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手册.docx
《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手册.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手册本文纲要1乘势而起:普惠金融的数字化转型1.1.传统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困境1.2.普惠业务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2抢占蓝海:把握产业互联网新机遇2.1. 产业互联网新模式2.2. 从传统信贷到产业金融2.3. 产业互联网对金融机构的影响2.4. 内外部大数据整合2.5. 大数据信贷产品创新2.6. 精准营销与综合服务2.7. 智能风控体系建设2.8. 业务流程线上化转型摘要为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切实提升银行等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中央高度重视并要求金融机构以数字化手段为依托,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开发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和产品模式。普惠业务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2、数字化转型应用的重要领域和工作重点。数字化转型将推动普惠业务的获客渠道、营销方式、客户服务、信用评级和风控手段的创新。然而,普惠业务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可谓暗波涌动。首先,小微企业信息不透明的问题怎样解决,可以对接哪些外部大数据,怎样深挖数据价值,如何还原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其次,如何在拉新和促活方面突破重围,怎样从传统关系营销走向平台化批量营销,怎样利用好大数据精准定位目标客群?在小微线上业务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今天,如何全面布局快贷产品建设规划,找到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尽快抢占市场份额。怎样借力产业互联网的东风建设合作场景?另外,如何创新风控技术,提升其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最后,如何借助人工智能
3、技术,实现业务流程的电子化、无纸化,提升客户体验?普惠金融业务强调4个服务内容:信贷、支付、储蓄/理财、保险,而信贷更是重中之重。本文将围绕普惠信贷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就以上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方案。1乘势而起:普惠金融的数字化转型1.1.传统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困境1.1.1 信息不对称问题由于小微企业信息透明度差,企业申贷提交的相关信息完整度和准确性都有待考证,这种情况下,银行等金融机构难以通过数据完整、全面地掌握小微企业画像特征,无法准确开展多维度客户风险评估工作。因此,金融机构为完整收集和准确识别小微企业经营信息,往往需要投入更多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其外在表现为贷款产品定价提高、准入条件趋
4、严等。1.1.2 营销精细化程度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客户分层评价管理体系。在传统普惠业务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精准营销和策略辅助,一系列营销活动仍大量依赖人工,比如吸客引流、客户分派、营销跟踪等活动,尚未完全实现线上化。1.1.3 场景产品覆盖不足银行等金融机构传统的营销模型通常为“线下网点+专人营销”,这一模式成本较为高昂,其所能辐射和承接的业务量有限。当前银行等金融机构线上场景获客营销的关键难点主要如下:一是场景开发经验不足,二是需加强场景平台数据建设,三是现有营销手段单一,缺乏完善的小微企业线上场景营销管理工具。1.1.4 风控技术创新不足普惠金融整体风控能力有待
5、提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尚未在风控体系建设中得到充分运用,差异化、针对性的普惠业务风控手段亦较少。大部分仍采用传统对大型企业的风控手段应对线上业务风险,譬如线下调查和贷后管理等,风控观念亟待更新。在小微企业贷前、贷中、贷后各环节风控中,未能充分实现数据驱动下的自动化监控和预警。1.1.5 流程自动化水平低目前普惠金融线下贷款产品在信贷管理全流程中仍然主要依赖客户经理,自动化水平较低,影响客户体验。贷前环节调查内容繁琐,需要客户经理填写、收集各项资料。贷中审批环节需要人工参与,标准化程度较低。贷后检查环节主要为客户经理定期人工检查。1.2.普惠业务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1.2.1 经济因素促进量
6、广面大的小微企业发展是保证国民经济高质量上升的重要基础。在我国,各类小微企业数量超4000万,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1亿,占企业总数超过90%,创造了80%以上的就业1。再次,小微企业纳税额超过国家税收总额一半。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蓬勃发展的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在5月18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谈到2,地级市层面,小微企业数量每增长1000个,本市生产总值将增加1.43%、税收将增加0.17%、就业人员将增加0.68%,同时从事中小微企业经营的家庭有较大的机会转变为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群体。因此,加强普惠金融服务,是金融业反哺实体经济、稳定就业的重要内容。1
