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docx
《2022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不等式及其解集,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说教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等式,方程,方程组的概念,重点研究了解方程及方程组之后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不等式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等式的延伸
2、,而在此之后,我们所要学的很多知识,比如,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甚至以后的高等数学中所涉及到的优化问题都要用到本节课的内容,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中学数学乃至整个数学领域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思维变得更开阔,也对以后更好的学习各种科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2、教学目标新课标下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及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必须体现三维目标,因此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会用不等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及归纳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自发的寻找不等式的解(3)、精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不等式类数学问题的讨论,逐步培养他们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并能将他们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二、说教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多让学生交流合作。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协助学生归纳总结知识重点,最终达到教学相长。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
4、法: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讨论、交流合作等方法为辅。先复习了已有的等式、方程的有关知识,然后举两个不能用等式表示的数量关系,接着让学生联想生活实际中的一些不等关系并举例,最后选择教材上的问题1让学生分组讨论,各组找出几个能满足该问题中未知数的值学生会发现各组所选数值的差异,紧接着引出解集的概念。这样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也给了更多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举例、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体现老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而学
5、生是学习的主人。三、说学法按照新课标的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倡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本节课上,我一开始就让学生举例,然后分组合作找出满足问题1中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通过学生交流发现他们所找的值不完全相同,引出不等式解集的概念,最后加以适当的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这样将大量时间还给了学生,让他们在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自觉实现知识的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说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是丰富学生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这正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为了更好实现我们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等式、方程及方程
6、组的概念,然后提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并不能简单的用等式或者方程来描述。比如,古代的舂米的方法,小时候玩的跷跷板的两端的力量如果都一样大,它还会翘来翘去吗?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不等关系的广泛存在,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举出一些不能用等式表示的实例,(物理课上用到的天枰,两个人的身高等),引出不等式的概念。2、新授:(1)、要求学生完成P123第2题,使学生能够熟练的用不等式表示一些数量关系。(2)、选课本上的问题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后分组讨论,得出能够表达题意的不等式,并加以指导和更正,这样不仅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的能力。(3)、分组合作,交流得出新知识
7、(不等式的解)。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经过讨论找到一个或几个满足问题1中的X值,推出一个代表说出并讲明理由。让大家发现问题:各组给出数字可能不一样,但它们都能满足问题1中的条件。老师给予表扬并肯定他们所给的都是问题中1不等式的解。学生归纳不等式的解的概念: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同时他们会发现,前面学的方程的解都只有一个,为什么今天所学不等式的解不止一个呢?引出解集的概念: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这样设计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体现自己的价值。也正是新理念下的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3、课堂练习,巩固新知。通过列不等式,找不等式的解,表示不等式的解
8、集的梯度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这样安排,符合学生接受新事物的水平层次。从易到难,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4、课堂小结(1)、让学生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他们学到了什么?(2)、根据学生所谈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强调,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以这种形式的小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每一位学生都提供了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5、作业:P128,2,3。作业量不大,但对所学新知识的运用体现的很明显。对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是较好的选择。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不耽误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巩固。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2
9、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幻灯1)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不等式中的第一节:不等式及其解集。对于本节课的处理,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材处理、教学过程(幻灯2)这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1 教材分析(幻灯3)1.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及其简单的应用,是继一元一次方程学习之后,又一次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是进一步探究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以及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知识的基础。相等与不等是研究数量关系的两个重要方面,用不等式表示不等的关系,是代数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10、它在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解的概念及解集的表示方法,是研究不等式的导入课,通过实例引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经历、感受概念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正确抓住不等式的本质特征,为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及简单应用起到铺垫作用.1.2 学情分析(1) 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不等量关系、数量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在小学阶段已有所了解.(2) 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回到实际问题解释和检验”的数学建模能力.(3) 学生已初步具备探究和比较的能力.1.3教学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方面:了
11、解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并理解不等式的解、解集,能够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能够列出不等关系式.2、能力方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归纳和类比的数学方法,以及从具体到抽象获取知识的思维方式;初步体会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3、情感方面:通过对不等式概念及其解集等有关概念的探索,加强同学之间的分工合作与交流.1.4教学重难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不等式相关概念的理解和不等式的解集的表示。本节课课的教学难点是:不等式的解不是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数值,而是适合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的全体,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是本节教学中的难点.
