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总结.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总结.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1. 教育与教育学1.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生产经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凡是能促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广义)学校教育(狭义)1.2教育的历史形态:原始形态(教育与生产相结合)古代教育(奴隶社会:中国;古雅典和斯巴达 封建社会:中国四书和科举;欧洲教会“七艺”和骑士教育“七技”)其特点:阶级、专制、道统、刻板、象征现代教育特性:全民、民主、多元、教育技术现代化1.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描述和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教育规律。1.4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a萌芽阶段 中国:孔子;学记:阐述了教育的作用
2、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设计了中央到基层完善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考试制度;强调启发式教学和循序渐进 西方:苏格拉底(“产婆术”:讽刺、助产、归纳、定义);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政治学(初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b独立形态教育学 培根(教育科学化);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适应自然,初次提出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普及教育统一学制,教学课程体系,“泛智”教育体系;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卢梭爱弥儿c规范教育学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课堂、教材);标志着科学教育学诞生(教育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
3、;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新三中心(儿童、活动、经验)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凯洛夫教育学2. 教育与社会发展2.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2.2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作用大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是一种投资,其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 通过教育资本储量(教育支出总额)来推断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奉献2.3教育与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领导权、权利、
4、目的);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人才、民主、舆论)2.4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与文化互相依存、互相制约2.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与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发展自身的继承性2.6教育与科技的关系:科技对教育的影响(教育者的决定、受教育者的数量和质量、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 教育对科技的作用(科学知识再生产、科学的体制化、科学研究、科技研究)2.7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改变人们对知识的观念、学习教育的观念、为教育的第三次奔腾提供平台2.8教育技术的三次革命性的突破:电报、电话、无线电;电视机、计算机、人造卫星;计算机和网络2.9学校文化的特性:组织文化、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5、、以传播文化传统为己任、校园文化是缩影2.10学生文化的特性: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2.11校风是统一体:学校的物质文化两种表述(环境文化、设施文化) 组织和制度文化的三种表述(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 精神文化观念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认知、情感、价值、抱负)3教育与人的发展3.1人的发展的概念: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涉及两个方面:生理的发展(有机体的正常发育;体质的增强) 心理的发展(认知和意向)3.2身心发展的动因:a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孟子、董仲舒、威尔逊、格塞尔、高尔顿、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b外铄论(环境决定论):墨子、荀子、洛克、华
6、生 c多因素互相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3.3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遗传(物质基础: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也许性;遗传素质的差异为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不能被夸大) 环境(外部因素:对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也许性,涉及机遇、对象和条件;影响有积极和悲观之分;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悲观的被动的)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规定对个体作出规范;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特别是基础教育具有延时即时的价值;开发个体特殊才干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决定性因素)3.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循序渐进)阶段性(不同年龄阶层表现的总体特性) 不平衡
7、性(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不同方面规定。规定抓关键)互补性(一方有损其他面补偿;心理与生理互补。规定全面和谐)个别差异性(规定因材施教)3.5教育不是万能的:既不能超越社会条件也不能违反儿童身心规律4教育目的4.1教育目的的概念:人们对受教育者的盼望(广义) 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体规定(狭义)4.2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导向、激励、评价4.3教育目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各学校的培养目的教师的教学目的4.4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即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4.5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足而自
8、由发展的人;人朝什么方向发展、如何发展、发展到什么限度取决于社会条件;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规定,并提出也许性;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干实现;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的唯一方法4.6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抱负、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本精神:坚持政治思想道德与科学知识能力的统一;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和谐发展;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4.7素质教育的内涵: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德智
9、体美劳);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5教育制度5.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a前制度化教育(人类初期教育定型的形式化教育 涉及古代的前学校与前社会教育、近代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 b制度化教育 即正规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教育形式和教育理念为“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中”6学生和教师6.1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6.2学生的基本权利:人身权(身心健康、人身自由、人格尊严、隐私、名誉和荣誉) 受教育权6.3教师的职能特点:传道者角色;解惑授业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研究者 教师的专业素养:学科专业素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
