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洞察企业短期风险和长期价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SG洞察企业短期风险和长期价值.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ESG洞察企业短期风险和长期价值ESG起源与发展现状(一)ESG基本概述ESG即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治理(Governance)三个单词首字母的缩写,是一种衡量企业和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绩效的评价标准,是企业长期价值评判的依据之一,凭借其通用、量化、全面、系统等特征,成为了目前国际上不同行业普遍认可的评价方法,投资机资标的构考察投的重要策略,以及企业自检价值创造能力的重要考量标准。ESG的实践包括公司治理及信息披露、评估评级和投资指引三个方面,是社会责任投资的基础,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ESG的来源: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投资理念ESG的实践可溯
2、源到近80年前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理念:1940年,欧洲学者提出一个社会公民,法人应当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历了企业社会责任、绿色金融、可持续金融等不同概念的讨论,最终形成了ESG这个大的概念。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发布Who Care Wins报告,首次提出了ESG概念。该报告由联合国和瑞士外交部支持,由全球最主要的几十家投资机构共同参与。报告明确提出,财务因素是企业价值的短期因素,而ESG等非财务因素,则是影响企业价值的长期因素。(三)量化ESG超财务类指标,支持投资策略根据最近几年的业界实践,人们也逐渐发现ESG并非仅仅是“非财务因素”,而应该被称之为“超财务因
3、素”:企业的ESG绩效和企业的财务表现是息息相关的。超财务指标具体包括哪些呢?国际评估准则理事会根据环境保护、社会影响和公司治理这三大一级部分,分别提出若干个二级指标。环境影响类的指标包括气候变化以及温室气体排放、能源使用效率、污染物管理、水资源利用、气体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等等;社会影响类的指标包括地区和社区关系、社会争议问题、客户满意度、数据和隐私保护、员工发展、员工管理、性别和多元化、员工安全、人权保障、工作环境;公司治理类的指标包括审计委员会、董事会结构和多样性、反贿赂以及反贪腐、治理结构、高管薪酬、机构设置、捐赠和政治游说、法治、治理透明度、检举制度。这些ESG议题虽然看起来很散,但
4、每一项背后都能连接到企业的价值和风险防范效应,并且和财务指标息息相关,所以我们称之为“超财务指标”。(四)ESG投资框架简介1、ESG投资流程联合国责任投资组织(PRI)提出的ESG投资流程框架如下:首先,所有投资要考量投资标的的ESG状况,即将各种信息进行量化评估,形成ESG数据;第二,基于对ESG数据的研究分析,量化评估企业或项目的ESG价值,类似于证券估值;第三,根据估值,进一步进行资产的配置,构建合理的投资组合。2、不同资产形式与ESG投资策略的组合ESG投资的资产形式包括股票与基金、房地产、期货、固定收益证券、私募股权投资等。ESG投资的策略包括很多种,广义上包括负面剔除、依公约剔除
5、、同类最佳、可持续主题、ESG整合、股东参与、影响力投资等等。“负面剔除”是指剔除对某些行业的投资,比如博彩业或者军工业等在欧洲不属于可被发展类的行业;“ESG整合”被提及较多,是狭义的ESG投资策略,即把ESG三方面的数据和企业或者项目结合起来,同时考量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对社会的影响力。目前很多重污染企业面临重碳项目向轻碳项目的转型,这种转型本身是具有社会效益的,但在一些广义的ESG投资策略中,并不能获得绿色投资布局,而“ESG整合”策略则会去真正评估一个好的项目,试图通过投资将一个非友善的行业转变为友善的行业。(五)全球ESG投资影响力不断扩大PRI在2005年成立后,致力于推动全球投资机构
6、接受ESG投资理念,指导经济资源配置于更可持续发展的领域。从2005年开始签约至今,全球已有约4600家机构加入,绝大多数为资产管理机构,90%以上的全球大型资产管理机构都是PRI的成员,PRI的成立极大促进了ESG投资理念的全球推行。ESG投资的整体规模目前已经超过35万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全球ESG资管总额将超过50万亿美元,占全球资管总额的1/3以上。欧洲的ESG投资基金因政策推动较早而领跑全球,且实施力度较大。目前,全球的ESG主题基金总额超出4,000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在欧洲。中国的ESG投资增长迅速。2021年,ESG主题基金新发数量超60只,是过去四年的总和。截至2021
