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设计.docx
《2022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设计.docx(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2、培养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践操作演示,初步学会整理的方法。教学重点: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找规律填数。教学准备:小棒或小圆片、算式卡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练习5以内的加减法1、第一题:先观察情境
2、图,提出教学问题;再列式计算。2、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3、第五题:“找家”,先算一算,再连一连。4、第六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练习,讨论交流“+=5”和“=1”这两个算式,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想出不同的答案。5、第七题:先让学生猜一猜每个盒里会有哪些卡片,再把卡片打乱次序分组整理,指导找到较好的整理方法。二、找规律填数1、第3题:先拿出学具进行演示,再让学生独立填空,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说说每次多几个或每次少几个。2、第4题:(1)引导学生观察第1小题。(2)组织生分组交流。(3)反馈讨论结果。其它两个小题教法同第1小题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菱形的定义。2、菱
3、形的性质。3、菱形的判定。(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判别条件的过程,在操作活动和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究习惯和初步的审美意识,进一步了解和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2、了解菱形的现实应用和常用判别条件。(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加深师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学习过程中,来体会菱形的图形美和内在美。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教学难点:菱形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的综合应用。教学过程:一、巧设情景问题,引入课题前面我们探讨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别条件,下面我们来共同回忆一下。大家来看一个衣帽架(出示衣帽架,并按课本P93的
4、图片进行变换),这个衣帽架中有你熟悉的图形吗?(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我们把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菱形。二、新课你能给菱形下定义吗?(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在于它是有一组邻边相等。所以菱形是具备:“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相等”。这两个条件的四边形。下面大家画一个菱形,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如图,在菱形ABCD中,AB=A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1)图中有哪些线段是相等的?哪些角是相等的?(2)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3)两条对角线AC、BD有什么特定的位置关系?(同学们讨论分析回答)同学们分析得很好,能
5、否从中归纳出菱形的性质呢?因为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除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外,还有平行四边形所没有的特殊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那么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这两条对称轴是菱形的对角线,所以两条对称轴互相垂直。)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知道了菱形的性质,那想一想如何利用折纸、剪切的方法,既快又准确地剪出一个菱形的纸片?大家拿出准备好的白纸,小剪刀来动手做一做。(学生想动手折、剪,教师指导,然后出示两种及学生总结的折纸、剪切的方法)方法一:将
6、一张长方形的纸横对折,再竖对折(如P92的图),然后沿图中的虚线剪下,打开即是菱形纸片。方法二:如图(P94的图),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重叠在一起,重叠的部分ABCD就是菱形。(如图1)方法三: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在折痕上取任意长为底边,剪一个等腰三角形,然后打开即是菱形。(如图2)你能说一说按这三种方法做的理由吗?大家讨论一下回答。方法一主要是利用了菱形的轴对称性。按方法一剪出如图所示的图形。以BD所在的直线对折时,OA=OC,以AC所在的直线对折时,OB=OD,这时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又因为两条折痕是互相垂直的,即:ACBD,又OA=OC,所以BD是AC的中垂线。即AB=BC,因此
7、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按方法二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的理由是: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在纸条的边缘上,它们彼此平行,它是平行四边形;分别以一组邻边为底写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底乘高),再由纸条等宽即它们的高相等,立即得到这组邻边相等。按方法三得到的菱形的理由是:如图2,ABC是以BC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所以AB=AC,以BC为折痕,对折后,得到的三角形BCD仍是等腰三角形,即:BD=DC,又因为AB=BD,DC=AC,所以AB=CD,BD=AC,所以四边形ABDC是平行四边形,又AB=AC,因此,平行四边形ABDC是菱形。刚才通过折纸、剪切,得到了菱形,你能因此归纳一下菱形的判别方法吗?分