10、识学科发展脉络;学科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教育专业素养(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6.4师生关系:在教育内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7课程7.1课程的概念: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的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和进程的总和(广义) 特指某一门学科(狭义)7.2课程的类型:按照课程内容的属性(学科课程 赫尔巴特 斯宾塞VS活动课程) 按照课程管理、开发主体(国家课程 一级vs地方课程 二级vs学校课程 三级) 按照课程的任务(基础型课程vs拓展型课程vs研究型课程)7.3设计课程文献的三个层次: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 教科书7.4课程实行:基本取
11、向(忠实取向、互相调适取向、课程缔造取向) 结构(安排课程表;分析教学任务;了解学生学习特点;选择并拟定教学模式;规划教学单元和课;组织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7.5课程评价的重要模式:泰勒 目的评价模式(以目的为中心展开) 斯克里文 目的游离模式(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实际结果”) 斯塔弗尔比姆 CIPP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主张课程评价应为课程 决策和改革服务) 7.6制约课程的重要因素:社会、知识、儿童、课程理论7.7课程目的与教育目的、培养目的、教学目的的关系7.8课程目的的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8教学8.1教学的
12、概念: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涉及: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主线目的;教学由教和学两方面活动组成;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8.2教学的意义: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8.3教学的一般任务:传授基础知识、技能、技巧;发展学生智力、体力、能力和发明才干;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世界观;关注学生个性发展8.4教学过程:教师根据一定社会规定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同时身心获得发展形成思想品德8.5教学过程的本质:结识过程(间接
13、性;交往性;教育性;有领导的结识) 发展说(不的仅是特殊的结识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过程) 双边活动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8.6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或特点: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互相转化) 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处在主体作用;建立合作、有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8.7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对的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与讲解相结合;重视运
14、用语言直观) 启发性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想和思维逻辑;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巩固性原则(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新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循序渐进原则(学科逻辑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重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 学生结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因材施教原则(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采用有效措施,使有才干的学生得到充足的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书本的知识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的解决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的教材)8.8教学方法:讲授法
15、(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谈话法 讨论法 演示法 练习法 实验法8.9教学工作基本程序: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上课(课的类型:新授课、复习课、技能课、检查课按照教学任务划分 单一课、综合课完毕任务的类型数; 课的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上好课的具体规定: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内容对的、方法得当、表达清楚、组织严密、气氛热烈) 作业检查与批改 课外辅导 学业成绩考察与评估8.10教学组织形式:为完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规定组织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个别教学制 班级教学制(产生与发展:乌克兰兄弟会学校中国京师同文馆 特点:固定班
16、级;固定期间;以课为教学单位 优点:有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陷: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培养;教学形式缺少灵活性) 分组教学制(内部分组: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成绩; 外部分组:打破按年龄编班,按学习能力或成绩) 设计教学制(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 道尔顿制(只为学生分别制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8.11教学策略:基本特性(综合性、灵活性、可操作性) 类型(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综合型)9德育9.1德育的概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施加影响活动,涉及社会、社区、学校、家庭德
17、育(广义) 学校德育(学校德育)目的:?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9.2德育过程:结构(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矛盾(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规定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规律(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9.3德育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规定学生相结合、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9.4德育途径: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
18、9.5德育方法:说服法、楷模法、锻炼法、陶冶法、奖惩法9.6德育模式:认知模式(理论假设、围绕道德的两难问题的相对论、简要评论) 体谅模式(、围绕人际-社会情景问题的道德教育) 社会模仿模式(、围绕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10班级管理10.1班级的概念: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限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形成的,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10.2班集体:基本特性(明确的共同目的、健全的组织结构、共同的生活和活动准则、班级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 形成与培养(拟定班集体发展目的培养选拔班干部和积极分子,建立班集体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对的的集体舆论,形成良
19、好的班风引导非正式群体为班集体的积极力量)10.3班级管理:模式(常规模式;平行管理集体个人结合;民主管理;目的管理) 当前存在问题(班主任对班级实行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班级管理制度缺少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限度较低)10.4班主任:作用(班级建设的设计者;班级组织的领导者;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工作内容(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1.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五种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1.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描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教师 资格证 考试 知识点 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