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人应当坚持正义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5.1 人应当坚持正义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1 人应当坚持正义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5.1人应当坚持正义 学案学习目标1 . 了解苏格拉底的人生轨迹和提问方式,掌握提问的技巧与能力。2 .认识并概括苏格拉底式的提问,并从中获得感悟。3 .通过学习这篇小短文,从中汲取对自己人生有益的启示,并能运用到生 活中。教学重难点重点:概括苏格拉底式提问的特点,理解他提出的观点,探讨他是如何论证的。难点:理解“正义”理念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 考和判断。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历史背景:苏格拉底喜欢在街头与人辩论伦理道德等问题,公开反对奴隶主民主制,特 别是雅典后期的
2、激进民主派。后来因为有人控告他与克利提阿斯关系密切,反对 民主政治,用邪说毒害青年,苏格拉底因此被捕入狱。按照雅典的法律,在法庭 对被告判决以前,被告有权提出一种不同于原告所要求的刑罚,以便法庭二者选 其一。苏格拉底借此机会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他自称无罪,认为自己的言行 不仅无罪可言,而且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结果,他被判了死刑。在监狱关押期 间,他的朋友们拼命劝他逃走,并买通了狱卒,制订了越狱计划,但他宁可死, 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就这样,这位70岁的老人平静地离开了人间。5.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明 确自己的观点。若同意此观点,则可以从良好的传
3、统道德对社会的作用方面入手, 适当举例。若不同意此观点,则可以从传统道德的弊端等方面入手分析。(二)作者简介: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 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对柏拉图一生影响最大的是苏格拉底。柏拉图20岁拜苏格拉底为师,直到苏格 拉底被雅典民主派处死。28岁至40岁,他都在海外漫游。柏拉图留下了许多著作,多数以对话体的形式写成,常被后人引用的有:辩 诉篇曼诺篇理想国智者篇法律篇等。理想国是其中的代表作。 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核心。他认为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非物质的理念世 界。理念世界是真实的,而
4、现实世界是不真实的,是理念世界的模糊反映。三、总体感知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在死亡面前要不要坚持正义。第二部分:苏格拉底以身体被毁类比正义被毁,形象地说明了坚持正义的重 要性。第三部分:苏格拉底引导格黎东得出结论坚持正义,绝不越狱。四、学习课文1 .格黎东一早来到狱所,劝苏格拉底离开,苏格拉底针对格黎东的劝说,是 怎样层层设问,一步步铺垫,阐述自己的道德信念,把格黎东带入自己的逻辑轨 道的?试作分析。明确:文本节选开始的一大段,苏格拉底的意思是:你的关心如果合乎正道,我就 听你的;如果不合乎正道,我不会让步的。在此基础上,苏格拉底问及了几个关 键问题: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
5、,有些意见要尊重,有些没有必要,也不必 听从所有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在格黎东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后,苏格拉底运用联想谈到了运动员,问及第 二个核心问题:是重视一般人的赞美、责备和看法,还是只听从一个人,即医生 或教练的褒贬意见。格黎东回答是听从一个人的意见。苏格拉底抛出第三个撒手铜:如果他听 从了外行人的话,是不是就遭到损害?在格黎东承认会受到损害后,苏格拉底进而腾挪思维,发问:道义与身体 谁贵重?层层诱导继续进行:活得好比活着更重要。活得好就是活得体面、正派。结论:私自离开是不正当的,是邪恶的、可耻的。我们不能做。多层设问,反复引申,联想对比,迂回曲折,最后水到渠成,辩论至
6、此结束, 完美收官,苏格拉底胜利。2 .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有哪些特点?苏格拉底式的提问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试分析。明确:在谈话进行中,苏格拉底偏重于问,他不轻易回答对方的问题。他只要 求对方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他以谦和的态度发问,从格黎东的回答中导引出其 他问题的资料,直至最后由于不断地诘询,使朋友进入他的逻辑轨道。苏格拉底 式的提问方法包括讽刺(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 的无知)、助产(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归纳和 定义(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等步骤。由于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 “知识的产婆”,因此,“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方法”也被人们称
