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提纲】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知识点提纲】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点提纲】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docx(1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2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2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2第二课时物质的转化9第二节 离子反应14第一课时电解质的电离14第二课时离子反应18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23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23第二课时氧化剂和还原剂27重点难点突破33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38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38第一课时活泼的金属单质钠38第二课时钠的几种化合物焰色试验41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49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49第二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54第三节 物质的量59第一课时物质的量59第二课时气体摩尔体积63第三课时物质的量浓度66重点难点突破73第三章 铁金属材
2、料78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78第一课时铁的单质78第二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80第二节 金属材料87第一课时金属材料87第二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90重点难点突破95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00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00第一课时原子结构100第二课时元素周期表核素105第三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111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115第一课时元素周期律115第二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19第三节 化学键124第一课时离子键124第二课时共价键126重点难点突破131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知识点一同素异形体同一种元素可形成不同单质,
3、这些单质互称为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1)产生同素异形体的原因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和成键方式不同,如氧气(O2)和臭氧(O3)。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2)研究对象同素异形体是指单质,不是指化合物。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不同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构成它们的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3)同素异形体的“同”“异”的含义“同”指元素相同;“异”指形成单质不同,结构不同,性质有差异。(4)同素异形体的“结构决定性质”同素异形体的结构不同,性质存在差异。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的相似,有的相差较大。【典例1】清晨,松树林中的空气特别清新,是因为有极少量的氧气变成了臭氧,反应的方程式为3O22O3。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是一个化合反应B由氧元素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C产生的臭氧与氧气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D这个反应属于物理变化思路启迪解答该题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关键点:(1)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的相似,有的相差较大,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中的单质,也可能是同素异形体组成的混合物。解析氧气与臭氧的转化只有一种反应物,所以不属于化合反应,A项错误;由氧元素可形成O2、O3两种单质,当O2与O3混合时不属于纯净物,B项错误;O2、O3均为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C项正确;O2与O3属于不同物质,所以该过程为化学变化,D项错误。答案C规律总结
5、对同素异形体概念的理解(1)组成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2)物质类别: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只能是单质。(3)性质关系: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有差异,但化学性质相似。(4)相互转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5)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但没有涉及化合价的变化。知识点二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对物质依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如: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再分类。如:物质的分类(依据组成和性质)【典例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选项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 纯碱盐酸烧碱氧化钠二氧化碳B 烧碱硫酸食盐氧化镁一氧化碳C 苛性钾醋酸食盐氧化铝二氧化硫
6、D 苛性钠硫酸纯碱氧化钠二氧化硫思路启迪解答分类题型时一定要准确理解概念中的关键点: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只有H的化合物;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只有OH的化合物;盐:由金属阳离子(或NH)与酸根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酸性氧化物:能够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解析A中纯碱是碳酸钠,不是碱而属于盐;B中一氧化碳不是酸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C中氧化铝不是碱性氧化物而是两性氧化物;D中各物质所属类别正确。答案D规律总结(1)氧化物按组成元素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从性质上可分为酸性氧化物(如CO2、SO2等)、碱性氧化物(如CaO、MgO
7、等)、两性氧化物(如Al2O3)、不成盐氧化物(如CO、NO等)。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而Mn2O7属于酸性氧化物。(2)酸性氧化物可能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O2),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就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Mn2O7等)。知识点三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1)概念:由一种或几种物质(称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称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体系。(2)组成(3)分类标准: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类:溶液、胶体和浊液,如图:标准:分散质或分散剂
8、的状态。分类:9种分散系,如图:举例:烟属于固气分散系;雾属于液气分散系;悬浊液属于固液分散系。2几种液体分散系的比较3.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1)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09107 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小于109 m的分散系为溶液。(2)根据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无丁达尔效应。下列几个方面不能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是否均一、透明,因为胶体和溶液通常都是均一、透明的分散系。是否通过滤纸,因为胶体和溶液的分散质粒子都很小,其分散质均能通过滤纸。【典例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FeCl3溶液、Fe(OH)3胶体与Fe(OH)3沉淀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丁达尔效应B
9、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D胶体、分散系、混合物概念间的从属关系可用下图表示思路启迪解答该题的关键点是清楚几种不同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解析胶体和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不同,A项错误;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的依据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B、C项错误;从物质分类角度看,D项正确。答案D规律总结(1)分散系是混合物,纯净物不可能是分散系。(2)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而不是有无丁达尔效应,但丁达尔效应可用来鉴别胶体。知识点四胶体的制备、性质及应用1.
