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6∕T 1006-2020 1:500 1:1000 1:2000自然资源和规划地形基础要素数据规范(南通市).pdf
《DB3206∕T 1006-2020 1:500 1:1000 1:2000自然资源和规划地形基础要素数据规范(南通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206∕T 1006-2020 1:500 1:1000 1:2000自然资源和规划地形基础要素数据规范(南通市).pdf(1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ICS 07.040 CCS A 75 DBDB32063206 南通市地方标准 DB3206/T 1006-2020 1:500 1:1000 1:2000 自然资源和规划地形基础要素数据规范 Data Specifications for 1:500 1:1000 1:2000 fundamental geo-inform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planning 20201228 发布 20201231 实施 南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南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206/T 1006-2020 I 目 次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
2、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数据成果基本要求.1 4.1 数学基础.1 4.2 时间基准.1 4.3 平面精度.2 4.4 基本等高距.2 4.5 高程精度.2 4.6 高程注记点密度.3 4.7 存储和提交格式.3 4.8 数据分幅.3 4.9 目录及文件结构组织.3 4.10 目录及文件命名规则.4 4.11 质量要求.5 5 要素分类与编码.5 5.1 要素分类.6 5.2 要素分类编码方法.8 6 数据库组织.9 6.1 数据集命名规则.9 6.2 要素类命名规则.10 6.3 要素分层.10 6.4 地名与注记分层.10 6.5 元数据.10 6.6 要素属性结构.10 7 要
3、素表达原则.10 7.1 要素内容.10 7.2 有向点表达原则.11 7.3 有向线表达原则.11 DB3206/T -2020 II 7.4 属性缺省值表达原则.11 7.5 重叠要素表达原则.12 7.6 几何表达规则.12 7.7 符号及注记表达原则.12 附录 A(规范性)要素分层.13 附录 B(规范性)注记代码表.16 附录 C(规范性)元数据结构.18 附录 D(规范性)属性结构.20 附录 E(规范性)要素编码表.34 附录 F(规范性)建筑物及单位范围类型代码.109 附录 G(规范性)兴趣点分类代码表.113 参考文献.123 DB3206/T 1006-2020 III
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南通市测绘院有限公司、南通市自然资源信息中心、南通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彪、黄向阳、邢卫兵、陈继忠、庄晓捷、王静、奚春华、齐志飞、龚天宇、张嵘、张家根、车红磊、陈亮、徐亚军、李砾砾。DB3206/T -2020 1 1:500 1:1000 1:2000 自然资源和规划地形基础要素数据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 1500 11000 12000 自然资源和规划地形基础要素成果的基本要求、要素组织、要素编码
5、、属性结构、要素采集标准与表示方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南通市 1500 11000 12000 自然资源和规划地形基础要素成果的生产、更新及数据库建设。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20257.1201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 1 部分: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 GB/T 20258.12019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 1 部分:
