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义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请之不已,上欲从之,魏徵独以为不可。上曰:“公不欲朕封禅,以社稷未安邪?”曰:“安矣。”“四夷未服邪?”曰:“服矣。”“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数者,然今户口未复,仓廪尚虚,且远夷君长,皆当扈从,此乃引戎狄入内且示以虚弱也。况赏赍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十二
2、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徵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贞观七年,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是岁,公卿以下复请封禅者前后相属,上谕以“旧有气疾,恐登高增剧,公等勿复言”。贞观十四年,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事系狱,自恃高班,谩骂陈仓尉刘仁轨,仁轨杖杀之。上怒,命追至长安面诘之。仁轨曰:“鲁宁对臣百姓辱臣
3、如此,臣实忿而杀之。”徵曰:“陛下知隋所以亡乎?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上将幸同州校猎,仁轨上言:“今秋大稔,民收获者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葺桥,动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上赐玺书嘉纳之,寻迁新安令。(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B.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C.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D.贞观之初
4、/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后借指国家。B.四夷,指古代对中土以外、四方各族的泛称,是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的合称。C.癸丑,癸为天干,丑为地支,古人常用天干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来纪年、月、日。D.京师,在古代有首都、朝廷、天子的军队等意思,在本文中具体指唐朝都城长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认为只要天下安定,百姓生活富足,帝王心中怀有对天地的诚心敬意,没有必要一定要去泰山封禅。B.魏徵认为,不计其
5、数的赏赐未免让远人产生厌倦心理,连续多年地免除赋税也不能补偿百姓的辛劳付出。C.唐太宗曾亲自审查监狱中的囚犯,怜悯应处死刑的犯人,放他们回家,但规定需按照约定期限回来就刑。D.刘仁轨因鲁宁当着百姓谩骂侮辱自己,气愤之下把鲁宁杀死。唐太宗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想惩治刘仁轨。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苏洵六国论)5.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结合文本概括唐太宗的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一点。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
6、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简子使尹铎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简子曰:“保障哉!”尹铎损其户数。简子谓无恤曰:“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
7、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弗听。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吾与之地,智伯必骄,骄而轻敌,智氏之命必不长矣。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襄子曰:“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之
8、所宽也,民必和矣。”乃走晋阳。(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有删节)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B.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C.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D.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射御,文中指射箭、驾车,是当时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
9、艺中的两种。B.伎艺,也为“技艺”,指手艺或艺术表演,或有技艺的人。文中指前者。C.为政,指执掌国政,也指执政者。这里指智瑶继承了王位执掌国政。D.万家之邑,意同“邑万家”,指拥有万户居民的封地。文中即为此意。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宣子要立智瑶为继承人,而智果则主张以智宵为继承人,并详加剖析利害,阐释智瑶当政的严重后果,但被智宣子拒绝。B.赵简子有两个儿子,伯鲁与无恤,赵简子将自己的日常训诫言词写在两块竹简上,并以此考查二人,最终赵简子立无恤为继承人。C.智襄子当政后,曾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欢宴;席间,智襄子戏弄韩康子侮辱段规,智国听说后劝谏,而智襄子不
10、以为然。D.智伯先后向韩康子、魏桓子、赵襄子索要土地,尽管三家均答应割让土地,但智伯仍率兵攻打赵襄子,迫使其逃往晋阳。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2)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10.赵襄子为何“走晋阳”?请简要分析。附:参考答案1.C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贞观初年,陛下一心节俭,寻求谏言不知倦怠。近来营建修缮的事稍微多起来。劝谏的人有不少违抗圣意,这就是与当年的不同处。“志在节俭”是动宾结构,意思完整,应在“节俭”后断开;“求谏不倦”的主语也是“陛下”,独立成句,其前断开,排除AD;“营缮
11、微多”是“比来”唐太宗的表现,主谓结构,意思完整,后面断开;且“谏者”为下句主语,其前断开,排除B。2.A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社指谷神,稷指土神”错,正好相反,“社”是土神,“稷”是谷神。3.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不计其数的赏赐未免让远人产生厌倦心理”错,原文是“赏赍不赀,未厌远人之望”,其中“厌”是“满足”之意,此句意思是“赏赐不计其数,也不能满足这些远方人的欲望”。4.答案:(1)希望陛下稍微停留十天,等到粮食收割完毕(再狩猎),那么对公对私都有好处。(2)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2023 新高 文言文 阅读 专项 练习 参考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