8、组讨论,然后总结:菱形的判别方法: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3、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要注意的是:菱形的判别方法的题设条件是平行四边形还是任意四边形。)好,下面大家完成P94的议一议)。三、应用例1、(书上95页例1)师生共析从图中知道:AC与BD是相交,从已知条件:AB=,OA=2,OB=1。结合图形知道:这三条线段正好构成三角形。又由于AB2=OA2+OB2,所以可以知道:AOB是直角三角形,因此可以得出:AC与BD互相垂直。由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所以由此可知: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例2如图,在RtAB
9、C中,BAC=90,ADBC于D,BE平分ABC交AD于F,交AC于E,若EGBC于G,连结FG。求证:四边形AFGE是菱形。分析:要判别四边形AFGE是菱形,要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再寻找邻边相等的条件,而要证明它是平行四边形,要找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四、小结本节课我们探讨了菱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别方法,我们来共同总结一下: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菱形的性质:边:四条边都相等对边分别平行角:对角线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的判定:五、课后作业:教学反思: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菱形除平行四边形具备的性质外它本身所具有的
10、特殊性。发展学生合情的逻辑推理过程,逐步规范格式。相关的计算要注意规律。从本节课内容来看要求比较高。基础差一点的同学掌握起来是略为困难了些。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设计3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亿以内的大数,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4.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5.会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二年级上册认识除法,表内口算除法及应用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
11、的竖式除法,有余数除法及应用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及应用路程、时间与速度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商不变的规律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四年级下册小数除法及应用五年级下册分数的除法及应用六年级上册混合运算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不变的运算规律,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此外,还有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感受大数等内容。本单元教材编写的特点是突出题材的现实性,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选择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除法计算的基本方法。为鼓励学生进行探索
12、,不论是除法的计算,还是除法的运算规律以及解决简单的问题,教材都安排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提供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平台。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计算的方法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其宗旨是承认学生学习思维策略的差异,尊重学生用自己的经验来解决问题,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探索能力的有效途径,也可以促使学生的不同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在本单元的各个活动中,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归纳计算的方法。如“买文具”的活动(教材第页),对于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教材呈现了三个计算的方法,有逐步相减的、有用乘法思考的、也有用竖式计算的。教材
13、安排这些方法的目的是说明,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地先进行探索,与同学进行交流后再归纳计算的方法。又如“参观苗圃”的活动(教材第6页),如何试商是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计算的关键,教材中安排的试商方法有几种,这样安排也是为了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在教学的过程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中,教师不要急于为学生提供现成的计算方法,可以在学生探索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总结各种方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本单元安排的“探索与发现(四)”(教材第72页)是第三单元三个探索与发现的继续,其探索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主要是通过对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从中发现商不变的规律。教材中用对话的形式来反映探索的思考过
14、程,教学时可以运用这些思路来指导学生。对于商不变规律的应用问题,主要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应用,所以相关的简便计算不要求提高难度。2.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本单元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的安排都与计算同步。在解决问题时,首先需要指导学生分析呈现的信息,会选择相关的信息。因为在题目中有些信息是多余的,有些信息是隐蔽的,只有把这些信息合理分析,才能正确地解决相关的问题。其次是合理地利用题目中的条件,并能根据条件之间的关系作出简单的推理。如教材第页第3题的“设计购买方案”是条件比较多的问题,而且具有开放性。因此,如何根据题目的要求,作出一些简单的推理则显得十分必要。当然,对一些有困难的学生,在解决问