6、1500 11000 12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CJJ/T 82011 城市测量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自然资源和规划地形基础要素 fundamental geo-inform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planning 满足自然资源和规划日常管理需要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3.2 规划管理地理要素 planning management geo-information 能满足城市规划日常管理需要的地理实体或信息,包括规划管理实体要素和地理要素规划属性。4 数据成果基本要求 4.1 数学基础 4.1.1 平面坐标系:采
7、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4.1.2 地图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按 3 分带。4.1.3 高程基准: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4.2 时间基准 日期信息应采用公历表示,时间信息应采用北京时间。DB3206/T -2020 2 4.3 平面精度 4.3.1 规划管理地理要素 规划管理地理要素相对邻近野外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间距中误差应符合表 1 规定。表1 规划管理地理要素平面精度 单位为实地米 序号 要素类型 点位中误差 间距中误差 说明 1 城市道路边线 0.05 0.07 城市高架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道路边线 2 河流驳岸线 各级河道已建成的加固驳岸线 3 建筑地面
8、层最突出的外墙(含柱)角点 已建居住小区、医院、学校等各公共服务设施的所有权属界线外围房屋角点,围墙拐点 4 敏感建构筑地面层最突出的外墙(含柱)角点 加油站、燃气供应站、变电所、以及化工企业等高危险、高污染场所类城市基础设施的建筑物和重要设施 5 重要管线设施 高压线塔(杆)、地面管道、管线支撑杆、微波塔、通信塔等设施中心位置;35kV 以上高压线、微波塔、通信塔的高度;35kV 以上和影响规划审批区域范围内 10kV高压线的边导线位置和悬高。6 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地面层最突出的外墙(含柱)角点 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物外围房屋角点,围墙拐点 7 地下设施的角点 0.5 0.7 人防地下室和普通地下
9、室 8 古树名木 0.5/图上表示中心点 4.3.2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 除规划管理地理要素外,地物相对邻近控制点的位置中误差、地物点间距中误差应符合表 2 规定。测量困难地区地物相对邻近控制点的位置中误差、地物点间距中误差可放宽至 1.5 倍。表2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图上点位精度 单位为图上毫米 地形类别 相对邻近控制点的位置中误差 地物点间距中误差 城市建筑区和平坦地区 0.5 0.4 4.4 基本等高距 基本等高距采用 0.5 m。除狼山、军山、剑山、马鞍山、黄泥山以外,不绘制等高线。4.5 高程精度 铺装路面(公路及城市道路)上的高程注记点相对于临近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0.07 m,其余参照
10、 CJJ/T 82011 精度要求。高程点 1:500、1:1000 地形图注记至 0.01 m,1:2000 地形图注记至 0.1 m。DB3206/T -2020 3 4.6 高程注记点密度 高程注记点宜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其密度为图上每 100 cm2内 8 个15 个,房屋密集区,可适当减少高程点。4.7 存储和提交格式 数据成果包括入库数据、制图数据及元数据等相关文件。数据提交格式见表 3。表3 自然资源和规划地形基础要素数据成果提交格式 成果名称 成果名称代码 成果数据格式 备注 数字线划图 DLG GDB 库体数据 DWG 制图数据 MDB 元数据 4.8 数据分幅 4
11、.8.1 标准分幅 地形图图幅分幅按 40 cm 50 cm 或 50 cm 50 cm 矩形标准分幅。图号以图廓西南角坐标千米数的X-Y 形式表示。1500 比例尺取整千米数小数点前三位和小数点后两位(如:575.00-552.00);11000比例尺取整千米数小数点前三位和小数点后一位(如:575.5-552.5);12000 比例尺取整千米数小数点前三位(如:575-552)。4.8.2 非标准分幅 非标准分幅根据数据管理的需要,将数据划分为边界清晰的多边形单元。单元划分的原则:a)单元划分:原则上以镇级行政区划分,或以道路、河流等线状地物中心线划分为主,兼顾行政区界线,各单元面积应保持
