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市场城投拿地行为或有限制 虚增土地出让收入界定标准仍有待明确.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非市场城投拿地行为或有限制 虚增土地出让收入界定标准仍有待明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市场城投拿地行为或有限制 虚增土地出让收入界定标准仍有待明确.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非市场城投拿地行为或有限制 虚增土地出让收入界定标准仍有待明确要 点2022年10月,财政部发布财政部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虚增财政收入,弥补财政收入缺口。不同于早期变相注入土地资产以获取融资增信的诉求,2021年下半年以来的城投企业拿地热潮,更多地是土地市场景气度下滑背景下缓解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的被动性行为。地方城投托底土地市场虽有助于缓解短期财政收支压力,但可能导致地方土地真实出让情况无法呈现,加大了对城投企业的资金占用,短期并不能有效盘活资源,后续资金平衡情况仍取决于土地市场行情,并可能新增隐
2、性债务。126号文对城投托底土地市场依赖度高的区域冲击较大,但并非意味着“宽财政”预期的转变,由于城投企业拿地以虚增土地出让收入的界定标准仍有待明确,短期无法完全改变城投托底土地市场的行为,监管重点或将聚焦于举债拿地,尤其是严禁在举债过程中新增隐性债务。主要关注因素近日,财政部发布财政部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财预2022126号),其中提出的第八条“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虚增财政收入,弥补财政收入缺口”引起市场广泛关注。本文试图从国企购地虚增土地出让收入的背景、监管叫停的原因以及对城投企业的影响等方面加以分析。需要明确
3、的是,由于国有房地产企业拿地是正常的经营性行为,因此,本文对虚增土地出让收入行为的探讨仅侧重于地方城投企业,其拿地行为更多的是一种非市场化行为。不同于早期变相注入土地资产以获取融资增信的诉求,2021年下半年以来的城投企业拿地热潮,更多地是土地市场景气度下滑背景下缓解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的被动行为城投企业配合当地政府拿地以增加土地出让收入的现象始终存在,但所占比重总体不大,根据2014年国家审计署土地出让收入专项审计结果1,抽查地区合计少征土地出让收入1,467.78亿元,占全部土地出让收入的1.14%。城投企业拿地的目的,除协助地方政府完成财政考核任务外,更主要的诉求是实现土地资产的变相注入,从
4、而做大可质押资产,进而获取融资增信。尤其在43号文出台后,储备地、公益性资产不得直接注入城投企业,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城投企业通常先招拍挂购地,然后地方财政再通过资本金注入、补贴等形式将土地出让金返还给城投企业,从而实现土地资产的变相注入。然而,2021年下半年以来,城投企业参与当地土拍市场的行为日益频繁,在部分区域已超越传统房企成为最主要的土地竞得方。以重庆市为例,2022年19月全市共完成101宗住宅用地出让,其中地方城投、国企竞得宗地数量超过50%。广州市第三轮集中供地共完成15宗地块出让,但13宗地仅以底价成交,且超半数被地方城投企业摘得。中指开发云的公开数据显示,在已完成2022年第三
5、轮集中供地的13个城市中,地方国资的投资金额占比达到50%,明显高于第一轮和第二轮集中供地30%和29%。不同于早期变相注入土地资产以获取融资增信的诉求,本轮城投企业参与地方土拍的热潮,更多的是土地市场景气度持续下滑背景下托底当地土地市场,进而缓解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的被动行为。2021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三条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等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持续收紧,以恒大、融创为代表的“高杠杆+高周转”民营企业资金链先后断裂,民营房企债务危机爆发,其在土拍市场上的拿地意愿几近冻结,而以中海、华润为代表的国有房地产企业开始成为拿地主力。但2022年以来,随着上海、深圳等核心城市先后爆发疫情,叠
6、加动辄“全域静默”的严格管控政策下,居民的收入预期和购房需求大幅降低,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19月TOP100房企累计销售额同比下降45.1%。房屋销售不畅导致难以形成有效回款进行再投资,国有房企在土拍市场的活跃度逐渐下降,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出现大幅下滑。2022年上半年,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26,07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9.7%,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3,62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4%。而在“土地财政”模式下,土地出让不畅加大了地方财政压力,为缓解收支矛盾以及完成预算目标,城投企业托底当地土地市场的行为日益频繁。地方城投托底土地市场虽有助于缓解短期财政收支压力,但可
7、能导致地方土地真实出让情况无法呈现,城投企业资金占用情况加剧,短期并不能有效盘活资源,后续资金平衡情况仍取决于土地市场行情,并可能新增隐性债务在房地产市场景气度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城投企业托底土地市场不仅有助于地方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考核目标,避免债务率、专项债付息支出/政府性基金支出2等指标超标,也有助于缓解短期财政收支压力,解决政府正常运转的经费保障,避免群体性事件发生。但上述行为扭曲了真实的土地市场,不利于准确了解地方土地出让的情况,进而可能导致相关政策制定发生偏差。城投企业托底土地市场加大了自身资金压力。虽然城投企业可以通过循环购买的方式减轻资金支出压力,但随着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0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非市场城投拿地行为或有限制 虚增土地出让收入界定标准仍有待明确 市场 城投拿 行为 限制 土地出让 收入 界定 标准 有待 明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