12、2教法和学法(幻灯4)2.1 教法: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和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目标教学的要求,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法;让学生以观察实例为基础,用归纳的方法形成概念,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观察、发现、探究的过程,再现知识的“发生”和“发现”及“形成”的过程,揭示事物发展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辩证规律;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信心,又有利于接受知识;也有益于形成对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和解决的能力.2.2 学法:建构主义教学构想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学习.根据本节课的特点,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探究式学习方法.3 教材处理(幻灯5)本节课是从一个实例(问题)的解答来引出不
13、等式及其概念的,为了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我通过不等式与方程的类比教学,主要采用了:实际问题列方程解答改编为问题列不等式提出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解的概念,并及时穿插相对应的例题和练习,加以巩固.4 教学过程下面我来说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共同分为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 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首先通过老师的自我介绍,我们先认识一下,我叫丁文婷,我的年龄吗-比您们都大,等等。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也让学生轻松地找出生活中的不等关系,既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入本节课的内容,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创建了融洽的教学氛围。然后利用两个实际问题让学生从列方程到列出不等关系式。(幻灯6)(1) 20xx年12月1日起施行
14、修改后的铁路旅客运输规程,将此前规定的身高1.1米-1.4米的儿童应购买儿童票,调整为身高1.2米-1.5米的儿童应购买儿童票。这意味着在12月1日新规实行后,1.2米以下儿童可免票,1.2米至1.5米的可购买半票,1.5米以上则须全票. 问题:现在若用x表示一名儿童的身高,那么x满足_时,他可免票.x满足_时,他该买全票.已知襄樊与武当山的距离为150千米,他们上午10点钟从襄樊出发,汽车匀速行驶. 若该车计划中午12点准时到达武当山,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设车速为x千米/小时,可列式子:_.若该车实际上在中午12点之前已到达武当山,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设车速为x千米/小时,可列式子:_.考虑
15、学生实际情况和题目难度,所以设置问题串,降低难度.这样编排教材我认为更能体现知识呈现的序列性,从易到难,让学生“列不等式”能力实现螺旋上升.最后类比方程的概念由学生总结出不等式的概念.第二个环节,4.2承上启下通过两组练习,(幻灯7)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不等式?(1)a+b=b+a(2)35(3)x1(4)x+36 (5)2mn(6)2x3用不等式表示:a是正;a是负数;a与5的和小于7;a与2的差大于-1;a的4倍大于8;a的一半小于3.一是判断不等式,既巩固了不等式的概念也补充“”“”“”这些符号。二是让学生用不等式来刻画题中6个简单的不等关系,也由此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学生得出答案并
16、不难,所以该环节让学生独立完成、互相评价,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列不等式能力. 第三个环节,4.3 合作质疑、探索新知问题1(幻灯片8)判断下列数中哪些满足不等式2x/350:76、73、79、80、74.9、75.1、90、60满足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还有吗?若有,还有多少?请举出23例.上问中的不等式的解有什么共同特点?若有,怎么表示?你能验证一下你的结论吗? 中答案在数轴上怎么表示?本环节主要任务是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首先通过一组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问题来实现,第一问四人一组分工合作完成,通过简单代值运算,使每名学生都动起来,边代、边算、边答、边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每位学生都创造在数
17、学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机会,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数感. 第二问的设计,使学生感受不等式的解不是一个或几个具体数值,加深对不等式解的理解。第三问四问突破不等式的解是适合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的全体这一难点,使学生及时掌握、运用新知识。从而类比方程的解得出不等式的解和解集的概念.尤其第四问的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也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连同前面的文字表示,充分体现了数学的三种表示形式.其次通过两组练习观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反馈,及时调节。整个环节通过“观察特点猜想结论验证猜想”的思路展开,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第四个环节,4.4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幻灯9)某班同学经调查发现,1个易拉罐瓶可卖
18、0.1元,1名山区贫困生一年生活费用至少是500元。该班同学今年计划资助两名山区贫困生一年生活费用,他们已集资了450元,不足部分准备靠回收易拉罐所得。那么他们一年至少要回收多少个易拉罐?该环节设置了一个俭省节约和助人为乐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进行处理,让学生体会数学生活化,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加以解决,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第五个环节,归纳反思、重组结构(幻灯10)4.5 归纳反思、重组结构(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充分发挥学
19、生的主体地位,从学习知识、方法和延伸三方面进行归纳。,让学生养成“反思”的好习惯,并培养学生语言表述能力。最后分层次设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进行自我检验与评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照顾到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学评价:本节课主要在第一环节,学生有没有积极思考,尝试列不等式,能不能归纳出不等式的概念. 第二个环节关注学生能不能判断不等式,归纳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第三个环节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对数学的三种表示的总结,然后通过学生板演评价学生的知识的掌握,能力的迁移情况.第四环节考察学生把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第五环节不仅评价学生总结的知识点 而且有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等最后展示一下
20、我的板书设计:不等式及其解集问题一: 巩固练习: 练习1问题二: 探索新知: 练习2不等式的概念: 不等式的解: 反思: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不等式的解在数轴上的表示以上,我仅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述了“为什么这样教” 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3各位领导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不等式及其解集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不等式及其解集是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第七册第九章第1节内容。学生已初步体会到生活中的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有相等与不等的情形,就是有大小之分在此之前
21、,学生已学习了等式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理解不等式的解、解集,能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互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不等式及其解集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生初步认识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不等式 及其 解集说课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