、图5没表示的方向,除弯矩作用方向角等于0度、180度,后者比前者受弯承载力略有降低外(图6),其它弯矩作用方向角时,两种配筋形式的受力性能介于图4、图5所示的之间,增强配筋形式的受力性能要好些。对T形柱纵筋配置的建议考虑到双向偏压异形柱任一纵向受力钢筋均可能发生受力最大现象,规程6.2.3条规定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宜相同。并由前述理由,我们推荐采取图3b示的增强配筋形式,因此,建议图3示的竖向肢上肢端最小配筋量是水平向肢端最小配筋量的2倍,即规定该肢端的最小配筋率为按其所在肢截面面积的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异形 柱纵筋 最小 配筋率 建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