7、年9月,国内ESG投资基金规模突破2100亿元,预计2025年中国ESG公募基金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中国的投资总规模预计在2025年超过100万亿元,其中ESG投资规模将达到20-30万亿元。截至2022年7月,中国已有101家机构加入PRI,数量还在进一步增加。(六)ESG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理念一脉相承近年来,ESG在中国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我国一直以来都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历届领导人先后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理论,都直接指向了可持续发展理念。ESG理念在底层逻辑上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一致的,ESG提供了一个操作层面
8、上便于企业和投资者应用的评价和管理工具,帮助企业更好地落实国家的政策和战略目标,这也促进了ESG理念在中国迅速生根,获得了广泛应用。(七)政策推动ESG的发展1、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监管趋严近年来,国内各个监管机构集中出台了大量政策和指导意见,极大地推动了ESG的发展。在信息披露方面,国务院、证监会、交易所、生态环境部都从各自的角度推出了准则或指导意见,推动不同类型的企业披露ESG信息。信息披露是第一步:只有健全信息披露才能获得相应数据,进一步进行投资分析和评估,才能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前进。而信息披露是需要政策来推动的。2、政策推进金融机构践行ESG2022年6月,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
9、色金融指引,要求金融机构在一年之内将ESG管理流程纳入银行活动的管理,除了对信贷客户进行ESG风险评估之外,也要对银行自身进行ESG评估管理。这项指引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3、“双碳”目标加速ESG发展“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虽然集中于“环境”上,但为了达成目标,必然要求在社会和治理方面获得全面的进展,所以在目标提出之后,ESG的接受程度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八)绿色债券绿色债券是目前全球ESG投资的主要资产之一,中国绿色债券发展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存量绿色债券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绿债总额的15%以上。2021年,我国共发行绿色债券755只,共计8,027.6亿元,体量非常大。
10、ESG生态体系和标准(一)ESG生态体系及运作模式ESG生态系统中,企业、监管者和金融机构投资者、评级机构三方作为核心,媒体、消费者等作为参与者和受益者,共同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三个核心部门中,企业作为社会活动的主要承载体,是信息的给予方,首先要披露ESG信息;第三方评级机构或者投资机构获得信息后,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制定投资决策。而作为投资方的金融企业也面临着环境信息披露等监管要求,成为被评价的对象。所以金融企业具有着双重地位,一方面评估社会企业,一方面被监管评估和监督。(二)国际主流ESG信息披露框架国际主流ESG信息披露框架包括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国际
11、碳排放信息披露项目(CDP)制定的CDP碳排放项目披露框架等等,这些框架都在被广泛地使用,但众多披露框架和制度体系详细程度不一致,使企业面临着选择的困扰,难以得知投资者青睐什么。(三)国际ESG信息披露框架正走向整合近年来,国际权威标准和框架制定组织正开展紧密合作,致力于创造一个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标准。2021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基金会在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宣布成立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理事会(ISSB),负责制定全面统一的ESG披露标准。2022年3月,第一份披露标准草稿已出台,预计在年底将出台发布终稿。(四)中国的ESG信息披露标准虽然中国的ESG起步较晚,但披露标准的
