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零售平台经济中的生产资料所有制.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网络零售平台经济中的生产资料所有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零售平台经济中的生产资料所有制.doc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网络零售平台经济中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内容提要】平台经济如何调和资源分享与资本逐利间的矛盾冲突?本文借鉴马克思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选取网络零售平台和网商群体为经验对象,分析资源分享和资本逐利间的矛盾运动,揭示其中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网络零售平台经济立足于生产资料形成上的共有、使用中的分享、积聚上的互利,利用生产资料集中与依附关系、平台垄断与能力集成以及“自发劳动力”的动员优势,不断强化平台企业的资本“帝国”。这种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分享和互利为基础,以集中和动员为优势,创新了资本积累的模式,为生产资料归属问题披上互利交易的外衣,吸纳共有制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企业主与劳工之间以及企业主内部之间的
2、矛盾,对如何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提出了新的理论与实践挑战。【关键词】平台经济生产资料所有制 网商网络零售平台一、研究问题:资源分享与资本逐利矛盾中的所有制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平台经济(platform economy)越来越成为主导的经济模式。由于网络效应和需求规模经济的存在,传统的企业架构非常不经济,平台竞争成为新的制高点(孙军、高彦彦,2016;Wan & Chen,2017;裴长洪、倪江飞、李越,2018)。最大的平台企业已经迅速成为全球企业(Munke,2017),越来越多的公司探索将平台纳入基本商业模式(Zysman & Kenney,2017)。平台经济吸收了大量劳动力,如
3、2016年欧盟28个成员国从事平台工作的工人约为1280万人(DeGroen et al.,2017),2019年阿里巴巴电商零售平台(包括淘宝网、天猫和聚划算等)总体为我国创造了4976万个就业机会(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课题组,2020)。平台企业(以下简称“平台”)迅速占据资本市场的核心位置,反映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广义的平台经济由来已久,它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实体商品集散地为表现形式的平台经济,如集市、商场;第二阶段是以提供服务业实体平台为表现形式的平台经济,如证券交易所;第三阶段是以提供信息平台为最新表现形式的网络信息平台经济(史健勇,2013)。第三阶段的平台经济
4、,即狭义的平台经济,受到学界更多的关注,也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平台经济和分享经济的概念外延有交叉,现代社会的分享经济往往借助平台来实现,如易贝(eBay)、早期的淘宝网、爱彼迎等。本研究在文献回顾中参考了分享经济的研究。目前学界对平台经济本质的研究大体存在两种倾向,即基于网络效应的资源分享倾向与基于私有产权和新型剥削的资本逐利倾向。资源分享倾向可以用积极的网络效应、需求规模经济、双边市场、生产资料公众使用等概念来解释。资本逐利倾向可以用私有产权、过剩资本、数字劳工和虚假的独立承包商等概念来解释。资源分享倾向源于平台经济的竞争优势与组织架构。在平台经济中,达成需求规模经济的过程带来了积极的网络效
5、应,参与其中的用户有利可图,并且需求规模经济长期存在,平台经济中的用户处于资源分享之中。平台依赖双边市场创造价值,首要问题是解决“鸡蛋相生”难题,即如何吸引供需双方用户进入平台以形成双边市场(Piezunka,2011;丁宏、梁洪基,2014),因为供需双方是相互依赖的,在缺少一方的情况下,另一方也不会进入平台当中。努力形成双边市场的过程往往包含着免费促销、平台让利等吸引用户的方式。此外,分享经济促进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直接结合,是一种新的合作生产方式(廖萍萍、李建建,2019),使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变为社会公众使用(张玉明、王越凤,2018)。由此来看,平台经济所分享的资源不只是平台的业务内容
6、和利益,而且还有生产资料,使得生产资料的所有和使用具有了公共属性。资本逐利倾向源于平台经济的私有内涵与新型剥削方式。分享经济试图在不牺牲私有产权的前提下去修正私有产权所导致的负外部性(王宁,2018),它是金融危机背景下资本逻辑的深化(常庆欣、张旭、谢文心,2018),是过剩的资本借助新兴信息技术进行逐利的新途径(符平、李敏,2019)。它不但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张旭、常庆欣,2018),而且由于平台经济具有内在垄断倾向,将加深资本积累的内在矛盾(谢富胜、吴越、王生升,2019)。很多研究关注劳动控制和数字劳工问题,大量普通用户作为免费劳工被“非雇佣剥削”(刘皓琰,2019),平台经济