12、基本一致;b)避让原则:单元线不宜切割线状、面状要素;c)单元之间的关系:相邻单元之间不应有缝隙或重叠。4.9 目录及文件结构组织 4.9.1 数据目录组织 自然资源和规划地形基础要素成果数据采用多层级目录存放,目录层级可根据需要进行组织,宜按照上级目录、数据目录等逐层递进的方式存放数据。上级目录按项目(或测区名称)、比例尺、成果版本等进行组织,结构深度不宜超过三层。4.9.2 数据文件组织 自然资源和规划地形基础要素成果数据文件以一定数量或一定区域的数据集为单位存放,即数据体、元数据、相关文件按不同的目录存放,结构如图 1 所示 DB3206/T -2020 4 图1 数据文件组织结构 数据
13、体文件由该地形图范围内的分幅或整体数据文件组成。注1:元数据文件是对应图幅范围数据体的的说明,包括有关数据源、数据分层、成果归属、空间参考系、注2:数据质量、数据更新等方面的信息。相关文件指需要随数据同时提供的有关成果的说明信息,如数据目录结构说明文件、分幅接图表、特注3:殊字体文件等。4.10 目录及文件命名规则 4.10.1 上级目录命名 上级目录命名按以下原则进行:a)采用项目(或测区)为目录名时,项目(或测区)名称宜以汉字形式标明;b)采用比例尺为目录名时,比例尺宜以数字形式明确,如 1:500 比例尺为“500”,当所有成果比例尺一致时,可省略该层目录;c)采用成果版本为目录名时,成
14、果版本应明确生产时间、版本号等信息,各信息之间以“_”连接,如“202001_V01”;d)上级目录为一层级时,命名方式为项目(或测区)+比例尺+成果版本,各名称之间空一个字符。e)除上述外的其他方式作为上级目录名时,其目录名应简洁、无歧义、易于辨识目录内数据内容。4.10.2 数据体、元数据、相关文件目录命名 图 1 中的数据体、元数据、相关文件目录名分别为“数据体”、“元数据”、“相关文件”。元数据可按行政区划、区域或图幅为单位建立元数据文件。文件命名为该行政区划代码(区域名)或图幅号+后缀名。4.10.3 数据文件命名 4.10.3.1 数据文件名由数字成果名称代码(见表 3)、比例尺代
15、码(见表 4)及图幅编号三部分组成。即成果名称代码(三位)+比例尺代码(一位)+图幅编号(十位)。如数据文件命名为:DLGK5750055200.DWG。4.10.3.2 标准分幅图幅编号为图号去掉短线和小数点,小数点后两位不足的补 0;如 1500 图号为575.00-552.00,图幅编号为 5750055200;11000 图号为 575.5-552.5,图幅编号为 5755055250;12000 图号为 575-552,图幅编号为 5750055200。DB3206/T -2020 5 4.10.3.3 非标准分幅图按行政区域分幅的以行政区划代码为图幅编号,采用其它方法分幅的图幅编号
16、以地块名称和流水号形式表示。表4 比例尺代码 代码 K J I 比例尺 1:500 1:1000 1:2000 4.11 质量要求 4.11.1 完整性要求 完整性要求包括:a)地理要素应采集完整,无遗漏。b)地物要素分层正确,无遗漏层或多余层、重复层现象。c)数据目录下包括的文件完整,无遗漏或多余文件。d)各种名称及注记正确、完整,无遗漏或多余、重复现象。e)数据文件存储组织、文件格式、文件命名符合要求。4.11.2 精度要求 精度要求包括:a)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及规划管理地理要素数据成果的要素代码符合本规范附录 E 的规定。b)描述地形要素的各种属性值正确无误。c)成果位置精度满足 4.3、
17、4.5 的规定。d)成果时间属性和时间关系正确,并满足 4.2 的规定。4.11.3 逻辑一致性要求 逻辑一致性要求包括:a)成果数据投影方式、平面坐标系统、高程基准符合 4.1 的规定。b)成果的各要素属性项名称、类型、长度、顺序等定义符合附录 D 的规定。c)数据层定义符合要求,要素类存放在正确的层中。d)要素几何类型(点、线、面)定义符合要求。e)共线的要素只按主要地物表示,其它要素需要拷贝到相应数据层中。f)要素的拓扑定义正确。线段相交或相接,无悬挂或过头现象,应断开的要素处理符合要求;连续地物保持连续,无不合理的伪节点现象。4.11.4 表征质量要求 表征质量要求包括:a)线划光滑、
18、自然,节点密度适中,形状保真度强,无粘连、自相交、抖动、变形扭曲等现象。b)有方向性的地物符号方向正确。c)图式符号使用正确,其颜色、尺寸、定位等符合 GB/T 20257.12017 的要求。d)注记字体、注记字列、字大、字向、字色符合要求,配置合理,清晰、易读,指向明确无歧义。5 要素分类与编码 DB3206/T -2020 6 5.1 要素分类 5.1.1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采用线分类法,要素类型按从属关系依次分为 4 级:大类、中类、小类、子类。大类包括定位基础、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共 8 类;中类在各大类基础上划分出 46
19、类,小类、子类根据需要可进行扩充。详细分类见表 5。表5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 大类码 要素大类 中类码 要素中类 1 定位基础 11 控制测量点 12 数学基础 2 水系 21 河流 22 沟渠 23 湖泊 24 水库 25 海洋要素 26 其他水系要素 27 水利及附属设施 3 居民地及设施 31 居民地 32 工矿及其设施 33 农业及其设施 34 公共服务及其设施 35 名胜古迹 36 宗教设施 37 科学观测站 38 其他建筑及设施 4 交通 41 铁路 42 城际公路 43 城市交通 44 乡村路 45 道路构造物及附属设施 46 水运设施 47 航道 48 空运设施 49 其他交通设