12、制定步伐非常快,企业和民间团体在国家各部门的支持下,已经出台了很多披露标准。从最近来看,2022年6月25日,新华网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共同发布企业ESG信息披露通则企业ESG评价准则系列标准,相比国际标准,这两套标准的明显优势是以一个一致的ESG指标体系为核心,以通则的形式确立了基本原则,同时为ESG信息的提供者和评价者提供了指导,使得整个生态系统具有同样的基础指标框架。这是首创的标准体系,在全球范围看也是具有领先性的。(五)ESG指标体系设计上述两个标准使用的指标体系也遵从了国际较为广泛使用的多级指标形式,即环境、社会、治理三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
13、有二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又细分成180个三级指标。即每个二级指标下有多个不同的考察点,进行量化信息提取。由于当前国内发展水平不均衡、企业披露能力不同、不同场景下对数据众寡需求的差异,三级指标又分为45个必选指标和135个可选指标,以使标准具有最大的适应性。点此查看完整视频 图1 ESG评价指标体系ESG洞察企业风险与价值(一)ESG与企业价值分析1、永续价值全球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7年,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5年,对于投资机构而言,只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忽略对ESG因素进行投资的企业生命周期相对较短。一个长寿的企业有四个特点:较强的运营管理能力、较强的人才保留和培训体系、良好的环境治理和
14、社会关系以及一贯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要做到这四点,则要进行业务流程的持续改革、保证员工的教育体系和继任者选拔机制、维持好的社会的关系等等,这些都与ESG是息息相关的,所以说ESG可以为企业带来永续价值。2、折现率具有较高ESG水平的公司,首先,其治理水平通常较高,系统性风险相对较低,受到市场的冲击程度较小;其次,其风险控制能力相对更强,非系统性风险也相对较低,发生违规、诉讼等负面事件等可能性更低。第三,更易获得低利率水平的债务融资(如绿色债券),降低其融资折现率,即资本成本较低。此外,很多咨询公司,比如麦肯锡也提出ESG帮助企业做得更好的各种原因的分析,其实都脱离不开企业价值的长期性和风险治
15、理方面的优势。3、ESG的三个目标ESG本身在讲三件事情,即合规、趋利和向善。合规是指遵守监管要求,响应国家政策;趋利是指风险管控、洞察机遇、优化成本等;向善是指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担当。上文提及的所有指标和议题,都可以落入这三个方向之中。需特别说明的是,向善的部分往往会首先转化为合规。比如在十几年前,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还只是一个向善的事情,在如今变成了合规性要求,因为国家意识到了这些事情的重要性。4、ESG考察企业风险应对和价值创造能力总而言之,ESG考察的是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风险应对能力包括风险的识别、应对策略、组织机制、风险管控等;价值创造能力包括战略决策和实施效
16、率保障、商业模式保障、运营保障、人力保障、技术保障和外部保障等等。(二)ESG风险、价值与指标的关系1、全球风险:ESG相关风险已成为近远期核心风险气候风险的作用问题,是全球性主要长短期风险对各类企业的影响问题。世界经济论坛近期发布了2022全球风险报告,未来两年之内的短期风险包括极端天气、生计危机、气候行动失败、社会凝聚力侵蚀等等,大部分都是环境和社会类的,2-5年的中期风险前两个是气候行动失败和极端天气,为环境和气候方面,5-10年的长期风险,前五项都是气候环境方面的,紧随其后的是社会风险。整体而言,全球最紧要的十大风险,前八位都是环境和社会类风险。2、全球ESG风险向企业的传导全球环境和
17、社会风险一方面会引起监管注意,另一方面则推动市场需求变化。比如减碳方面,需要外部行政体系介入时,则形成了监管要求,实行碳税等机制,而客户期望和消费习惯的变化则会产生市场需求,比如一些消费品企业对供应链上游进行ESG管制。监管要求和市场需求进一步传递到行业端和企业端,环境方面的风险会变成企业能源供应稳定性波动的风险、碳排放成本上升的风险、能耗监管愈严的风险。近期四川的限电政策导致生产受到限制,就是个真实而极端的例子。此外,粮食安全还会引发工业原料危机,灾害会对固定资产和生产产生影响等,这都是全球ESG风险导致的企业和行业面临的直接风险;人口与社会方面的风险在中国首先可以体现为用工短缺、核心人才流