15、题时可以不直接呈现全部的条件,逐步出示一些条件,以减轻他们学习的压力。3.在运算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估算的能力在本单元中,基本上在每个运算前都安排了估一估的要求,目的是加强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不论是学习新的知识,还是练习巩固,都应该让学生先估一估,然后再算一算。对于学生的估算,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依据。当然,每个学生的估算方法不是统一的,只要合理都应肯定。课时安排建议内容建议课时数买文具2路程、时间与速度2参观苗圃3秋游练习六2国家体育馆1探索与发现(四)2“中括号”1练习七1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14课时。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设计4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直观感受“多一些”“少一
16、些”“多得多”“少得多”和“差不多”的意义,体会数的相对大小关系。2.能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并运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描述数量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感及估数的意识,初步感受比较中的相对性。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教学重点能用数学语言初步描述数量之间相对的大小关系。三、教学难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数感。四、教学过程(一)猜数游戏、激趣导入1.老师组织全体同学进行猜数游戏。(全体学生与老师一起进行猜数游戏。)2.引导学生思考:游戏中,我们用到了什么数学知识?(比大小。)3.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比较的知识。
17、(二)探究新知、发展数感1.通过两个量比较,复习旧知(1)叙述情境:班级进行了苹果树的评比,小芳、小明、小刚获得前三名,根据他们说的话,判断谁是第一名。(2)播放录音:小刚:我得了一些苹果。小芳:我得的比小明多。学生听录音,通过对两个数量的描述判断谁多谁少。引导学生思考:他俩比,谁有可能得第一?为什么?(3)小结:看来两个量通过比较,就能知道谁多谁少。2.通过三个量比较,引出新知(1)播放录音:小明:我得的也比小刚多。引导学生思考:能知道谁是第一吗?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全班交流、互动感知。(2)播放录音:小芳:我得的比小刚多一些。小明:我得的比小刚多得多。让学生再次进行判断。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
18、对“多得多” “多一些”这两个词的理解。(3)教师质疑:还是没有告诉具体的数,现在怎么就知道谁第一了?(4)在学生互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结:看样子光知道多还不行,还得知道多的程度!(5)让学生描述:小刚、小芳他俩跟小明比的结果。学生用“少得多”“少一些”进行描述。(6)小结:有了“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这些词,我们就能更好地表达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了。3.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1)让学生观察鲜花图,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比较的结果。学生交流,训练语言表达能力。(2)引导学生估数:红花有10朵,估计黄花、粉花大约有多少
19、朵?说说你是怎么估的。学生估数,并对估数的策略进行交流。(3)抽象出3种花具体的数量:10,29,52。让学生判断哪种描述正确: 29比10多一些;29比10多得多。(4)老师小结:在比较29和10的时候,还要考虑到52的存在。(5)利用数线,加深理解。让学生在数线上找到这3个数的位置。手势比划:数线上29比10多出来的部分;数线上52比10多出来的部分。学生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让学生对比这两部分的长短,说出自己的感受。明确:通过数线图,我们再一次验证了,52比10多得多,29比10多一些。小结提升:数量间的相对大小关系没有绝对的标准,“多一些”与“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是相对而言的
20、。让学生说出10和29和52比较的结果。(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1.基础练习教材科书第31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2.联系实际,增进理解(1)投沙包比赛:我投的比你近得多。“近得多”什么意思?(2)跳高比赛:我跳的比你高一些。“高一些”什么意思?(3)猜价格:奖品的价格和15元差不多。“差不多”是什么意思?(4)小结:生活中表示数量之间的大小,有时还会用到远得多、高得多、便宜得多、差不多等等,都能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3.“升级版”猜数游戏(1)让学生利用新学的这四个词玩猜数游戏。(2)对比:两次游戏,为什么第二次游戏比第一次的游戏猜的次数少了?(3)发现:第二次的游戏用上这些词之后,
21、让大家知道了比较多少的程度,猜的次数明显减少了。4.感知相对性(1)手指游戏:比5多3的数是?比5多5的数是?比5多一些的数是?(2)引导:7,8,都是比5多一些的数,如果你认为这些数是比5多一些的话,说一说你心目中比5多得多的数是多少?(3)让学生思考:老师也想了一个比5多一些的数,如果60比5多一些的话,猜一猜老师心里想的那个比5多得多的数是多少?(4)小结:看样子,我们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啊!(四)全课小结、课后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学会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并根据数据回答问题。2.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并乐于与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北师大 数学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