7、.2.2 政策因素普惠金融发展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和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普惠业务不仅是落实自身社会责任,同样是发展机遇和转型方向。我国在2015年底发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随着数字化和科技创新对全球金融行业的影响不断深入,在2018年6月,人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运用信息技术,改善信贷流程和建立信贷风险评价模型,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和服务便利度。2019年9月,人行出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标志着国家对金融科技的重是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为
8、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和转型发展,加快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陆续出台。2020年5月13日,国家发改委联合17个部委及145家单位启动“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2020)”。2022年2月28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我国下阶段普惠金融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将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促进金融服务在普惠、绿色、科创三方面融合发展,推进数字化普惠金融进程。2022年4月28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提出银行机构需要推动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小微企业融资。1.2.3 技术因素科技力
9、量将助力重构金融机构业态。人工智能使得经营效率大幅提升,同时帮助实现精准营销,降低人工成本,提升客户体验。譬如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打造智能客服,释放金融机构人力效能。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全面的掌握客户行为和需求,降低信息损漏,对客户实现更全面的风险防控;物联网技术为供应链金融闭环风控管理提供强大支撑,通过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三流合一,做到对中小微企业数据增信;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极大提升账户安全控制,同时提高核验效率。譬如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声纹识别等都属于新型身份验证方式。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快速上升,金融科技亦将倒逼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发展,因此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前瞻性地
10、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借助金融科技发展风向,乘势而起,打造出具有强大竞争力、彰显自身业务特色的高品质金融服务。2抢占蓝海:把握产业互联网新机遇2.1. 产业互联网新模式随着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消费互联网快速迭代带来的新体验,消费需求不断升级。然而,由于我国实体企业分布广而散且大多为中小微企业,产业链条过长,存在信息不对称、流通环节多且杂、生产技术低端落后等严重问题,进而导致供给端与需求端匹配逐渐失衡,产业链亟待重构,人才、技术、资金、运营等资源急需优化配置。由此国家颁布一系列政策大力推进实体产业转型改革,产业互联网应运而生。产业互联网平台即为全产业链服务共享平台,提供资讯、交易、物流、技
11、术、金融、人才、营销等综合配套服务,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整合和价值链优化,从而降低整个产业链的运营成本,提高创新、管理、经营效率,达到供需匹配,为客户提供新的体验,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简而言之,如果说微信是人与人间的线上化关联,那么产业互联网则是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各类资源间的线上化、高效化、可收益化且闭环化关联。产业互联网平台主要提供四大服务: 技术服务:为产业链上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成果转化,实现技术普惠; 供应链服务:产业上的相关上下游客户均可通过平台,获取从设备生成、材料采购、货物仓储配送、产品营销销售、售后反馈等全产业供应链的共享服务; 人才服务:产业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势必需
12、要大量人才的投入,3.0平台可通过产教融合,提供产业链各环节人才培养服务; 金融服务:对于小微企业来说,银行等金融机构可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获取企业真实的交易数据和履约信息等,评估其信用水平,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对于平台来说,其发展壮大仅通过自身的资金难以实现,外部资金的支持不可或缺。2.2. 从传统信贷到产业金融随着产业互联网的逐步升级,产业金融应运而生。普惠信贷产品从银行视角的传统信贷产品发展到交易视角的贸易金融产品、再到核心企业视角的供应链金融,最后到产业视角的产业金融。2.2.1 传统信贷由于对产业情况缺乏了解,对借款意愿真实性难以把握,传统信贷业务主要是以银行等金融机构自身角度出发,高度