18、失,疫情对社会生产的冲击也是目前正在发生的风险事件,此外还有消费者和客户习惯的变化,带来了生产者的责任延伸、供应链管理的强化。通过上述分析,不难观测出ESG风险传递到每个行业和企业身上可能途径。3、ESG指标体系和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ESG指标体系可以从多个维度判断企业面临风险时的应对能力,只有企业成功应对风险存活下来,才有可能保证后续的价值创造。ESG指标首先考虑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应对策略和组织机制能力,这几项能力包含在了环境战略和风险管控机制指标、社会责任战略与制度、员工安全与健康、公司战略和ESG风险管控等指标里进行判别;企业对风险管控的成效、风险管控措施的持续改进能力,可以通过绝大多数
19、指标来衡量,不同的指标可以体现在不同主题风险点下企业的管控成效和持续改进能力。4、ESG指标体系和企业价值创造的能力从价值创造角度来看,首先,企业的战略决策和实施效率保障能力、商业模式保障能力可以从企业的战略管理、薪酬激励、经济效益、融资环境、税务审计、企业信用以及公司治理架构等多个指标来衡量;其次,企业的运营保障、人力保障能力则可以从雇佣关系、员工福利、供应链管理等指标出发;最后,企业的技术保障和外部保障能力可以参考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地区发展、监管环境、利益相关方沟通等指标。(三)ESG评价和评级产品企业的ESG评价过程第一步是搜集原始信息,包括内部和外部信息;第二步是对信息进行处理分
20、析,目前人工智能方法已被广泛使用,因为ESG信息本身是大数据,通过AI可以做第一轮的筛选,然后再进入行业专家的专业评判步骤;第三步是建立量化模型,基于时效、数据可得性和场景,建立不同的分析模型;第四步是形成评级报告或者投资研报,基于所有信息的综合处理,得到ESG评价。1、ESG原始数据来源和数据分析原始信息的搜集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内部信息是指企业自主发布的信息,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环境,社会与治理报告以及企业定期报告,此外还包括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要求编制的专题报告等等,2022年发布ESG报告的上市公司超过1400家,同比增幅超过25%;外部信息是指监管部门、媒体等第三方发布的信息,包括统计
21、部门的资源使用量和排放量等统计信息、争议事件报道等。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对评价而言各有优缺点,要同时使用。基于内部信息对上市公司的ESG效益进行分析时,由于企业内部信息的规范性和结构性较好,可以较为容易地获得对企业所在行业ESG整体的绩效判定。而外部舆论信息在不同行业的频率差异性非常大,外部信息的优势在于信息来源是独立的,不依赖企业主观意愿,但其局限性在于难以获得一段时间内一个企业集群的全貌。进一步举例说明,通过分析2020年A股上市公司的ESG报告环境议题披露比例,可以提取多数企业都会披露的关键词信息,包括对过去绩效的总结和今后的展望,进而得到一个较为全面的印象,获得系统化的信息,这是内部信息
22、的优势。外部信息方面,近期外部信息的出现频率也不多增多,比如雪松控股的暴雷、滴滴事件的隐私安全问题、瑞幸咖啡的造假事件,都属于典型的ESG负面舆论信息,这些事件并非每天发生,事件反映的ESG问题也不一定具有普遍性。还一个特征就是,体量越大的公司受到的关注越多,负面事件报道数量也较多,形成信息在企业规模特征上的不平衡性。对于外部信息特征,业界有很多讨论,曾经发生的争议事件是否会再次发生?外部信息揭示的ESG风险是否可预测?海外就有公司只搜集企业的外部信息,以保证信息的独立性。最近有研究结论认为外部信息是值得搜集的。基于对2007-2019年全球18个主要国家2800家公司的数据分析得出,ESG争
23、议事件发生频率总体呈线性,可以预测,同时也印证了ESG外部风险并非随机的,只要制度上没有进行整改,曾经发生的争议事件还会反复发生。在发生争议事件后进行整改如何降低外部争议事件的发生概率?企业内部报告通常会披露改进措施,根据相关报告,整改治理措施对负面事件的减少是有效的,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ESG治理得到的改善效果也会越大。2、ESG数据产品在ESG生态系统中,一般由第三方评级机构针对企业信息进行上述分析,产出的产品包括ESG评级结果、深度报告,以及直接为投资机构和监管机构提供原始数据或结构化数据,以便其自行进行数据深度挖掘和分析。3、ESG评级结果差异性国际主流的ESG评级机构有晨星评级、富时