10、Fe(OH)3胶体的制备(1)实验操作(2)实验现象:烧杯中液体呈红褐色。(3)化学方程式:FeCl33H2OFe(OH)3(胶体)3HCl。(4)注意事项用蒸馏水而不能用自来水;用饱和FeCl3溶液不能用稀溶液;蒸馏水要加热至沸腾。2性质(1)丁达尔效应现象: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光亮的“通路”。形成原因: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应用:鉴别溶液与胶体。(2)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的孔隙。(3)布朗运动:胶体粒子在作不停地、无规则地运动。(4)介稳性原因a胶体粒子吸附电性相同的电荷,电荷相互排斥,而不易聚沉。b胶体粒子做布朗运动。应用:制涂料、颜料、墨水、洗涤剂、喷雾剂等。(5)聚沉概念
11、: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方法应用:静电除尘、石膏点豆腐、明矾净水等。(6)电泳现象概念: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作定向移动。实验现象: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流作用下,向阴极移动,因此阴极附近的颜色变深,阳极附近的颜色变浅。3胶体的应用(1)农业生产方面:土壤保肥。(2)医疗卫生方面:血液透析;特制的胶体还能黏合伤口,有效止血。(3)日常生活方面:制豆腐、豆浆、牛奶、粥;明矾净水。(4)自然地理方面: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5)工业生产方面:制有色玻璃,冶金工业利用电泳原理选矿、进行电泳电镀;电泳除尘。(6)
12、科技领域:纳米材料与胶体粒子的大小相近,可用胶体的制备方法来制备纳米材料。【典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Fe(OH)3胶体作电泳实验,阴极附近颜色变深,说明Fe(OH)3胶体带正电荷B将饱和FeCl3溶液直接加热至沸腾可制得Fe(OH)3胶体C用滤纸可以分离胶体和悬浊液D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为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思路启迪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胶体的概念,掌握胶体的本质、性质及分离方法;Fe(OH)3胶体的制备过程中应特别注意:FeCl3饱和溶液的加入要在水沸腾之后,并且要逐滴加入而不是倒入。解析A项,胶体不带电,错误;B项,Fe(OH)3胶体制备过程是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并加
13、热至出现红褐色液体,错误;C项正确;D项,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答案C规律总结(1)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快速鉴别溶液与胶体,但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2)三种分散系中溶液和胶体均能透过滤纸。(3)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体粒子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体粒子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是电中性的。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不带电荷。第二课时物质的转化知识点一酸、碱、盐的性质1.金属的化学通性2氧化物的通性3酸的通性4碱的通性5盐的通性【典例1】从H、O、S、K四种元素中选择合适的元素,组成属于表中第一栏类型的物质,将
14、其化学式填在表中相应的空格内(只要求举一例)。类型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含氧酸碱含氧酸盐化学式用上表中所填的物质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1)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_。(2)酸性氧化物足量的碱:_。(3)碱性氧化物足量的酸:_。思路启迪书写有关化学反应时注意题给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碱、盐的通性,对有关反应产物进行判断,解题时注意化合价、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解析由题给4种元素形成的氧化物有H2O、H2O2、SO3、SO2、K2O、K2O2(过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等,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有SO3、SO2;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有K2O;形成的含氧酸有H2SO4、H2SO3;形成的碱有K
15、OH;形成的含氧酸盐有K2SO4(正盐)、K2SO3(正盐)、KHSO4(酸式盐)、KHSO3(酸式盐)。(1)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如SO3K2O=K2SO4,SO2K2O=K2SO3;(2)酸性氧化物和足量碱反应生成正盐和水,如SO32KOH=K2SO4H2O,SO22KOH=K2SO3H2O;(3)碱性氧化物和足量的酸反应生成酸式盐和水,如K2O2H2SO3=2KHSO3H2O,K2O2H2SO4=2KHSO4H2O。答案类型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含氧酸碱含氧酸盐化学式SO3K2OH2SO4KOHK2SO4(1)SO3K2O=K2SO4(2)SO32KOH=K2SO4H2O(3