13、依赖企业抵押和担保,尽调成本高且信贷模式简单,产品单一。同时由于小微企业信息可获取性和透明度相对大企业更低,经营风险高而抵押物价值低且金融机构对抵质押物进行处理时往往又缺乏高效的手段等,导致融资风险相对更高,银行等金融机构难以规模化地为其开展信贷服务。2.2.2 贸易金融随着贸易融资的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从自身视角开始逐步转入交易视角,以自身为依托,在贸易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基础上,实现从传统的单一企业点对点授信模式转入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由点及面的贸易金融信贷服务。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加关注申请企业与核心企业背后的贸易背景,以及交易对应的上/下游企业的资信实力,将企业销售收入或贸易所产生的可确定的未
14、来现金流看作直接还款来源,更加关注企业贸易自身的自偿性,信贷产品也逐步多元化。2.2.3 供应链金融尽管贸易金融相对传统信贷只关注企业自身情况能更有效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逐渐摆脱其对申贷企业抵质押物的依赖,但其所掌握和依赖的信息仍不够透明,真实性仍无法全面保障。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银行等金融机构以核心企业为依托,可掌握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各类信息流,在数据资产流转的基础上,授信依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进一步得到保证。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更加多样化,相关产品进一步丰富。2.2.4 产业金融如果说供应链金融是对某一个细分行业中的核心企业的上下游整合,那么产业链金融就是全产业
15、链整合,它打通了产业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可实现三流合一的管控。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依赖产业互联网平台上流转的大量真实、可溯源、多维度的数据资产,提供给产业链上的供给方或(和)需求方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货物质押融资等服务,服务类型从单一的资金服务跃升到全面的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一般为行业中的相对弱势群体,上游大多要求尽可能以现金方式付款提货,下游给他们的账期又相对大型企业较短,我国金融机构又缺少有效的风险把控手段等,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长期存在。而产业金融为中小微企业在产业互联网中提供数字化金融服务,建立了新型征信体系,让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得到了有效缓解,进而整个产业互联网也将得
16、到长效发展。产业金融的落地与实施并非水到渠成,产业金融的设计与运营应重点关注企业自偿性交易,从而降低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同时应注重自身成本控制和交易闭环控制,严格把控资金流向,避免企业将贷款资金用于非生产经营业务最终导致资金难以收回。2.3. 产业互联网对金融机构的影响相较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的金融风险不仅限于系统性风险,也包含了较高的个体风险。其中,小微企业系统性风险主要在于区域产业集群而非宏观环境,系统性风险更加难以精准把握。而产业互联网打通了产业链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以各类交易和服务形成的数据资产和交易信用,构成了真实可追踪的信用体系,既降低了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又降低了单个企业的
17、个体性风险,从获客模式和风控模式两方面对金融业务进行全面革新:2.3.1 获客模式在传统信贷业务中,金融机构的客户经理通常以关系营销,对接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而核心企业的配合程度是授信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而在产业金融中,客户经理面对的是整个产业链,获客模式由线下转为线上批量获客,流程透明触达,金融机构获客成本大幅降低。同时,以往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覆盖到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由于平台信息的更加透明,信息不对称性降低,小微企业更有机会成为金融惠及的对象。2.3.2 风控模式在传统信贷业务中,金融机构通常以人工尽调、核查财务报表、银行流水的风控技术为主要风控抓手。反观产业金融,基于产业互联网实现生产
18、、交易信息的数字化变革,将进一步改善企业生产运营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金融风险完全可以基于海量、多维度、实时动态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再通过商流、资金流、物流的高度共享实现精准把控,从而构建快捷高效的概率授信模式。目前市场上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产业互联网平台较多,整体经营水平、盈利能力、客户粘性层次不齐。例如某能源集团旗下智慧供应链集成服务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打造生态型智慧能源供应链集成服务平台,构建互联网交易、普惠供应链金融、智慧物流三大应用平台,提供招标、采购、销售、运输、融资、云服务六大服务。其中的供应链金融平台,集合了电厂等核心企业,供应商等大量中小