24、罗素、MSCI、Refinitiv等,它们各自有评价的方法和特点。有一份研究,以SASB的26个基本议题为基准,对国际主要评级机构的结论进行了对比,发现各家的评级结论差异很大。我们通过对国内主流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进行分析,也可以发现评级结论差异性较大的问题。而且整体来看,海外评级机构对中国企业的评价分数是普遍偏低的。评级结果差异是当前市场面临的重要问题,投资者在使用评级报告前需要知道评级机构的策略和理念支撑,其评级结果反映企业哪方面的能力,所以需要投资者与评级机构进行深度沟通,进一步选择和投资机构理念相近的评级评价方法。(四)ESG风险量化方法1、ESG指标对应的风险价值的量化ESG指标对风险
25、量化的考量受到了风险指标时效性、重要性和可得性的影响。在目前的实践当中,全球降碳目标背景之下,“碳排放”相关ESG指标所对应的价值量化或风险量化开始获得广泛的应用,而其他很多指标涉及财务方面的量化计算尚处于探索中。例如Grant Thornton公司基于企业ESG披露数据得出了欧洲碳排放强度分布地图,这个数据后续可能用于各国对公司在碳的税负率方面的制定考量上,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企业今后的价值评估走向。2、ESG指标的价值传导ESG指标的量化分析本质上是价值传导分析。首先,开展ESG尽职调查搜集公司ESG表现,基于重要性、风险事项等考量识别关键因子;第二步,对关键因子建立科学的计量分析模型,设计适
26、当方法,通过收益、市场比较、成本等途径,得出其对财务方面的价值影响程度。在方法论方面,情景分析法运用较为广泛,假设企业不处理关键因子,则会面临怎样的影响,如果处理了这一项因子,又会面临怎样的收益。关键因子可以是能源替代技术的利用、二氧化碳排放权的支出以及采用积极或消极的态度。此外还有估值步行法,以当前企业价值为起点,逐步估算采用某一个因子对当前企业价值产生的增量影响,在叠加所有的因子之后,得出企业的ESG价值估值,这个方法的主观性都比较强,只能在有限的场景下提供一些指导,需要经过时间和数据的验证。如何将ESG风险管理纳入绿色金融体系(绿色信贷管理为例)(一)政策要求绿色金融的政策体系目前是比较
27、严格的,从2018年开始,人民银行要求24家银行实施“绿色信贷”业绩评价;2021年,人民银行开始对24家银行实施“绿色金融”评价;2022年6月,银保监会发布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进一步推动了ESG体系在银行业的实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本身也是非常量化的方案。(二)传统业务+ESG整合从银行信贷管理业务流程方面来看,在未开始实施绿色金融业务时,前期评价包括对项目收益进行核算、对客户信用进行审查,贷中和贷后管理基本围绕的项目是财务指标和客户信用。在考虑ESG之后,贷前审查要考虑项目是否符合绿色金融支持,并加入对客户的基本判定标准,即客户的ESG风险情况如何,在贷中也要考虑相应信
28、息的核算和跟进,在贷后要对客户群的项目ESG绩效进行长期监测,一旦发生负面事件,则要及时进行追踪分析和投资管理。在具体操作方面,对于绿色贷款项目,在贷前,首先要看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支持的范畴,具体可参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七部委发布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以及人民银行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目录,后者有利于实施更详细的考量,其次要制定银行的客户准入标准,包括客户信用水平、ESG风险水平和银行规定的其他准入标准,最后还要考量项目的环境绩效评定,要防范“漂绿”现象的发生,即融资方通过绿色金融获取的资金用于无法满足环境效益预期的非绿色项目。例如可以通过碳计算工具以及在项目过程中随时进行二氧化碳监测来评定项目的环
29、境绩效。银行的ESG管理,实际上是对客户和自身两方面的管理。在客户和项目管理方面,包括上述贷前、贷中和贷后管理,并且要建立客户群体数据库,对于已在数据库的客户群里,将他们的ESG整体风险水平进行对标,具体到每一个贷款项目;在银行自身管理方面,银行要建立自身的绿色金融管理体系,进行业务统计,披露自身的ESG信息,在披露时也要参照银行业的数据库,对自身ESG绩效进行对标,提前发现不足,并进行改进。对客户和自身的管理最好都能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三)金融机构构建ESG管理体系的实施建议金融机构首先要建立合理的ESG治理目标和框架,加强ESG管理人才的培养,包括知识培训等等;第二是要标准化,参照最新指标建立合理使用的ESG评价体系;第三是信息化,应用信息化管理工具,建立自有填报系统或对接外部数据服务商,对客户和项目ESG信息进行持续采集和分析监控;第四是顶层设计,ESG风险管理系统应同风控管理系统全流程对接,对数据格式、接口、安全性等进行综合考量;最后是借助第三方专业服务,降低部署ESG管理系统的成本,提升ESG治理的绩效。1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