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上师大附中 2022-2023学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上海市上师大附中 2022-2023学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上师大附中 2022-2023学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
2、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结论正确的是()A依据酸在水中的电离程度,将酸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B依据反应过程中是否发生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C依据元素组成,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和特殊氧化物等D依据在反应过程中的得电子数目将氧化剂分为强氧化剂和弱氧化剂2、以下是在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生产流程的示意图: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气体是NH3,B气体是CO2B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C第步操作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D第步操作是将晶体溶于水
3、后加热、蒸发、结晶3、工业制取ClO2的化学反应:2NaClO3 + SO2 + H2SO4= 2ClO2 + 2NaHSO4 ,下列说法正确的ASO2在反应中被还原BNaClO3在反应中失去电子CH2SO4在反应中做氧化剂D1 mol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1 mol电子4、歌曲青花瓷,唱道“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其中的“铜绿”即是铜锈,它的化学成分是Cu2(OH)2CO3(碱式碳酸铜)。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的化学反应为2Cu+O2+CO2+H2O=Cu2(OH)2CO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该反应中氧元素和碳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
4、C该反应中铜得电子,O2失电子,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D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只有两种元素5、根据下列三个反应,判断物质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2FeCl3 + 2HI = 2FeCl2 + 2HCl + I2H2SO3 + I2 + H2O =2HI + H2SO43FeCl2 + 4HNO3 = 2FeCl3 + NO + 2H2O + Fe(NO3)3ANOFe2+H2SO3IBIFe2+H2SO3NOCFe2+IH2SO3NODH2SO3IFe2+NO6、某溶液中可能含有Cl-、SO42-、CO32-、NH4+、Fe3+、Fe2+、Al3+、Na+。某同学为了确认其
5、成分,取部分试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c(Fe3+)0.2 molL-1B溶液中至少有4种离子存在,其中Cl-一定存在,且c(Cl-)0.2 molL-1CSO42、NH4+、Na+、CO32一定存在,Cl-可能存在D要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其操作为: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氯水,无现象,再加KSCN溶液,溶液成血红色,则含有Fe2+7、向紫色石蕊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振荡,正确的叙述是()A最后溶液变红色B溶液先变红色最后褪色C溶液仍为紫色D氯水中含有HCl、Cl2、HClO、H2O四种分子8、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6、73K、101kPa下,11.2L NH3和PH3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氢原子数约为1.5NAB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含有原子数为2NAC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Ba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4NAD标准状况下,11.2LP4(白磷)含有0.5NA分子9、某Na2SO4不饱和溶液,加热蒸发掉30g水,未见晶体析出,与原溶液相比,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溶质的质量B溶质的质量分数C溶液的体积D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10、下列离子可以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Ba2+、K+、SO、NOBCa2+、Na+、CO、Cl-CCa2+、Ba2+、Cl-、OH-DAg+、Fe3+、NO、Cl-11、下列过程
7、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B生石灰被用作干燥剂后失效C过滤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D蒸馏法将海水淡化为饮用水12、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 )A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NaOH溶液B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K2CO3:加入适量的盐酸C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MgCl2:加入KOH溶液后过滤,滤液蒸发结晶D用BaCl2溶液,可将盐酸、硫酸、硫酸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钾五种无色溶液鉴别开13、人体血浆中平均每 100 mL 中含 10.02 mg Ca2 (Mr40.08),则血液中 Ca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0.25 molL1 B2.5 molL1C2.5103
8、molL1 D2.5104 molL11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沸水中加入0.1mL5mol/L的FeCl3制得胶体,Fe(OH)3胶体粒子数目为5104NAB0.5mol/L MgCl2溶液中含有Cl的数目为NAC标准状况下,5.6 L H2O含有的电子数目为2.5NAD13.2g CO2和N2O形成的混合物含有的原子数目为0.9NA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1 mol甲烷的体积为22.4 L,则一定是在标准状况下B在0、101kPa下,2 mol 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44.8 LC在标准状况下,1 mol水的体积为22.4 LD1 mol
9、 O2 的质量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才约是32 g16、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目的分离方法原理A分离溶于水的碘乙醇萃取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B分离汽油和四氯化碳分液四氯化碳和汽油的密度不同C除去KNO3固体中混的NaCl结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D除去乙醇中的水蒸馏乙醇与水的沸点相差较大【选项A】A【选项B】B【选项C】C【选项D】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有五瓶损坏标签的试剂,分别盛有AgNO3溶液、稀硝酸、盐酸、氯化钡溶液、碳酸钾溶液,为了确定各瓶中是什么试剂,将它们任意编号为A、B、C、D、E,用小试管各盛少量,多次进行两两混合反应,反应现象为:A与B
