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01∕T 0053-2022 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箱式轻钢结构集中隔离设施技术规程(沈阳市).pdf
《DB2101∕T 0053-2022 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箱式轻钢结构集中隔离设施技术规程(沈阳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2101∕T 0053-2022 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箱式轻钢结构集中隔离设施技术规程(沈阳市).pdf(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沈 阳 市 城 乡 建 设 局沈 阳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ICS91.040.10CCSP 35DB2101沈阳市地方标准DB2101/T 0011-2022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箱式轻钢结构集中隔离设施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entralized isolation facilities of boxtype light steel structure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jorinfectious diseases发布2022-11-25 发布2022-11-25 实施DB2101/T 0053-2
2、022DB2101/T 0053-2022I前言本文件参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的主要内容:1 总则;2 术语;3 选址规划和市政配套;4 建筑设计;5 结构设计;6 给水排水设计;7 暖通设计;8 电气设计;9 智能化设计;10 消防设计;附录本文件由沈阳市城乡建设局提出并归口,同时负责规程的宣传贯彻、监督实施等工作,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 文 件 主 编 单 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 文 件
3、参 编 单 位: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铁四局集团辽宁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员:乔博黄牧桑振宇金大鹏李尧于非非孙识昊刘晓晖张鹏杨红军付雅楠陆林任玺茗姜浩吴雪徐晓明叶泽汪扬于洪亮包连杰李强郑孝党张信龙赵文浩张俊宋昱良易欣王毅郑岩王爱萍杨庆龙毛锦来高凤龙司金龙李明珠赵复苏王云涛许楠张恩斌高阿蒙孟冲董超姜欢欢铁维騄孙海威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文件归口部门联系电话:024-22565328;联系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北站路 138
4、号。文件起草单位联系电话:13694130556;联系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 65 号。DB2101/T 0053-2022II目次1总则.12术语.23选址规划和市政配套.33.1 选址原则.33.2 总平面规划及场地设计.34建筑设计.44.1 一般规定.44.2 平面布局要求.44.3 隔离区.44.4 缓冲区.44.5 工作准备区.54.6 配套功能用房.54.7 设计细节处理.55结构设计.75.1 一般规定.75.2 场地和地基要求.76给水排水设计.86.1 一般规定.86.2 给水.86.3 热水及饮水供应.86.4 生活排水.87暖通设计.87.1 一般规定.97.2 供暖
5、与空调.97.3 通风.97.4 运行管理.108电气.118.1 供配电系统.118.2 照明系统.118.3 防雷接地系统.128.4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129智能化.1210消防设计.14附 录 A集中隔离设施功能分区图.15引用主要标准名录.17附:条文说明.19DB2101/T 0053-202211总则1.0.11.0.1 为应对重大疫情、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其他重特大突发事件,规范和指导利用箱式轻钢结构模数化房屋快速建造临时集中隔离场所,解决大量密接人群的集中隔离问题,保证建筑设计和建造质量,制定本规程。1.0.21.0.2 本规程适用于沈阳市重大传染病疫情预防和控制的新建
