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doc
《【解析】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如图所示为演示“受迫振动与驱动力频率之间关系”的实验装置,若驱动力的频率由小逐渐变大,直至超过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则在此过程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A. 弹簧振子的振幅逐渐增大B. 弹簧振子的振幅先增大后减小C. 弹簧振子的振动频率先增大后减小D. 弹簧振子的振动频率始终不变【答案】B【解析】当驱动力的频率f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f0时,系统达到共振,振幅最大,故ff0时,随f的增大,振幅增大,当ff0时,随f的增大,驱动力的频率远离固有频率,故该振动系统的振幅减小,故当驱动力的频率逐渐增大过程物体的振幅先增大
2、后减小,故A错误,B正确;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若驱动力的频率由小逐渐变大则弹簧振动的频率由小逐渐变大,故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应明确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而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物体的振动最强烈2. 如图所示,L为自感系数较大的线圈,电路稳定后小灯泡正常发光,当断开开关S的瞬间会有( )A. 灯A立即熄灭B. 灯A慢慢熄灭C. 灯A突然闪亮一下再慢慢熄灭D. 灯A突然闪亮一下再突然熄灭【答案】A【解析】当开关S断开时,由于通过自感线圈的电流从有变无,线圈将产生自感电动势,但由于线圈L与灯A串联,在S断开后,不能形成闭合回路,因此灯A在开关断开后,电源供
3、给的电流为零,灯就立即熄灭,只有选项A正确。3. 养正中学创建绿色校园,新装了一批节能灯,该路灯通过光控开关实现自动控制:电灯的亮度可自动随周围环境的亮度改变而改变。如图为其内部电路简化原理图,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Rt为光敏电阻(光照强度增加时,其电阻值减小).现增加光照强度,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电源路端电压不变B. R0两端电压变大C. B灯变暗,A灯变亮D. 电源总功率不变【答案】B【解析】由题意,增加光照强度,Rt减小,外电路总电阻减小,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知,干路电流I增大,电源的内电压增大,路端电压U减小,则A灯变暗,通过R0电流I0IIA,I增大,而IA减小,则I
4、0增大,R0两端电压U0增大,而R0、B的电压之和等于路端电压,路端电压减小,则知,B的电压减小,B灯变暗;电源的总功率PEI,I增大,则P增大.故B正确,A、C、D错误.4. 如图所示,实线与虚线分别表示振幅振幅为、频率均相同的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M是波峰与波峰的相遇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O、M连线的中点是振动加强的点,其振幅为2AB. P、N两处的质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C. 随着时间的推移,M处的质点将向O处移动D. 从该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周期,M处的质点到达平衡位置,此时位移为零【答案】C【解析】A、由于O、M是振动加强点,结合图可知,由图知连线的中点到两波源的距离差为半
5、个波长的偶数倍,所以该点是振动加强的点,其振幅为2A,故A正确;B、P、N两点是波谷和波峰叠加,位移始终为零,即处于平衡位置,B正确;C、振动的质点只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不会“随波逐流”,C错误;D、从该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周期,质点M到达平衡位置,D正确。点睛:介质中同时存在几列波时,每列波能保持各自的传播规律而不互相干扰;在波的重叠区域里各点的振动的物理量等于各列波在该点引起的物理量的矢量和。5. 甲乙两弹簧振子,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则可知( ) A. 两弹簧振子完全相同B. 两弹簧振子所受回复力最大值之比F甲:F乙=2:1C. 振子甲速度为零时,振子乙速度最大D. 振子的振动频率之
6、比f甲:f乙=2: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振动图象读出两弹簧振子周期之比根据周期公式分析可知,两弹簧振子一定不完全相同故A错误由振动图象读出两振子位移最大值之比,根据简谐运动的特征由于弹簧的劲度系数k可能不等,回复力最大值之比不一定等于2:1故B错误由图看出,甲在最大位移处时,乙在平衡位置,即振子甲速度为零时,振子乙速度最大故C正确两弹簧振子周期之比=2:1,频率之比是故D错误故选C考点: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横波的图象点评:本题考查对振动图象的理解能力不能把两弹簧振子错当成同一个弹簧振子,得到回复力最大值之比6. 一列波长大于1m的横波沿着x轴正方向传播,处在x1=1m和x2=2m
7、的两质点A、B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A. 波速可能为1m/sB. 波长可能为mC. 3s末A、B两质点的位移相同D. 1s末A点的速度大于B点的速度【答案】B.点睛:本题中振动图象反映质点的振动情况,根据振动图象的信息,能确定两质点在同一时刻的状态,列出距离与波长的通式是关键.7. 如图甲所示,正三角形导线框abc固定在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线圈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t=0时刻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在04 s时间内,线框ab边所受安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规定水平向左为力的正方向)可能是下图中的( )A. B. C. D. 【答案】A【解析】0-1s,感应
8、电动势为: ,为定值;感应电流: ,为定值;安培力F=BI1LB;由于B逐渐减小到零,故安培力逐渐减小到零,故CD均错误;3s-4s内,感应电动势为: ,为定值;感应电流: ,为定值;安培力F=BI2LB,由于B逐渐减小到零,故安培力逐渐减小到零;由于B逐渐减小到零,故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小,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要阻碍磁通量减小,有扩张趋势,故安培力向外,即ab边所受安培力向左,为正,故A正确,B错误;故选A.二、多项选择题8. 下列选项与多普勒效应有关的是( )A. 科学家用激光测量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B. 医生利用超声波探测病人血管中血液的流速C. 技术人员用超声波探测金属、陶瓷、混凝土中是
9、否有气泡D. 交通警察向车辆发射超声波并通过测量反射波的频率确定车辆进行的速度【答案】BD【解析】A、科学家用激光测量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是利用光速快,故A错误;B、医生利用超声波探测病人血管中血液的流速利用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故B正确;C、技术人员用超声波探测金属、陶瓷、混凝土中是否有气泡是利用穿透能力强,故C错误;D、交通警察向车辆发射超声波并通过测量反射波的频率确定车辆行进的速度是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故D正确。点睛:多普勒效应是为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多普勒而命名的,他于1842年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主要内容为:接受到的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多普勒效应不
10、仅仅适用于声波,它也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波,包括电磁波。9. 如图甲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2 s时的波形图,图乙为该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 质点A在0.2 s内通过的路程一定为20 cmC. .若此波遇到另一列横波并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则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2.5 HzD. 若该波遇到障碍物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则该障碍物的尺寸一定比40 cm小很多【答案】BC【解析】A、由图乙知:时刻质点A正通过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根据波形的平移法可知该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A错误;B、由图乙知,运动的路程为2A,则点A在内通过的路程一定为,故B正确;
11、C、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需要频率相同,则所遇到的波的频率时才能产生的稳定干涉,故C正确;D、若该波遇到一障碍物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则该障碍物的尺寸一定与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稍小,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识别、理解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的能力和把握两种图象联系的能力,知道当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和发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10. 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入一交流电源,副线圈电路中R1、R2、R3和R4均为固定电阻,开关S是闭合的。两个交流电压表为理想电压表,读数分别为U1和U2;三个交流电流表为理想电流表,读数分别为I1、I2和I3。现断开S,U1数值不变,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 U2不变、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解析 福建省 晋江市 正中 2017 2018 学年 下学 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