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第1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第1期).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第1期)一、选择题1. (2022 安徽省)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距凸透镜1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 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前30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 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得到烛焰清晰的( )o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Ao【解析】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太阳光是平行光,且平行于主光轴,在距凸透镜 1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该凸透 镜的焦距是410cm。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前30cm处,此时物距)2根据 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可
2、以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符合题 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 (2022 江苏连云港)下列关于光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oA.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B.佩戴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白光是由红光和绿光混合而成的【答案】Ao【解析】A.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A正确;B.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为了使 像成在视网膜上,应配戴凹透镜矫正,因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B错误;C.镜面发散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c错误;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一条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
3、组成的光 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现象,此实验说明了白光是多种色光组成的,故D错误。故选A3. (2022 山东泰安)光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 中()。近视镜是凸透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照相时,被照者应位于镜头二倍焦距以外放大镜能放大地图,利用了光通过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阳光下绿树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解析】(1) 1测焦距:如图所示,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它的另一侧找到 最小最亮的光斑,太阳光折射后比折射前更集中,说明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2光斑的位置即为焦点的位置,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故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5cmo(2) 3 4为了能
4、使像始终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应该将将烛焰、凸透镜和 光屏三者中心大致调节在同一高度上,故ABC错误,故D正确。故选D。(3) 5 6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得,像有实像和虚像之分,像有放大和缩小之分, 像有倒立和正立之分。设计实验表格:请将表格中和的内容补充到横线上:虚或 实倒立或正立。7某同学将焦距相同、凸透镜的折光能力没变,物距不变,成像的位置不会变, 像的大小不变,但直径更大的凸透镜替换原凸透镜,折射后的成像光线比原来多,则光 屏上呈现的像比原来的像更亮。17. (2022 山东临沂)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蜡烛、 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将凸透镜固定在50c
5、m刻度线处。(1)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2)当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应用了此成 像特点的是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3)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应将光屏移至 cm刻度线处,可再次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4)将蜡烛移至45nl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始终承接不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应在凸透镜 (选填“左侧”或“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的特点。【答案】同一高度;投影仪;65.0;右侧。【解析】(1) 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点燃蜡烛,应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 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
6、大致在同一高度。(2) 2由图得,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凸透镜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投影仪利 用该原理工作。(3) 3由图得,当物距 =5O.Ocm-35.Ocm=15.Ocm试卷第10页,总13页像距 v = 80.0cm-50.0cm=30.0cm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物距变为M =5O.Ocm-2O.Ocm=3O.Ocm由光路可逆得,此时像距应为15. 0cm,即应将光屏移到65. 0cm位置可再次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4) 4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将蜡烛移至45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始终承接不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此时凸透镜成得像是虚像,虚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 长线的交点上
7、,此时应在凸透镜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的特点。18. (2022 陕西省)如图-1所示,人眼的功能类似于照相机,学习了凸透镜成 像规律后,小明对人眼和照相机如何成清晰的像,进行了进一步研究;(1)人眼结构中,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相当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中,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能否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可能与晶状体 的焦距有关,使用变焦照相机拍照,能否得到清晰的像,可能同时与焦距和像距有关, 于是他用图-2装置进行探究;(2)实验前,调节“尸 光源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是为了使像呈现 在;(3)实验主要步骤:保持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 调节“U 光源
8、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焦距、物距和像的 高度;保持 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焦距、像距和像的高度;(4)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物体的高度沪5.0cm实验序号物距u / cm像距u/cm焦距f / cm像的高度。/cm117. 115. 08. 04.4230.015.010.02.5360.015.012.01.3425.01188.02.4525.016.710.03.3625.023. 112.046分析 三组数据可知:当像距不变时,物距变大,要成清晰的像,凸透镜焦距要变大;分析4、5、6三组数据
9、可知:当物距不变时,凸透镜焦距越,像距 越大,像也越大;根据以上探究可知:人眼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焦距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用变焦照 相机在同一位置拍摄同一物体时,是通过同时调节焦距和像距,使物体成大小不同的清 晰的像;(5)实验结束后,小明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交流:人长时间看近处物体,眼睛容易疲劳。学习较长时间后,建议同学们适当远眺, 使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选填“厚”或薄”),焦距变大,舒缓眼疲劳, 保护眼睛;用变焦相机拍完西安钟楼的全景后,要在原地把钟楼上的钟拍得更大一些,应该 把照相机的镜头 (选填“向前伸”或“往后缩”)同时增大焦距。【答案】光屏;光屏中央;“尸光源;1、2、3;大(或长)