20、施 5 管线 51 输电线 52 通信线 53 油、气、水输送主管道 54 管道检修井及附属设施 DB3206/T -2020 7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续)表5 大类码 要素大类 中类码 要素中类 6 境界与政区 61 国外地区 62 国家行政区 63 省级行政区 64 地级行政区 65 县级行政区 66 乡级行政区 67 其他区域 7 地貌 71 等高线 72 高程点 73 水域等值线 74 水下注记点 75 自然地貌 76 人工地貌 8 植被与土质 81 农林用地 82 城市绿地 83 土质 5.1.2 规划管理地理要素 规划管理地理要素见表 6。表6 规划管理地理要素 序号 中类码 要素中
21、类名称 要素小类名称 要素类型 1 21 河流 河道石驳线 线 2 31 居民地 建筑轮廓面 面 3 单位范围面 面 4 地下建筑轮廓面 面 5 34 公共服务及其设施 公厕范围 面 6 农贸市场范围 面 7 配套幼儿园范围 面 8 社区服务中心 面 9 45 道路构造物及附属设施 停车场范围 面 10 加油站范围 面 11 加气站范围 面 12 51 输电线 高压电线 线 13 高压电塔(杆)点/面 14 高压电边导线 线 15 变电站范围 面 16 54 管道检修井及附属设施 燃气调压站 点 17 81 农林用地 古树名木 点 18 82 城市绿地 城市绿地 面 DB3206/T -202
22、0 8 5.2 要素分类编码方法 5.2.1 要素分类编码规则 本文件采用线分类法,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要素分类代码由 8 位数字码组成,如图 2 所示。编码的确定主要依据 GB/T 139232006、GB/T 20258.12019 及 GB/T 20257.12017。要素编码见附录E。图2 要素分类代码 左起第一位为大类码,编码与GB/T 139232006的大类码相同,取值范围为18。注1:左起第二位为中类码,编码与GB/T 139232006的中类码相同,取值范围为09。注2:左起第三、四位为小类码,要素的小类码在GB/T 139232006中已定义的保持不变,扩充的 注3:小类
23、码是在GB/T 139232006中小类码后顺延连续编码,分别用两位数字顺序排列,范围为0099。注4:左起第五、六位为子类码,要素的子类码在GB/T 139232006中已定义的保持不变,扩充的子类码是注5:在GB/T 139232006中子类码后顺延连续编码,分别用两位数字顺序排列,范围为0099。左起第七位为要素特征码,特征码见表7,范围为19。注6:左起第八位是要素制图码:是同一实体采用不同符号组合表示、同类实体形状或性质不同采用不同符注7:号表示,需要细分的制图码,如乡村路的虚、实边线或不依比例尺的方形、圆形廓柱符号码等。除本规范附表C已定义外,用户可根据制图需要自行扩充代码。制图码
24、见表8,范围为09。注8:表7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及规划管理地理要素几何特征划分 要素的几何特征 特征码 说明 点 定位点(SP)1 指定点位插入点符号。有向点(DP)2 指定点位按 GB/T 20257.1-2017 规定为起始方向表示,顺时针计算角度。标注点(LP)3 无实体对应的点要素。线 简单线(SL)4 不需要确定要素的采集方向,要素的符号由系统生成。中心线(ML)5 指线状要素的中心定位线。有向线(DL)6 需要确定要素的采集方向,除本规范已规定要素的符号方向外,一般原则为要素的前进方向指向要素的低外,或者符号方向的右侧指向低处或内侧(闸除外)。面 范围线构面(RG)7 不具有明确边
25、界的面要素。轮廓线构面(AG)8 具有明确边界的面要素。注记 注记点(TX)9 图面的注记,在数据库中用点的形式管理。DB3206/T -2020 9 表8 制图码及内容 制图码 制图内容 0 无扩展 1 制图点 2 制图实线 3 制图虚线 4 制图点线 5 用户自定义 6 用户自定义 7 用户自定义 8 用户自定义 9 用户自定义 5.2.2 要素分类代码扩充原则 5.2.2.1 当附录 E 提供的要素类型仍不能满足分类需要时,可按 5.2.2.2 和 5.2.2.3 的原则扩充,但码位不应扩充。5.2.2.2 大类、中类及特征码不应重新定义和扩充,小类、子类不应重新定义。要素的小类、子类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206T 1006-2020 1:500 1:1000 1:2000自然资源和规划地形基础要素数据规范南通市 DB3206 1006 2020 500 1000 2000 自然资源 规划 地形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8509127.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