10、、A与E产生沉淀,B与D、B与E产生沉淀,C与E、D与E产生气体,而C与D无反应现象。由此,可判定各试剂瓶中所盛试剂为:A_,B_,C_,D_,E_。另外,请写出下面要求的离子方程式。(1)A与E:_。(2)B与E:_。(3)C与E:_。18、a、b、c、d、e、f、g为七种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粒子,它们都有10个电子,其结构特点如下所示:(单位:电荷)粒子代号abcdefg电荷数0110210其中b的离子半径大于e的离子半径;c与f可形成两个共价型g分子。试写出:(1)a粒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2)b与e相应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比较为_(用化学式表示)。(3)若d极易溶于
11、水,在水溶液中变化的方程式为_,实验室制备d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d为正四面体形分子,其重要应用之一为_。(4)c粒子是_,f粒子是_(用化学式表示),由c、f生成g的离子方程式是_。19、I.在2020年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使用了大量的84消毒液,它是一种以次氯酸钠(NaClO)为有效成分的高效消毒剂,其水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病毒的核酸物质被氧化从而杀灭病毒。使用时需注意:勿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浓盐酸)混用:宜储存在避光、阴凉处(1)由储存注意事项可推测84消毒液消毒效果的影响,实验方案如下:取4个烧杯,分别倒入30mL 84消毒液。将4个烧杯分别置于20、30、40、50水浴中加
12、热。已知:反应溶液氧化性直观的参数是氧化还原电位(ORP),ORP值越大,表明氧化性越强,消毒效果越好。实验采用氧化还原电位传感器采集ORP数据,绘制图像如下:(2)分析图像,可以获得的结论是_;84消毒液不能直接用来洗手,需要加水稀释后才可使用,稀释时水的温度最好不超过_。(3)如果将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用,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和一种常见的盐,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84消毒液也可用于漂白,该小组继续探究84消毒液在不同pH下使红纸褪色的情况,做了如下实验:步骤1:将5mL市售84消毒液稀释至100倍,测得稀释后溶液的pH=12;步骤2:将稀释后溶液各20mL分别加入3个洁净的小烧杯中;步骤3
13、:用H2SO4溶液将3个烧杯内溶液的pH分别调至10、7和4.(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步骤4:在3个烧杯中分别放入大小相同的红纸,观察现象,记录如下:已知:溶液中Cl-、HClO和ClO-物质的量分数(a)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4)由实验现象可获得一下结论:溶液的pH再410范围内,pH越大,红纸褪色_。结合图像进行分析,b、c两烧杯中实验现象出现差异的原因是_。图像表明,当调至pH=4时,84消毒液中的有效成分几乎变成HClO,由上述实验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氧化性HClO_NaClO(填“”或“Fe3+I2) :取溶液少许滴加12滴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呈红色;取100mL溶液,滴
14、加1.0mol/L的NaOH溶液至520mL时恰好完全反应,加热后共收集到0.448L(标准状况下)气体(假设气体全部逸出),同时产生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后得到一种黑色和白色的固体混合物,称得质量为14.0g。下图为滴加NaOH溶液过程图像(纵坐标为生成沉淀的质量,横坐标为滴加NaOH溶液体积)。继续向滤液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46.6g;另取100mL原溶液通入标准状况下1.12LCl2,恰好完全反应,加入四氯化碳后,振荡静置后分层,下层呈现紫色(已知:Cl2+2I-=2Cl-+I2);在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后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结合以上实验现象和数
15、据可知:(1)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存在_。(2)填写表中空格(可以不填满): _。离子种类离子浓度(mol/L)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解析】A. 依据酸在水中电离出氢离子个数,将酸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A错误。B.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发生电子的转移,依据反应过程中是否发生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C. 依据组成,将氧化物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C错误;D. 依据在反应过程中的得失电子的能力大小,将氧化剂分为强氧化剂和弱氧化剂,D错误。2、D【解析】A利用NH3极易溶于水,且水溶液显碱性,可以提高CO2的吸收,因此先通N
16、H3后通CO2,故A说法正确;B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利用了溶解度的差异,故B说法正确;C操作是过滤,因此利用玻璃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故C说法正确;D晶体是NaHCO3,利用NaHCO3的不稳定性:2NaHCO3Na2CO3CO2H2O,故D说法错误;答案选D。3、D【解析】AS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SO2为还原剂,故A正确; B反应中Cl元素由+5价降低到+4价,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故B错误; CH2SO4在反应中没有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仅起到酸性的作用,故C错误;DNaClO3ClO2发生还原过程中,氯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到+4价,所以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
17、到1mol电子,故D正确;故选:D。4、D【解析】在该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2价,失去电子,被氧化,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2价,得到电子,被还原,其余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详解】A. 在该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2价,失去电子,被氧化,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2价,得到电子被还原,故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不正确;B. 该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B不正确;C. 该反应中铜失去电子,O2得到电子,C不正确;D. 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只有两种元素,D正确。故选D。5、D【解析】由2FeCl3 + 2HI = 2FeCl2 + 2HCl
18、 + I2,可知还原性:IFe2+,由H2SO3 + I2 + H2O =2HI + H2SO4,可知还原性:H2SO3I,由3FeCl2 + 4HNO3 =2FeCl3 + NO + 2H2O + Fe(NO3)3,可知还原性:Fe2+NO,综上所述,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O3IFe2+NO;本题答案为D。【点睛】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6、B【解析】向100ml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得到0.02mol气体,该气体为氨气,则原溶液中一定存在0.02molNH4+;生成的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得到的1.6g固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上师大附中 2022-2023学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 师大附中 2022 2023 学年 化学 第一 学期 期中 达标 检测 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