7、为“产婆术”。启示:做一个苏格拉底式的提问者,才能卓有成效地对任何人和任何事提出 问题,才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展开并检验我们对事物的理解。也可以说,这是做 学问必须具备的方法能力,因此,请让我们把这种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法贯串于我 们的整个学习中,不仅要爱学习,还要会学习,只有这样,我们的学习才能达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3 .苏格拉底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明确:苏格拉底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 瞬。与格黎东谈话洋洋洒洒,循循善诱,不温不火,水到渠成。他是一个为人 极为和蔼的老师,谈话技术高超。在狱中,他质询格黎东也从不给现成的答案, 而是用反问和反驳的方
8、法,使格黎东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的思想。他研究人类 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 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他有信仰,宁愿为正义而 亡,不愿弃正义而苟活,他本可以自由,他本可以试图逃避,但作为一名哲学家, 他觉得坚持自己的信仰更为重要。被雅典法庭以不信宗教的神和腐蚀青年思想的 罪名判处死刑,成为哲学的殉道者。热爱理想与浪漫主义,热衷于过一种正义 的生活,却难以得到当时社会的认同,人格太完善,而当时的法律却并不完善, 于是有了他悲剧的一生。4 .格黎东想尽办法说服苏格拉底,向他讲述雅典法律如何荒诞不经,如何有 失公正,而遵守这样的法律
9、又是如何迂腐。但苏格拉底不为所动,视死如归,誓 死不越狱。请查阅资料,说说苏格拉底不逃走的N个理由。 明确:苏格拉底被判入狱时,已具有相当大的社会影响力和道德知名度,是雅典 文化界的知名人物,不宜选择逃走。苏格拉底被判入狱时,已70岁高龄,他身 边有很多粉丝、学生和朋友;其中包括一些外邦朋友,如迪拜人裴多、刻比多等。 这些人都很崇拜他,专跟随苏格拉底学习哲学。在当时的雅典城市,苏格拉底绝 对是一位受许多人喜爱和追捧的文化偶像。再加上苏格拉底自视为雅典人的牛虻, 一直致力于向雅典民众宣讲正义、美德、真理等价值观,大力呼吁雅典人关注智 慧和灵魂。在很多雅典人心目中,苏格拉底是一张醒目靓丽的道德名片
10、,其道德 知名度应当非同一般。苏格拉底对自己的社会和道德处境,始终保持清醒认识, 他非常爱惜自己的羽毛。苏格拉底尊重和雅典城邦签订的契约,维护雅典法律尊严,坚持按照道德 原则做合乎正义的事。在执行死刑前一天,格黎东去监牢探望他的朋友,极力劝 说苏格拉底逃走。苏格拉底从容淡定,以法律为第一人称,向格黎东分析了不能 逃走的理由。苏格拉底说,自己作为雅典公民的一员,理应遵循契约精神,不应 违背与雅典城邦签订的契约。如果私下逃走,就会伤害自己的国家,不合道德正 义。苏格拉底全面考量了私自逃走可能产生的所有后果,最终选择拒绝逃走。 比如他说,如果到外邦避难,外邦政府同样会敌视他这个不尊重法律的人;城邦
11、民众也会嘲笑和瞧不起自己。最终,他将失去做人的脸面和尊严,无法和别人继 续讨论真理、公正和正义的问题,而这种平庸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苏格拉底还 谈到了由于自己逃走而带给周围人的伤害,比如朋友将受到牵连,被查抄财产、 受到监禁或流放;自己的学生、朋友、亲人被别人嘲笑。自我检测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一:世界哲学大会期间媒体发布的“中国民众最关注的十大哲学问题”里,有这 样一条:人为什么要讲道德?说来话长。我们生活在一个道德的世界里,我们总是把生活中的人、事、物 划分为“好的”或“坏的”,总是借助“善”与“恶”的视角来理解和评价这个 世界上发生的种种情形。道德的存在,帮助我们建立起较为
12、稳定的人际关系、较 为合理的伦理秩序,以及较为长远的社会预期。这就是人类数千年甚至数万年来 的生活状态。几乎所有的伦理学家都曾直接或间接地回答过这个问题,几乎每一位对生活 有所经历和思考的普通人也会给出自己的答案。然而,这个问题之所以引人入胜, 是因为当我们如此提问的时候,内心其实已经生出了另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人 可不可以不讲道德? ”提出后面这个问题并不会让人感到愉快,但它却必须得到严肃认真的对待。 这不仅因为两个问题其实“一体两面”,更是因为它们共同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事 实,即道德乃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的反思和选择的产物。人类并非天 生完美,更谈不上是一种始终向善的生物。资源的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5.1 人应当坚持正义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应当 坚持 正义 高中语文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中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