7、中所谓的“独立承包商”实际上是将风险从公司转移到工人身上(Zwick,2018),平台工人始终依赖平台销售产品,是一种从属雇员(Unni,2018),中小网商沦为受电商平台剥削的创业劳工(钱霖亮,2020)。这是一种新型劳动剥削方式,反映着平台资本逐利的本性。资源分享和资本逐利之间存在矛盾冲突。按照经典理论的逻辑,大量劳动力不占有生产资料而与资本隔绝,只能被迫出卖自己的劳动力(马克思、恩格斯,1956:40;马克思,1972a:626),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资料的不平等占有(周怡,2002)。矛盾冲突的焦点在于,资源分享是促成平等的结构性前提,这又怎会带来以不平等为指向的资本逐利呢?实践中我
8、们看到,一方面是部分企业和个人确实在平台经济中利用分享的资源获益壮大,另一方面针对平台经济资本逐利和剥削的批评又不绝于耳。不同于部分传统企业形式(如社会企业)和社交媒体平台(王宁,2021)所带来的正外部性,更多平台经济的资源分享与资本逐利主要发生在内部各行动主体之间,不是溢出效应,平台和网商的目的是获利。值得研究的问题在于,是什么机制促使这种具有资源分享特质的平台经济转变为一种新型的劳动剥削方式,或者说,资本逐利的平台经济为何要带有且能带有资源分享属性?解释资源分享与资本逐利间的矛盾是如何调和的,需要研究平台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形式的生产关系,关键在于揭示平台经济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平台经济中资
9、源分享与资本逐利的矛盾是平台经济特殊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外在表现。网络信息平台经济可分为不同类型,如交易型平台(淘宝网、优步等)、创新型平台(微软、英特尔等)、复合型平台(谷歌、亚马逊等)和投资型平台(软银等)(裴长洪、倪江飞、李越,2018)。本研究选取交易型平台经济中的网络零售平台为经验研究对象,主要关注平台(以淘宝网、天猫为主,兼顾京东、拼多多)、网商和消费者三个主体。网商即平台中的网络零售商,这个业内通用的概念容易让人局限于商业流通领域来理解,但实际上,网商在网店运营过程中从事着大量的生产性活动(各类信息产品),部分网商还直接从事他们所销售商品的生产。本研究所用资料来自实地调查和网络资料
10、。实地调查包括笔者对多地“淘宝村”和城市电商产业园的调研:首先,2014年9月、2015年6月、2015年11月调研了浙江临安CH镇及BN村;其次,2014年11月,“中国金融市场投资行为与淘宝村发展状况”课题组在“双十一”期间调研了江苏睢宁SJ镇、温州永嘉XA村、义乌QYL村、山东博兴WT村、河北QH县和BG镇等;第三,2015年11月调研了浙江杭州XNG食品有限公司、临安GDF有限公司、临安WY科技有限公司;第四,2018年2月对江苏宿迁电商产业园的JD宿迁馆、江苏CM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宿迁GC镇和沭阳YJ镇YX村和SW村进行调研;第五,2019年7月对网易YX公司(杭州)、DFBF袜业集
11、团等进行了调研。网络资料来自阿里研究院、京东商家学习中心、网经社等。二、马克思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与本研究框架马克思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贯穿其理论脉络的始终,是一个涵盖分配、生产、交换、消费、竞争及积累范畴的理论体系。所有制或产权问题在马克思那里是一个生产关系的概念,而不是一个交易概念,产权关系是由生产方式的内部运动决定的,而不是由交易方式的变化或交易成本决定的(林岗、张宇,2000)。生产资料的分配劳动条件、劳动工具和材料的分配(马克思、恩格斯,1956:74)是生产过程的基础(马克思,1972b:40)。资本主义下生产资料的不平等占有伴随的是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对立和分离(马克思,1972b
12、:38-40、44),一方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另一方是除了劳动力以外什么也没有的所有者,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事实上的基础或起点(马克思,1972a:626)。资产阶级不断消灭生产资料的分散状态(马克思、恩格斯,1958:469),资本的积累,资本家剥夺资本家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竞争的结果总是许多较小的资本家垮台(马克思,1972a:686-687)。马克思主张对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革命。一切生产资料都应该公有化,以保证每个人都既有权利,又有可能来使用自己的劳动力(马克思,1964:652)。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私有制是对生产资料分散的个人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而否