6、临时性装配式箱式轻钢结构集中隔离设施的设计和建设。1.0.31.0.3 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箱式轻钢结构集中隔离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应遵循安全至上的原则,确保建筑安全、工作人员和隔离人员健康安全、临时性集中隔离设施运行安全,内外环境安全。综合考虑建筑全寿命期的经济性和施工便捷性。1.0.41.0.4 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箱式轻钢结构集中隔离设施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的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DB2101/T 0053-202222术语2.0.12.0.1 装配式建筑 Prefabricated building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以及内装系统通过设计集成,全部或主要部分
7、采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2.0.22.0.2 隔离区 Isolation zone为防止向外界传播疾病,与外界封闭隔离管理的区域。2.0.32.0.3 缓冲区 buffer也称卫生通过,相邻区域之间安排设计流程和气流组织的卫生安全屏障区域。2.0.42.0.4 工作准备区 Work preparation area为服务管理隔离区的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及休息的区域。2.0.52.0.5 装配式轻钢结构箱式房 Prefabricated light steel structure box-type room采用统一模数制作,由梁、柱、檩条、墙板、门、窗等构件组成,具有独立功能的钢结构
8、箱体,单独或通过连接构件将箱体组成整体,具备完整使用功能的钢结构房屋,用于临时性疫情防控集中隔离设施。DB2101/T 0053-202233选址规划和市政配套3.1 选址原则3.1.13.1.1 集中隔离设施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避开城市人口稠密区及学校、水源保护地等有可能造成公共安全危害的地段,远离易燃易爆产品及有害气体生产存储区域和存在卫生污染风险的加工区域。选址应位于地质稳定平坦地段,宜位于城市区域常年主导下风向。3.1.23.1.2 应选择与医疗设施有便捷的交通联系、便于大规模人员转运及应急物资运输的地段,且应避开交通繁忙的路段。3.1.33.1.3 场地周边应具有较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
9、,且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消防安全、抗震防灾、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标准要求。3.2 总平面规划及场地设计3.2.13.2.1 集中隔离设施建筑与其他相邻建筑宜设置至少 20 m 绿化隔离卫生间距,当不具备绿化条件时,其隔离卫生间距不宜小于 30m。外围应设置显著的危险标识或隔离带。3.2.23.2.2 集中隔离设施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匹配的隔离区域、工作准备区域、缓冲区域的建设规模,合理规划内部道路、绿化区域。各功能区域宜预留扩展条件。3.2.33.2.3 场地应进行全封闭管理,结合场地设置安全围护设施。所有出入的人员及车辆必须登记检查。场地内应根据需要设置救护车和大客车停车位,主要出入口附近
10、应设置车辆洗消设施。3.2.43.2.4 设施布局应严格划分限制区与隔离区,各分区应设置单独出入口,分区之间应采用物理分隔并设置闸口。限制区主要规划有工作准备区及物资用房、生活水箱间、消防泵房等配套设施,隔离区主要规划有缓冲区、隔离客房、管理用房、医疗废物暂存间、污水处理设施等配套用房。3.2.53.2.5 场地内交通设计应结合消防需要,布置院区内的道路,科学合理的组织内部交通,确保人流、物流顺畅便捷,洁、污互不交叉,并应保证工作人员和隔离人员分区分流,入院入口和出院出口分开布置。3.2.63.2.6 应结合场地的自然地形特点、平面功能布局与施工技术条件,解决好场地内外的高程衔接。合理地组织地
11、面排水、地下管线的利用与敷设,场地内管线设计应便于与市政管线衔接。3.2.73.2.7 应按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进行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应以满足肢体残疾者及推床等通行的需求,与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协调统一,并符合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 的要求。DB2101/T 0053-202244建筑设计4.1 一般规定4.1.14.1.1集中隔离设施需根据隔离人员数量配置工作人员用房,标准应满足大型隔离场所建设管理卫生防疫指南(试行)的规定。4.1.24.1.2集中隔离设施应设置具有引导、管理等功能的标识系统。4.1.34.1.3隔离区、缓冲区和工作准备区所有房间设施均应设空气消毒装置。4
12、.1.44.1.4集中隔离设施应配置适量的负压救护车,可结合设施规模和隔离人员数量设置相匹配的健康服务中心,提供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的应急救治。4.1.54.1.5集中隔离设施建筑不应超过两层。4.2 平面布局要求4.2.14.2.1 应采用以基本模数组合的标准化单元。房间尺寸模数化,根据标准化模块,结合建设地段及规模进行组合。4.2.24.2.2功能分区严格按照工作准备区(清洁区)、缓冲区(潜在污染区)、隔离区(污染区)划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各功能用房的设置应包括如下内容:1 清洁区:宜设置更衣室、卫生间(淋浴间)、医生办公室、会议(会诊)室、清洁区库房、人员休息室及用餐区等;2 潜