19、微企业,智链保理、银行等资金方,依托智链赋能,形成供应链全链条的商流、物流、资金流闭环,实现核心企业的信用在链条中的跨级传递。首先,银行等金融机构基于该平台的大量数字化信用资产,授信至平台,平台再根据各核心企业规模、经营能力等将额度分配。核心企业在签订销售合同后结合可支用额度开立数字债权凭证至供应商。供应商可通过智链保理或其他资金方,根据约定全部或部分兑现凭证,也可将凭证流转至链条上的其他供应商,到期后核心企业来兑付,货款支付至供应商账户后,平台自动清分至各凭证的持有方。此平台的模式不但集合了银票的可靠性、现金的可拆分性,还具有高灵活度、低成本、高流动性特点,不但可以提升企业自身资金运转效率,
20、还能解决供应链条上大量应收账款资金错配问题,从而优化整个供应链资金成本,进而促进整个供应链条健康良性发展,实现电力能源行业的数字革命,绿色转型。2.4. 内外部大数据整合银行等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实质是打造数据驱动的金融机构。数据驱动是指基于互联网自动化技术实时收集金融机构内外部海量数据,将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分析提炼有效信息,构建人工智能数据模型等等,最后辅助银行等金融机构做出最终的决策。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当通过以下方式推进对数据的整合与治理,为用数据驱动创新金融产品和业务发展模式奠定基础 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整合数据资产:银行等金融机构内部经过多年的业务发展已经积累海量数据资产,应借助大数据分
21、析技术,整合来源于企业与企业主端的结构化数据资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借助网络爬虫与文本处理等互联网技术整合来源于网络公开的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数据。 通过购买、合作等方式加大第三方数据的整合力度:在引入人行征信数据、工商数据与司法数据拓展客户信用数据积累与引入企业反欺诈与企业主反欺诈数据拓展客户反欺诈数据积累的基础上,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当进一步探索对接税务数据、政府采购数据与海关数据等政府机构数据、电力数据与电信数据等行业数据与供应链场景中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数据等商业场景数据,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建立长期有效的数据管理机制:以数据应用目标为导向建立长期有效的数据管理机制,覆盖数据获取、
22、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质量检查评估、数据指标/标签体系构建到数据应用全流程。实现持续有效地从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源中精准、快捷、有效地抽取企业密切关联信息数据,实现企业客户精准画像。2.5. 大数据信贷产品创新传统信贷业务授信的依据主要为财务报表、抵押物、担保等信息。而对于普惠金融群体(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由于其信息不透明、有效信息少、信息碎片化、信息难以书面化等多方面信息质量问题,授信管理人员难以对企业的经营实力、发展趋势做出评估判断。加之企业普遍存在缺少有效的抵质押物、担保不足的现状,普惠金融客群的经营与管理成本较高。随着互联网信息采集存储交互技术的发展与大数据分析技术
23、的创新,金融机构加大了采集和深入挖掘整合对内外部多渠道数据的力度,实现在数据驱动的辅助下,进行信贷产品运营管理,并推动普惠金融信贷产品创新。2.5.1 大数据信贷产品设计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当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整合多个内部数据源,另一方面加大第三方数据采购力度,通过购买、合作等方式引入外部数据,扩展数据基础,最终实现对内外部多源大数据进行打通和整合,对企业进行精准画像与信用评估,设置准入规则和自动化授信审批,陆续推出一系列具有大数据特色的普惠金融信贷产品。 一是以积累的结算、资产数据为基础的信贷产品:基于内部累积的企业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推出的全线上、纯信用的信贷产品,如基于企业结算数据
24、设计的“结算贷”类产品、基于企业代发工资数据设计的“薪金贷”类产品与基于企业POS收单交易数据设计的“POS贷”类产品等等。 二是以政府机构或其它第三方提供数据为基础的信贷产品:基于购买、合作等方式引入外部数据,(如税务数据、政府采购数据、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电力数据等等)进行分析和挖掘,推出的场景融资类信贷产品。 三是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上下游的经营数据为基础的信贷产品:基于供应链核心企业提供的其上下游企业的进销存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推出的供应链融资信贷产品,如基于核心企业与经销商基于真实贸易数据设计的“经销商贷”类产品、基于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基于真实贸易数据设计的“供应商类”类产品等等。2.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融 数字化 转型 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