13、定的否定是,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马克思,1972a:832)。学界对“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理解存在分歧,但其立论前提是明确的,即社会联合与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马克思在研究股份公司时发现,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很多生产资料只有在联合起来的生产者手中才能是生产资料,股份制度是在资本主义体系本身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私人产业的扬弃,剥夺已经从直接生产者扩展到中小资本家自身(马克思,1974:493-497)。这是非常重要的理论指认,后文将探讨平台经济中企业主内部的矛盾与剥削。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西方产权理论的缺陷在于它用个体分析代替整体分析
14、,用交易过程代替生产过程,用法律关系代替经济关系,用自然权利代替历史权利,而在克服这些根本性错误之后,西方产权经济学的某些议题、方法和认识是可以整合进马克思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中的(林岗、张宇,2000)。这些议题和理论表现在平台经济中应该包括网络效应、需求规模经济、双边市场等。马克思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体现了辩证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方式的特点是,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眼光,对事物开展动态的矛盾分析,并且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地展开批判分析,审查现存事物存在的根据或被异化的原因(刘少杰,2019)。理论逻辑是本质决定现象,研究逻辑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了生产资料的归属、分配和收益,不过,
15、由于平台经济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具有特殊性,并不能用私有制加以简单概括,而想要揭示这种特殊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就需要从其外在表现入手,对平台经济中生产资料的分布状况与矛盾运动进行研究,分析生产资料的形成、分配、收益、积聚四个重要环节,四者之间相互影响并不断循环,共同揭示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一)生产资料的形成生产资料的具体形式因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同,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类型,再加上“很多生产资料只有在联合起来的生产者手中才能是生产资料”(马克思,1974:497),所以考察平台经济中生产资料的类型、形成与集中程度是研究的基础。(二)生产资料的分配根据已有研
16、究,平台经济中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间不再完全对立和分离,但不同类型生产资料之间并不对等,研究生产资料的分配不但要关注各类生产资料的分配状况和分配规则,而且应该从生产资料归属的“有/无”问题过渡到不同类型生产资料间的依附关系问题上。(三)生产资料的收益不同主体收益状况与生产资料的分配状况紧密相关。平台经济具有资源分享和资本逐利两种倾向,其生产资料收益表现为从共享到独占的渐变过程。研究这种渐变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发现平台经济中资源分享和资本逐利间的矛盾运动规律。(四)生产资料的积聚最终,应落脚到生产资料的分散和积聚状况上,考察平台经济在生产资料的占有与使用上是否存在寡头或垄断趋势,因为这反过来会影响生产
17、资料的形成、分配与收益,也关系到平台选择资源分享还是资本逐利的走向。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不是一个法权规定,而是一个生产关系的概念,所以在研究生产资料形成、分配、收益、积聚的过程时,要始终运用关系的视角,注重分析不同主体间、不同类型生产资料间、不同发展阶段情况下的关系,考察平台经济中各方主体力量关系变化,发现资源分享和资本逐利间的矛盾运动规律,揭示生产资料所有制。三、网络零售平台经济中生产资料的形成与分配(一)网络零售平台经济中生产资料的三种重要类型网络零售平台经济主要涉及网商、平台和消费者等主体,包含零售商品、网店和信息商品等多个生产对象。其生产资料分为三种重要类型。1.围绕商品生产的生产资料越
18、来越多的网商自行生产商品:一部分是传统生产制造类企业转型做电商,一部分是网商在资本积累后选择自行生产以降低成本。对网商而言,电商平台中围绕商品生产的生产资料与传统生产模式并无本质区别,特殊的是商品的设计、选款和包装需要迎合网上消费者的偏好。在商品生产中,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参与到产品制作过程中(刘皓琰,2019),它能够帮助网商决定生产什么以及针对生产和销售中遇到的问题调整生产。在网络零售平台经济中,平台掌握着全面且深入的市场信息,这些信息是网商亟需的。2.围绕网店生产和运营的生产资料网店是网商的销售工具,是决定商品能否被消费者感知,能否销售出去以及能否吸引足够订单从而持续生产的关键。作为销