13、在污染区:可作为脱卸个人防护用品的区域。设置个人防护用品应有第一脱卸区和第二脱卸区。3 污染区:宜设置设备间(物品准备间)、污物间、隔离人员观察区(隔离客房)等。4.2.34.2.3由工作准备区进入隔离区应通过缓冲区,通过缓冲区应经过更衣穿防护服缓冲等流程;由隔离区通过缓冲区返回工作准备区,应经过脱防护服淋浴更衣等流程。4.2.44.2.4不同区域之间应有严格的分界,设置明显标识,并满足各分区内安全疏散要求。4.2.54.2.5应合理规划人员、物资及垃圾流线,避免交叉感染。4.3 隔离区4.3.14.3.1隔离区应结合地上建筑的高度和层数采取单元式布局,地上建筑物间距不应小于12m。4.3.2
14、4.3.2隔离区宜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风,可根据气候特点和需求设置采暖、制冷等设施。4.3.34.3.3隔离客房应采用单人单间,并具备改造为一定比例的家庭房要求。4.3.44.3.4隔离客房内应设置独立卫生间,并配置洗浴等基本设施。4.3.54.3.5隔离客房内门应采用钢制防盗门,窗应配置成品防盗栏杆和成品纱窗;出外墙面风管需设置防雨防虫百叶。4.4 缓冲区4.4.14.4.1在隔离区和工作准备区之间根据卫生防疫要求设置相应的卫生通过或缓冲间。缓冲间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两侧的门不应同时开启,脱衣间宜设置可开启外窗,缓冲区房间内应设置非手触式手盆。4.4.24.4.2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区需通过缓冲
15、区,缓冲区需经过更衣穿防护服缓冲等流程。4.4.34.4.3工作人员从隔离区返回工作准备区应通过一脱卫生通过二脱,卫生通过间应男女分设。DB2101/T 0053-202254.5 工作准备区4.5.14.5.1工作准备区应自成一区,并与隔离区联系方便。4.5.24.5.2其用房应包括人工作人员办公室、值班室、会议室、休息室、卫生间、物资库房、档案室等。4.6 配套功能用房4.6.14.6.1集中隔离设施应配套设有管理登记用房、隔离解除洗消站、门卫室、消杀配药、配餐间及配套设备附属功能用房。4.6.24.6.2隔离解除洗消站需通过更衣室淋浴间更衣室等流程。4.6.34.6.3医疗废物暂存间应位
16、于隔离区的下风向处,规模应能满足集中隔离设施所有床位开放的要求。应设置值班室、储藏室、加药室、垃圾房等房间,并设置明确警示标识。院区的垃圾应集中转运、集中处理,应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的 588 号)等国家现行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4.6.44.6.4配餐间应在工作准备区与隔离区之间设置,应设置配餐室、缓冲间。规模应能满足集中隔离设施所有床位开放的要求。4.7 设计细节处理4.7.14.7.1集中隔离设施建筑内部装修应选用耐擦洗、防腐蚀、防渗漏、便于清洁维护、符合消防要求的建筑材料。4.7.24.7.2建筑室内装修面层不应选用布艺、地毯等材料。不应选用有织物表面的家具。4.7.34.7
17、.3配餐间、医疗废物暂存间地面与墙面应采用耐洗涤、耐消毒材料,应采取防昆虫、鼠措施。4.7.44.7.4所有家具、采暖散热器、空调通风等设备及电器插座开关应为简单易消毒形式且光滑不宜积灰。4.7.54.7.5装配式板材形成架空位置应用砌体和保温材料做好封堵措施。4.7.64.7.6装配式钢构建筑的轻型钢框架部位都是重点保温部位,大型空腔内部采取满填岩棉的方式,减少内部产生的热桥。穿过墙壁、楼板的管道应敷设在套管内,并应用防火胶泥或其他不燃材料将套管间隙填实,楼板下的管道应做保温处理。上下两层箱体之间的空气间层缝隙较大部位应采取变形缝保温构造,用成品岩棉板条填塞封堵,所有间隙均用专用密封胶带贴牢
18、密封。4.7.74.7.7箱体之间的缝隙较大、拼接不严,拼装后存在高低差等情况,需用原厂盖板覆盖,或者发泡胶加防水胶带方式进行处理,消除渗漏风险,必要时应对薄弱部位做专项防水处理。4.7.84.7.8集中隔离设施的箱体基础应根据现场地面实际情况预留泄水口或者溢水口。4.7.94.7.9集中隔离设施内部装修时应对空调、卫生间排风管钻孔进行封堵。4.7.104.7.10走廊、连廊及公共区域的地面接缝处、墙角接缝处立柱应采取包边收口处理。4.7.114.7.11卫生间洗手盆宜采用陶瓷盆,方便消杀;卫生间如有柜子宜采用不锈钢的材质,方便消杀。4.7.124.7.12上下层一体化卫浴需调整对齐,避免上下
19、层排水立管错位。4.7.134.7.13合理配置新风系统和排风系统。应当控制气流方向,由清洁侧流向污染侧。规范设置、管理通风口。4.7.144.7.14室内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 B1 级。4.7.154.7.15引导标识的设置应按照各级导向标识指示功能的不同并根据实际,放置在建筑物内(外)醒目的位置。引导标识的设置必须完整,指示清晰;色彩上应整体统一,与整体环境相协调。导向标识的设置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应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并能保证人DB2101/T 0053-20226体在离目标标识牌前 2-10 米处开始就能清晰辨认标识上的有效文字和内容。DB2101/T 0053-202275
