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案(共7课)(2022新版).docx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案(共7课)(2022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案(共7课)(2022新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材简析】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在学生使用过放大镜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带着新的问题,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方法,进一步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发现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续学习观察工具的演变奠定基础。聚焦部分明确了本课的研究对象是“放大镜”,实现了从使用放大镜到研究放大镜的转变,问题指向放大镜的结构特点,引起学生观察镜片的兴趣。探索部分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通过三种不同功能镜片的比较,从而了解放大镜镜片具有中央厚、边缘薄且透明的特点。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初步建立放大镜镜片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第二个活动是比较不同放大倍数
2、的放大镜镜片有什么不同,这一活动指向凸度对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影响。研讨环节的三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放大镜的结构、功能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地思考。拓展部分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自制放大镜,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放大镜镜片特点的理解,通过活动认识到和放大镜镜片一样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都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学情分析】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一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他们的科学学习。学生知道放大镜的作用,对放大镜镜片的观察有一定的兴趣,少数学生还对放大镜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的应用有所了解。但大多数学生没有主动观察过放大镜的结构,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及相互关系并不了
3、解。【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对放大镜镜片的观察,知道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透明且中央厚、边缘薄,认识到放大镜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发现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探究实践通过观察比较不同镜片的探究活动,了解放大镜的特点,并使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放大镜,加深对放大镜镜片特点的理解。态度责任感受到人类对微小世界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人类发明放大镜的动力,形成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和对放大镜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放大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难点通过观察比较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镜片的活动发现镜片的特点。【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
4、课件;2.放大镜。学生1.放大镜、放大镜镜片、玻璃片、近视眼镜镜片、同直径不同放大倍数的三个放大镜镜片、圆底烧瓶、水、烧杯;2.观察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聚焦:放大镜的使用和作用(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放大镜1.出示放大镜,这是什么? 揭示课题:放大镜(板书)2.提问:你知道哪些地方会应用到放大镜?(预设:珠宝玉石鉴定、学生观察小动物、精密仪器修理、考古文物研究、农林专家研究植物、公安物证检验)小结: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经常用到放大镜。3.实践:你会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吗?学生操作演示并介绍使用方法。(预设:镜动,物不动;物动,镜不动;看到大而清晰的图像为止。)4.提问:
5、通过观察指纹,你发现放大镜有什么作用呢?小结:放大镜的作用是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设计意图明确了本课的研究对象,回顾了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实现了从使用放大镜到研究放大镜的转变,从关注放大镜作用引起学生观察镜片的兴趣。二、探索和研讨:放大镜镜片特点(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放大镜镜片、玻璃片、近视眼镜镜片、同直径不同放大倍数的三个放大镜、观察记录单过渡:放大镜的这种功能与它的镜片有关,那么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一起通过“观察”、“比较”的科学学习方法来找找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特点吧!(一)观察比较放大镜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镜片1.指导:通过使用三种镜片观察文字并将
6、观察发现记录在记录单中,可以用简图或文字来表述镜片的特点。2.学生分组实验。3.汇报交流:(1)分别交流放大镜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镜片能否放大物体图像?从侧面观察,这些镜片有什么特点?(2)可以放大物体图像的镜片和不能放大物体图像的镜片有什么区别?(3)这三个镜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研讨:放大镜镜片有什么特点?(预设: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小结:放大镜镜片特点是中央厚、边缘薄,透明,像这样的镜片也叫凸透镜。(二)观察比较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过渡:这是三个直径相同,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他们的镜片会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再一起通过“观察”、“比较”的科学学习方法来探寻答案吧,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1.
