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doc(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 情况分析科学五年级上册由“生物与环境”、“在阳光下”、“材料”和“健康生活”四个单元组成。通过三、四年级两年的学习,学生对科学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本册教学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以及科学素养的其他方面都获得进一步发展。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与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测和记录的规定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测和记录。规定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二、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提倡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2、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三、教学的重要目的1、“生物与环境”单元,让学生对研究生物特性及其行为产生深厚爱好,学习用简朴的控制实验获取事实的方法,用图画和文字记录动植物特性的方法,体验在实验过程中具体记录收集数据的必要性,经历进行简朴实验设计的过程并运用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交流和探讨。2、“在阳光下”单元,围绕着太阳与地球、太阳与人的关系展开研究,引领学生“将太阳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光和热的提供者)”来结识,来开展活动。3、“材料”单元,从方法上指导学生如何研究材料的特性,让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具体规定
3、来选择合适的材料,运用材料、发明材料。4、“健康生活”单元,让学生关注健康,学习有关身心健康的科学知识,并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四、教材的重点、难点在观测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环节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足的讨论,再得出结论。五、教学措施: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积极地探究学习。建立科学文献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献夹涉及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测报告、实验报告、登记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献夹进行展示与评选。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
4、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与科学知识目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具体措施:1、把科学课
5、程的总目的贯彻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通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结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9、充足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教 学 进 度周 次教 学 内 容9.19.3始业教育种子发芽实验(一) 种子发芽实验(二)9.69.10观测绿豆芽的生长 蚯蚓的选择 机动9.139.17食物链和食物网
6、 做一个生态瓶 改变生态瓶9.209.24维护生态平衡 机动9.2710.1光和影 阳光下的影子 机动10.410.8国庆长假10.1110.15光是如何传播的 光的反射 光与热10.1810.22如何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10.2510.29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机动11.111.5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11.811.12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土壤中有什么11.1511.19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11.2211.26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机动 11.2912.3我们的小缆车 用橡皮筋作动力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12.61
7、2.10测量力的大小 运动与摩擦力 滑动与滚动12.1312.17运动与设计 设计制作小赛车 机动12.2012.24复习(一)(二)12.2712.31复习(三)(四)1.31.7练习1.101.14联系1.171.21考试五年级上册始业教育课【教学目的】1、回顾和总结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2、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讨论本学期的重要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3、通过趣味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爱好。【教学准备】蜡烛在水面下燃烧的实验器材:蜡烛、水、空盆一个【教学过程】1、自由谈话,了解学生:师:我们学习科学已有两年了,在这两年中,大家对什么活动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8、?说说。师:真没想到,大家对科学这么有爱好。那么,在两个多月的暑假里,大家经历过许多事,其中有哪些是跟科学有关的呢?师:刚才大家说了许多跟科学相关的事,我们可以把这些事写下来,这就是很好的科学小论文,届时候老师会组织大家参与全国小学生科学小论文比赛。2、了解教材,明确任务: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又要一起探索科学奥秘了。那么,五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组织学生看封面:一个孩子正在观测生态瓶,特别突出的一点是这个孩子正在记录,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中求真、记录的重要性。旁边的四幅小图,分别代表着本册的四个单元,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让学生自由看目录和里面的内容,然后
9、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3、制定制度,选课代表:说明平时学习以4人小组为基本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推选各大组科学组长和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讲解每月科学之星评选方法(从作业、器材准备、上课、合作等方面加星)4、做小实验,激发爱好:师:刚才大家学习的非常认真,这让老师非常快乐,为此我想跟大家一起做一个小实验,实验的名称是:在水面让蜡烛燃烧。出示实验器材(蜡烛、水、空盆一个),问学生能不能做到,并可以让学生进行尝试。教师进行演示:先把蜡烛牢固地竖立在一个空盆的底上,点燃后轻轻地往盆里倒凉水,直至与蜡烛边沿相平为止。一会儿,蜡烛的火焰就降到水面以下了(如图所示)。基本原理:燃烧,水降温,使周边
10、的蜡烛不能达成溶点溶化,通过蜡芯支持燃烧。小结:在我们这册科学教材中,也有许多这样的活动和实验,需要我们细心观测、思考才干发现其中的奥秘。板书设计:教学后记:1、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目的】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测、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测的爱好【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教学难点】能根据规定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登记表(参考书4面)。【教学过程】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1、谈话导入:植
11、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存学生的各种观点)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假如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并且更合理,由于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4、师:大家的意见不同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1、师:该如何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
12、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并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记录。(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如何做?(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如何的?(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5)如何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当注意什么?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毕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
13、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当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醒: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毕实验,并做好观测记录。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登记表,将对认真完毕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板书设计:教学后记:2、种子发芽实验(二)【教学目的】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
14、适宜的温度。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结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反复实验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登记表,实验信息登记表(参考书5面)【教学过程】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1、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登记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2、分析实验信息:(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3)实验结
15、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三、交流实验信息:1、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如何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四、种植绿豆芽: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解决?2、拟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测日记或者记录。参考资料: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一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
16、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二是水分。一般需吸取相称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干萌发。三是充足的氧气。板书设计:教学后记:3、观测绿豆芽的生长【教学目的】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测,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登记表(参考书7面)
17、,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教学过程】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如何了。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同样呢,如何才干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2、该如何来设计对比实验呢?重点指导:(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2)两组的绿豆芽需要同样多吗?(3)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如何才干知道?3、学生完毕实验方案,交流。4、提供实验登记表,引导学生做好观测记录。(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
18、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测。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2、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如何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测尚有什么发现?3、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四、观测更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书8面):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的不同。2、香蕉、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4、说说平
19、时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板书设计:教学后记:4、蚯蚓的选择【教学目的】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互相联系的。【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教学准备】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如何的环境?2、学生自由发表。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如何设计实验呢?2、学
20、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环节:(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测和记录。(5)再做2次。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
21、验环节:(1)在此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测,记录。(4)再做2次。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1、让学生归纳:蚯蚓适合如何的生活环境?2、过渡:跟蚯蚓同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3、学生看书11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4、拓展: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谁能说说相关的例子吗?板书设计:教学后记:5、食物
22、链和食物网【教学目的】科学概念: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互换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度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结识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难点】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互相关联的一个整体”的结识。【教学准备】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或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提问: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么?(水、阳光、空气等)。2、引导: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这段时间我们重点研究这方面的知识。二、谁吃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级 上册 科学 教学计划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