10、;薄; 向前伸。【解析】(1)1在人眼结构中,外界事物透过晶状体最终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网 膜相当于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光屏,故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相当于光屏到凸透 镜的距离不变。(2) 2实验前,调节“广 光源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是为了使像 最终能够在光屏的中央显现。(3) 3保持“尸 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保持物距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 透镜,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可以探究焦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4) 4要得出“当像距不变时,物距变大,要成清晰的像,凸透镜焦距要变大。” 的结论,需要控制像距保持不变,改变物距,故选1、2、3组数据。5分析4、5、6三组数据可知,物距保持不变
11、,透镜的焦距逐渐增大,发现像距 也在逐渐增大,且像的高度也在逐渐增大,故当物距不变时,凸透镜焦距越大,像距越 大,像也越大。(5) 6人长时间看近处物体,晶状体收缩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眼睛的焦 距变小,远眺时,使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眼睛的焦距变大,试卷第12页,总13页 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聚在视网膜上,可以看清远处的事物,可以起到舒缓眼疲劳,保 护眼睛的作用。7拍完西安钟楼的全景后,需要在原地把钟楼上的钟拍得更大一些,则物距保持 不变,像变大,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此时焦距变大,故把照相机的镜头像前伸。试卷第14页,总1页A.只有正确B.只有正确C.只有正确D.只有
12、正确【答案】Bo【解析】近视眼的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成像于视 网膜前,应佩戴发散的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错误;照相机照相的原理是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照相时应该站 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故正确;利用放大镜看地图时,物体在焦点之内,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错误;阳光下绿树的影子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正确。故选B。4. (2022 湖南衡阳)凸透镜是照相机,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oA.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近视眼矫正的镜片是凸透镜;C.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放大镜成的是正立
13、放大的实像【答案】Co【解析】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A错误;B.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戴一副 凹透镜来矫正,故B错误;C.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C正确;D.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是实像,故D错误。故选C5. (2022 四川内江)关于图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尸光屏I凸透镜7A.图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v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该成像特点是照相机的原理。11. (2022 江苏扬州)请你补全关于“像”的知识结构图。【答案】直线传播
14、;凸透镜;倒立实像。【解析】1 2 3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 立放大的实像,故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小孔成像是利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故小孔成像和 凸透镜成像的相同点是都可以成倒立的实像。三、作图题12. (2022 重庆A)请在图中画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答案】见解析。【解析】根据凸透镜焦点的定义可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会经过焦点,据此画出折射光线,如图:点睛:涉及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作图,应牢记凸透镜
15、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在画图中灵活运用,像这一类的作图即可迎刃而解.13. (2022 江苏扬州)如图,请完成光线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图。(6是凸透镜的【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光线与主光轴平行,光路图如下图所示:14. (2022 浙江宁波)如图甲所示,在小宁与平面镜之间有一只杯子,为何杯子 和杯子的像在小宁眼球视网膜上成的像大小不同?根据“平面镜成像”、“视觉的形成” 等有关知识,我们可以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上述现象。图乙为杯子的像在视网膜上 成像的示意图,请你在图丙中画出杯子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月。(要求:先根据平 面镜成像规律画出/反 再用图
16、乙的方法画出/月)试卷第6页,总13页【解析】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可分别过切作镜面的垂线,从而确定杯子26的位置。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物 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图乙知,两点射向晶状体的过光心的 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两条折射光线到达视网膜便形成了在眼球中的像。同理, 过然两点作通过光心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到达视网膜的位置,便是杯子仍在视网膜上成的像。作图如下:四、实验题15. (2022 四川南充)小明在科技书上利用凸透镜制作一个照相机,他找到了一个凸透镜和一些器材,首先在实验室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部分操作如下:(1)实验
17、前先调节烛焰、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2)当蜡烛到凸透镜距离为20cm时,能在光屏上呈现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焦距A cm;(3)小明将蜡烛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cm处,调节光屏的位置,光屏上能呈现清晰 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4)小明用一个凸透镜制成照相机的镜头,能在底片上呈现清晰的近处景物的像, 而远处景物的像却相当模糊,小明找来了家中废弃的眼镜镜片放在自制照相机镜头前, 发现远处景物的像也变得清晰了,则该镜片属于(选填“近视”或“远视”) 眼镜;取走镜片,他 (选填“增大”或“减小”)相机镜头与底片的距离也能 使远处景物的像变得清晰。【答案】凸透镜;10;实;近视;减小
18、。【解析】(1)1由图可知,光具座上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为使凸透镜 所成的像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要将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调整到同一水平线上。(2)当凸透镜成等大的实像时,像和物体都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的位置上,则凸透镜的焦距f - - u = x 20cm = 1 Ocm22(3) 3当物距为30cm时,蜡烛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由凸透镜成像规律 可知,光屏上应成倒立缩小的实像。(4) 4 5近处的景物能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远处的景物通过镜头成像,相当 于增加了物距,此时清晰的像在底片的前面,则应减小像距才能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 即减小相机镜头与底片的距离;若像距不变,也可以在
19、镜头前放置一个对光具有发散作 用的透镜,让光推迟会聚到底片上成清晰的像。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因此应在镜头前放近视眼镜片。16. (2022 江西省)物理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等【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测焦距:如图所示,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它的另一侧找到最小最亮的 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试卷第8页,总13页(2)组装实验装置: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对三者进行调节、如图所示,是他们分别调节完的实验装置,其中调节正确的是 装置(填写字母序号),理由是,使像清晰地星现在光屏的中央;A(3)设计实验表格:请将表格中和的内容补充到横线上:物距跟焦距F的关系像的性质大小【分析与论证】略【拓展】在实验过程中,光屏上呈现了一个清晰的像,此时,某同学将焦距相同、 直径更大的凸透镜替换原凸透镜,则光屏上呈现的像比原来的像(选填“更大”、 “更小”或“更亮”)。【答案】会聚;5;D;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 度; 虚或实;倒立或正立; 更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