7、学生分组观察对比三个放大镜镜片。(建议把三个镜片一起水平放在平整桌面上,从侧面观察,观察发现记录在记录单中。)2.交流发现。概念说明:凸透镜镜片中央凸起的程度叫凸度。3.研讨: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预设:凸度不同)4.学生用三个放大镜镜片分别观察文字,再进行比较。5.研讨:镜片的放大倍数和什么有关?小结:放大镜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镜片的观察和比较,让学生建立放大镜镜片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探究层层递进,研讨发现凸度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三、拓展:自制一个放大镜(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圆底烧瓶、水、烧杯过渡: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现
8、中央厚、边缘薄且透明的物体可以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发明制作了放大镜,你想用身边的材料自制一个放大镜吗?1.用圆底烧瓶“自制一个放大镜”。(1)在圆底烧瓶里用烧杯加满水,透过圆底烧瓶观察书本上的文字。(2)学生制作并检验。(3)提问:为什么加满水的圆底烧瓶也具有放大图像的作用?2.提问:你还可以选择什么材料,怎样自制一个放大镜?(预设:圆柱形玻璃杯、保鲜袋或烧杯装满水;冰块磨成中央厚、边缘薄形状、载玻片上滴水滴、在铁丝圈中滴水)小结:只要具有放大镜结构特点的物体都具有放大图像的作用,期待你的创新!设计意图通过拓展活动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放大镜镜片特点的理解,
9、认识到和放大镜镜片一样的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都具有放大功能。【疑难解答】1.如果放大镜没有明确标注放大倍数,怎样快速判断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把放大镜放在写有一行均匀排列字的纸上,数出放大镜直径范围内有几个字(A);再把放大镜提高,直至看到刚才的字放大到最大、最清晰为止,数出此时放大镜直径范围内有几个字(B);A除以B就是放大镜的放大倍数。2.仪器的放大倍数和图像的放大倍数一样吗?仪器的放大倍数和图像的放大倍数是有区别的,前者对同一放大镜来说是一定的,而后者则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本课所指的放大倍数是指仪器的放大倍数,因此,学生在使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观察比较时,教师需要特别强调观察到的图像必
10、须是“放大而清晰”的。【教学后记】2.怎样放得更大【教材简析】在上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但是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本课通过提问“怎样才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聚焦问题,学生很容易想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在一起观察,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将指导学生制作组合凸透镜(简易显微镜),旨在让学生体验显微镜的发明历程,接着让学生尝试用自制显微镜进行观察,比较和肉眼观察的不同之处。然后,通过比较自制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的异同,了解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最后通过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感受技术进步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学情分析】在第
11、一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放大镜的基本特点,掌握了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但是学生对于用两个放大镜同时观察物体是缺乏经验和方法的,往往会盲目追求放大倍数而忽略清晰度。生活中,也很少有学生能接触到显微镜,对显微镜是缺乏认识的。【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组合凸透镜观察物体的活动,知道两个凸透镜上下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且两个放大镜的距离不同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科学思维通过类比分析,理解光学显微镜中目镜和物镜的构造以及作用。探究实践通过调节两个凸透镜,能制作出一个能清晰呈现物体放大图像的简易显微镜。态度责任在自制简易显微镜的过程中,对微小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认识到显微镜的发明拓
12、宽了观察领域,它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作成一个简易显微镜,并使用它进行观察记录。难点能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作成一个简易显微镜。【教学准备】教师两个放大镜、一架光学显微镜、教学课件学生两个放大镜、印有小字(建议宋体,大小为数值2,内容不限,字数24字即可)的纸片、A4白纸、剪刀、胶带、餐巾纸、刻度尺、作业本【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印有小字的纸片、放大镜1.分发印有小字的纸片,观察上面写了什么内容。提问:用肉眼观察,能看清上面的信息吗?用一个放大镜观察,能看清吗?和肉眼观察有什么区别?2.讲述:用肉眼观察,我
13、们只能勉强辨认纸上写的内容,用一个放大镜观察,我们发现字放大了一些,可看起来还是比较累,有什么办法能把字放得更大?揭示课题:怎样放得更大(板书)。3.讨论:两个凸透镜怎么组合?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多少?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纸片上微小的字,让学生体会到仅仅用肉眼和放大镜来观察微小的物体是不够的,需要有能让图像放得更大的方法或仪器。二、制作组合凸透镜、认识显微镜:(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两个放大镜、A4白纸、剪刀、胶带、餐巾纸、作业本(一)组合凸透镜1.初步尝试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1)学生两人一组,尝试将两个凸透镜进行组合,轮流观察文字的放大效果。(2)教师介绍方法(PPT演示),再次轮流观察文
14、字的放大效果。(3)交流研讨:两个放大镜组合能否让图像放得更大?在观察过程中,为什么要不断调节放大镜之间的距离?提问:我们在保证图像清晰度的前提下,尽量让图像的放大倍数更大,此时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呢?2.固定两个放大镜的组合(1)提问:有没有办法固定两个凸透镜,再测量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呢?(2)制作一个纸筒来固定两个放大镜。(3)再次观察,并测量出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测量时要注意:由于镜框有厚度,可以测量镜框上边缘和上边缘的距离或者下边缘和下边缘的距离)。(4)研讨:怎样组合放大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观察时,组合凸透镜的摆放位置不同会对观察到的图像产生什么影响?(预设:两个放大
15、镜上下平行,且以一定的距离进行组合,才能将图像放得很大。)3.用简易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1)明确活动要求:用自制的显微镜来观察餐巾纸和一样自己选择的物体,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的区别,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作业本上。(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观察所得。(3)研讨:用肉眼和自制显微镜观察同一个物体的特征有什么不同?(二)认识实验室显微镜的结构1.课件出示世界第一架显微镜。提问:和我们做的简易显微镜进行比较,有什么相似之处?2.出示光学显微镜,结合PPT介绍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和作用。3.学生观察比较光学显微镜和自制显微镜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几个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16、。(预设:相同之处包括组成镜片数量都是两个,且都是凸透镜,组合方式也相同;不同之处包括光学显微镜增加了许多其他结构。)4.研讨:我们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的哪个部分?(预设:组合凸透镜主要由两个凸透镜组成,其中位于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光学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则相当于光学显微镜中的物镜。)设计意图通过自制显微镜,感受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有助于对光学显微镜结构的认识和功能的理解。三、拓展(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资料阅读:了解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所能观察到的微小物体。2.研讨:放大倍数的不断提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3.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