20、结构设计5.1 一般规定5.1.15.1.1 医学集中隔离设施设计工作年限应不低于 5 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 1.0。5.1.25.1.2 结构荷载取值宜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和工程结构通用规范的规定执行,雪荷载和风荷载设计重现期宜取 50 年。5.1.35.1.3 水箱间、水泵房等配套设备用房的结构形式选择应因地制宜,方便结构构件加工、运输及安装。5.1.45.1.4 结构设计应采取可靠的抗风措施,节点连接构造应满足结构受力和变形要求,节点连接方式应便于现场安装,钢结构的防腐设计年限不应低于 5 年。5.2 场地和地基要求5.2.15.2.1 新建建筑基础宜选用对场
21、地破坏小,对场地承载力要求不高且易于场地恢复的基础形式。当建造场地为杂填土、软弱土时,应根据地基承载力要求进行地基处理。5.2.25.2.2 平整场地时,回填材料宜采用素土等易于压实、易于恢复的材料;场地应做好排水设计;应采取可靠的地基土冬季防冻胀措施。DB2101/T 0053-202286给水排水设计6.1 一般规定6.1.16.1.1给水排水设计应符合现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 的规定。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 的规定。6.1.26.1.2临时设施给水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建设规模、用水特点等因素,做到给水系统规划、设计、建设、使用经济合
22、理、高效安全。6.2 给水6.2.16.2.1生活给水系统应采取防止回流污染的措施。6.2.26.2.2独立建造的室外生活给水泵房和相关给水设施应设置在工作准备区,且应远离隔离区以及化粪池、污水处理设施等潜在污染源。生活给水泵房安全保障设防入侵报警、可靠的消毒设施。水箱预留应急补水口和应急加氯口。6.2.36.2.3隔离区与缓冲区、工作准备区等的卫生器具应分别设置给水管道,污染区的给水管道上应设置倒流防止器,清洁区给水管道不宜布置在污染区内。不同隔离分区宜在给水引入管上设倒流防止器。6.3 热水及饮水供应6.3.16.3.1生活热水系统宜按隔离间进行单独设置,可采用具有峰谷电蓄热功能的电热水器
23、,根据用水特点合理设计有效容积。电热水器必须带有保证使用安全的装置。6.3.26.3.2每个隔离间宜单独设置饮水设备。6.4 生活排水6.4.16.4.1 医学隔离观察临时设施的污废水排放应根据区域功能特点分别排放。6.4.26.4.2 隔离区排水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1 隔离间的卫生间宜统一污废合流排出;2 排水系统应采取防止水封破坏的技术措施,防止管道内有害气体逸出污染环境;3 地漏应采用带过滤网的无水封地漏加 P 型存水弯,存水弯的水封高度不得小于 50mm,且不得大于 DN100mm,地漏应采用水封补水措施,并宜采用洗手盆排水给地漏水封补水的措施。6.4.36.4.3 隔离间空调冷凝水应
24、集中收集,消毒合格后排放。6.4.46.4.4 隔离区污水排水系统应采用无检查井的管道进行连接或采用室外密闭检查井的形式,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 污水管道上应设通气管,管径不应小于 DN100,间距不应大于 50m。2 排水系统通气管出口应设置在远离人员活动区并且通风良好的室外部位,污染区的排水系统通气管出口应设置可靠的消毒设备。6.4.56.4.5 集中隔离点的污水处理宜充分利用化粪池实施集中消毒处理,并符合下列规定:(1)化粪池的格数不应少于 2 格;(2)消毒剂投加位置应在化粪池的第二格进水处,接触消毒时间不应小于 2h。DB2101/T 0053-202297暖通设计7.1 一般规定7.
25、1.17.1.1 集中隔离设施的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应符合现行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规定。7.2 供暖与空调7.2.17.2.1 集中隔离设施根据沈阳气候条件冬季宜设电暖器或散热器供暖系统供暖,夏季宜设分体空调系统、多联机空调系统或风机盘管系统供冷。7.2.27.2.2 集中隔离设施内各房间室内设计温度宜按下表:表 7.2.2 集中隔离设施内各房间室内设计温度房间名称温 度()夏 季冬季隔离客房26-2820-22缓冲区26-2818-20门卫、入院登记管理26-2818-20配餐间26-2818医疗废物暂存28-305污水处理站-107.2.37.2.3 隔离区、缓冲区等污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2101T 0053-2022 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箱式轻钢结构集中隔离设施技术规程沈阳市 DB2101 0053 2022 重大 传染病 疫情 箱式 钢结构 集中 隔离 设施 技术规程 沈阳市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851313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