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情境化名句默写专题复习(命题类型+提分策略).doc
《高中语文高考情境化名句默写专题复习(命题类型+提分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高考情境化名句默写专题复习(命题类型+提分策略).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语文情境化名句默写专题复习一、命题类型1.词句对照型。命题者在情境设计上把审题关键点放在某个词语、词组或句子上,要求考生关注这些信息,并以这些信息引发对所默写诗文的存储记忆,从而正确选择与题干中情境关键点相匹配的句子。(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了春日的洞庭景色,其中写到花草的句子:“ , 。”(2021年全国乙卷)(2)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 ,”两句。(2020年全国I卷)第(1)题中“春日的洞庭景色”指向答题区间,即默写的两句是在原文“至若春和景明”所领起的那段。“花草”分别与“汀兰”(沙洲上的兰花)和“岸芷”(岸边的小草)对应。第(
2、2)题中的“青衫”直接指向“江州司马青衫湿”,“泪”暗示的是“座中泣下谁最多”。词句对照型就是由“点”及“线”即由词语引发关联句子的一种题型。作答这类题要点在于准确把握关键词语,选准答题区间,锁定与之匹配关联的句子。2.要点概括型。这类题型的情境把理解的关键点设置在与默写句子相关的要素如情感、观点、手法、作用等或内容的概括上,以要点概括为指引导向默写的句子。(1)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的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 ,。” (2021年全国乙卷)(2)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生事”的指责,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指出,“ ,”,不是为了生事扰民。(2021年全国新高考I卷,6
3、0篇版,适用于江苏)(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 ,”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2014年全国卷)第(1)题中以“停顿”与“情感表达的作用”这两个要点作为提示,启发引导考生思考。第(2)题中以“不是为了生事扰民”的观点概括,激发考生通过对原文的存储、检索,最终确定所填句子。第(3)题的情境设计,要点较多:有“对仗”“比喻”的修辞手法,有“厌倦”“向往”的情感抒发。这些要点的多重提示,直接指向答案“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第(4)
4、题的核心要点是“军容之盛”,而在它前面还有两个限定的要素:一是“攻破荆州”,二是“顺流东下”。与这两个限定要素相对应的句子是“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紧接其后的“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对应“军容之盛”,正是所填的句子。3.句意阐释型。这类题型的特点是题干的情境设计就是对所填句子句意的正向阐释解说,相当于古诗文的翻译。根据所补写的句子的不同情况,或采用直译,或采用意译。(1)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 ,。”(2021年全国乙卷)(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
5、所谓“ ,”;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味甘洌。(2020年全国卷)(3)白居易观刈麦中“ ,”两句,写劳动者珍惜夏日时光,不顾劳累,也忘记了炎热。(2020年全国卷)(4)论语子罕中,孔子用“ ,”两句话阐明,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的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2019年全国卷)这几道题的情境设计,就是对补写句子的句意阐释。第(1)题中“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对应“雕栏玉砌应犹在”,“慨叹已物是人非”对应“只是朱颜改”。第(2)题的情境设计一分为二:“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对应的句子是“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味甘洌”对应的是应填句子后面的两个句子
6、“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显然,这是命题者对考生的双重提示。第(3)题虽然对所填句子的阐释顺序前后有所变化,但并不影响考生作答。第(4)题应填的句子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两个句子直译应该是: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题目中的阐释运用的是意译。4.因果关系型。因果关系是指“原因”和“结果”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偏句说明原因,正句表示结果。作为最常见的一种逻辑关系,因果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一般是先说原因,再说结果,即“前因后果”式。有时则反过来,即“前果后因”式。(1)苏洵在六国论中分析道,秦国战争以外所得土地远远多于战争所得,
7、因此“ ,”,本来就不在战争。(2020年全国新高考卷)(2)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 ”,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2020年高考全国卷)第(1)题情境设计指向的答题区间所在原文的段落主要是论证“弊在赂秦”。这个因果关系完整的表达应是:因为秦国在战争以外所得土地远远多于战争所得,诸侯在贿赂中失去的土地远远多于战争所失,所以秦国最大的愿望和诸侯最大的祸患本来就不在战争。情境中只出现了秦国,而没有诸侯,但有两道横线,再加上“本来就不在战争”(原文是“固不在战矣”)的后置提示,考生也不难作答。第(2)题前一个分句是假设关系,后一个分句是因果关系。这个因
8、果关系还原后的表达是:木材之所以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是因为“輮使之然也”。这是一个典型的“前果后因”式的句子。5.转折关系型。转折关系是指前面分句提出某种事实或情况,后面分句转而述说与前面分句相反或相对的意思,即后面分句才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作为常见的一种逻辑关系,在语意表达上表现为前后分句的对比和反差。(1)在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陈述自己的感悟:力量足以达到目的却未达到,“ ,”;而尽了自己的努力仍未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2021年全国新高考I卷)(2)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感慨:当李存勖强盛的时候,“ ,”;而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讥笑。(2021年
9、全国新高考卷)(3)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指出,即使吃粗劣的食物,枕着胳膊睡觉,也可以乐在其中;而“ ,”。(2020年高考全国卷)(4)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踮起脚极目远望,也“”。(2018年高考全国卷)作答这种类型的题目时,首先要注意表达转折关系的标志性词语,如第(1)(2)(3)题中的“而”,第(4)题中的“却”“也”。其次要明确这些标志性的词语前后的对比与反差,从而确定横线上应填的句子。如第(1)题分号后面表示转折的“而”领起的是“尽了自己的努力仍未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由此确定分号前横线上补写的内容应该是“有所悔恨”;又因为有两条横线,由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高考 情境 化名 默写 专题 复习 命题 类型 策略
限制150内