17、解到两个放大镜组合能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使我们发现更多微小物体的特征。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利用光学显微镜来进行观察,发现更多微小物体的特征。设计意图通过对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以及所能观察到的微小物体的了解,认识到放大倍数的不断提高能使观察内容变得越来越清晰,体会技术的进步给科学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疑难解答】1.用纸筒固定有难度,怎么办?使用有厚度的硬卡纸,并且纸筒的直径要和放大镜的直径相当,否则很难固定。可以使用双面胶从内部粘连纸筒和放大镜。可以将纸筒换成直径相当的透明矿泉水瓶,或者pvc管子,但是必须在课前切割出和镜柄粗细相当的纵缝。2.测量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有难度,怎么更加方便?可以用
18、纸筒先套在凸透镜外(不固定),将两个凸透镜调节至清晰图像后,量取它们之间的距离,这样就会比较容易。由于凸透镜的边框有厚度,测量距离的时候应注意标准相同,可以是上边缘到上边缘的距离,也可以是下边缘到下边缘的距离。【教学后记】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材简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用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的更大,且两个凸透镜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在本课中,学生将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昆虫的触角、翅、足或者其他的某一部分。通过这活动让学生了解光学显微镜和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在对比观察中体会观察工具的改进使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技术将改变我们的认知。
19、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身边常见的微小物体有所了解,但大多数学生没有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亲眼目睹过这些物体的微小结构。他们对微小世界充满了探究兴趣,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份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所以,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微小世界的探索中,亲身感受工具的发展使我们的认知范围越来越开阔。【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对比观察昆虫,知道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就越大,视野就越小。知道人类的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能说出工程师利用科学原理发明创造的实例。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能说明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视野越
20、小。探究实践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并能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态度责任愿意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对微小世界的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体会到科学技术有利有弊,互相制衡。【教学重难点】重点比较发现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时,我们看到的图像大小和视野范围是有差异的。难点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光学显微镜、载玻片、手持式简易显微镜。 学生蝴蝶标本、放大镜、手持式简易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载玻片、学习单(建议2人一组)。【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课件,光学显微镜1.课件出示各种昆虫的图片
21、、放大镜和显微镜。 提问: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昆虫的身体是怎样的呢?2.想要观察更微小的物体,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光学显微镜,那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它呢?3.光学显微镜(板书)。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观察昆虫更加微小结构的兴趣同时引出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二、对比观察昆虫的结构(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放大镜、光学显微镜、载玻片、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蝴蝶标本、学习单(一)学习使用光学显微镜(预设10分钟)1.出示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边演示边讲解。(1)安放:右手握住显微镜的镜臂,左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略偏左,离桌子边缘大约7厘米。(2)对光:使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载物台下的
22、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3)上片:将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4)调焦:眼睛先看着物镜,转动调节旋钮(或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用左眼从目镜往下看,同时反方向转动调节旋钮(或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再略微转动调节旋钮(或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图像。(5)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用左眼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一边观察一边将观察到的图像画在学习单上。2.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板书)。3.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3、(二)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记录、描述昆虫的某一个部分。(预设10分钟)1.谈话:实验室里的显微镜有2种,一种是光学显微镜,另一种是手持式简易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大,适合观察透明的物体。手持式简易显微镜放大倍数比较小,但它既能观察透明的物体,也能观察不透明的物体,接下去要观察昆虫的结构,大多是不透明的,所以选择使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更合适。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手持式简易显微镜吧!2.手持式简易显微镜(板书)。3.教师出示手持式简易显微镜,学生手握手持式简易显微镜同时结合PPT介绍手持式简易显微镜。4.通过微课介绍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5.观察蝴蝶标本。(1)布置观察任务:分别用肉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小世界 小学 科学 新课 标教科版 六年级 上册 第一 单元 微小 世界 教案 2022 新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