16、)K2O2H2SO4=2KHSO4H2O规律总结氧化物涉及到的转化过程(1)酸性氧化物H2O含氧酸(2)酸性氧化物碱盐水(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盐(4)碱性氧化物H2O碱(5)碱性氧化物酸盐水知识点二物质的转化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图示解读:(1)金属单质碱性氧化物,如4NaO2=2Na2O;(2)碱性氧化物碱,如CaOH2O=Ca(OH)2;(3)金属单质盐,如ZnH2SO4=ZnSO4H2;(4)碱性氧化物盐,如CaO2HCl=CaCl2H2O;(5)碱盐,如Ca(OH)22HCl=CaCl22H2O;(6)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如SO2SO2;(7)酸性氧化物酸,如C
17、O2H2O=H2CO3;(8)非金属单质盐,如2NaCl22NaCl;(9)酸性氧化物盐,如CO22NaOH=Na2CO3H2O(10)酸盐,如HClNaOH=NaClH2O。【典例2】如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置换反应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选项甲乙丙丁AH2SO4Na2SO4NaOHNaClBBaCl2K2CO3HClKOHCO2COCuOCDFeCuCl2ZnHCl思路启迪解答此类转化问题时,首先要准确理解各类反应发生的条件,记住酸、碱、盐的溶解性;其次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本题宜采用排除法,任选每个选项中的
18、两种物质,看是否满足题目要求。若不符合,则其他物质不需分析,但对正确选项则需要逐一验证。解析H2SO4和Na2SO4、Na2SO4和NaOH、NaOH和NaCl不反应,A错误;BaCl2和KOH不反应,B错误;Cu与HCl不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Cl2,D错误;故选C。答案C规律总结(1)置换反应的规律与条件(2)复分解反应的规律与条件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电解质的电离知识点一电解质的概念与判断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2.电解质的判断方法(1)从物质分类角度: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2)从导电性角度: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金属、石墨、盐酸等
19、。(3)从物质性质角度: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自身电离的化合物,二者具备其一即可。有些电解质溶于水导电,但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如HCl气体。有些电解质只在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如BaSO4。SO2、CO2、NH3等与水反应生成的产物能电离而导电,但SO2、CO2、NH3等不属于电解质。某化合物是否是电解质与溶解性无关。如蔗糖溶于水,但是蔗糖是非电解质;难溶于水的盐,如BaSO4、AgCl在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是电解质。【典例1】下列有关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NaOH固体溶于水能导电,所以NaOH是电解质CO2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液态铜的导电能力很强,所以铜是
20、电解质FeCl3溶液能够导电,所以FeCl3是电解质C2H5OH(乙醇)是化合物,所以它是电解质BaSO4、CaCO3都是难溶物,其水溶液不导电,故它们不是电解质ABCD思路启迪解答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相关问题时,注意把握概念中的关键点: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物质导电与电解质的关系: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电解质不一定任何状态下都能导电;电解质是自身可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关。解析NaOH固体溶于水能导电,则NaOH是电解质;CO2水溶液导电的原因是CO2与H2O反应生成的H2CO3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CO2是非电解质;铜是单质,既不是
21、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FeCl3是电解质;C2H5OH属于非电解质,因为它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且为化合物,符合非电解质的定义;虽然BaSO4和CaCO3的水溶液都不导电,但它们在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故它们都是电解质。答案B规律总结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方法知识点二电解质的电离与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电解质的电离及表示方法(1)电离的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解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2)电离条件酸的电离条件是溶于水;碱和盐的电离条件是溶于水或熔融。(3)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强酸、强碱和绝大部分盐书写时用“=”连接,如H2SO4=2HSO、NaOH=NaOH、NaCl=Na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知识点提纲 知识点 提纲 新教材 人教版 高中化学 必修 一册 各章 考点 重点难点 提炼 汇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