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低碳发展注入活水.docx
《为低碳发展注入活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低碳发展注入活水.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为低碳发展注入活水综合衡量中国的低碳发展水平、把脉中国低碳发展特征及其制约因素、提出促进低碳发展能力提升的政策建议,对于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当前,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应对气候变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既关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关系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福祉。应该看到,中国碳排放总量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1/3,排放量是美国的2倍、欧盟的3倍。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中国仅30年左右,而美国是43年,欧盟是71年。中国面临着比发达国家时间更紧、任务更重的减排
2、压力,这无疑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需要进行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低碳发展成效显著 区域差异明显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呈现脱钩态势。自2015年起,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呈现脱钩态势。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9年下降1.0%,比2015年下降18.8%,超额完成“十三五”下降18%的目标。这与一系列政策支持密不可分。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2015年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实施。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后,中国政府落实“双碳”目标的纲领性文件密集出炉。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
3、行动方案发布。这两个文件为全社会“减碳”指明了目标,进一步明晰了前行路径。可以预见,随着这些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中国经济建设与碳排放的脱钩将越来越显著。低碳发展的区域差异明显。我国经济体量大,各地区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减排潜力有很大差异。中国的低碳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且东部和南方地区领先优势显著的特征。得益于雄厚的经济基础、强大的低碳驱动力、集约化的资源利用水平、较高的低碳增长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东部和南方地区是全国低碳发展的优等生。例如,东西方向上,东部地区的低碳发展指数为0.539,西部地区的低碳发展指数为0.426;南方地区的低碳发展指数为0.493,北方地
4、区低碳发展指数为0.450。低碳发展的同群效应突出。中国低碳发展指数较高的地区往往会在地理位置上形成一定的集聚,体现出高于其他区域的低碳发展优势。中国低碳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10强的省(区、市)中,有8个属于不同发展水平的经济圈。其中,2个位于京津冀经济圈(北京、天津),3个位于长三角经济带(上海、浙江、江苏),1个位于成渝双城经济圈(重庆),1个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经济圈内,地区之间通过构建有效的协调发展机制,在地区功能定位和分工的基础上,相互促进、共同高效地完成了经济圈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合力为整个经济圈内的低碳发展添砖加瓦。低碳发展水平与经济基础高度相关。经济基础与低碳驱
5、动夯实了低碳发展的根基,是低碳发展的定盘石。2020年,经济基础与低碳驱动指数区域间差异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征,且四大经济圈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般来说,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经济基础与低碳驱动相对较高,它对低碳发展指数水平的贡献也相对较大;反之,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经济基础与低碳驱动相对较低,它对低碳发展指数水平的贡献也相对较小,经济发展水平同低碳发展水平呈现出高度的正向相关关系。再一次说明低碳发展是既要低碳又要增长,是一种高质量发展。自然资产对低碳发展水平贡献较低。自然资产反映了自然环境及资源禀赋情况,是低碳发展所依赖的基本条件。2020年自然资产指数区域间差异呈现东北最佳、北方优于南
6、方但差异不大,四大经济圈水平相近但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特征。从省际来看,有不少自然资产较高的地区(如黑龙江),其低碳发展水平往往低于自然资产较低的地区(如广东),原因在于这些自然资产较高的地区尚未将资源环境禀赋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尚未将“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最终阻碍了低碳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技术创新及能源转型是驱动低碳发展的重要密匙。在参与测评的30个省(区、市)中,19个省份的技术创新与能源转型显著拉动其低碳发展水平提升。能源燃烧是中国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占全部二氧化碳排放的88%左右,能源系统转型对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而创新能够打破“边界”,融通各个领域,提升资
7、源利用效率,是“减碳”的重要驱动力。要顺利实现脱钩,必须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建成现代化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因此,技术创新及能源转型是驱动低碳发展的重要密匙。低碳发展仍存部分短板高碳结构特征仍然明显。中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化石能源占比偏高,碳达峰行动面临巨大的挑战。工业既是传统用能大户,又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领域。工业能源消费占总终端能源消费的2/3,二氧化碳占全国总排放量的80%左右。工业产业中,钢铁、化工和石化、水泥和石灰以及电解铝等4个传统产业的能源消费密集、碳排放相对较高。同时,中国的能源结构是以高碳的化石能源为主,占比达到85%左右,其中煤炭的占
8、比达到57%。高碳的结构特征导致中国低碳转型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可能也会产生一定的社会问题。比如,与低碳转型相伴的加速“去煤化”,将会导致大量的职工从煤炭等高碳产业链中转移出来,这对于山西、内蒙古等传统的煤炭富集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来说,影响较大,亟待建立公平转型机制。低碳科技创新水平亟待提高。实现长期深度脱碳或碳中和目标,需要有突破性技术支撑。但中国整体低碳科技创新水平仍亟待提升。一方面,绿色发明专利申请量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中占比不高。2020年,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为134.48万件,绿色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为6.11万件,绿色专利申请数量仅占中国专利申请数量的4.54%,绿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展 注入 活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