19、售工具的网店不是天然存在的,网店是网商和平台共同生产的结果,生产的内容主要是网店流量和网店数据。在互联网领域,流量指的是一段时间内网站或网页的访问量。流量可以分为平台流量和网店流量,划分标准是消费者的选择偏好。如果消费者更看重某电商平台而去浏览,那么流量主要归属平台;如果消费者更看重某一网店品牌而去某平台浏览,那么流量归属网店,这样的流量对平台其他网店价值不大。流量的规模是网店或平台销售乃至后续生产的基础,平台更注重培养消费者对平台的粘性,网商则更希望消费者认同自家品牌和网店,为此展开的推广、引流、争夺的过程体现了网店流量的生产过程。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不能接触商品本身,需要依靠网店数据进行评判
20、。网店数据包括:店铺综合评分,即商品描述、卖家服务和物流服务三个分值;店铺关注人数、商品销量、好评数、买家秀;店铺装修情况、购物场景等。这些数据的形成是网商不断维护和运营网店的结果。网店的设计、装修、流量获取等都包含着网商和运营人员的劳动,这本身就是一种生产行为,生产的产品(网店流量和网店数据)不直接用于销售,而是供消费者参考,通过刺激消费换取更多生产订单。网店里包含着历史交易、店铺数据和老顾客等资源,网商非常依赖网店的前期基础。互联网平台及其信息服务、管理规则等是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劳动条件(王全兴、王茜,2018),具体包括流量引流工具(如直通车、钻展)、店铺装修设计、数据分析处理(如生意参
21、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金融服务(如支付宝)等。网商只掌握网店之中的流量和数据,并不掌握平台内乃至全网的流量和数据,他们要不断吸引新流量以抵消老顾客的流失,需要借助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等服务来查找网店存在的问题。3.围绕平台生产和运营的生产资料对平台而言,原始流量、原始数据、金融工具、有效匹配技术等都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未经过加工和匹配的流量缺少价值,未经过分析处理的原始数据无法指导生产。平台对大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并让其可视化、标准化与可比较,从而生成信息商品,为网商有偿开放数据接口,提供数据分析工具。平台不断生产着开网店的机会、可以分配的流量、有价值的数据以及相关配套服务。平台经济之所以成功,是因
22、为平台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有效分配劳动力和资本(Munke,2017),有效匹配供求关系(Petropoulos,2017),从而减少交易成本,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效率。有效匹配技术强调的是降低或消除用户在识别、搜索、匹配、验证和交换方面的摩擦(Narasimhan et al.,2018),具体包括平台系统的稳定性,大数据服务网商的准确性,减少消费者搜索时长等。例如,2019年天猫“双十一”订单峰值达到54.4万笔秒,单日数据处理量达到970拍字节(PB)(1拍字节=250字节),阿里云成功撑住了“双十一”的世界级流量洪峰(订单峰值54.4万笔秒破纪录阿里云撑住流量洪峰,2019)。这依赖人工智能、
23、云计算、操作系统等技术支撑。(二)生产资料形成中的社会化大生产与平台集中平台原本只是中介,它连接的是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需要聚集足够多的商品、流量、数据、货币资本等以维系平台的生存。平台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本来吸引和留住用户,构建起双边市场。刚成立的平台是缺少生产资料的。很多自建平台因为缺少足够的资本投入和有效的竞争策略而失败了。例如,临安GDF公司成立之初打造自己的平台,前期投入两三百万元做推广,一年仅有五十多万元的销售额,公司发现做电商还是要依靠像淘宝网和天猫这样体量大、数据大的平台。流量、数据、市场信息和货币资本等生产资料原本不掌握在平台手中,正因为有广大网商的社会化大生产以及大量消费
24、者不自觉地生成数据(陈本皓,2020),平台经济中的生产资料才大规模形成,平台才占据集中整合生产资料的优势。并且,在信息技术作用下,生产资料开发具有理论上的无限性,网店可以无限开设,数据可以无限增殖,服务可以无限复制。构建双边市场和建立有效匹配技术,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足够的供需用户规模,缺少相应的商品、流量和数据支撑,有效匹配就无从谈起。反之,没有有效的匹配技术,用户看不到平台的价值,就会出现消极的网络效应,平台最初“烧钱”砸出来的用户就会流失。这其中涉及的数据技术是包含数据和数据生产、收集、挖掘、存储、呈现、应用以及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或人工智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 零售 平台 经济 中的 生产资料 所有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